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忠文 《蚕学通讯》2003,23(4):17-18,23
由于脓病长期危害我省柞蚕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本试验力求探索对该病的药物防治方法。为柞蚕脓病的药物防治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
浅谈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水艳 《蚕学通讯》2009,29(2):32-34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危害蚕业生产较严重的病毒病之一,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分析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许剑 《江苏蚕业》2010,32(2):21-22
脓病是养蚕生产中的最常见性蚕病,其危害相当严重。最近几年我镇中秋蚕平均单产仅有35kg,因发生脓病而造成产量绝收的农户要占70%以上。该病具有传染性强、蔓延快、根治难等特点,只有严格控制脓病发生,才能提高蚕茧产量。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对脓病的发生及防治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家蚕对血液型脓病的抗性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和流行较为严重的现状,分析和讨论了家蚕对血液型脓病的抗性特点和规律。提出抗血液型脓病家蚕品种的培育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目标;家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重点是重视养蚕环境的洁净、严格执行家蚕饲养标准、规范消毒用药以及杜绝化学污染物或农药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许剑 《蚕桑茶叶通讯》2010,(3):14-14,16
脓病是养蚕生产中的常见性蚕病,其危害相当严重。最近几年如城镇中秋蚕平均单产仅有35kg,因发生脓病而造成产量绝收的农户要占70%以上。该病具有传染性强、蔓延快、根治难等特点,值得认真思考,研究对策。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对脓病的发生及防治谈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柞蚕场中脓病蚕的发生形式和危害程度,提出了四五龄期和移蚕保蚕过程中对脓病蚕的技术处理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害蚕儿的主要蚕病有软化病、硬化病及脓病.从最近的动向看来,软化病和脓病成为危害的主体.根据养蚕统计年报,1979年蚕作良好,蚕病危害损失率降低到1.8%,其中软化病和脓病所造成的损失率占85%,它的为害85%以上发生在初、晚秋蚕期.统计上所指的软化病,按病原不同可分两类.由病毒引起的中肠型脓病及病毒性软化病等一类软化病占为害的大多数,由细菌引起的所谓细菌性软化病为害较少.鉴于脓病(核多角体病)也是病毒病,所以本文打  相似文献   

8.
<正> 春蚕期易发生的蚕病主要有脓病、僵病、蝇蛆病、虱螨病等。近年来,脓病、蝇蛆病发生较普遍,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9.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对蚕桑生产危害最严重的疾病,近年来家蚕血液型脓病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发生面均较广,2008年如城镇春秋季发生面达60%以上,发病严重的农户甚至颗粒无收,教训实在惨重。为杜绝或尽量减轻该病对蚕茧生产造成的损失,现提出以下识别方法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养蚕过程中,危害最重的蚕病,主要有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脓核病.一旦感染本病,就会迅速蔓延,给蚕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甚至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1.
脓病是丝茧育生产中很常见,危害又极其严重的一类传染性蚕病。有统计数字表明因家蚕传染病造成丝茧生产欠收绝收的90%以上是脓病造成。它具有传染性强、蔓延快、根治难等特点。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体会,对脓病的发生与防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河南柞蚕血液型脓病暴发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血液型脓病是危害柞蚕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它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2005年我省柞蚕血液型脓病暴发是由蚕种、病原、气象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发病率高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家蚕养殖业的传染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介绍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机理和感染途径,强调了家蚕血液型脓病对家蚕养殖业的危害。其次,分析了单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为下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针对单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养蚕环境消毒与卫生管理、科学选择蚕品种、合理使用药物、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单县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桑蚕生产中,血液型脓病较常发生,危害较大,给蚕农造成蚕茧减产,收入减少,有些甚至可能造成绝收,严重挫伤蚕农养蚕的积极性。本文分析了桑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脓病在我省流行的特点,分析了脓病流行的原因,提出了控制脓病流行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家蚕的的微粒子病、白殭病本是一种严重的蚕病,解放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采取彻底消毒严格蚕种检验;贯彻科学养蚕创用防僵药剂,现已基本上消灭了微粒子病和控制了白殭病的发生。现在夏秋蚕生产的主要蚕病是脓病和软化病,脓病中又以中肠型脓病在秋期危害较严重,是当前养蚕生产中的薄弱环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秋蚕期家蚕中肠型脓病病原在环境中的留存分布及其生存能力的状况。结果表明,中肠型脓病病原在养蚕环境中分布广泛,其生存能力受温度、湿度、理化消毒处理和留存时间等因素影响。若能加强对环境病原动态的监测,进行针对性消毒,养蚕布局合理,控制病原传播感染,中肠型脓病的危害是可能避免的。  相似文献   

18.
家蚕的病毒病,对养蚕生产危害较大.在生产中已发现的有血液型脓病、胄肠型脓病和空头性软化病三种.根据科学实验结果,石灰消毒对防治家蚕病毒病有很好的效果,且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等特点,值得在养蚕防病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90年代中期以来 ,桐乡市所发生的桑蚕蚕病中 ,除非传染性疾病外 ,传染性疾病主要以血液型脓病为主 ,且危害面逐渐扩大 ,日益严重 ,尤其是2001年春期 ,发病面广 ,有的乡镇80 %以上的蚕种发病 ,损失较大 ,已成为广大蚕农的后顾之忧。为了有效控制血液型脓病的危害 ,以防成灾 ,本文特对我市近几年来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防治对策。1血液型脓病的发病趋势在80年代到90年代初 ,我市病毒性蚕病的发生主要以病毒性软化病为主 ,而到90年代中期开始 ,逐渐以血液型脓病为主 ,近几年 ,全市各乡镇在每期蚕种中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影响蚕茧稳产高产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莫过于蚕病所造成的损失。近年来,我县蚕病发生抬头,尤其是今年春蚕大面积暴发血液型脓病,发病面之广,损失之严重,为历史上罕见,发病倒蚕已成为蚕农后顾之忧,严重挫伤蚕农养蚕积极性。为控制血液型脓病的危害,以防重蹈覆辙,笔者对2006年春蚕血液型脓病暴发的原因作了如下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