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郝台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辽宁省大凌河流域凌河源项目。该流域2008年5月开工建设,2012年8月底工程建设完工。经过5 a的综合治理,共完成治理面积1 450 hm~2,共修筑谷坊53座,修作业路9.80 km。共动用土石方51.8万m~3,投入人工14.7万工日。栽植树苗99.14万株。小流域经过综合、连续和规模治理,基础效益良好,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生态效益明显改善,达到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等预期目标,为我们今后治理水土流失起到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土保持》2001,(11):20-21
运城市水土流失面积8491km2,年输入黄河泥沙4110.6万t"十五”期间全市水土流失初步冶理面积每年以1.33万hm2的速度增加,到2000年底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4369km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山丘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工程,把水保与水利有机结合起来是发展山丘区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21世纪前10年拟抓好治理、监督两个重点,推行治理机制、投资体制改革,抓好小流域和"四荒”治理开发  相似文献   

3.
2010年9月17—20日吉林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在北京召开。吉林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日趋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为抢救珍贵的黑土资源,保护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2008~2010年水利部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在吉林省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项目经过3a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为此,2011~2013年将继续在吉林省实施该项目。  相似文献   

4.
运城市水土流失面积 8491km2 ,年输入黄河泥沙 4110 6万t。“十五”期间全市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每年以 1 33万hm2 的速度增加 ,到 2 0 0 0年底已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 436 9km2 。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山丘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础工程 ,把水保与水利有机结合起来是发展山丘区高效农业的有效途径 ,2 1世纪前 10年拟抓好治理、监督两个重点 ,推行治理机制、投资体制改革 ,抓好小流域和“四荒”治理开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土保持》2008,(5):58-58
为巩固与提高黑土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国家农发办和水利部研究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黑龙江、吉林2省和黑龙江农垦总局30个县(农场)实施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2008年3月28日,水利部在哈尔滨召开会议,正式启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副部长鄂竟平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6.
五年来,贫困的乐至县,通过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集中治理和连续治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农业稳产高产,解决了肥料、饲料和燃料的矛盾,人民丰衣足食,增强了农业后劲。  相似文献   

7.
老堡河小流域发挥区位优势,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因地制宜进行开发性治理,在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闯出了一条依托水土流失治理发展高效农业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8.
朝阳县坡耕地治理工程大庙项目区工程建设实施后,年蓄水量可达69.66万m3,治理措施保土量为2.15万t,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蓄水效益达139.32万元,保土效益达10.75万元,其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区通过实施有效的坡耕地治理,使工程区低产低效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善,并起到了示范和推广的作用,为促进朝阳县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改善雨养农业的落后生产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成为国家农发水保项目实施县以来,安县共投入6 608.2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63 km2。项目实施后治理区的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介绍了安县农发水保项目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是事关库区生态环境改善成败和三峡工程长久安全运行的大事。湖北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8 517.6 km2,轻度以上流失面积约为4 600.3 km2,总侵蚀量为1 280.1万t。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旱涝灾害频繁、河床抬高、水利设施被毁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湖北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二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针对湖北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及主要成因,提出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对策。2009年底,湖北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总面积6 775.8 km2,比2008年增加111.1 km2,其中小流域4 829 km2,"十一五"累积治理水土流失265.3km2,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吉林黑土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论述吉林省黑土区水土流失状况、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土流失成因,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提出了吉林省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保护性耕作措施、开展沟壑治理等综合治理措施。对保护黑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省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土保持》1997,(10):47-49
<正>朝阳市位于辽西丘陵地带,是全国8个严重水土流失区之一,所处的努儿鲁虎山地区是全国18个贫困地区之一.为了尽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早日摘掉贫困落后帽子,多年来,全市人民同穷山恶水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尤其是1987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我市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大规模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开发.近10年来,我市治理水土流失共投入资金2.2亿元,投入劳动积累工3.9亿个,投劳折款19.5亿元;累计完成土石沙工程10.5亿m~3.10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面积87.2万hm~2,其中建水平梯田12.1万hm~水、果树台田12.3万hm~2,完成坡面造林整地55.8万hm~2,工程整地种草5.5万hm~2,闸沟造地1.5万hm~2,治理小河道2480km,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54.3%,森林覆被率由80年代初的15.4%提高到现在的33%.水土流失的治理,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农业抗灾保收能力大为增强.我们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2008—2012年,定西市安定区在青石项目区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68 km2,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年减少土壤流失量53.59万t,保水能力增加134.24万m3。项目区结合"景观廊道效应"理论,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原来"五子登科"治理模式上突出"五个转变",呈现出梯度化拓扑镶嵌的生态景观格局。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生物种类趋于多样化,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平凉市总土地面积11140.8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9880.4km2,截至2004年底,全市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89.0k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8.8%。多年的水土治理与开发,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培育了农业主导产业,创立了多种生态经济模式,增加了农民群众的收入。其主要做法是:坚持以梯田建设为切入点,狠抓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培育各具特色的治理开发典型,依法搞好监督执法。  相似文献   

15.
宁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域水土流失问题,积极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宁化县探索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的背景和取得的成效入手,总结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耦合的有效路径,包括:形成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机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机统一;激活潜能,让群众在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获得感、幸福感,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科研攻关和实践探索,创新水土流失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1997年6月,姜春云副总理在实地考察了榆林和延安市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农业建设情况后,撰写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分别对此作了重要批示,从历史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十五年初见成效,三十年大见成效”的奋斗目标.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的重要批示,以及全国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陕北召开,既是对我市水保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给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实现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提出的奋斗目标,延安市项目区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项目建设推向深入.1 增强六个意识,转变思想观念1.1 增强治理水土流失的战略意识要深刻认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这项宏伟工程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搞好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的高度,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延安政治地位、提高延安知名度的角度,从防灾减灾、使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的角度,重新认识搞好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坚定大搞水土流失治理的决心和信心.这不仅关系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繁荣,而且关系整个经济、社会的持续  相似文献   

17.
大通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年均土壤侵蚀模数3 000~5 000 t/(km2.a)。近年来,大通县先后开展了重点小流域工程、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等项目建设,共治理小流域24条,完成治理面积718.69 km2,使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36.3%。截至2008年底,林地面积达到64 360 hm2,草地面积达到41 830 hm2,林草覆盖率达到34.4%,梯田面积达到22 978 hm2。综合治理使项目区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人均产粮482 kg,人均纯收入2 510元。介绍了大通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成效、具体做法和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交城县的水土流失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城县总面积1 822.12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55 km2,占到35.9%.年土壤侵蚀总量283.5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4 328.2t/km2.至2008年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93.40 km2,治理度29.5%.在分析全县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普格县水土保持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格县1997年被列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县,经过12年的治理,共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75.59 km2,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628.39 km2减少到404.52 km2,年土壤流失总量由治理前的334.94万t减少到治理后的193.62万t,每年可拦蓄地表径流2796.18万m3,使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在分析水土流失原因和水土保持面临的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县水土保持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统筹城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9年启动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以来,重庆市先后有30个区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共实施七期"长治"工程。截至2008年底,全市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2.29万km2,森林覆盖率比治理前提高7.9百分点,土壤侵蚀量比治理前减少69.5%,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还存在治理进度缓慢、人为水土流失严重、投入不足、城乡差别大等问题。今后应在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宣教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克服生态建设重城镇周边、轻偏远农村和城乡分割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修编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构建统筹城乡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