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麻旺长期的冠层光能利用率以叶面积系数3.5最高,超过4则形成大量消费叶。小于2则冠层透光率过大,光能利用不足。旺长期后,由于红麻植株冠层顶部变尖,株型向有利于吸收更多光能的方向改变,叶面积系数在5以上能获得更大的光合产量。红麻的生长速率在旺长初至旺长中期上升最快,旺长中期与开花前都维持较高水平,但旺长后期(7/下—8/上),叶面积系数达最高4左右,个体与群体生长明显不协调,这以后中下部大量叶片转化为消费叶,从而导致8月下旬出现生长速率低谷。净同化率则在苗期、旺长中期及纤维积累盛期均较大,而旺长中期之前,由于新叶发生速度快,叶面积系数迅速上升及旺长后期叶片衰老,叶面积比下降幅度大,相对生长速率降低,这两个时期的净同化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红麻水分胁迫及水,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雨成  王朝云 《中国麻作》2000,22(2):23-26,45
本文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红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湘南红壤旱地红麻水、肥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生长速度,减少了植株叶面积,抑制干物质积累,促进了根/冠比,旺长后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较旺长前期敏感,旱地红麻生育期短,生殖生长较强,生麻产量较低,种子产量较高,增施肥料结合覆盖或旺长后期(旱期)透灌一次,是红壤旱地红麻纤维、种子兼收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圆果种黄麻粤圆五号品种,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测定有关光合性状,光合效率、光合产物积累分配和麻株对N、P、K的吸收分配。结果为:高产麻田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光合叶层,净同化率,光能利用率等均在出苗后75天左右(旺长初期)最高。光能利用率,光合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叶层与干物质产量的相关极显著,相应顺序为0.9685>0.8414>0.8395>0.815。通径分析以光合势的直接通径系数居首位(1.0622),并对高产田黄麻营养的吸收与分配、光合产物的积累、干物质分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灌溉畦长对小麦冠层光能利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灌溉畦长对小麦冠层光能利用特性的影响,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在改水成数90%灌溉条件下,设置10 m(L10)、20 m(L20)、30 m(L30)、40 m(L40)4个畦长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畦长灌溉处理间小麦开花期土壤含水量、花后叶面积指数、冠层光能利用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畦长的增加,麦田灌溉量、土壤含水量、花后0~28 d叶面积指数、花后14 d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和截获量、冠层光能转化率和利用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花后14 d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透射率呈下降趋势,L40处理的以上指标与其他处理差异均显著。畦长对小麦耗水量影响不明显。因此,增加灌溉畦长可促进土壤水分贮存、小麦冠层光能吸收、转化和利用,增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40 m畦长灌溉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密度对单粒精播花生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大田条件下,以花育22为供试花生品种,设置 每穴单粒和双粒2种播种方式,9万穴/hm2(D1)、12万穴/hm2(D2)和15万穴/hm2(D3)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密度对花 生冠层透光率、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降 低,单粒播冠层透光率大于双粒播。D1密度下,花生冠层中上部的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低于双粒播,冠层 中下部高于双粒播,而D2和D3密度条件下,冠层叶面积系数、叶片干重单粒播与双粒播差异不显著。随密度的增 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和公顷果数显著增加,而单穴果数减少,单粒精播侧枝数多于双粒播。随密度的增加,花生 荚果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万穴/hm2的种植密度荚果产量最高,单粒精播花生产量略高于双粒播。总之, 合理密植是花生高产的重要措施,与双粒穴播相比,单粒精播花生冠层下部透光率和叶面积系数高,侧枝多、饱果 率高,是实现花生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棉花宽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与叶面积系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宽膜覆盖的土壤增温效应十分显著,4~6月上旬5cm与10cm土壤温度分别较窄膜覆盖提高2.0℃和1.8℃,对促进南疆地区棉花的早播、早出苗、多结早桃、增加产量有重要意义。宽膜覆盖的温度补偿效应,有利于棉株早发、旺长,有利于叶面积系数增加,但易造成棉田遮光荫蔽,消光系数增大,中下部蕾铃脱落严重。研究认为,南疆棉区高密度的栽培条件下,宽膜覆盖栽培的棉花叶面积系数控制在3.0~3.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红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湘南红壤旱地红麻水、肥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降低了生长速度 ,减少了植株叶面积 ,抑制干物质积累 ,促进了根/冠比。旺长后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较旺长前期敏感。旱地红麻生育期短 ,生殖生长较强 ,生麻产量较低 ,种子产量较高。增施肥料结合覆盖或旺长后期 (旱期 )透灌一次 ,是红壤旱地红麻纤维、种子兼收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红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湘南红壤旱地红麻水、肥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降低了生长速度,减少了植株叶面积,抑制干物质积累,促进了根/冠比.旺长后期对水分胁迫的反应较旺长前期敏感.旱地红麻生育期短,生殖生长较强,生麻产量较低,种子产量较高.增施肥料结合覆盖或旺长后期(旱期)透灌一次,是红壤旱地红麻纤维、种子兼收高产高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红麻茎发育进行解剖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红麻茎韧皮纤维层,木质部的发育均以旺长期最快;束纤维横切面积是后分化大于先分化的纤维束,而单纤维横切面积则是先分化大于后化分的纤维;红麻茎木质部发育的速度往往数倍于韧皮部;不同肥料对麻茎生长的影响,N肥以生长前期影响最大,而K肥对麻茎发育的影响以旺长期效果最为明显,作为造纸原料的红麻更应重施K肥。  相似文献   

10.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冠层中光分布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立成  丁希明 《大豆科学》1993,12(4):283-288
本文于大豆鼓粒期(R5)晴天条件下,对“两垄一沟“栽培法冠层内叶面积指数,光照强度,干物质积累的垂直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栽培法整个冠层叶面积指数大。从冠层内空间分布看,叶面积指数最大值出现的植株部位高度比70cm大垄和50cm窄行科播低,中部的光照强度高。但冠层内消光系数小。说明“两垄一沟”栽培法改善了冠层中的光照条件,提高了光能的截获率,积累了更多的干物质。  相似文献   

11.
多穗型小麦品种高产栽培的群体质量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以钱江2号为代表的多穗型小麦高产栽培群体质量指标的研究,揭示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多穗型小麦品种取得5.25t/公顷的产量水平,其阶段叶面积系数为:年内1以上,拔节期为3以上,孕穗期为6左右,齐穗期不低于5,开花灌浆期稳定在4.5左右。且具有相应的干物质增长系数。其适宜群林结构为:基本苗195万/ha。年内苗675-750万/ha,最高苗控制在825-900万/ha之间,争取达到基本苗以19  相似文献   

12.
通过挖掘作物的生物学潜力,而非过分依赖水肥的大量投入,是实现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提高(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水稻产量主要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因此要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提高冠层光能利用率(RUE)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水稻高产高效的叶面积和冠层光能利用特征以及物质积累与运转特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对红麻茎发育进行解剖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红麻茎韧皮纤维层、木质部的发育均以旺长期最快;束纤维横切面积是后分化大于先分化的纤维束,而单纤维横切面积则是先分化大于后分化的纤维;红麻茎木质部发育的速度往往数倍于韧皮部;不同肥料对麻茎生长的影响,N肥以生长前期影响最大,而K肥对麻茎发育的影响以旺长期效果最为明显,作为选纸原料的红麻更应重施K肥。  相似文献   

14.
观察红壤旱地上红麻的生长特性,发现红麻生长动态具有两个明显的旺长阶段,分别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至9月上旬,且前者旺长高峰高于后者,两个旺长阶段与气温有相关性,与降雨量关系甚密。文中并就红壤红麻旺长特性的播种期、施肥数量与配方和密度等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BNS型杂交小麦的高产形成机理,以3个不同类型的BNS型杂交小麦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量与追氮量下BNS型杂交小麦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品种相似,BNS型杂交小麦的冠层性状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呈规律性的变化。花后13 d时,冠层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上升,至花后20 d时达最大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时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而下部叶片急剧衰亡;冠层中上部叶面积指数因品种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叶片功能期越长产量越高;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冠层透光率亦有所不同。冠层中上部透光率在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大时较高,在灌浆中期随叶面积指数的下降而降低,灌浆后期透光率增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冠层结构及产量因素受播量与追氮量的影响不同,杂交小麦生育后期受播量与追氮量的影响较大。良种良法配套是实现杂交小麦高产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黑龙江省寒地春播郑单958和丰禾1的冠层结构及光辐射特征。结果表明,两个玉米品种在中密度下冠层结构及光分布均较优,产量最高。冠层内光合有效辐射、直射辐射透过系数随密度增加而减小。高密度下叶片分布的极差较大、平均叶倾角最大,其中,吐丝期郑单958叶片分布的极差及平均叶倾角分别达0.35和78.48;丰禾1分别达0.33和61.25。低密度下玉米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最小、叶片分布的极差及光合有效辐射值最大。中密度下郑单958和丰禾1群体平均消光系数最高,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分别为0.69~0.74、0.62~0.67;单株叶面积指数吐丝期至成熟期衰退最低,群体内光环境较优,利于玉米叶片的光合生产及最终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对5个甘蔗基因型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冠层相对光照度和蔗茎产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伸长期间,基因型间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冠层相对光照度都存在显著差异;蔗茎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叶面积指数与光照度之间在伸长末期存在显著相关;蔗茎产量主要受群体叶面积的影响,受光照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四次重复,对10个红麻品种的四个生育期进行叶片形态、生理特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叶柄长度在苗期和旺长期与干皮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叶脉韧木比与收获时茎皮骨比在旺长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在苗期和纤维成熟期与子皮产量呈显著正相关。高产品种有一个合理的叶面积发展程序,并表现出单株绿叶数多、叶柄短、叶肉栅栏海绵比大、叶脉韧木比大,净同化率高,叶绿素含量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强。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四次重复,对10个红麻品种的四个生育期进行叶片形态,生理特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叶柄长度在苗期和旺长期与干皮产量极显著负相关,叶脉韧木比与收获时茎皮骨比在旺长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硝酸还原酶活性在苗期和纤维成熟期与干皮产量显著正相关。高产品种有一个合理的叶面积发展程序,并表现出单株地数多,叶柄短,叶内栅栏海绵比大,叶脉韧木比大,净同化率高,叶绿素含量高,硝酸还原活性强。  相似文献   

20.
对杂交中稻优I63再生芽生长发育与母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株高,叶面积与倒2,3,4节活芽长在孕穗期至齐穗后28天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5节活芽长在部分时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株高或叶面积均可作为预测倒2-4节活芽长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