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四川小麦幼胚离体培养变异性及其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利用N6培养基,对四川省22个小麦推广品种幼胚离体培养变异性及其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推广品种间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明显差异,极差仅6.25%;(2)X^2独立性测验揭示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率受基因型极显著影响,变异于0.00-87.50%之间。植株再生率在基因型间存在极显著变异,变幅为0.00-90.63%;(3)方差分析揭示,基因型间每外植体胚胎愈伤组织上再生1.0cm以上的芽数,及其最长芽长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4)相关分析表明,愈伤组织诱导率与其余各性状间无明显关系。然而,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生率与植株再生率、每胚愈伤组织上再生芽数及其最长芽长度之间,植株再生率与每胚愈伤组织上再生芽数及其是长芽长度之间,每胚愈伤组织上再生芽数与其最长芽长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供试材料中,雅安早、大粒早、五一麦、,绵阳15在综合性状上表现为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胚性化能力强、植株再生率高、克隆数多和生长旺盛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小麦组织培养体细胞胚胎的次生胚状体发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首次通过幼胚和成熟胚培养,对小麦体细胞胚胎的次生胚状体发生潜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幼胚培养效益显著优于成熟胚,主要体现为成熟胚外植体存在严重的难以克服的微生物污染难题,其平均污染率达50%以上,而幼胚仅为0.97%。同时.叶状体化愈伤组织发生率和植株再生率.幼胚极显著高于成熟胚(P〈0.001)。对愈伤组织再分化培养物的组织学切片观察发现,成熟胚愈伤组织的细胞大、多呈长形或不规则形、胞质稀薄或空囊状、胞间排列松散,没有明显的分生组织区;而幼胚愈伤组织的细胞小、多圆形、胞质浓密、染色深、胞间排列紧密、具有明显的分生组织区,能分化形成体细胞胚胎,并且还发现材料“Fan-33”具有体细胞胚胎的次生体细胞胚胎发生潜力。这种优异的体细胞无性克隆特性,对优化小麦遗传转化系统,提高转基因工程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体细胞胚胎的早熟萌发特性,幼胚愈伤组织断代培养过程中胚状体的早熟萌发表现,对四川栽培小麦品种、品系以及农家品种共45个基因型的胚状体形成能力进行了遗传变异性考察。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间体细胞胚胎发育能力具有极显著差异。表现为继代培养一个月时基因型间萌发芽、根器官频率极显著不同,变幅分别为0.00-94.74%和0.00-35.00%;继续培养到80d时,多数材料能持续稳定地表达叶状体化、芽化及苗化能力,其变异性仍维持在0.001显著水平上。同时,基因型间平均从每外植体胚胎愈伤组织上萌发达1.0cm以上的芽数及其芽长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验材料中,2138、竹叶青、980、绵阳15和J-A57等具有较强的胚状体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发现魔芋再生植株的形态发生途径除愈伤组织发生不定芽生根外,还有愈伤组织发生不定根再生芽、发生小块茎出芽、形成体细胞胚和块茎休眠芽萌发直接成苗等4种.还发现魔芋体细胞胚的发生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形成的一般情况,它有时发生在芽苞片切口处和愈伤组织表面,有时发生在愈伤组织内部,前者由多细胞的拟分生组织发育而成,后者起源于单个胚原始细胞.胚原细胞分裂产生二细胞原胚,之后无序分裂发育形成具有明显珠芽结构的块茎原始体.  相似文献   

5.
百合幼胚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百合幼胚离体培养的最佳胚性生长条件及植株再生途径,以授粉后35 d的百合幼胚为外植体,进行了幼胚胚性生长,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的分化和再生植株的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有1 mg/L IAA,1 mg/L GA3,600 mg/L CH的MS培养基上培养,蔗糖含量为6%~8%时,百合幼胚胚性生长最好,培养30 d后可以得到正常胚.在含有0.1 mg/L NAA,1 mg/L BA的MS培养基上可以形成淡绿色的愈伤组织,将这些愈伤组织转移到1/2 MS无激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可以形成大量的不定芽,不定芽生根移栽后,其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小麦未熟胚离体培养的研究——愈伤组织发生及器官建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麦胚离体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发生及器官的形态建成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胚龄对愈伤组织发生的起始部位有明显影响。胚的各个部位对离体培养反应的敏感程度随胚龄的增长盾片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而减弱,3周龄至成熟胚的盾片不能产生愈伤组织,只起分泌α-淀粉酶、转化、吸收和运转养分的作用。同时还观察到输导系统分化完善之前存在传递细胞。不定根及不定芽的分化和形成,既存在器官发生途径,也存在胚状体途径。根、芽原基形成的先后顺序并不固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沙棘体细胞胚胎间接发生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沙棘组培苗茎尖为外植体,在1/4 MS基本培养基上,对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及体细胞胚胎进行诱导,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中国沙棘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T 1.0 mg/L + NAA 0.3 mg/L的最佳组合中,暗培养20 d后,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90.10%;暗培养30 d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77.67%;将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新鲜诱导培养基上,光培养20 d,平均体细胞胚发生数达到15.48。为了得到完整的再生小植株,将胚状体转移到不含任何生长激素的体细胞胚发育及植株再生培养基上,分析了KT和白砂糖不同浓度的组合对小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发现:WPM + KT 0.05 mg/L + 白砂糖 20 g/L + 琼脂粉 6.5 g/L + CH 0.5 g/L处理上的植株再生率达到60.30%。该研究建立起了完整的中国沙棘体细胞胚胎间接发生的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杜仲愈伤组织再生体系,为转基因研究提供平台,以成熟胚诱导的浅黄色愈伤组织和幼胚诱导的乳白色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培养基、继代时间、继代次数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和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浅黄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具有不定芽的分化能力,乳白色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后褐化死亡;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为MS+6-BA 1.5mg/L+NAA 0.05mg/L,继代周期为18d;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对愈伤组织增殖有显著影响,以继代4次的增殖倍数最高,达2.5;愈伤组织继代次数对不定芽的诱导有显著影响,以继代2次的愈伤组织不定芽诱导率最高,达到66.7%,继代4次的愈伤组织不定芽的增殖系数最高,为3.2。  相似文献   

9.
不同棉花愈伤组织状态与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能够分化出体细胞胚胎并再生成植株的4种愈伤组织状态为:直接产生胚性愈伤组织或体细胞胚胎簇状胚状体、淡黄色且疏松结构胚性愈伤组织、颗粒状疏松结构愈伤组织及褐化、生长缓慢的愈伤组织;难以分化出体细胞胚胎的4种愈伤组织状态为:易发生体细胞胚再愈伤化的愈伤组织、翠绿色表面有硬块状的愈伤组织、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但不分化成苗的胚性愈伤组织、疯长型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0.
胚龄和基因型对小麦幼胚体细胞胚性无性系的诱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幼胚胚龄和供体植株的基因型都会影响小麦幼胚体细胞胚性无性系的产生。胚龄对小麦幼胚体细胞胚性无性系的高频率诱导有显著影响 ,表现为愈伤组织诱导率 (出愈率 )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在不同胚龄下差异显著。在最适胚龄条件下 ,基因型对小麦幼胚培养出愈率的影响不大 ,而主要影响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频率。在培养当代 ,以小偃 2 2、千斤早和西农 88(1)的培养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paper, the traits of immature embryo culture from 45 genotypes of bread wheat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and trait correlation analysis in combination with histo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was used to study the cytological origin of flower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t and vegetative shoot development from the calli. The rate of floral development in the subculture was highly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at of the differentiation culture, which reveals that the genetic system of floral development from immature embryo-derived calli in wheat was highly correspondent and stable. The rate of floral development was related neither to the traits in the dedifferentiation culture, nor to the vegetative shoot formation from the total induced calli, but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at of the calli without leaf-like green spots in the differentiation culture.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e partial correlation as well as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flower and vegetative shoot development. The floral development might onl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genetic system controlling organ regeneration, while vegetative shoots formed from the two ways, including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organ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建立木薯主栽品种的再生体系,获得更多的优质研究材料。[方法]根据细胞全能性理论,以木薯幼叶、腋芽为材料,优化培养基组分,诱导木薯体细胞发生、分化,器官等发育,培养再生株系。[结果]不同品种材料间的再生能力总体表现由大到小为:GR3、SC205、GR9891、GR911;腋芽诱导体细胞胚性愈伤组织的效果明显优于幼叶;IBA诱导木薯体细胞胚发生效果优于6-BA,且二者间具有互作作用;IBA与NAA激素组合对诱导木薯不定芽生根效果优于单一使用效果。[结论]建立了4个木薯主栽品种(SC205、GR891、GR911和GR3)高效的再生体系,为木薯种质保护、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黄瓜离体器官再生植株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黄瓜离体器官再生植株的途径,从离体器官(子叶、下胚轴、真叶、叶柄、幼胚、根等)获得原生质体、胚状体,然后形成植株和离体器官(子叶、真叶、茎尖)直接分化出芽或花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罗汉果胚轴培养再生植株及其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罗汉果胚轴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培养基对胚轴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并进行了再生不定芽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胚轴在改良的MS+4 mg.L-16-BA+1 mg.L-1IAA的固体培养基中,不定芽分化平均每瓶高达7.6个;单芽段一步生根成苗.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不定芽和体细胞胚起源于胚轴形成的愈伤组织表层;不定根起源于愈伤组织内部.  相似文献   

15.
程贵兰  蔡智军  姜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38-6139
[目的]研究6-BA与NAA不同质量浓度组合,不同的材料来源及不同的取材方法对中黑防杨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方法]以中黑防杨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结果]中黑防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6-BA与NAA质量浓度组合为,0.5mg/L的6-BA与0.05mg/L的NAA,其叶片不定芽诱导率为97.91%;最佳材料来源为生根试管苗,其叶片不定芽诱导率达96.66%;最佳取材方法为选取植株上部0.5cm左右幼嫩叶片,其叶片不定芽诱导率98.33%。[结论]建立了稳定的不定芽再生体系,为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普通小麦与栽培大麦正反交杂种幼胚离体培养效果,采用幼胚直接成苗和幼胚-愈伤组织成苗两种培养方法进行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结果表明,采用幼胚直接成苗培养法,小麦石4185×大麦W30胚培出苗率为28.71%,胚拯救成功率为13.04%,移栽存活率为28%;大麦W30×小麦石4185胚培出苗率为38.83%,胚拯救成功率为17.51%,移栽存活率为34.21%。采用幼胚-愈伤组织成苗培养方法,小麦石4185×大麦W30胚培出愈率为16.67%,移栽存活率为88.41%;大麦W30×小麦石4185胚培出愈率为1045%,移栽存活率为89.29%。说明通过幼胚-愈伤组织成苗培养法可以获得大量健壮再生植物,是普通小麦与栽培大麦正反交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二倍体和四倍体葡萄杂交获得的未成熟合子胚为材料,诱导体细胞胚发生。采用的初生胚诱导培养基(SE培养基)为:NN69+1.80 mg.L-1NAA+0.4 mg.L-1水解酪蛋白+2 g.L-1活性炭+30 g.L-1蔗糖+6 g.L-1琼脂;次生胚诱导培养基分别为:3/4MS+0.35 mg.L-1IBA+30 g.L-1蔗糖+6 g.L-1琼脂(扩繁培养基)和MS+1.5 g.L-16-BA+0.2 g.L-1IBA+30 g.L-1蔗糖+6 g.L-1琼脂(胚状体萌发培养基)。结果表明:初生胚诱导率为11.11%和16.67%,体细胞胚在扩繁培养基上再生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和SSR标记检测源自同一未成熟合子胚(胚珠)的不同株系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显示,所测植株均为三倍体,且都来自杂交所得的未成熟合子胚。本研究所建立的体细胞胚诱导方法及遗传稳定性检测技术,能够为植物材料保存、扩繁,转基因应用和研究植物发育及极性建成等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8.
葡萄不同器官直接再生不定芽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葡萄继代试管苗的叶片﹑叶柄、茎段和根为试材,进行器官直接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结果表明:MS是诱导葡萄器官直接再生较好的基本培养基,葡萄叶片是最佳的诱导材料;不定芽的诱导以MS+BA(1.5~2.0mg/L)+IBA(0.01mg/L)的激素组合最好,“红地球”、“维多利亚”、“甘农18号”的叶片均直接产生了较高的不定芽;在BA1.5~2.0mg/L最适范围,生长素浓度过高不利于器官直接产生不定芽。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建立南林895杨杂交无性系最适遗传转化体系,为创新耐盐南林895杨种质资源奠定基础。【方法】以南林895杨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对其再生体系和耐盐基因GmNHX1遗传转化的部分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使用NaClO消毒处理10~15min的外植体褐化率和污染率均较低;以叶片为外植体产生的不定芽状态良好,而茎段分化的不定芽容易白化死亡。PCR检测结果表明,转GmNHX1基因植株可扩增获得符合大小的特异性条带(1641bp);通过荧光显微镜能够观察到转基因植株中的SGFP激发出的绿色荧光,证明GmNHX1基因已经高效整合到南林895杨的基因组中。【结论】叶片是南林895杨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最佳外植体来源,其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完全可以满足根癌农杆菌介导基因转化对受体的要求,可用于耐盐基因GmNHX1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优良无核葡萄品种莫利莎葡萄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卡那霉素(Kan)、潮霉素(Hyg)对葡萄继代苗生长和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以确定叶盘法基因转化的选择压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头孢霉素(Cef)和羧苄青霉素(Carb)对葡萄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以确定侵菌共培养后合适的抑菌抗生素种类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继代苗对Hyg的敏感性强于Kan,葡萄遗传转化更适合使用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Hyg 3.0mg/L即达到继代苗致死浓度,可作为转化后抗性苗的筛选浓度,Hyg 0.8mg/L完全抑制叶片不定芽的分化,可作为叶盘法转化时抗性芽的选择压。葡萄叶盘法基因转化中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可选用Cef 300mg/L或Carb 400mg/L,但对不定芽的分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