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养鸡业的集约化发展,在一些防疫卫生条件差的养鸡场,家禽结核病有不断增多的趋势。由于猪鸡混合,禽型结核菌引起猪的结核病亦有所增加,因而严重影响肉品卫生质量和人民的健康。国内外关于猪的禽型结核病均有不少报道,但关于禽型菌引起猪的结核病的病理发生过程还不甚了解,本研究旨在丰富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猪禽疫病发生流行的特点 (一)疫病种类明显增多且危害严重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近10年来新出现了30多种传染病,其中禽病13种,猪病7种,有的在国外出现不久的疫病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感染、禽的J-亚群禽白血病、番鸭细小病毒病、某些血清型的禽流感等,也相继在我国发现。由于饲养模式、环境条件不良和管理技术落后,也增加了许多新病,如猪和鸡的咬(啄)癖、应激综合征、鸡的腹水病和呼吸道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3.
1疾病种类明显增多且危害严重 据报道,我国近10年来新出现了30多种传染病,其中禽病13种,猪病7种,有的在国外出现不久的疾病,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感染、禽的J-亚群禽白血病、某些血清型的禽流感等,也相继在我国被发现。由于饲养模式、环境条件不良和管理技术落后,也增加了许多新病,如猪和鸡的咬(啄)癖、应激综合征、鸡的腹水病和呼吸道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4.
继发性IDD常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临床上仅表现猪禽发育不良、抵抗力低下、对特定疫苗无免疫反应,易反复感染、多重感染且治疗效果不佳,但其威胁是存在着机会性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猪禽继发性IDD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其中感染、淋巴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细胞毒药物、某些抗茵药物及应激则是重要因素。而感染尤其是病毒性感染又是最重要、最常见、最严重的因素。专家指出,一些病毒感染猪或禽后,虽然有些耐过不死,但却对免疫系统造成了程度不同的损伤,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免疫缺陷。病毒对肌体的免疫损伤主要表现在干扰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提呈;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的功能及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和灭菌能力;通过干扰淋巴因子的生成、淋巴介导信号和淋巴因子效应功能而抑制淋巴因子的作用,通过干扰抗体反应功能和补体反应功能而逃避体液免疫反应对其作用,从而使接种疫苗效果甚微或无效,导致免疫防疫无法实现,例如患猪因免疫缺陷可继发其他疾病,猪瘟的继发感染是造成乳猪和保育猪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继发Ⅱ型环状病毒感染是造成保育后期猪至生长前期猪(7周龄~13周龄)死亡率升高的原因。Ⅱ型环状病毒也是中大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要病原之一;猪副嗜血杆菌的继发感染,是造成10周龄以前的小猪死亡率升高最重要的细菌性致病因子,而猪副嗜血杆菌的严重感染又成为蓝耳病存在的“指示病”。进而加重病情,使死亡率明显上升,因此,猪继发性IDD可造成养殖企业(户)损失惨重。及时、准确首诊和防制猪、禽病毒性传染病,以防止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已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中就猪、禽继发性免疫缺陷病(IDD)降低猪禽免疫功能,抑制特定疫?  相似文献   

5.
近50年全球家畜生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扶琴  徐磊  侯扶江 《草业科学》2010,27(1):130-135
1962-2002年,全球家畜存栏量增加2倍,禽、猪和牛分别增加3倍、1.2倍和42.8%;目前中国牛、羊和猪存栏量分别占全球的1/10、1/5和1/2;发展中国家各种家畜存栏连续增多,发达国家除禽外其余家畜开始减少,与人口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关。发展中国家家畜个体生产效率虽低于发达国家,但提升幅度高于后者。当前专门化家畜生产贡献全球3/4的禽肉、1/2以上的猪肉和2/3的蛋类,猪、禽和牛肉占94%的肉类总产量,我国猪、禽和牛肉产量分别占全球的55.7%、23.6%和13.2%。1961-2008年,发展中国家肉类和奶类人均年消费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0.43和0.57kg/年,高于发达国家的0.28和0.25kg/年。2002年,全球年均饲草料消耗比1962年增加66%,牛、猪和禽的消耗分别为48.9%、16.8%和12.5%,所占饲草料生产用地的比例则分别为30.7%、31.7%和23.6%。  相似文献   

6.
对近几十年来AI与AIV发生的变化 ,例如AIV变异多样、易感动物谱扩大、致病力增强、显性感染病例增多、感染哺乳动物 (禽—猪—人、禽—人—人 )和AI疫源地等作了归纳阐述。介绍了特禽 (火鸡、鸵鸟、野鸭与鸭、鹌鹑、孔雀和八哥等 )禽流感概况 ,论述了我国防制禽流感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和财政部农财司,于7月4日在长春召开了东北三省猪禽生产座谈会,会议由农业部养猪办公室主任王玉生同志主持,东北三省及长春市主管猪禽生产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建设的经验,研究了发展猪禽生产的  相似文献   

8.
猪李氏杆菌病是由产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氏杆菌引起畜、禽、啮齿动物和人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以脑膜脑炎、败血症和流产以及引起单核细胞增多为特征.本病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冬春季,常呈散发性,症状和病变不典型,容易误诊为猪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脑脊髓炎和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等.本病虽然发病率低,但病死率较高,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目前猪病发生的特点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生产是我国畜牧生产的骨干项目之一,我国在生猪品种的改良,商品瘦肉猪的推广等方面得到各地广泛重视。但是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养禽业的迅猛发展,禽病问题得到多方关注,猪病问题受冷落。普遍认为,猪的主要烈性传染病已基本控制,其它疫病不会影响养猪业发展。科研单位纷纷转向禽病的研究,研制禽病疫苗,制定禽病防制方案;基层单位更为严重,市、县、乡乃至村都可看到禽病门诊部或禽病服务部,据调查这些地方的兽医人员绝大多数是禽病专家而对猪病不十分了解。然而世界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猪病的防制,每两年就要召开一次世界性的猪病大会。目前我国的一些猪病流行十分严重,新的猪病不断出现,主要疫病发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合理的防制对策,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97年以来,我们先后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陕西汉中等五省区的猪、鸡疫病进行调查,报告如下。1发生情况1997年以来,西北五省区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猪禽病的发生有所增多,发现各省区有猪病15种以上,如猪瘟、黄痢、白痢、红痢、流行性腹泻、丹毒、肺疫...  相似文献   

11.
猪禽色氨酸营养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猪禽色氨酸的营养代谢,尤其对色氨酸与酸的转化,色氨酸对脂肪,蛋白质代谢,色氨酸对猪禽生产性能和行为的影响以及猪禽对色氨酸的需要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非典病毒(SARSvirus)是新的感染于人的病毒,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coronavirus),其形态、结构、生长繁殖,与其他冠状病毒相似。其来源,有动物原之说,怀疑较多的是果子狸,因为从广东的果子狸分离到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相似。其实,在SARS未出现以前,禽、猪、人、鼠、犬、火鸡、牛、猫等都发现过多种冠状病毒相似,但不同;还有人的SARS病毒来自猕猴、雪貂之说,无定论。猪禽与SARS病毒的关系怎样?Weingartl等人做了一个试验(见2004年2月的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杂志10卷2期179~184页),将SARS病毒用细胞培养繁殖后,以静脉注射、口…  相似文献   

13.
生猪、家禽产业是广西玉林市传统优势主导产业。近年来,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基地,有力地推进了猪禽产业化进程,使养殖产业化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本文结合玉林市实际,分析发展猪禽产业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进一步优化猪禽主导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西兰政府取消了对猪、禽研究和开发工作的直接资助,这就使新西兰Massey大学成为唯一的猪、禽研究中心,现已将原有的“猪、禽研究中心”和“小家畜生产研究单位”合并成为“单胃动物研究中心”以研究该国所有具有农业意义的非反刍兽。目前在猪方面的研究项目有: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阉割小猪时由于消毒不严从伤口感染禽巴氏杆菌引起猪发病三例,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经过4月5日劁猪,正赶上鸡大批死亡,为了查明原因对病鸡用劁猪刀进行了剖检,结果是禽霍乱。在现地只是用清水洗手后就劁猪,当时劁猪三头(30—50斤二母一公),都在术后24—48小时死亡。二、症状与剖检病初体温升高41℃,精神沉郁,嗜眠,废食,眼结膜充血,呼吸加快,一分钟40次以上,心跳一分钟90次以上,伏卧不动,术部硬肿发热,三例均在24—48小时内死亡。病猪白细胞增多平均每立方米25,000个,嗜中性白细胞核左移。三头猪  相似文献   

16.
如何消除猪、禽粪臭猪、禽的粪便排出体外后,由于微生物的发酵,而产生臭味,污染了环境,影响了猪禽的生长。笔者曾在120多农户中做过养猪、鸡试验,应用“天生牌”强力酵素(北京阳光畜科技集团生产)在饲料中添加0.5%~1%,因把猪禽肠道内的非蛋白氮(氮、脲...  相似文献   

17.
新西兰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牧草生长,绝大部分耕地用来种草养畜,粮食及饲料作物面积极小,以牛羊等草食家畜饲养业发达,这就自然而然地制约了精料型动物猪禽的发展。尽管如此,过去一二十年里猪禽饲养业仍是卓有成效的,尤其是科学研究的不断开展、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猪牛饲养业的密切结合,使猪禽饲养业日趋集约化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兽医学报》2015,(4):530-535
为了构建共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和猪IL-18的重组禽痘病毒,本研究将CAP基因和猪IL-18基因分别置于pSY538的痘病毒启动子LP2EP2下,然后插入到含有痘苗病毒启动子P11启动的LacZ基因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681/lacZ中,获得重组转移质粒pSY681/CAP/IL18。将重组质粒pSY681/CAP/IL18转染入鸡胚成纤维细胞内,使CAP基因、猪IL-18基因和LacZ基因同源重组到禽痘病毒S-FPV-017中,产生重组禽痘病毒,经多次蓝斑克隆筛选纯化后,最终得到共表达CAP蛋白和猪IL-18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CAP/IL18)。以rFPVCAP/IL18感染CEF,通过RT-PCR检测,CEF细胞中含CAP基因和猪IL-18基因的mRN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感染rFPV-CAP/IL18的CEF能表达CAP蛋白。重组禽痘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AP和猪IL-18,为进一步的免疫效力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选取100头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饲喂添加5%猪血浆蛋白粉、5%禽血浆蛋白粉的日粮,比较禽血浆蛋白粉GAP701与猪血浆蛋白粉GAP701对断奶仔猪料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奶仔猪对禽血浆蛋白粉日粮的采食量要略高于猪血浆蛋白粉,在仔猪生长性能方面的影响效果两组相近,初步验证了禽血浆在仔猪教槽料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甘肃省的猪禽疫病流行态势进行了分析,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甘肃省猪禽疫病种类不断增多,猪鸡传染病分别由二十世纪80年代末报道的24种和17种增加至目前的30余种和26种.禽病呈现以多型性IB、Mc等为主的呼吸道疫病、以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为主的细菌性疫病、以非典型性ND等为主的病毒性疫病之间的混合或继发感染为主的流行态势;猪病呈现以繁殖障碍类疫病、呼吸道疫病、腹泻类疫病及以PMWS广泛流行为主的流行态势.疫病发生呈现温和型、非典型性、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多病原、多病因所致复合性疾病为主的流行特点,应采取以转变防治观念,实施生物安全措施,加强检疫监测,制定科学防疫程序,规范操作技术,合理用药等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