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既是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也是肥料使用量最大的农作物,从育秧、移栽、分蘖到成熟每一个生长环节都离不开肥料。据了解,水稻生长一般需要施4次左右的肥料,其中移栽前的基肥施用量最大,约占总施肥量的40%左右。目前,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各个施肥环节仍然沿用传统人工手撒浅表层施肥方式。这种传统人工手撒浅表层施肥方式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不能精准施肥,造成施肥量大且施肥不均匀,水稻秧苗吸肥量不一致,水稻长势、分蘖、结穗差异也较大,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二是肥料不能埋入土中。  相似文献   

2.
基于精准农业设计的水稻施肥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每年在水稻的农业生产上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而肥料是水稻种植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产稳产的保证,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生产上过量施肥和盲目施肥情况普遍存在。为此,开发出一种基于精准农业设计的水稻施肥系统,可减少施肥量,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于中产田能有特别明显的节肥增产的效果,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水稻直播施肥多采用人工或撒肥机将肥料撒施在土壤表层,这种施肥方法存在肥料利用率低、施肥量过大、肥料在田间分配不均匀、污染环境等问题.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以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农艺要求为基础,设计一种配装在水稻水直播机上使用的风送式侧深施肥装置.  相似文献   

4.
赵晋 《农业工程》2022,12(2):23-26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之一,采用传统施肥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经实践证明,通过将肥料深埋于秧苗根部边缘的施肥方式可有效改善上述情况,并且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种植成本,是我国近年来主要推广的农业技术之一,对于保障粮食稳定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阐述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模式,介绍气吹式和螺旋推进式两种侧深施肥装置研究现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一、技术概述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时,与插秧机配套的侧深施肥装置同步完成开沟、施肥、覆泥等作业,实现在秧苗侧深处定位、定量、均匀施肥的技术。二、技术优势传统的水稻施肥方式施肥次数多,施肥量大,但稻谷的产量和品质却没有相应提升,主要存在4个问题:一是污染大,肥料施撒在田块表层,会随水流飘散流失,造成面源污染;二是投入大,  相似文献   

6.
1试验目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利用插秧机配套施肥设备,将基肥定位、定量、均匀地施于距稻苗根系侧5cm、深4~6cm的土壤中。它改变了水稻种植常规施肥方式,有效提高了水稻肥料利用率,并且减少了劳动成本。本次试验,以不同田块、不同机型、不同肥料品种和不同肥料用量,进行了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寻求适合富阳水稻生长的最佳机型、肥料品种及肥料用量,从而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水稻插秧时,均匀、定位、定量及可靠施肥是保证秧苗均匀吸收肥料、均匀生长的必要因素,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给出了水稻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以上问题有了明显改善,但水田机械施肥时肥料易受潮粘结堵塞带来了新的难题。为此,设计了一种电动螺旋施肥装置,并对该技术的优越性进行了分析。该装置通过控制器来调节直流电机转速,驱动软轴强制排肥,不但实现了施肥量的无极调节,且传动简单节省了空间,解决了水稻插秧侧深施肥过程中肥料受潮粘结堵塞开沟器的问题,提高了肥料排施作业质量和效果。样机试验表明:该机具有施肥均匀、性能先进及安全可靠等特点。该项新技术及装置技术关键突破后,解决了水稻插秧侧深施肥作业堵塞问题,可为水稻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水稻生产的一项新技术,主要针对当前水稻生产过程中基肥施用环节一直沿用抛肥机械和人工手撒施的施肥方式。基肥表层施肥损失量大、利用率低、劳动强度过大、用肥成本过高等问题,已造成田间施肥量大、分布不均、秧苗吸肥量不一致,导致水稻长势长相、分蘖穗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子差异大,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品质。为发展质量效益农业探索新的途径,攻克水稻施肥环节中这一技术难题,实现省工省时、提质增产、节本增效,前  相似文献   

9.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现状及关键机械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也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施肥作业质量对于水稻种植结果影响很大,传统的人工施肥不仅肥料浪费严重,而且利用率低,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研究并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及相关机型,能够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保证水稻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种植过程中,施肥作业主要是以人工或机械抛洒为主的全层施肥和表面施肥,存在肥料抛洒不均匀、利用率低及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此,结合农艺需求,设计了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该机具采用电动螺旋式排肥器、楔形开沟覆泥装置、智能化操作,搭载插秧机可实现插秧施肥同步作业。试验表明:机具施肥稳定性、一致性、均匀性及施肥深度合格率等重要指标均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考量了新型侧深施肥插秧机的相关作业技术参数,比较不同肥料运筹模式下插秧施肥一体机侧深施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相同肥料运筹条件下,侧深施肥插秧机作业与传统机插、人工施肥作业产量基本一致;不同肥料运筹条件下,侧深施肥插秧机作业产量随施肥量、施肥次数的减少而减少,其中用肥最少的减量、减次处理相对于人工常量施肥处理减产12.7%。在生产中使用水稻侧深施肥插秧机既可以实现水稻稳产、增产,又能达到"两减一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分析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伴随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传统水稻种植及施肥方式正在向机械化、轻简化方向转移。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指配合农业机械化解决肥料深施,使插秧与施肥相结合,一次性完成。在种植时将肥料深施,既能减少农民工作量,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以很好地保证水稻插秧时施肥定位、定量、均匀;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早成熟,且株距整齐,色调一致;能够均匀、稳定地为秧苗提供养分,实现稳产、高产;既能减少养分损失,又能增强土壤对氨态氮的吸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减轻了环境污染,是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稻田气力施肥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施肥过程中肥料分布不均、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一种稻田气力施肥装置与控制系统,采用气力输送的方式实现肥料的输送,通过电控排肥系统实现机具行驶速度与排肥电机转速实时匹配,最终达到精量施肥的目的。通过对所设计的文丘里管混合腔进行流场分析,确定最优混合腔直径为15 mm,进肥口与进气角度呈锐角;最后,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规定电机转速变化范围内,各行平均排肥量变异系数均小于2.21%,各行排肥量一致性较好,排肥量稳定;在目标施肥量为150 kg/hm2,作业速度为4 km/h时,各区域内施肥量偏差控制在7.47%以内,施肥精确性较好。肥料在排肥管中的滞后时间随着排肥管长度增加而增加,变化范围为0.67~1.81 s。本文设计的稻田气力施肥装置可以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4.
水稻机插侧深同步施肥技术是在插秧机机插水稻的同时,利用插秧机配套施肥设备,一次性将基肥、蘖肥定位、定量、均匀地施于距稻苗基部3 cm、深5cm的土壤中,改变了水稻种植基肥、蘖肥的常规施肥方式,有效地将两次粗略施肥变成一次精准施肥。试验结果显示,其具有省工、增产、节本及增效等优点,极具推广潜力,且连作晚稻机插侧深同步施肥量以45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相较于传统种植方式,能实现肥料的精准减量施用,适宜于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技术应用,能达到节本省工、增产增效的目的。本文综述了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以期为该项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机播小麦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机播小麦种肥施肥方式,进行了田间试验。选择肥料相对种子的施肥位置、施肥深度和施肥量作为3个因素,进行三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深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肥料相对种子位于侧位或正位的位置对产量的影响次之,施肥量对产量影响最小。正交试验数据直观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施肥方式为正位深施肥,肥料与种子间距为5cm左右。因为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其他因素很小,从降低投入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综合考虑,应该适当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7.
压差式施肥罐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施肥设备,由于其出口浓度随压力和施肥量等因素而变化,直接影响施肥质量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通过控制不同施肥量和压差条件,对施肥罐出肥口的肥料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施肥量采用1.0、1.5、2.0 kg三个水平,施肥罐作用压差采用0.03、0.06、0.09、0.12、0.15 MPa五个水平。结果表明:通过施肥罐出口的流量随施肥罐作用压差呈幂函数关系增大;施肥罐出口肥液浓度随时间减小,施肥过程的前10 min浓度降低最为明显,20 min后趋于稳定。每次装入的施肥量的适宜范围为1.0~2.0 kg,过量时会造成施肥总历时过长且部分肥料在施肥结束时仍不能溶解。施肥历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施肥量和作用压差,施肥历时与施肥量、压差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8.
4.2 施肥装置及部件在棚室条件下施用肥料与大田有不同之处。一是施肥作业受空间限制,二是种植价值高的瓜果蔬菜作物,管理要求精细,补施肥料精、少、勤。三是室内空气同室外大气交换的通路少,影响养分的吸收利用。所以,设施化的种植生产中补施营养成分及施肥方式多样,有固态肥料、液态肥料(液态氨、水释化肥)还有气态肥料,有单一施肥作业,还有复式作业。4.2.1 底肥施撒施撒底肥常以农家肥为主,辅施化  相似文献   

19.
2BFJ-24型小麦精量播种变量施肥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与种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针对中原地区冬小麦适度规模种植种肥同播作业方式粗放、效能低的特点,基于CAN总线通信协议下的车载传感器与PIC控制融合技术,设计了2BFJ-24型小麦精量播种变量施肥机,由播种施肥机械部件、种子漏播监测系统、肥料堵塞监测系统、变量施肥控制系统及车载计算机组成。通过红外光电检测可实时监测排种管种子流量情况,通过检测排肥管下端口内介电常数变化可实时获取肥料下落信号;通过集成GPS模块获取机器田间位置信息,结合预先加载的田块处方图,确定当前位置目标施肥量,并基于压力传感与微机控制解算当前施肥量和流量信息,按照机器前进速度实时调整施肥量;最终实现作业过程漏播、堵塞声光报警与精准施肥目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整机监控系统能够适应复杂田间环境,漏播监测准确率可达91%,肥料堵塞报警误差小于2%,变量施肥准确率超过96%,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基于农机农艺融合的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开展不同品种缓释肥施用效果比较试验,筛选适合应用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缓释肥品种类型,并进一步研究机插秧侧深施肥不同施肥量对水稻群体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舒耐施缓释肥效果最好,且施肥量为480 kg/hm2时,产量比对照(常规肥料人工撒施)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