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1试验的背景及意义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肥料的合理施用和高效利用是降低肥料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普遍存在施肥量大、利用率低的现象。水稻种植过程中各个施肥环节绝大多数一直沿用人工手撒表层施肥方式,施肥量大,肥料在田间分布均匀性差,这样就造成水稻秧苗吸肥量不均,水稻长势、高矮、结穗大小都有很大差异,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品质。最为严重的是这样的施肥方式肥料  相似文献   

2.
水稻机械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水稻田间施用化肥大都采用人工手撒表层施肥方式,特别是插秧以后,水稻进入分蘖阶段,化肥施用数量极大,皆抛于田面,常造成肥料浪费,肥效不佳。且使人手劳累不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2003年开展了水稻机械插秧侧深施肥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水稻生产的一项新技术,主要针对当前水稻生产过程中基肥施用环节一直沿用抛肥机械和人工手撒施的施肥方式。基肥表层施肥损失量大、利用率低、劳动强度过大、用肥成本过高等问题,已造成田间施肥量大、分布不均、秧苗吸肥量不一致,导致水稻长势长相、分蘖穗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子差异大,直接影响水稻产量品质。为发展质量效益农业探索新的途径,攻克水稻施肥环节中这一技术难题,实现省工省时、提质增产、节本增效,前  相似文献   

4.
1试验目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利用插秧机配套施肥设备,将基肥定位、定量、均匀地施于距稻苗根系侧5cm、深4~6cm的土壤中。它改变了水稻种植常规施肥方式,有效提高了水稻肥料利用率,并且减少了劳动成本。本次试验,以不同田块、不同机型、不同肥料品种和不同肥料用量,进行了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寻求适合富阳水稻生长的最佳机型、肥料品种及肥料用量,从而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水稻田间施用化肥大都采用人工手撒表层施肥方式,特别是插秧以后,水稻进入分蘖阶段,化肥施用数量极大,皆抛于田面,常造成肥料浪费,肥效不佳,且使人手劳累不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于2003年开展了水稻机械插秧侧深施肥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6.
水稻直播施肥多采用人工或撒肥机将肥料撒施在土壤表层,这种施肥方法存在肥料利用率低、施肥量过大、肥料在田间分配不均匀、污染环境等问题.为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以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农艺要求为基础,设计一种配装在水稻水直播机上使用的风送式侧深施肥装置.  相似文献   

7.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现状及关键机械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也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施肥作业质量对于水稻种植结果影响很大,传统的人工施肥不仅肥料浪费严重,而且利用率低,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研究并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及相关机型,能够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保证水稻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8.
朱坝镇位于洪泽湖东岸,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现有耕地3000hm^2,水稻种植常年稳定在2000多hm^2。水稻在该镇粮食种植面积最大,传统的种植方式为人工手插。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使得水稻栽插环节正成为生产发展的瓶颈。2001年,洪泽县制定了水稻  相似文献   

9.
基于精准农业设计的水稻施肥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每年在水稻的农业生产上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而肥料是水稻种植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产稳产的保证,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生产上过量施肥和盲目施肥情况普遍存在。为此,开发出一种基于精准农业设计的水稻施肥系统,可减少施肥量,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于中产田能有特别明显的节肥增产的效果,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基于农机农艺融合的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开展不同品种缓释肥施用效果比较试验,筛选适合应用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缓释肥品种类型,并进一步研究机插秧侧深施肥不同施肥量对水稻群体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舒耐施缓释肥效果最好,且施肥量为480 kg/hm2时,产量比对照(常规肥料人工撒施)增加...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作为双季稻主要粮食产区,水稻生产采用直播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人工撒直播存在着无序分布、出苗率低、通风透光性差等缺点,且撒施肥仍然采用人工进行操作,严重影响了肥料利用率,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针对目前水稻直播生产中存在的现实难题,需研究一种适合于江西丘陵区水稻直播的小型化、机械化、轻简化的水稻精量直播及同步深施肥作业技术与装备,通过突破颗粒肥精量排施、水稻机械直播、侧深施肥和仿形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适宜丘陵区小型化水稻精量直播及同步深施肥智能农业装备,基于水稻直播及同步深施肥智能农业机具试验平台和试验研究,优化设计新型水稻精量直播及同步深施肥作业装备,通过试制小批量的水稻直播机具,在江西省内开展试验示范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水稻育苗移栽作业的主要推进方式,其能改变现有落后的水稻种植方式,确保高产稳产,减少种植环节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稻谷品质。因此,克服水稻机械化种植过程中的制约因素,解决推进水稻机械化种植面临的问题,以期粮食高产优质,获取水稻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相较于传统种植方式,能实现肥料的精准减量施用,适宜于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方式及其配套技术应用,能达到节本省工、增产增效的目的。本文综述了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以期为该项技术在水稻生产中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目的和意义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粮食生产的首位,目前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近5151万亩。由于水稻产量高而稳,水稻产量在我省粮食产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我省能否实现“两高一优”农业目标的重要保证。水稻施肥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技术之一。水稻施肥的量级、比例与施肥的均匀度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然而目前水稻施肥技术与机具的研究尚未完善,许多地区仍采用人工抛撒施肥或机具抛撒施肥作业。由于抛撒不均,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种植过程中,施肥作业主要是以人工或机械抛洒为主的全层施肥和表面施肥,存在肥料抛洒不均匀、利用率低及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此,结合农艺需求,设计了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该机具采用电动螺旋式排肥器、楔形开沟覆泥装置、智能化操作,搭载插秧机可实现插秧施肥同步作业。试验表明:机具施肥稳定性、一致性、均匀性及施肥深度合格率等重要指标均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分析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伴随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传统水稻种植及施肥方式正在向机械化、轻简化方向转移。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是指配合农业机械化解决肥料深施,使插秧与施肥相结合,一次性完成。在种植时将肥料深施,既能减少农民工作量,又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以很好地保证水稻插秧时施肥定位、定量、均匀;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早成熟,且株距整齐,色调一致;能够均匀、稳定地为秧苗提供养分,实现稳产、高产;既能减少养分损失,又能增强土壤对氨态氮的吸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减轻了环境污染,是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在距离水稻秧苗根部3~5 cm且深度为5 cm的位置施以肥料的局部施肥技术。侧深施肥将肥料呈条状集中施于耕层中,提升了水稻根部养分供应量,利于水稻根部向下生长和吸收养分,同传统的施肥相比,降低了化肥使用量,减少了肥料的随水流失和挥发损失,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减轻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郑毅  陆进 《农业装备技术》2022,48(1):28-29,32
为加快贵州省水稻机械化种植新机具新技术应用,筛选适宜贵州省水稻种植机械,为贵州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贵州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为此,湄潭县农业农村局在湄潭县永兴镇开展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不同施肥方式对产量形成及施肥成本投入的试验。  相似文献   

19.
<正>兵团第一师一团因盛产棉花和水稻又名金银川,每年水稻种植面积都在万亩以上,是一团的主要农作物,是作物轮作换茬的主要手段之一。新疆水稻种植模式一般是人工撒播。采用人工撒播的方式,因稻种在田间无序分布,造成水稻生长疏密不均,通风透气采光性差,易感染病虫害。由于稻种直接播在泥面上,根系入土深度较浅,易倒伏。  相似文献   

20.
赵晋 《农业工程》2022,12(2):23-26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之一,采用传统施肥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经实践证明,通过将肥料深埋于秧苗根部边缘的施肥方式可有效改善上述情况,并且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降低种植成本,是我国近年来主要推广的农业技术之一,对于保障粮食稳定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阐述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模式,介绍气吹式和螺旋推进式两种侧深施肥装置研究现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