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种子》2018,(10)
[目的]筛选自然萌发率高的蒙古黄芪种质,为蒙古黄芪标准化栽培生产及良种选育提供优异种质材料。[方法]测定了77份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种子大小、硬实特征与萌发特性。[结果]77份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种质间种子大小、硬实程度、萌发能力均有显著差异,差别很大。77份参试种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与初始发芽时间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00%~53.61%、0.00%~53.61%、0.00~94.49与2~10d以上;其中2份种质H 63和H 31,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分别达到53.61%和41.08%、94.49和80.01;种子硬实率的变异范围为24.08%~100.00%;种子的长度、宽度、千粒重变异范围分别为2.93~4.04mm、2.21~3.02mm、3.937~9.987g;参试种质种子发芽率与种子硬实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但与种子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山西恒山野生蒙古黄芪种质H 63和H 31,种子自然萌发能力较强,可作为蒙古黄芪标准化栽培生产和优良品种选育的优异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宁夏和新疆水稻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拓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本研究对193份宁夏及新疆水稻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水稻种质资源呈现出茎节包、叶片不早衰、剑叶角度小、抗倒性强、穗立形状弯曲、落粒性难;14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8%;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1.86~2.08,平均2.02;通过聚类分析将193份水稻种质资源划分为8个类群,大部分种质资源分布在第Ⅰ类群,占比65.3%,第Ⅱ类群占比9.3%,第Ⅲ类群占比20.7%,第Ⅳ-Ⅷ类群共包含9份种质资源,总占比4.7%。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4个数量性状指标转换为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0.67%;利用隶属函数与权重对193份水稻种质进行综合评价,获得了可综合评价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D值,排名前5的种质资源均来自宁夏,表现出较好的综合性状,其中以宁218表现最为突出,新疆种质资源新引区2015-13的D值最低,综合性状表现最差;利用逐步回归分析,获得了株高、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一次枝梗数、粒长宽比、单株产量、单穗粒重、千粒重9个关键表型性状指标。本研究剖析了宁夏及新疆水稻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探索了水稻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为拓宽宁夏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东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栽培历史悠久,在中国北方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山东莲藕种质资源研究一直没有开展。为收集和保存莲藕种质资源,本研究从山东省8个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采集了76份莲藕材料,并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遗传相似性分析,共鉴定出38份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38份种质资源的Nei's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26,Shannon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41。研究数据表明,山东莲藕种质资源相对丰富,但要建立高质量的种质资源圃,仍需要加强种质资源的引进。  相似文献   

4.
福建地区火龙果种质资源调查及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摸清福建地区的火龙果种质资源分布情况,了解其亲缘关系,对福建地区火龙果种植情况进行调查并取样。用ISSR技术对收集的20份火龙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条适合的引物,扩增获得142个位点,多态性比率为74.65%。Jaccard聚类分析显示,20份种质间相似系数(GS值)在0.487~0.937,平均值为0.646,当GS值为0.559时可分为3类。初步揭示了福建地区火龙果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和亲缘关系,‘白巨龙’、‘洛红’和‘红仙蜜1号’适合在福建推广,为火龙果栽培选种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石云翔 《中国种业》2020,(10):92-93
MC278玉米新品种自2014年以来先后在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吉林、黑龙江、辽宁、天津、甘肃、新疆、宁夏等区域审定引种,在东华北和西北春播区域销售数量快速上升,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受到种植者的好评,为农民增加收益。MC278玉米新品种2016年开始在黄淮海参试,并于2019年通过黄淮海国审, 通过多年的春播推广、夏播试验示范、黄淮地区推广种植并结合气候环境特点针对黄淮海市场总结了MC278玉米新品种夏播高产栽培技术规范,以指导夏播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6.
橡胶树种质资源大田种质库寒害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全面了解橡胶树野生种质资源对低温胁迫的忍受能力,在2007-2008年发生典型平流型寒害后即采用苗期寒害鉴定和分级方法对1675份1981’IRRDB野生种质资源和215份Wickham栽培种质进行逐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Wichham栽培种质有19.07%的平均寒害级别小于1级,而野生种质中有55%显示出对低温具有一定的忍耐能力,说明种质群体中存在大量的耐寒基因,且以来自Rodonia地区的抗寒基因材料选出率较高,可作为抗寒种质选择的优质、高效群体。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春季低温指数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近44年来黑龙江省春季低温指数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1971—2014年黑龙江省80个气象站春季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结合低温指数模型,通过线性回归和EOF分析等方法,对黑龙江省春季低温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春季低温指数呈减少趋势,1980s升温以来,低温指数明显减少;2010s极端气温的升高,低温指数明显增加。春季低温指数第1特征向量呈现一致的正变化,东南部等值线密集,由于热量条件变化多,低温指数变化较快;第2特征向量南部和西部地区为负值,其他地区为正值,时间系数正值(负值)的年份里,特征向量正值的区域低温指数增加(减少),特征向量负值的区域低温指数减少(增加)。各站点春季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1970s以来各年代呈升高的趋势,2010s有所下降且年际波动加大,春季低温指数相反。低温指数是气温的一种表现形式。春季低温指数与气温、玉米和水稻单产负相关,春季气温升高1 ℃,低温指数减少3.0 d;低温指数增加1 d,玉米和水稻产量分别下降2.67%和2.54%,极端低温事件发生将会造成减产幅度加大。[结论]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区域尺度内研究低温冷害提供基础方法,而且对进一步科学制定农作物品种布局及农作物种植北界北移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绿绒蒿属植物自然分布于我国西部高山高寒地区,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分布区域,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与药用经济价值。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但对于绿绒蒿属植物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还未建成完整的资源利用与保护体系。文章分析和总结了我国绿绒蒿属植物的资源分布概况、种群系统发育历史与青藏高原的关系及其应用的经济价值,并提出了基于引种栽培的相关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扁豆种质资源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金  关建平  徐东旭  张晓艳  顾竟  宗绪晓 《作物学报》2008,34(11):1901-1909
从145对SSR引物中筛选到14对多态性引物,对选取国家种质库的440份小扁豆种质资源进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8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SSR位点6.2143个;平均Shannon-Weaver指数(I)为1.1869。16个不同地理来源群体间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国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0.9837)远高于国内群体(0.3485)。PCA、UPGMA法聚类分析和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结果相互间完全吻合。440份参试材料从遗传结构上可划分为8个组群,揭示国外群体遗传分化大,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国内群体与之相反。研究结果显示,山西、宁夏和甘肃省是我国小扁豆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丰富、遗传关系较复杂的地区,应对该区域小扁豆资源进一步搜集、保护和研究。同时,应继续加强小扁豆资源的国外引种与交流,做进一步系统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下籽用西瓜幼苗生理变化与耐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燕  王萍  赵清岩  张岩 《华北农学报》2012,27(3):156-160
以三叶一心期的籽用西瓜幼苗为材料,采用10℃低温胁迫的方法,研究了黑籽瓜兰州大片(wb10)和红籽瓜巢湖红(wb7)随着处理天数的延长幼苗的耐冷性、光合特性、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以探讨籽用西瓜耐低温的生理机制,从而为籽用西瓜的引种栽培和抗寒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籽用西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Pn、Tr、Gs、Ci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ro、MDA、相对电导率随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两品种的冷害指数存在一定差异,耐冷性表现为wb10>wb7。低温胁迫下,耐冷性较强的wb10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Pn、Tr、Gs、Ci均高于耐冷性较弱的wb7,而耐冷性较强的wb10幼苗叶片中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均低于wb7。综合试验中各项指标认为,耐冷性与品种的来源、类型及在低温下植株的冷害指数、光合特性和细胞膜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宁夏引、扬黄灌区2007~2011年间出现的27块玉米高产田(≥15000kg/hm2)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宁夏引、扬黄灌区玉米高产田平均产量16692kg/hm2,收获穗数89331穗/hm2,穗粒数568.2粒,千粒重350.6g,平均单穗粒重193.4g。高产田在宁夏引、扬黄灌区均有分布,但大面积生产主要集中在引黄灌区周边地区及宁夏中部干旱带扬黄新灌区,这些地区光热资源更为丰富,单种玉米集中连片,土壤以沙壤土较多,以耐密型品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决定产量的优先序为区域光热资源、灌溉条件、地理条件与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品种、播种质量与田间管理等;增加种植密度是实现15000kg/hm2高产的有效途径,但要加强肥水调控,合理栽培管理,优化群体结构,提高单穗粒重。  相似文献   

12.
对6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研究表明:6个品种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可在永州及相似气候的地区推广种植。其中以中糯301产量最高,湘玉超甜1号为甜玉米品种中产量最高,可作为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源地沙枣种子在萌发期的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是一种耐盐碱、耐干旱、耐贫瘠的木本粮食树种,在我国西北地区广泛种植,因其优良特性,近几年来,人们尝试在盐碱地区和退耕贫瘠地区引种。本研究共收集了11个不同种源地的沙枣种子,分别用不同浓度NaCl(0%、0.3%、0.6%、0.9%和1.2%)处理,统计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沙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并利用隶属函数对不同种源地沙枣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1个种源地沙枣萌发期耐盐性由强到弱顺序为:甘肃民勤大果沙枣、甘肃石羊河大果沙枣、宁夏银北沙枣、新疆大果沙枣、新疆吐鲁番大果沙枣、新疆吐鲁番沙枣、甘肃金昌沙枣、宁夏陶乐沙枣、甘肃临泽沙枣、甘肃民勤沙枣、宁夏中宁沙枣。并选出适于在黄河三角洲引种的甘肃石羊河大果沙枣、新疆吐鲁番沙枣和宁夏陶乐沙枣。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以冬小麦(秋、冬播)为主,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小麦总面积和总产的90%以上。我国小麦主产区主要种植冬小麦,栽培春小麦的主要有内蒙古、甘肃、黑龙江、新疆、宁夏、青海、辽宁、西藏、吉林等,其中以内蒙古、甘肃两省区面积最大,新疆单产最高。甘肃从东到西都有小麦种植。由于甘肃气候复杂多样且多变,冬季严寒、春季气温回升过快、后期高温干旱,生育期降水少,有机质含量在1%-2.5%,土壤肥力不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及时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利用1961—2010年青海省海南地区5个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海南地区的连阴雨、干旱、极端高温、极端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海南地区各种灾害性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均具较大的年际变化特征,连阴雨天气次数、春旱次数、极端高温日数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日数则呈显著减少趋势;连阴雨次数、极端高温日数、极端低温日数分别在1974、1990、1976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16.
库存玉米种质资源发芽力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种质库贮藏玉米种质及其他作物种质发芽力监测、方法制定及安全保存期限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对种质库中8种不同入库编号1729份的玉米种质资源取样进行发芽势和发芽率监测并将结果与入库前的发芽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贮藏27~32 年后,种子平均发芽势为82.66%,平均发芽率为88.09%,有86.58%以上的种子发芽率仍保持在75%以上,但有73 份种子发芽率已降至50%以下;贮藏31~32 年的种质发芽率下降明显,而贮藏27~30 年的种质平均发芽率下降不明显。不同原产地的玉米种质经31 年长期贮藏后发芽率下降不同,原产广西地区种质比原产区外、国外引种种质发芽率高。不同年份贮藏的玉米种质资源或同一年份贮藏的不同原产地的玉米种质资源经低温长期保存后发芽力下降趋势不同,玉米种质资源长期库的安全保存期限可达30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晋产远志种质资源药材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征集晋产远志种质资源,研究其鲜、干根性状特征。方法:根据山西农业区划所划分农业气候类型征集种质资源,记录各气候区药材生境特征,采集标本、药材与果实(种子),比较药材鲜、干根性状特征。结果:山西各气候区野生远志生境不同,其鲜根性状与药材性状在根的粗度、颜色、分枝、表皮纹理、韧皮部断面厚薄与色泽上均有差别,栽培种质与野生种质资源相比,鲜、干根性状特征差异犹为明显。结论:山西不同气候区远志种质资源药材性状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是豆科野豌豆属,也称巢菜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作物。原产地中海沿岸和中东地区。世界五大洲的温暖地带均有分布。从平原,河谷到海拔1,300米的农田均能栽培,并分布着不同生态型的品种。我国四十年代开始引种栽培后,在西北、江苏、山西等地试种推广,目前面积已达2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9.
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也称东北山葡萄,原产中国、前苏联远东地区和朝鲜,是葡萄属中最抗寒的一个种。枝蔓能耐-40℃~-50℃低温,根系可耐-14℃~-16℃低温。我国山葡萄的天然分布区域主要在吉林长白山、黑龙江完达山、小兴安岭、辽宁北部的山区和半山区,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以东的大青山、蛮汉山亦有分布。它是酿造优质红葡萄酒的重要原料,也是葡萄抗寒育种的宝贵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蓝浆果在贵州省的应用栽培区划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玲  黄彩梅  邹天才  刘海燕  朱立  聂飞 《种子》2008,27(4):62-65
对贵州省野生蓝浆果资源的自然分布和区系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蓝浆果的栽培适应性,结合贵州省的自然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采用植物种植区划法对引种成功的地区和区划推广种植的地区的气候进行比较。认为: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中是蓝浆果的适栽地区,黔北、黔东北及黔西北较适合栽培蓝浆果,并对蓝浆果在贵州省的推广栽培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