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双孢蘑菇培养料配方的优化、利用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以4组不同配方(全麦草、麦草混合稻草、麦草混合玉米秸秆和麦草混合菇渣)培养料为试材,采用二次发酵技术进行隧道式发酵,在温度、湿度、通风等可控的菇房进行双孢蘑菇栽培,并按照工厂化栽培工艺进行菇房管理,栽培菌种为Sylven A15。在堆肥和蘑菇栽培的不同时期对培养料进行取样,测定其含水量、p H、电导率、含碳量、灰分含量、含氮量、C/N比等7项理化指标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各指标与产量间的相关性,同时参照UPOV测定并分析各潮双孢蘑菇子实体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单菇重量、硬度等农艺性状。【结果】从发酵期至出菇期,4个配方培养料的含水量、p H均呈下降趋势,二次发酵结束时4个配方的培养料含水量都达到70%,全麦草配方培养料在二次发酵结束时p H为9.02,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在二次发酵结束后电导率均为上升趋势,麦草混合菇渣配方培养料的电导率值在建堆期显著高于其他配方,而一次发酵结束时其电导率显著低于其他配方。灰分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在二次发酵结束时,全麦草配方的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配方。含碳量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二次发酵结束时,全麦草配方的含碳量明显高于其他3个配方,而且出菇期下降趋势最为明显。二次发酵结束后,培养料的含氮量是提高一潮菇产量的重要指标,达到1.97%—2.25%。进入出菇期后,随着菌丝体对培养料营养的消耗与利用,各配方的含氮量逐渐降低,麦草混合菇渣配方的含氮量显著高于其他配方。出菇期全麦草配方培养料的含水量最高,双孢蘑菇的农艺性状最为稳定,总产量也最高。全麦草配方、麦草混合稻草配方、麦草混合玉米秸配方二潮菇的产量最高,分别为3061.41、2 534.47和2 534.47 kg,分别占其总产量的43.81%、39.89%、49.71%;麦草混合菇渣配方一潮菇的产量最高,达到3 064.19 kg,占其总产量的47.39%。多元回归分析得到3个回归模型,分别为Y_1=-5926.766+3770.091X_6,Y_2=6285.502+4920.672X_1-1061.418X_2-245.782X_3+949.998X_5+26081.326X_6,Y_3=3073.013+7030.476X_1-114.728X_5-910.576X_6。结果表明,培养料的含水量与一、二、三潮菇的产量形成呈正相关,含氮量与一潮菇和二潮菇的产量形成呈正相关,含碳量与二潮菇的产量形成呈正相关,但含碳量和含氮量与三潮菇的产量形成呈负相关。【结论】出菇期培养料的含水量是提高蘑菇产量及改善农艺性状的重要指标,提高含碳量和含氮量有利于一、二潮菇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采用3种不同配方的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结果表明,麦草羊粪培养料表现出菇早,产量9.36kg/m2,纯收入29.56元/m2,产投比为4.75,经济效益最佳;玉米芯羊粪培养料表现出菇晚,产量10.04kg/m2,纯收入29.53元/m2,产投比为3.78,单菇重达到20.61g,适合鲜销,适宜在玉米芯资源较多地区推广;而麦草合成培养料虽投入成本低,但产量也低,产投比只有2.88。  相似文献   

3.
不同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续建军 《甘肃农业》2005,(11):214-214
本试验以苜蓿草、玉米秸秆、麦草的不同配比,制成不同培养料来栽培双孢蘑菇,探讨在合成堆肥中添加苜蓿草、玉米秸秆;改变培养料配比对蘑菇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30%的苜蓿草和70%的麦草为主料栽培双孢蘑菇生物效率最高,其次是30%的玉米秸秆和70%的麦草,以10%玉米秸秆和90%麦草最差。试验表明,苜蓿草和玉米秸秆是双孢蘑菇优质培养料;但是苜蓿草和玉米秸秆混合堆肥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菇房建造、培养料配制、栽培工艺等方面,总结了双孢蘑菇生产中的一些栽培要点,旨在帮助生产者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稻草培养料配方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的双孢蘑菇稻草培养料配方,选择金山地区常用的4种稻草培养料配方进行双孢蘑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4(稻草2500kg、菜籽饼200kg、尿素25kg、硫酸铵25kg、过磷酸钙50kg、石膏62.5kg、石灰75kg)能提高双孢蘑菇产量,为本试验中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覆土含水量与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关系,采用不同含水量的覆土(60%、65%、70%、75%)栽培双孢蘑菇,研究双孢蘑菇的产量、质量以及采收期间覆土层、培养料层的失水量和用于子实体生长、蒸发作用的水分比例。结果表明:覆土含水量与双孢蘑菇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 998;提高覆土含水量,可增加一潮菇子实体的单重,以及二潮菇和三潮菇子实体含水量;覆土层提供了采收期间21%—49%的水分,培养料层提供了51%—79%的水分,提高覆土含水量可以增加覆土层提供的水分比例;提高覆土含水量所导致的蘑菇产量增加不仅是因为覆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培养料的水分及养分利用。覆土层和培养料层提供的水分,除了用于子实体生长,还有约50%的水分蒸发。  相似文献   

7.
以泥炭土为对照,筛选出椰糠、木屑、珍珠岩3种持水性较好的覆土材料,采用混料均匀设计将这3种覆土材料混合后以40%的比例添加到泥炭土中进行配方优化。以双孢蘑菇产量为响应值,筛选得到3种覆土材料最优配方:X_1(椰糠)=0.283,X_2(木屑)=0.427,X_3(珍珠岩)=0.290。在最优条件下,双孢蘑菇筐栽两潮菇产量预测值为1 519 g/筐,实际产量为1 636 g/筐。在床架栽培中,配方覆土三潮菇总产量36.5 kg/m~2,较对照提高11.6%;同时商品菇质量提高,子实体单重增加18.8%,商品菇率提高11.7%,商品菇产量增加5.6 kg/m~2。该覆土配方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覆土成本降低7%。对优化后覆土的持水特性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该配方覆土在覆土后到双孢蘑菇采收期间,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高于对照覆土3%-5%,这可能促进了双孢蘑菇产量的提高以及品质的改善,并导致子实体含水量增加0.7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培养料中添加不同量的菜籽饼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加菜籽饼作为氮源对双孢蘑菇产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同时添加菜籽饼和鸡粪可提高培养料的发酵温度,当菜籽饼添加量为6.5 t时,3潮菇总产量为96.84 kg/m~2、平均产量32.28 kg/m~2,比对照组高78%。  相似文献   

9.
高海拔冷凉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原材料的选择、培养料配方、培养料隧道发酵工艺、菇房和机械设备消毒、上料和播种、菌丝培养、拌土与覆土、降温催蕾、出菇管理及采收、撤料等方面总结了高海拔冷凉区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秸秆为试验原料,以小麦秸秆为对照,设计了四个原料配方,进行了双孢蘑菇的栽培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规律符合逻辑斯第曲线,子实体生长规律符合指数增长曲线,菌丝生长速度优于麦秸培养料,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麦秸培养料提前,出菇期比麦秸培养料集中。玉米秸秆和牛粪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培养料是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为提高培养料的质量,阐述了双孢蘑菇培养料的配制原理和配方,并详细介绍了培养料发酵技术,同时提出了发酵结束后培养料要求达到的理化指标,以供广大食用菌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野生蘑菇,菇色洁白、菇形圆整、菇柄短粗、不易开伞、质地嫩脆,具有光泽与天然风味。2005年,巴里坤县花园乡兰洲湾子村种植12座大棚野生蘑菇,平均产量达到10kg/m2。1培养料的准备与配制(4月10日~20日)1.1牛粪草培养料配方(100m2为例)牛粪1500kg,麦草1000kg,石膏、过磷酸钙各25  相似文献   

13.
棉秆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棉秆能否用于栽培双孢蘑菇,不同类型菇房(砖砌房和简易草棚房)栽培双孢蘑菇对其产量影响为目的。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棉秆做原料,麦秸为对照,设计了8个原料配方试验,在砖砌和简易草棚两种菇房中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用棉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率快,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提前,出菇期集中,且当棉秆用量一定时,牛粪和鸡粪同时施用对双孢蘑菇产量的提高比单纯施用牛粪效果更好。棉秆和粪肥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物学效率较高。棉秆是双孢蘑菇的优质栽培料且在砖砌房比简易草棚房中的产量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蘑菇栽培的搭建菇棚、培养料配方及堆制发酵、插种、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秋菇管理、冬季管理、春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的介绍,为无公害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简易通风对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质量的影响,为双孢蘑菇轻简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简易风机人为向料堆内送风,以传统不通风料堆为对照(CK),开展双孢蘑菇培养料一次发酵试验,监测发酵期间培养料的颜色、气味、韧度、pH、电导率(EC)、水分和C/N等理化性状及双孢蘑菇产量.[结果]简易通风发酵16 d、翻堆3次的双孢蘑菇培养料质量基本达到与CK发酵20 d、翻堆4次培养料相近的水平,颜色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氨味中等,韧度0.42~0.76 kg,水含量67.0%~71.2%,pH 7.3~7.5,EC 3.62~4.22μs/cm,C/N 23.1~26.1.简易通风发酵翻堆3次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为8.7 kg/m2,略高于CK(8.0 kg/m2);翻堆4次培养料栽培的双孢蘑菇产量达9.6 kg/m2,显著高于CK(P<0.05).[结论]简易通风发酵可加快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进程,简化发酵步骤,提高一次发酵培养料的质量和双孢蘑菇产量,可在双孢蘑菇小规模农法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就拿我搞塑料大棚双孢菇来说吧 ,每平方米产菇8 5公斤 ,一个320平方米的大棚收入5800元 ,被乡亲们称为“蘑菇通”。今天谈谈我的“蘑菇经”。一是培养料发酵时间不宜过长 :双孢菇的主要培养料是麦草和牛粪 ,常规培养料的发酵时间是27天左右 ,一般在8月上旬建棚发酵。由于此时正处于高温季节 ,很容易造成麦草腐烂变质 ,直接影响培养料的质量和产量。为此 ,我把原发酵时间27天缩短为19天 ,发酵的麦草虽然稍生些 ,但柔嫩富有弹性 ,透气性好 ,为提高产量打下了基础。二是播种时间要卡准 :双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更加关注。由于食用菌尤其是菇菌类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糖分、蛋白质、氨基酸,更有控制肿瘤细胞性、抗菌消炎的作用,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双孢蘑菇是菇菌类的一种,本文从双孢蘑菇菇棚的选择、无公害培养料制作、培植环境的稳定性等方面,阐述了无公害双孢蘑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工厂化双孢蘑菇隧道发酵工艺进行培养料制备,将制备后的培养料制作不同投料量的菌包,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比双孢蘑菇的菌丝长势、出菇期、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采用投料量为22 kg/包的菌包,单菇重、商品菇率均优于20 kg/包的菌包。产量为18.97 kg/m2,比投料量20 kg/包的菌包增产1.45 kg/m2,增产率8.28%;纯收入达40.68元/m2,比投料量20 kg/包的菌包增加2.57元/m2,增值6.74%。22 kg/包可作为双孢蘑菇农法栽培最佳的菌包发酵料投料量。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不同配方栽培双孢蘑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规律符合逻辑斯第曲线,子实体生长规律符合指数增长曲线,菌丝生长速率优于麦秸栽培料,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麦秸培养料提前,出菇期比麦秸培养料集中。玉米秸秆与麦秸秆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学效率与麦秸培养料相近,可达到50%以上,产量可达10kg/m2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工厂化生产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中投入品种类、用量及质量要求,分析投入品及双孢蘑菇鲜品质量检测结果,提出目前有机双孢蘑菇认证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结果]生产出的双孢蘑菇鲜嫩饱满、个大肉厚、大小一致、洁白圆整,周身布满花纹,组织致密、厚实、坚硬,有弹性,无鳞片,有半膜状菌环,柄中粗、较直短、菌褶紧密,香味独特.双孢蘑菇鲜品质量高于国家绿色食品标准(NT/T 794-2003),但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投入品麦草、鸡粪、油枯等并没有经过国家有机认证,其主产品的最高质量标准也只有无公害标准.这说明投入品在不是有机的情况下,也能够生产出有机双孢蘑菇.[结论]从培养料生产阶段和培养料栽培阶段,分析提出了目前有机双孢蘑菇认证中存在的不足,建议将双孢蘑菇有机认证中对麦草、鸡粪、油枯等主要投入品的有机认证,改为对它们发酵产品培养料进行有机检测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