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磁辐射对舞毒蛾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研究了电磁辐射对舞毒蛾卵孵化率的影响,其目的是为物理辐照灭虫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分别用微波、X射线、γ射线照射舞毒蛾卵,观察照射后卵孵化率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经过微波、γ射线、X射线照射后卵孵化率都明显降低,但X射线、γ射线辐照剂量改变较小时对孵化率影响不明显,而微波辐射随着辐照剂量升高孵化率有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物理辐照灭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电磁辐射对舞毒蛾死亡率的影响,以期为物理辐照灭虫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用不同剂量的微波、X射线、γ射线辐照舞毒蛾虫卵,观察照射后虫卵孵化、幼虫的死亡、化蛹、羽化等情况,最后得到辐照的总死亡率随辐照剂量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经过微波、X射线、γ射线辐照后,杀虫效果良好,舞毒蛾的总死亡率均可达到90%以上,物理辐照的方法可以成功消灭舞毒蛾。  相似文献   

3.
用60Co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处理舞毒蛾虫卵,观察虫卵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并对其致死剂量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物理辐照灭虫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证明:用γ射线辐照处理的虫卵的死亡率比对照组低,辐照剂量超过200Gy时,γ射线杀伤作用明显、死亡率变化急剧上升,且随着γ射线辐照剂量增大,死亡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γ射线辐照对舞毒蛾幼虫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γ射线辐照灭虫方法防治病虫害,可以避免化学防治的药物残留问题。采用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舞毒蛾幼虫,再用经典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的损伤程度,研究γ射线对舞毒蛾幼虫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γ射线照射后的幼虫细胞核DNA片段的大小与辐照剂量之间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这为物理灭虫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5.
以林木害虫舞毒蛾为实验材料,用不同剂量超声波处理舞毒蛾虫卵,观察处理后虫卵死亡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波剂量的增大死亡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超声波作用生物效应显著,当作用时间为40 min时,孵化率急剧下降,低于50%,当作用时间超过120 min时,虫卵几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对舞毒蛾虫卵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林木害虫舞毒蛾为实验材料,用不同剂量超声波处理舞毒蛾虫卵,观察处理后虫卵死亡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超声波剂量的增大死亡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超声波作用生物效应显著,当作用时间为40min时,孵化率急剧下降,低于50%,当作用时间超过120min时,虫卵几乎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7.
γ射线辐照技术防治鳞翅目森林害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Co-γ射线辐照杀虫是目前国际上倍受重视的杀虫技术,依据国际上检疫处理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7射线对鳞翅目森林害虫中具有代表性的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卵、幼虫和成虫的致死作用和不育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剂量率为0.3~0.45 kGy/min时,舞毒蛾成虫的辐照有效剂量为0.3~0.5 kGy;幼虫有效剂量为0.3~0.4 kGy;卵的有效剂量0.3 kGy,此剂量率和剂量引起的死亡率概率达到国际上杀虫除害标准.  相似文献   

8.
人工饲养的马尾松毛虫老熟蛹经10~8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后,调查辐射对松毛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老熟蛹辐照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辐照后的雌性成虫与对照雄虫交尾所产卵的孵化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加大而明显降低,经80 Gy以下剂量辐照的雄性成虫与对照雌虫交尾所产卵的孵化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加大没有明显的下降。人工饲养的马尾松毛虫老熟蛹经80 Gy以上剂量辐照对雌雄成虫的繁殖力都有显著影响,对雌性的繁殖力影响大于雄性。  相似文献   

9.
松墨天牛辐射不育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40 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的松墨天牛与未经辐照处理的松墨天牛之间的配比试验结果表明:40 Gy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过的松墨天牛雌、雄虫,其生育力下降显著,在和未经辐照处理的松墨天牛雌、雄虫的生殖竞争中,能降低未经辐照处理松墨天牛生育卵的孵化率。该剂量为松墨天牛辐照处理的全不育剂量和内交不育剂量。该剂量的辐照处理对松墨天牛雄虫寿命的影响较雌虫显著;而对配对雌、雄虫的寿命无显著影响。从而证明释放辐照松墨天牛不育虫来降低林间松墨天牛种群数量,达到防止松材线虫病扩散和蔓延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γ射线辐照对竹材防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60)CO源的γ射线对竹材进行辐照处理,研究辐照前后竹材防霉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分析γ射线改善竹材防霉性能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竹材的防霉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试验通过用丹红杨(♀)同转Cry1Ac基因杨树(♂)的两个杂交组合无性系PCR检测呈阳性的后代苗期叶片饲养舞毒蛾幼虫后结果发现:喂养的舞毒蛾幼虫死亡率高达98.7%,舞毒蛾幼虫的死亡主要集中在孵化后7d内,其中80%以上集中在前3天死亡;舞毒蛾幼虫取食苗期叶片后,可明显抑制食叶害虫舞毒蛾的个体的生长发育,个体大小明显小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复方沙棘养血膏抗辐射作用的实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巧红  滕晓萍 《沙棘》1997,10(2):36-38
用一定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成放射性损伤,用复方沙棘养血膏进行治疗.以复方阿胶浆为阳性对照药。实验结果表明:复方沙棘养血膏能明显提高受辐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提高骨髓有核细胞数;对脾脏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定剂量的Co~(60)γ辐照对毛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有促进作用。用7KR照射后,种子的发芽率比对照高40%。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对吉林省延边地区舞毒蛾的生活史及幼虫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舞毒蛾在延边地区1年发生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卵内幼虫"越冬。翌年5月上旬;杨树将要萌芽时幼虫开始孵化出壳。幼虫孵化始盛期为5月中旬,高峰期为5月下旬,末期为6月上旬;幼虫在7月上旬开始老熟化蛹,化蛹始盛期为7月中旬,高峰期为7月下旬,末期为8月上旬;成虫在7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始盛期为7月下旬,高峰期为8月中下旬,末期为8月底至9月初;产卵始盛期在7月中旬,高峰期为8月中下旬,末期在8月底至9月初;卵在8月底开始发育成较为完全的幼虫胚胎,随之进入滞育状态。根据舞毒蛾幼虫孵化率与日均温值的相关性,建立线性回归模型Y_1=12.074 2X_1-139.190 8来测报舞毒蛾幼虫的当日孵化率,并进行了回测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的60Co-γ辐照对葡萄枝条、果实病害的防治效果,为葡萄高效安全生产和提高防霉保鲜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葡萄灰霉病菌、白腐病菌和溃疡病菌为靶标菌,选用剂量分别为40、100、600、1000、2000 Gy的60Co-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就不同剂量的60Co-γ辐照对3种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  相似文献   

16.
以美洲棉铃虫Helicoverpa zea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和穿膜肽TAT为基础合成融合肽TAT-Helicokinin I,并测试3种肽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注射活性;探究融合肽TAT-Helicokinin I和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经取食途径进入虫体后对舞毒蛾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TAT-Helicokinin I和Helicokinin I对舞毒蛾幼虫均表现出注射毒性,且TAT-Helicokinin I比Helicokinin I表现出更高的生物活性;60,600 pmol/头的剂量对舞毒蛾幼虫均表现出显著致死性,6 pmol/头的剂量对舞毒蛾幼虫生长无影响;Helicokinin I饲喂舞毒蛾幼虫未显现出毒性,而饲喂TAT-Helicokinin I对试虫生长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该研究证实TAT与Helicokinin I融合后能够降低昆虫消化道酶对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林分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 12个影响舞毒蛾危害程度的林分因子 ,对这些林分因子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从中筛选出主林层郁闭度、土壤瘠薄程度和林地面积 3个关键因子。结果表明 :土壤瘠薄程度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正相关 ,其余 2个关键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用这 3个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 ,该模型可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8.
在2003年,在内蒙古林区利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tMP-342、性引诱剂和植物制剂等多种生物措施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进行防治试验.利用两种浓度(2.632×106 PIB·mL-1 and 2.632×107 PIB·mL-1)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舞毒蛾2龄幼虫进行喷洒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和77.8%.BtMP0-342被用于舞毒蛾3、4龄幼虫的防治,防治效果达80%.性引诱剂在诱捕舞毒蛾成虫时也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自制的植物性杀虫剂是从大兴安岭地区有毒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活性物质,对舞毒蛾的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验室内应用原液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效果达82%.  相似文献   

19.
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简称转基因741杨)不同系号分别从不同龄期开始连续饲养舞毒蛾Lmantria disparL和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幼虫,通过幼虫死亡率、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排粪量、蛹重等指标,系统揭示了转基因741杨对从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各龄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转基因741杨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的龄期越低,其死亡率越高,对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越明显,随着开始饲养龄期的升高,幼虫的死亡率降低,生长发育受的抑制作用减弱。通过比较分别从1、2、3、4、5龄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各龄幼虫的体重增加速率、发育历期和排粪量表明,转基因741杨对从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舞毒蛾幼虫生长至同一龄期的抗性不同,取食转基因741杨的时间越长对舞毒蛾幼虫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利用辐射不育和化学不育2种技术防治焉耆盆地光肩星天牛,并筛选出最适辐射剂量以及最适不育药剂,进行了焉耆盆地光肩星天牛不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80、120与160 Gy等3个剂量的60 Co-γ射线辐照对光肩星天牛的生育力有一定影响,其中以160 Gy辐照剂量影响最为显著;2种不育药剂(灭幼脲悬浮剂、CSⅡ可湿性粉剂)中以CSⅡ25倍液对光肩星天牛雄虫进行处理,与其配对的雌虫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显示出了较好的不育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