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pus)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病死率,经卵可传给下一代雏鹅,主要表现为严重下痢和渗出性肠炎.1956年,我国方定一在扬州首次发现了本病,并分离到病原,定名为小鹅瘟和小鹅瘟病毒(GPV).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pus)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病死率.经卵可传给下一代雏鹅,主要表现为严重下痢和渗出性肠炎。1956年,我国方定一在扬州首次发现了本病,并分离到病原,定名为小鹅瘟和小鹅瘟病毒(GPV)。  相似文献   

3.
小鹅瘟是一种由病毒所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本病在所有的养鹅国家都有暴发,有的区域呈毁灭性流行。1956年我国首先详细描述了已出现的一种小鹅严重的传染性疾病,1981年方定一和王永坤证明本病是由一种细小病毒引起的,定名为小鹅瘟病毒(GPV)。 由于养鹅业的迅速发展,1986年黑龙江省从南方引入大量鹅雏,致使小鹅瘟在我省较大范围流行。因此,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在我省首次分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PV)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性强、病程短且死亡率高。目前,小鹅瘟成为影响养鹅业健康发展的传染性疾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文章根据国内外关于鹅细小病毒的最新研究结果,从分类学地位、基本特征、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等4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是小鹅瘟的病原体,GPV是一种单股的DNA病毒,从分类学角度讲G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小鹅瘟是由GP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肠道栓塞为小鹅瘟特征性病变,通过排泄物和代谢分泌物排毒,传播并且扩散到空气环境中,饲料和水极其受到污染,经消化道引起本病迅速传播,小鹅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较强的传染性,7日龄以内的雏鹅非常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主要发生于雏鹅,并且以21日龄以内的雏鹅较为多见。现将防治小鹅瘟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1预防(1)种蛋的选择。种蛋应选择没有感染过小鹅瘟病毒的种鹅。笔者认为许多小鹅瘟的爆发,都是由于孵化期或在出雏期间感染小鹅瘟病毒造成的。因此,应在种蛋入孵前做好种蛋和孵化环境的严格消毒,保持良好的孵化卫生条件。(2)对种鹅产蛋前1个月进行小鹅瘟疫苗预防接种,使雏鹅产生足够的母源抗体,一般可在15日龄内抵抗小鹅瘟病毒的侵害,这是预防小鹅瘟的有效措施。对雏鹅进行小鹅瘟疫苗注射是不可取的。因为注射疫苗后,机体一般在7天左右产生抗体,15…  相似文献   

7.
<正>小鹅瘟(Gosling plague,GP)是由小鹅瘟病毒或称鹅细小病毒(Goose Plague virus或Goose Parvovirus,GPV)引起的主要侵害30日龄以内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急性肠炎及肝、肾、心实质脏器败血性病变为特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死亡率,是危害和威胁养鹅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2013年3月,贵州省某肉鹅饲养场的5日龄雏鹅患病,经临床诊断、病理剖检、  相似文献   

8.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传播快、病死率高,是目前危害养鹅业发展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小鹅瘟病毒又名“雏鹅肝炎”或“雏鹅渗出性肠炎”病毒。患病雏鹅表现以精神委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和渗出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属于呼吸—肠道孤儿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其流行广泛、传染性强、致死率极高,对养鹅业危害严重,所以备受人们关注。在养鹅业生产中,其它一些疫病与该病的临床症状等极其相似,故在诊断时应注意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0.
鹅细小病毒 (GooseParvovirus,GPV)是小鹅瘟 (Goslingplague,GP)的病原体。小鹅瘟是以雏鹅消化道 ,尤其是小肠部位的纤维性、栓塞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该病病程短、传染性强、传播快、死亡率高 ,是目前危害养鹅业健康发展的最重要传染病之一 ,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 ,该病仍是养鹅业最重要的传染病 ,在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严重危害着集约化养鹅业的发展。1 小鹅瘟的发病类型及传播方式小鹅瘟主要发生于 1月龄内雏鹅和雏番鸭 ,是以急性肠炎及肝、肾、心实质脏器炎症为特征的烈性传染病 ,尤其以 7~ 1 0…  相似文献   

11.
小鹅瘟(GP)又称鹅细小病毒病、雏鹅病毒性肠炎,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对养鹅业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失。2012年5月,思南县胡家湾乡某鹅场的部分雏鹅发生精神委顿,严重下痢,头触地,两腿麻痹,抽搐而死。采样经实验室诊断为小鹅瘟,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是小鹅瘟病毒。此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很高的死亡率。多年来,此病给养鹅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阻碍了养鹅业的发展。1998年3月某县种鹅饲养基地发生了一起苗鹅爆发小鹅瘟病例,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某...  相似文献   

13.
1种鹅群1.1雏鹅群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后代的雏鹅,在出壳后1 ̄2天内应用小鹅瘟雏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崇尚及需求,养鹅业发展较快,饲养规模不断扩大,使我国养鹅业的格局逐渐发生变化。但由于有的养殖户缺乏饲养经验和忽视疫病的防治,在育雏时常发生小鹅瘟疾病。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和死亡率均较高,造成雏鹅大量死亡导致养殖失败,所以防治好小鹅瘟已成为养鹅成败的关键环节,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正>1小鹅瘟的流行病学鹅细小病毒(GPV)属于单股DNA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细小病毒属的成员。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快、死亡率高、高度接触性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大多发生在1个月龄以内的雏鹅,2~3日龄的雏鹅即开始发病,7日龄以内的雏鹅最易感染。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死亡率,随着近年来对小鹅瘟病毒流行病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几年来笔者在临床诊治鹅病时,发现小鹅瘟发病率较高,即使雏鹅实施了小鹅瘟疫苗免疫仍有部分鹅群发病,给养鹅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几年来临床实践诊治小鹅瘟的体会浅谈如下。一、小鹅瘟的流行情况病鹅和带毒鹅为本病的传染源,通过污染小鹅瘟病毒的饲料、饮水、工具、种蛋进行传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营养缺乏使雏鹅体质弱、抗病力低而易感本病,无母源抗体又未实施疫苗免疫的雏鹅易感,种蛋来自不同种鹅场或来自发病鹅场的雏鹅也易感。母源抗体参差不齐的雏鹅群,实施小…  相似文献   

17.
小鹅瘟(Gosling plague)是一种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其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其特征性变化是小肠发生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母鹅留种前一个月实施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10日龄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90%。雏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上述2种传染病混合感染,对养鹅业的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用鹅抗小鹅瘟高免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或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大量制造鹅抗小鹅瘟血清,无论在抗原接种、饲养管理以及无菌采血等方面十分麻烦,成本和技术要求较高,所制血清极易污染。因而所制血清数量常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根据苏联1984年《养禽业》杂志第5期报道,用兔、鸡、鹅、山羊等几种动物制造的抗小鹅瘟(苏联称鹅病毒性肠炎)血清防制小鹅瘟,以山羊抗小鹅瘟血清效果最好。他  相似文献   

20.
小鹅瘟是20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市才发生的雏鹅传染病.目前对于雏鹅小鹅瘟病主要是应用生物药品,如抗小鹅瘟血清、抗小鹅瘟卵黄稀释液或提纯小鹅瘟抗体等进行治疗,迄今为止未见有应用化学药物治疗小鹅瘟的报道.2010年7月份对我市某养鹅专业户的雏鹅在发生小鹅瘟时应用盐酸吗胍片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