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应用“四熟栽培法”通过间作、套种和再生技术,在双季稻区实现水稻一年四熟,从而为提高水稻产量、开辟稻作技术新途径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多熟立体种植模式、效益和发展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里木盆地光热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多熟立体种植。其种植模式主要有:(1)粮食套种复播模式:如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收”吨粮田,小麦、地膜复播玉米“一年两收”吨粮田,小麦、玉米套种复播“一年三收”超吨粮田,麦稻“一年两收”吨粮田等;(2)提高经济效益模式:如麦棉套种、玉棉套种、麦瓜套种、棉花套种小茴香、芝麻、大蒜、葡萄长廊、葡粮间作、毛渠栽桑、粮桑间作等;(3)提高土壤肥力模式:如粮豆间作、粮肥间作,林带及林带过苜蓿等。塔里木盆地发展多熟立体种植有广阔的前景和较大的潜力,是加速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其措施是:(1)搞好塔里木盆地多熟立体种植规则;(2)抓好多熟立体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3)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4)抓好示范,搞好宣传。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2001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广校、山亭区农业局联合在区农广校城头教学实习基地对马铃薯--西瓜--辣椒一年三熟高产高效间作套种模式进行了研究.经过3年的实验和实践,总结出春马铃薯间作套种西瓜、辣椒一年三熟优化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目前,全区推广200公顷,平均667米2产值8 000余元,该模式适宜在黄淮平原推广.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区采取马铃薯与玉米套种,玉米与大豆间作,马铃薯收获后栽插秋红薯,扩大了复种指数,提高了粮食单产,增加了农民收入。介绍了武陵山区旱作一年四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几年来的研究和试验结果,现将一种一年五熟新的套种技术介绍给农民朋友。 一、间作套种方法小麦冬(春)菜——西瓜——棉花——玉米。具体做法是:1.种植小麦:在10月20日左右,按20厘米行距播种4行小麦,预留60厘米宽的空带。2.种植冬(春)菜:在预留空带上种植莴笋或油麦菜、菠菜。若种植莴笋或油麦菜,可提前在9月上中旬育苗。莴笋按单行栽植,株距20厘米或油麦菜按双行穴栽,行距20厘米,穴距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幼龄枣树产量低的问题,宁夏狼皮梁林场农户尝试了在幼龄枣园行间套种西瓜和红薯,获得了一定收入,经过3a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幼龄枣树(1-3a生)行间套种西瓜和红薯一年三熟的栽培模式(在幼龄枣树行间套种早熟西瓜(甜瓜),在生长期的西瓜行株距中间或外侧种植红薯),当年667m2产西瓜2000kg,产红薯1700kg,间作纯收入1900元左右,是当地种植玉米收入的4倍,并且做到了三种植物合理间作,共同生长,实现了夏收西瓜,秋收红薯,一年三熟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小麦、棉花、西瓜一年三熟间作套种配套栽培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边行优势、个体优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焦作市推广应用小麦、棉花、西瓜一年三熟间作套种配套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特点是:小麦、棉花间作种植,棉花、西瓜同行种植,便于管理。一般每667m2小麦产量350kg,西瓜产量2 500kg,棉花皮棉产量100kg,每667m2总产值3 500~4 000元,比小麦、玉米两茬增值2 000元左右,经济效  相似文献   

8.
一、种植安排在花生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生育阶段,有着不同特点和不同的栽培要求。合理的栽培制度,是根据自然生长条件,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合理安排作物生产,充分利用水、肥、气、热条件,发挥各种作物的增产优势,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一项基本措施。河南省地跨我国南北天然分界线秦岭与淮河两侧,属南北过渡地带,各地气候植被及成土条件和农业生产均有明显差异,栽培制度比较复杂。从复种指数上看,有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两年五熟、一年三熟和三年五熟等;从茬口来看,有冬季闲地种植花生,有麦田种植花生,有麦茬(或油菜茬)种植花生,也有花生与其他作物间作;从播种期上看,有春播、夏播之分。总之,由于气候、土壤和生产条件的不同,河南省在花生生产上形成了轮作、间作和套种等形式。  相似文献   

9.
对棉稻豆茶立体间作与棉花油菜连作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四熟立体间作比两熟连作年每公顷增加产值10491.9元,纯收入增加6857.7元。提出棉稻间作共生期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剧毒农药。  相似文献   

10.
南阳盆地小麦·马铃薯·棉花1年3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小麦间作马铃薯,马铃薯收后套种棉花间作套种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以3行小麦间作2行马铃薯、套种1行棉花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最高。河南省南阳盆地在传统“3.1”式麦棉套种方式的基础上,在小麦预留行上间作2行马铃薯,经济效益可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间作套种巧防病虫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月 《河南农业》2014,(11):26-26
<正>农作物间作套种是一项时空使用技术,能充分利用季节、土地、气候等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完成农作物一年多熟种植、高产高效。在农业耗费上,根据农作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进行巧妙搭配、合理种植,可以有效减少一方或双方病虫害发作的可能,不仅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产品增产、提质、增收,还保护了我  相似文献   

12.
大蒜间作套种秋葵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东省秋葵纯作比较效益低、自然条件限制大蒜-秋葵一年两熟等问题,提出了大蒜、秋葵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并阐述了大蒜、秋葵间作套种增产增收机理、基本条件、基本原则和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东省秋葵纯作比较效益不高、自然条件限制洋葱—秋葵一年两熟等问题,提出了洋葱、秋葵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并阐述了洋葱、秋葵间作套种增产增收机理、基本条件、基本原则和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生产中,要提高农作物总产量,其途径有两条:一是靠扩大种植面积,二是靠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水平来实现。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只能采用第二个途径,在广大的北方地区,特别是在无霜期较短,热量资源一季(熟)有余、两季(熟)不足,若采取合理的间作、套种及带状种植,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实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有效途径。合理的间作、套种及带状种植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阐述西红柿、丝瓜、西芹的间作套种技术模式及栽培技术要点,为提高单位面积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棉花是南阳盆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3万hm2,其中冬小麦套种移栽棉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马铃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又一高产、高效作物,其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经济效益,在原模式预留的棉花带采用地膜覆盖间作一茬菜用型马铃薯,5月中旬马铃薯收后移栽棉花,该模式比传统冬小麦套栽棉花模式,可多收一季马铃薯,变一年两收为三收,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现将麦、薯、棉一年三熟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秋大豆的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秋大豆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全年产量.一般种植方式是:夏熟蚕豆,3.8~4尺组合,春播套种玉米,收获前套种秋大豆.它与玉米间作夏大豆的不同处,主要是玉米组合由5.6~6尺缩小到3.8~4尺,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秋大豆在玉米收获前7~10天套种,每亩种植密度4.5万株左右,比间作的夏大豆增加3万株以上,可达到间作更大豆的产量水平.同时,一年三熟中有两熟是豆科作物,养用结合,不负地力,有利促进农田生态向良性循环发展.据1981~1983年典型四调查资料,玉米套种秋大豆全年亩产为1337.4斤(蚕豆315.9斤,玉米812.6斤,大豆208.9斤),比玉米间作夏大豆亩产1090.3斤(蚕豆327.5斤,玉米557斤,大豆205.8斤)提高22.67%.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木薯种植比较经济效益,2012—2015 年在广西桂平开展了木薯间作套种西瓜高产高效栽培试验及示范。总结了一套成熟的木薯间作套种西瓜栽培技术,分析了2014—2015 年木薯间作套种西瓜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分析表明,示范基地采用木薯间作套种西瓜栽培模式大约比纯种木薯增收110.1%,比纯种西瓜增收90.8%;辐射区间作套种大约比纯种木薯增收129.0%,比纯种西瓜增收77.5%。研究结果为木薯间作套种规范化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生长期长短适宜。春玉米多为一年一熟,选生长期约120天的晚熟品种。麦垄套种,在麦收前7~10天套种的要选用中熟品种,生育期100~110天为宜。夏播生育期较短,选择生育期90~95天的早熟或中熟品种为好。  相似文献   

20.
淮北地区麦棉两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1992年引进麦棉品种58个,多点次安排品种区试,筛选出适宜淮北地区两熟栽培的皖夏1号、中棉17号、皖夏2号、中棉16号、徐州8785、85中33、宿育1号、徐州21号、陕农7859等棉麦品种。针对配套品种就播期、密度、肥水运筹、化学调控、套种方式等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较系统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麦棉早熟丰产栽培技术,如棉茬麦栽培技术、棉花小壮苗麦后移栽技术、麦田晚春套种棉花技术、麦田初夏套种棉花技术。四年中开发推广麦棉两熟栽培面积84.2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