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黄瓜靶斑病发病的特征、原因、规律、防治方法收等方面对豫北地区的黄瓜靶斑病进行总结,以期指导农户正确认识黄瓜靶斑病,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更加有效防治黄瓜靶斑病,开展42.8%氟菌·肟菌脂悬浮剂等防治黄瓜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脂悬浮剂对黄瓜靶斑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对黄瓜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建议在生产实践中使用42.8%氟菌·肟菌脂悬浮剂250 mL/hm2防治黄瓜靶斑病。  相似文献   

3.
黄瓜靶斑病又称"黄点子病",是河套地区近几年来温室嫁接黄瓜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也是温室黄瓜最难防治的病害。该文论述了内蒙古河套地区黄瓜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相似文献   

4.
宁夏温室黄瓜新病害靶斑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温室新病害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技术研究明确了几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22.5 g/hm2、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62.7 g/hm2、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25.0 g/hm2、25%嘧菌酯悬乳剂112.5 g/hm2药后7d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在55.49%~67.72%之间,药后12 d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在83.41%~89.30%之间.说明这几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黄瓜生长正常,没有药害发生.  相似文献   

5.
孙虎 《现代农业科技》2013,(16):110-111
介绍棚室黄瓜常见病害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措施,包括黄瓜霜霉病、黄瓜角斑病、黄瓜靶斑病,并对其识别方法进行阐述,以为棚室黄瓜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和流行。近年以来,在辽宁省的凌源、沈阳、盘锦、瓦房店和东港等主要黄瓜产区大面积发生,已成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黄瓜靶斑病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往往按照防治霜霉病和细菌黄瓜靶斑病  相似文献   

7.
3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靶斑病效果显著,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施用有效成分41.37 g/hm2,即制剂量118.2 g/hm2,对水750 L于黄瓜靶斑病发病初期间隔7 d分3次常规喷雾,防效达68.77%,且对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8.
3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防治黄瓜靶斑病效果显著,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施用有效成分41.37 g/hm2,即制剂量118.2 g/hm2,对水750 L于黄瓜靶斑病发病初期间隔7 d分3次常规喷雾,防效达68.77%,且对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9.
围绕有效控制黄瓜靶斑病发生,做到全年基本不发病或不发生靶斑病的目标。从肥料投入标准与方法,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控制,黄瓜的适时采收,化学药剂预防与治疗,黄瓜植株营养水平的日常评估与调理等方面论述了综合防控黄瓜靶斑病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黄瓜靶斑病是世界公认的黄瓜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黄瓜的产量和品质.随着防治药剂的连续使用,其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旨在明确山东省多主棒孢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情况,为黄瓜靶斑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筛选高效混配药剂为多主棒孢的抗药性治理提供...  相似文献   

11.
黄瓜靶斑病近年来在河南的扶沟、中牟、内黄、滑县等地区发生较为普遍,成为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发病较重的田块减产可达10%~30%,给黄瓜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通过田间观察,我们初步明确了该病的发生特点,防治该病应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瓜靶斑病是由黄瓜靶斑病菌——半知菌的棒孢菌引起的病害,温暖、高湿有利于发病,近年来成为豫东地区黄瓜主要病害之一,其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苏性角斑病极易混淆,在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  相似文献   

13.
黄瓜是包头地区最常见的设施蔬菜之一,病害发生比较严重。通过近两年的调查,发现黄瓜靶斑病在老旧温室、通风排湿差、植株较弱,特别是不注重轮作倒茬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同时,由于该病初期病斑较小,不易察觉,菜农不能及时发现并防治,错过了最佳防治期,导致防治效果差。所以,加强菜农对该病发病条件的认识,提高菜农对初期症状的识别非常重要。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提升菜农识病能力和防治水平,从而提高了黄瓜靶斑病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4.
黄瓜是包头地区最常见的设施蔬菜之一,病害发生比较严重。通过近两年的调查,发现黄瓜靶斑病在老旧温室、通风排湿差、植株较弱,特别是不注重轮作倒茬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同时,由于该病初期病斑较小,不易察觉,菜农不能及时发现并防治,错过了最佳防治期,导致防治效果差。所以,加强菜农对该病发病条件的认识,提高菜农对初期症状的识别非常重要。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提升菜农识病能力和防治水平,从而提高了黄瓜靶斑病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拟从张家口地区黄瓜根际土壤中筛选黄瓜靶斑病菌的生防菌株,并优化生防菌株的发酵条件,从而为黄瓜靶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筛选黄瓜靶斑病菌的拮抗菌株,并单因素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从黄瓜根际土中分离到对黄瓜靶斑病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拮抗细菌5株,其中ZL-7菌株对黄瓜靶斑病菌抑菌率最高,可达60.0%;复筛ZL-7菌株无菌发酵液对黄瓜靶斑病菌抑菌率可达67.1%;并对ZL-7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温度为37℃,pH值为7,培养时间为3d。结论从黄瓜根际土中分离得到对黄瓜靶斑病菌最强抑菌作用的拮抗菌株ZL-7菌株,并优化了ZL-7菌株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6.
黄瓜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病原菌识别、症状特点、诊断要点等方面介绍了黄瓜靶斑病的识别方法,总结了其发生规律,提出其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与药剂防治等内容,以供黄瓜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瓜靶斑病症状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极易混淆,生产上误按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用药,防治效果较差,危害损失较重,而黄瓜黑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随着我国保护地生产的发展,黄瓜黑星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危害严重。一、黄瓜靶斑病1、发病特点黄瓜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年来遍及全国各地,温室、露地都有发生,且有不断加重趋势,成为黄瓜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给生产上防治黄瓜靶斑病提供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采用离体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种不同的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病原菌的离体抑制试验以及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发现,黄瓜产量与药剂的防效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3种不同的单一杀菌剂中以35%苯甲·咪鲜胺水乳剂500倍液防控黄瓜靶斑病效果最佳,最高防效达到87%,其对棒孢菌的生长抑制也是最强;其次是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和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三者以1∶3∶1的比例混配后对黄瓜靶斑病病原菌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病害防控效果最高;3种药剂对黄瓜植株的生长发育及果实的商品性均没有明显影响,即药剂的安全性良好。所以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适当喷施安全性好的药剂是避免经济损失的一种良好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俗称"小黄点",多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生,近年来在许多蔬菜产区日趋加重。因该病发病初期病斑表现为多角形,易与黄瓜角斑病和霜霉病混淆,发病后期又与炭疽病有许多相似之处,给人们正确识别和防治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20.
黄瓜是大众喜欢的蔬菜,营养价值高,是种植面积较大的蔬菜之一。但因掠夺性的栽培,不注重轮作倒茬,温室内温湿度控制能力差,导致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黄瓜靶斑病是包头地区近几年开始严重发生的一种病害,病情发展迅速,为害严重。随着蔬菜保护地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该病害蔓延趋势明显,农民虽然采取了防治,但效果很差。所以,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发病规律,寻找防治漏洞,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方案,希望对当地农民防治黄瓜靶斑病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