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源农药在水稻上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植物源农药作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及有效物质对水稻病虫草害的作用方式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植物源药剂与环境有很好的相容性,对稻田天敌、水生动物安全,且能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因此,深入研究植物源农药对水稻病虫草害的作用效果、应用技术以及在稻田的综合利用,对推动我国无公害水稻生产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农药助剂对农药的减量增效效果及对害虫天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志平 《中国稻米》2011,17(3):52-55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保护生态环境和天敌安全,本试验引进有机硅、增效酮梨农药助剂,在单季杂交晚稻田中进行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这两种助剂均可提高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且有机硅优于增效酮梨;有机硅助剂可减少药剂用量20%以上,并对水稻生长和稻田害虫主要捕食性天敌蜘蛛、黑肩绿盲蝽总量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亚坚  徐赛  李保同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2):2452-2457
为探究 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采用撒施法研究 0.5%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对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及对天敌蜘蛛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 试药剂 1 125、 1 500 a.i. g/hm2 处理在水稻移栽前撒施,对早稻和晚稻二化螟防效分别为 66.99%~81.80%和 69.36%~81.63%,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分别为 55.13%~77.75%和 51.23%~73.14%,优于或显著优于 750 a.i. g/hm2 处理和对 照药剂 2%吡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供 试药剂 1 125、1 500 a.i. g/hm2 处理药后 75 d 对早稻稻飞虱防效为 91.37%~98.04%,药后 60~75 d 对晚稻稻飞虱防效为 54.65%~96.66%,优于或显著优于 750 a.i. g/hm2 处理和对照药剂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与对照药剂 2%吡 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和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相比,无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供试药剂对稻田蜘蛛有 一定的杀伤作用,750~1 500 a.i. g/hm2 处理药后 45 d 对早稻和晚稻蜘蛛的杀伤率分别为 20.64%~34.12%和 30.52%~ 35.50%,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药剂 2%吡蚜酮颗粒剂 400 a.i. g/hm2 和 3%克百威颗粒剂 1 350 a.i. g/hm2 处理,与对 照药剂 3.6%杀虫双颗粒剂 1 500 a.i. g/hm2 处理无显著差异;药后 90 d 早稻和晚稻蜘蛛密度均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0.5% 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适用于水稻主要害虫的防治,对稻田天敌蜘蛛安全。  相似文献   

4.
稻田综合种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模式,稻蟹共养在辽宁省盘锦市已推广了近20年,不仅能生产优质稻米,还出产肥美河蟹,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本文以稻蟹共养田生物多样性对稻田有害生物防控效果为切入点,通过对比稻蟹田和常规田优势天敌群落的组成情况,考察河蟹、天敌生物对水稻主要病虫草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蜘蛛作为稻田捕食性天...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对不同施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林丹毒土对天敌保护作用最小,用林丹喷粉和喷雾对天敌较安全。用5种常用药剂在室内用药膜法、田间喷雾法对常见天敌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50%甲基1605对天敌最不安全,40%氧化乐果次之,50%林丹胶悬剂对天敌的杀伤小,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前二种。  相似文献   

6.
在田间对不同施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林丹毒土对天敌保护作用最小,用林丹喷粉和喷雾对天敌较安全。用5种常用药剂在室内用药膜法、田间喷雾法对常见天敌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50%甲基1605对天敌最不安全,40%氧化乐果次之,50%林丹胶悬剂对天敌的杀伤小,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前二种。  相似文献   

7.
沿海地区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10多年系统调查棉田捕食性天敌及棉铃虫卵的消长动态,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棉田捕食性天敌种类和数量锐减,种群结构发生变化,增殖速率十分缓慢。相关分析表明,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增加是棉田天敌下降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气候条件,此外,农药品种的变化对天敌也有较大影响。对比分析棉铃虫与天敌系统调查资料,得出棉田天敌的控制期、药剂的控制期和天敌的保护期,为保护利用天敌和药控棉铃虫相协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杀虫剂对花生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瓢虫、草蛉、食蚜蝇、蜘蛛和土蜂5种天敌的安全性,通过田间试验对3×10~(10) 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和对照药剂25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对甜菜夜蛾的种群控制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3×10~(10) PIB/g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对花生甜菜夜蛾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作用。施药后7d和10d,2500倍和1250倍两个处理药剂的防效均达到85%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g/L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上述两处理药剂对花生田瓢虫、草蛉蜘蛛、食蚜蝇、和土蜂5种主要天敌昆虫无不良影响,对花生生长安全,可在花生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害虫生态调控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有害生物防控策略,针对北方稻田主要害虫实施了几项害虫生态调控措施,通过定期调查主要害虫稻飞虱种群数量、二化螟为害的白穗发生情况以及稻田蜘蛛种类与数量情况,评价了该技术的控害效果及对天敌蜘蛛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害虫生态调控对稻飞虱和二化螟的控制效果与常规施药对照田相当,差异不显著,对稻田蜘蛛的保护和利用效果明显,调控田蜘蛛总数量(1 629头)显著高于对照田(1 309头)。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农户问卷调查与稻田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统计分析了北疆稻田病虫草害防治用药情况及特点,以掌握本地区水稻的施药水平,为绿色防控病虫草害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目前北疆主要稻区稻田化学药剂防治针对性较强,用量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但要重视对新发生有害物种的防控技术研究,提升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 8种杀虫剂对棉铃虫的田间药效及对棉田主要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 :1 .8%阿维菌素EC、5 %氟铃脲 EC和 5 .7%氟氯氰菊酯 EC对棉铃虫的综合防效较好 ,优于常用的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同时阿维菌素和氟铃脲对天敌较安全 ,是综合防治棉铃虫的理想药剂 ,适宜于棉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稻田应用药剂消灭杂草的历史已有多年,灭草药剂的用量越来越大。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还污染了田间及临近河流的水质。更甚者使稻谷程度不同的染上了残毒,给食稻米的人们带来了后患。而稻田养殖河蟹,能否起到除草药剂作用,且又降低除草药剂用量,生产出来无毒的绿色食品?为此,1996年开展了稻田养蟹除草效果研究。显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辽宁省大洼县平安乡北小房村,面积1.6hm‘。5月23日泡田整地施基肥,每667m‘用尿素25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0kg,不搞药剂封闭灭草。5月26日插秧,6月5目追施第一次美肥,6月10日施第二次…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育对超级稻田稻飞虱控制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共育对稻田稻飞虱控制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稻鸭共育对稻田稻飞虱和天敌蜘蛛数量具有较大影响。与不养鸭的稻田相比,稻鸭共育后20d和50d,稻飞虱数量减少45.93%和66.83%;稻鸭共育还增加了稻田害虫天敌蜘蛛的数量,稻鸭共育田平均每百丛稻的蜘蛛数量分别是不养鸭稻田的1.59和1.60倍。此外,稻鸭共育还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稻鸭共育田比对照田经济收入要高22%。  相似文献   

14.
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及其种群田间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辽宁省稻飞虱发生频繁、为害严重等现状,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稻飞虱不同种类的危害发生规律,以及稻飞虱天敌种类及其田间消长规律。这些调查研究,可为通过生态调节增强稻田天敌的作用和控制稻飞虱的为害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从而控制或减少稻飞虱的暴发。  相似文献   

15.
二化螟是晋安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 4代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稻田也从单一中稻演变成了再生稻、早中稻、单晚稻 ,播插期相距 30~ 50d ,造成田间插花 ,为二化螟各世代幼虫发育生存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造成田间世代重叠严重 ,防治不及时的田块 ,枯鞘率可达到 30 %~ 50 % ,白穗率可达 13%~ 37%。目前 ,防治二化螟常以杀虫双、三唑磷、甲胺磷为主 ,由于这些药剂存在着高毒、持效短、害虫的抗药性、防治效果明显下降、对天敌杀伤大、易诱发稻飞虱猖獗等缺点。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寻求防治二化螟高效、低毒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病虫害及天敌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在湘阴开展了不同施氮量和施肥方法对晚稻病虫及天敌群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含氮高的普肥区病虫及天敌发生量与其他低氮量施肥区比较总是偏高的,但无肥(未施氮)情况下,病虫及天敌发生量并不总是比施氮区低,特别水稻生长后期,施有机肥和控释肥的稻田病虫及天敌反而低于无肥区。只有适量施肥或施控释肥,让水稻均匀吸收,才能达到控制病虫害上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杀虫剂防治水稻灰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防治水稻灰飞虱的有效药剂,今年我们进行了30%烈虱EC等杀虫剂防治稻田灰飞虱田间小区药剂试验,以验证药剂对防治稻田灰飞虱的田间药效,明确最佳用药时间和用量,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转Chi和Glu基因抗病棉花对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喷施化学药剂的条件下,对转Chi和Glu基因抗病棉田4种主要害虫蚜虫、叶蝉、粉虱、盲蝽和主要天敌瓢虫、小花蝽、蜘蛛、草蛉卵的消长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当地常规品种冀丰106、鲁棉研28棉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生育期的大部分阶段,转Chi和Glu基因抗病棉害虫及天敌的发生数量、趋势与2个当地对照品种差异不显著,仅在个别生育期,个别害虫或天敌差异显著。这表明转Chi和Glu基因抗病棉花的短时间种植,并未对棉田生物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论述了通过改善稻田生态系统,规范农事操作,保护和利用水稻害虫的天敌,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措施,建立完善的稻田生态系统,并建立病、虫害监测机制。通过合理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措施,保护和强化稻田生物的多样性,恢复和重组稻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用完善的生态系统防治稻田病虫害。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南繁区位于热带地区。水稻是南繁区种植最多的作物,占南繁区总面积的60%。为了更好地开展南繁区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和监测,必须弄清南繁区稻田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和优势种情况。本研究采用吸虫器取样法调查研究了三亚南繁区2013年三季水稻生长期间稻田捕食性天敌的群落结构,明确了三亚南繁区捕食性天敌有9目40种,重点研究了优势种稻红瓢虫和锥腹肖蛸的种群发展情况,为热带地区水稻害虫的生物防治和南繁稻田监测指示性昆虫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