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甜菜黑脚病病原、症状及药剂防治研究开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于各地导致甜菜黑脚病的病原菌不同,药剂防治效果有明显差异,特别随着品种的更新,耕作水平的提高,农药长期使用带来的致病菌抗药性的产生,生态系微妙的变化以及环境因子的影响,黑脚病病原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造成药物的防治效果不稳定,黑脚病的发生为害仍很猖獗。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黑脚病病原、症状及药剂防治作进一步的研究,为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牛志敏 《中国马铃薯》2002,16(2):116-117
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重要的马铃薯细菌性病害 ,是以茎基部变黑的症状而命名的 ,因此又称“黑脚病”、“黑腿子病”。此病危害程度随着马铃薯生产年份的不同而有差异。近年来 ,该病害在黑龙江省北部马铃薯生产区有上升趋势 ,严重的可造成2 0 %~ 4 0 %的减产。1 黑胫病的发生1 1 症状马铃薯黑胫病可发生在植株生长发育的任何阶段 ,表现出多种症状 ,主要危害地上茎、匍匐茎和块茎。被侵染的植株 ,茎呈现一种典型的墨黑色腐烂 ,病斑发展往往是从块茎开始经由匍匐茎传至茎基部 ,继而可发展到地上茎或扩展至全株。茎部发病往往使植株生长不良 ,…  相似文献   

3.
立枯病是世界性甜菜病害,是影响甜菜保苗的重要限制因素。尤其在气温低、肥力低、整地又较差的地块发生更为严重,一般罹病率在20%~40%,个别严重年份高达60%~80%,生产上造成缺苗、断条甚致毁种。目前,对甜菜立枯病的防治必须以农业栽培措施为主辅以农药防治的综合措施。为探讨防治甜菜立枯病的有效农药及合理的搭配方  相似文献   

4.
羟锈宁与增产菌混合拌种不但对甜菜黑脚病有防效.而且也有增产增糖作用。小区试验和多点示范看出,羟锈宁与增产菌混合拌种对黑脚病防治效果达71.5%~76.2%;根产量较对照高10.2%~16.0%;含糖率较对照高0.80~1.00度;产糖量较对照高15.1%~27.3%。在使用过程中增产菌不能代替肥料.只有在水肥充足情况下.才能发挥增产潜力.羟锈宁因用量小.拌种定要均匀,以免发生药害。  相似文献   

5.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时期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时期和方法黑龙江省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62400王凤华刘义赵秀梅刘辉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生产上的主要害虫。我县每年都有发生,过去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年份减产30%~50%,1989年我县大豆食心虫危害严重,平均虫食率为35...  相似文献   

6.
花生疮痂病是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病害流行年份一般病田减产10%~30%,严重田块损失可达50%以上.近年来在国内逐年扩大蔓延,威胁着花生生产.本文从该病的分布、危害、病害症状、病原菌及其生物特性、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对其国内外研究展开论述,提出该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抗病品种有效防治黑胚病,从2003年至2005年,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和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的抗性黑胚病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无免疫品种,但品种(系)间抗性差异明显。其中,豫优1号、陕229等6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小于5%,为抗病类型,占供试材料的13.64%;漯麦4号、豫农9901等6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超过30%,达到高感水平,占13.64%;豫展9705、豫麦49等15个品种(系)的平均籽粒黑胚率在5.0%~14.9%之间,为轻感类型,占34.09%;新原958、中育6号等17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在15.0%~29.9%之间,为中感类型,占38.64%。同时.调查发现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问的抗性表现有一定差异。对滤纸保湿培养法和直接观察法评价小麦品种对黑胚病抗性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方法评价结果趋势基本一致,但保湿培养法籽柱黑胚率普遍高于直接观察法。  相似文献   

8.
大豆根部病害发生普遍,普通年份造成产量损失10%,严重情况下可达30%以上甚至绝产,尤其是大豆重迎茬种植,更为严重。大豆食心虫为害也很大,普通年份虫食率在30%~40%,严重情况下可达70%以上。为了系统研究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国家科技部将之列为国家...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病害日趋严重,特另近几年来,大豆灰斑病和病毒病(SMV)交替发生。病毒病由南向北逐步蔓延,一般发生年可减产5%~7%,严重发生年份减产50%~70%,同时使大豆籽粒产生褐斑,一般褐斑粒率达10%,严重发生时可达40%~100%。1.大豆褐斑粒的产生大  相似文献   

10.
豫北地区棉花烂铃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安阳县一般年份棉花的烂铃率在10%~15%左右,严重年份可达到30%以上,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防治,是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品质的关键技术之一。根据多年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从实用、实效出发,将棉花生产中预防棉花烂铃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制糖工业研究所的植保科研人员,几年来密切结合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内蒙地区危害较严重的甜菜黄化毒病、花叶毒病、黑脚病等几种病害做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掌握了这几种病害的致病、侵染、传播等规律,并提出了有效地防治方法,为内蒙地区的甜菜生产做出了贡献。目前这个组从事病害研究的只有三  相似文献   

12.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  董礼华 《杂粮作物》2009,29(2):141-142
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因此,我们对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积极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将玉米螟的危害和玉米产量受到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3.
烟草黑胫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控制其爆发和流行,减轻损失是烟草行业关注的焦点。通过熏烧火土防治黑胫病与化学药剂防治对比发现,旺长期防治效果比药剂防治高28.67%,现蕾期防治效果比药剂防治高39.54%,打顶期比药剂防治高40.54%。结果表明烟田施用熏烧火土能有效降低烤烟黑胫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14.
1990~1993四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甜菜种子包衣提高了种子质量,可综合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苗齐、全、壮,使甜菜块根产质量提高,甜菜包衣料与普通生产种相比,室内发芽率提高11.07%,田间保苗率提高14.74%,出苗30天,平均叶片数多1.84片.主根增长0.354cm,对甜菜象甲的杀虫率平均为80.78%,对立枯病(黑脚病)的防效为78.16%,甜菜块根产量提高10.12%,合糖率提高0.2度,产糖量提高12.6%。  相似文献   

15.
大麦籽粒黑胚病是大麦根腐病在种子上的一种症状表现。它主要由麦根腐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在大麦灌浆期侵染,引起籽粒胚部变黑。正常年份,感病品种的黑胚率在10%左右。若收获期间遇雨,黑胚率可达30%以上。该病害可导致大麦酿造品质的下降,影响播种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人工接种及自然发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年份、同一地点品种(系)间对黑胚病的抗性有差异。4 级黑胚粒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高、苗鲜重和根鲜重明显降低;黑胚粒千粒重与正常粒相比有增有减,且增减幅度与其病粒率高低无关;黑胚对籽粒外观和面粉质量的不利影响引起商品小麦降低。用敌力脱每公顷有效成份 100 g 防治黑胚病,在灌浆初期施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麦黑胚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人工接种及自然发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年份、同一地点品种(系)间对黑胚病的抗性有差异。4级黑胚粒使粒子的发芽率、苗高、苗鲜重和根鲜重明显降低;黑胚粒千粒重与正常粒相比有增有减,且增减幅度与其病粒率高低无关;黑胚对籽粒外观和面粉质量的不利影响引起商品小麦降低。用敌力脱每公顷有效成分100g防治黑胚病,在灌浆初旗施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小麦对黑胚病的抗性及黑胚对种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同一年份、同一地点、同一栽培条件下,152份小麦品种(系)自然感洒黑胚病的程度有差异,其中2份免疫,81份抗病,69份感病,病粒度在0-68.83%之间。黑胚粒与正常粒相比,90%品种闰重增加,10%品种千粒重降低,且千粒重增减与其病粒高低无关。同一品种0级种子和4级种子相比,发芽势、发芽率、出苗率明显降低,苗干重、根干重减轻,病苗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山东滨州棉花角斑病发生趋重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作为滨州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3.3万hm^2,近年来角斑病发生严重。据2010年调查,病田率一般在20%~30%,发病地块病株率10%~30%,最高可达40%以上,严重的造成茎顶端坏死,产量损失较大。为切实搞好棉花角斑病的防治工作,对其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定了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芊 《大豆科技》1996,(6):22-22
大豆灰斑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王芊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大豆灰斑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近些年来已成为黑龙江省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以我省大豆主要产区合江、牡丹江等地区最为严重。病粒串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可达30%~50%。感病子实含油量降低2.9%,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