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述了蜜环菌-菌材-天麻的营养关系;总结了分离蜜环菌种与培养蜜环菌材技术的源起、发展与成熟的三阶段;提出了标准化培养蜜环菌材的技术与方案。  相似文献   

2.
蜜环菌的培养I.菌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喜范  李军等 《食用菌》2002,24(2):35-36
蜜环菌 (Armillaria mellea)是一种兼性寄生菌 ,以腐生为主 ,兼营寄生生活。其子实体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食用菌。蜜环菌可在60 0多种树上生存 ,在自然界多生长在树根和枯木桩上。当它侵染在活树上时常引起根腐病。与此相反 ,有些植物被蜜环菌侵染后生长旺盛 ,例如天麻 (Gastrodia elata )及猪苓 (Grifolaumbellata)必须靠蜜环菌侵染提供营养才能生长繁殖。因此为了推广、发展天麻和猪苓生产提供优良的菌种及菌材。本文就蜜环菌的人工培养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 菌种的分离蜜环菌菌种是在自然界中从长有蜜环菌索的树根中将其分离下来或用野生…  相似文献   

3.
贺建超  贺榆霞 《食用菌》1998,20(5):16-17
天麻属兰科植物,无根无叶,是一种较特殊的异养型植物。种子的萌发是从紫箕小菇或其它萌发真菌中获得营养,而其成株球茎则靠从蜜环菌获得营养。天麻蜜环菌和萌发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会出现退化,需要更新,必须从自然界进行新菌种的分离培养工作。本文主要介绍这两种真菌的一些分离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4.
望宏端 《食用菌》2004,26(3):31-32
天麻纯菌种熟料栽培技术,也可称无棒熟料栽培法。即栽培天麻时,不需用锯末型或枝条型三级蜜环菌种提前培养好的生料蜜环菌材,也不需另添加新鲜段材(棒材),而只需用制种的蜜环菌种(熟料蜜环菌棒),搭配少量阔叶树叶及拇指粗的新鲜枝条即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5 菌枝的培养蜜环菌枝是人工栽培猪苓 (直接伴栽 )和天麻培养菌材最好的菌种。用树枝杆中较幼嫩的枝段培养而成。5 .1 菌种准备 培养菌枝所采用的菌种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蜜环菌纯菌种。也可选用野生的蜜环菌菌种。若选用野生蜜环菌时 ,应挖取无杂菌污染 ,带有生长旺盛粗壮的蜜  相似文献   

6.
望宏端 《食用菌》2000,22(4):36-37,39
天麻是一种无根、无绿色叶片的奇特药用植物,自身制造营养的器官已经退化,其生长、繁育所需营养主要靠蜜环菌输供。因此,要使天麻栽培成功,并获得高产,首先必须培养好蜜环菌材。现将天麻仿野生栽培所需蜜环菌材的培养技术和方法介绍如下:1季节 蜜环菌材一年四季都可培养。但由于是野外进行培养,既要考虑蜜环菌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又要考虑与天麻收获播种期相吻合,同时要考虑尽量不与农活争劳,不与粮、油、茶、桑等作物争地,还要考虑菌材埋于土中其营养损耗后的补充问题,故天麻仿野生栽培所需的蜜环菌材培养季节,一般选择早春…  相似文献   

7.
液体发酵蜜环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菌体多糖的分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巍  李元瑞  袁静 《食用菌》2001,23(2):5-7
以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浓度,对蜜环菌进行液体发酵,通过对生长的菌丝体干重的测定得到该菌株生长最适培养基配方,并证明氮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对该菌株的培养优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提取蜜环菌菌体多糖,发现液体发酵菌体的多糖含量远高于人工栽培的蜜环菌菌素。  相似文献   

8.
利用蜜环菌菌枝拌萌发菌直接播种,是天麻有性繁殖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不需要先培养蜜环菌床,省工、省时,减少杂菌感染机会,且因使用新鲜木段伴播,营养丰富,原球茎接菌快,接菌率高,缓解了蜜环菌对天麻种子萌发的抑制,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廖昌国 《食用菌》2004,26(2):17-17
蜜环菌,又名榛菇,分布很广,用于伴栽天麻和猪苓的蜜环菌菌种,主要从高海拔天麻和猪苓产区采种分离培育,从低海拔采种培育蜜环菌并应用于生产中报道较少。笔者于1999年4月,在山峡电站配套工程的鲤鱼塘水库脚下,树林中发现一片萤光闪亮蜜环菌。经采集菌索和子实体组织分离进行连锁驯化培育成峡渝01蜜环菌种。经多次对比实验证明,该菌  相似文献   

10.
采用麦芽汁液体培养基培养蜜环菌获得菌丝体,采用麦芽汁半固体培养基培养蜜环菌获得蜜环菌菌素、皮壳状菌丝和子实体。以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HPLC—DAD)比较四种菌体的甲醇提取物的成分差异。液体培养的蜜环菌菌丝体与固体培养的蜜环菌菌素、皮壳状菌丝和子实体的蜜环菌素类成分有明显差别。图谱分析表明,菌素与皮壳状菌丝的成分接近,与子实体和液体培养菌丝体之间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
液体培养蜜环菌对碳氮源的利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的根茎.《本草纲目》谓天麻“治语多恍惚,善惊失忘”.我国古代医学家均认为天麻有广泛的治疗功效,是镇痉熄风,治疗痫搦惊悸的重要药物.天麻需与蜜环菌共生,没有蜜环菌共生,天麻早期就不能生长发育.近年来研究证明,蜜环菌的固体培养物和发酵液都具有与天麻相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功效.由于野生天麻较难得,人工栽培天麻周期较长,因此,寻求天麻的替代物——蜜环菌发酵物很有意义.本文就蜜环菌液体发酵对碳氮源的利用特性进行了报道,为蜜环菌深层发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选用壳斗科及桦木科常见树种的细小枝条和叶片及农作物茎干培养蜜环菌,分析测定菌丝体的长势和性状并对材料进行评价。筛选出玉米秸秆可作为蜜环菌菌包生产的最佳原料,而麻栎枝段可作为天麻种植中替代菌材的最适材料。玉米秸秆添加2%蔗糖可显著增加菌丝产量和缩短培养周期。与麻栎枝段相比,质量比为7:3的麻栎和旱冬瓜混合枝段培养蜜环菌,菌索产量和性状无显著差异,但菌丝生长更好。  相似文献   

13.
蜜环菌菌种的分离纯化复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发现,蜜环菌子实体在现蕾时,对其环境条件有较严格的要求,即温度为14℃~20℃,湿度80%~90%,光照1000lx左右。虽分离蜜环菌种源的材料很多(菌材、菌索、母麻、白麻、蜜环茵子实体),但以从蜜环菌子实体中用孢子分离法,分离的成功率高,得到的菌丝体和菌索生长势强,生活力旺盛。生产和分析了制作蜜环菌栽培种和原种的5个配方,证实配方1和配方2是最优化的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水量以65%~70%为宜。  相似文献   

14.
冯保山 《食用菌》2002,24(5):14-14
天麻是名贵的中药材,栽培简单,价格昂贵,是广大城乡人民庭院致富的好门路。可现在天麻栽培成功率低,产量不高,麻质差。笔者通过几年的栽培和试验,总结出现有天麻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1 存在问题①蜜环菌衰退。大多栽培者都是连年用老菌材传新菌材,致使蜜环菌退化,生命力降低,菌索分枝能力弱,生长慢,扁形,易断等,对天麻营养供应减弱。②天麻种多代无性繁殖,产量下降,甚致失败。③密集深层栽培,造成缺氧而减产。2 改进措施①采取孢子分离或菌索分离更新复壮蜜环菌,用短枝条蜜环菌菌种繁殖菌材,伴栽天麻,同时下种。②天麻  相似文献   

15.
廖昌国 《食用菌》2004,26(2):17-17
蜜环菌,又名榛菇,分布很广,用于伴栽天麻和猪苓的蜜环菌菌种,主要从高海拔天麻和猪苓产区采种分离培育,从低海拔采种培育蜜环菌并应用于生产中报道较少。笔者于1999年4月,在山峡电站配套工程的鲤鱼塘水库脚下,树林中发现一片萤光闪亮蜜环菌。经采集菌索和子实体组织分离进行连  相似文献   

16.
蜜环菌为天麻生长必不可少的伴生菌之一,在进行蜜环菌菌种生产过程中,发现培养料含水量对蜜环菌生长影响很大,为弄清其规律,以便更快、更好地培育优质蜜环菌菌种,我校进行了蜜环菌栽培种培养料含水量的配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种 从宜昌晓峰乡采集野生蜜环菌子实体分离、提纯得到。1.2培养料配方 棉子壳47%,阔叶树锯末40%,麦 10%,糖1.5%,石膏1.5%。1.3试验方法 ①将据末、棉子壳、麦 等晒干后,按瓶装置97g按比例分瓶称量,混合均匀后装瓶,共120瓶。②称取1.5…  相似文献   

17.
对蜜环菌在不同液态培养方式下胞内多糖的合成、组成以及抗眩晕症活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蜜环菌在摇床培养条件下形成菌丝球,菌丝多糖(AMP)和生物量在第8d达到最高产量,分别为124.32mg/L和10.85g/L,蜜环菌在静置培养条件下形成菌索,菌索多糖(ARP)与生物量在20d时达到最高,分别为588.40mg/L和37.17g/L,静置培养对蜜环菌胞内多糖的合成有利;两种多糖在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糖醛酸含量以及皂苷含量等组成成分上基本一致;AKTA-purifier快速层析纯化系统(FPLC)检测显示,AMP与ARP有四个相同的多糖组分,ARP另多出一个组分;抗机械旋转所致小鼠眩晕症试验表明AMP与ARP活性相似,均能显著缩短眩晕小鼠逃避电击所用的时间(P<0.01),增加小鼠眩晕后的进食量,因而对机械旋转所致眩晕症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广耀  程喆 《北方园艺》2011,(1):181-182
以蜜环菌菌丝体及其发酵液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实验对稳定剂及饮料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蜜环菌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蜜环菌菌汁10%、蔗糖10%、柠檬酸0.3%,稳定剂CMC为0.15%。  相似文献   

19.
牛文康  刘di瑕 《食用菌》1993,15(5):24-24
中药材天麻,又名赤箭、定风草。主治头晕、头痛、四肢痉挛、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等病。由于野生天麻逐年减少,发展天麻生产十分必要。现有的天麻栽培方法虽多,但都未脱离利用野生蜜环菌索和木材培养菌材进行菌材伴栽的基本模式。这既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又因菌材培养和天麻伴栽中菌索的形成和萌发过程缩短了天麻生长时对土壤有效温度期(10cm 土温15~25℃)的利用而影响天麻的产量和质量。本法的优点就在于采用蜜环菌人工制种,以玉米芯为主料进行人工菌床栽培,使天麻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的硒浓度对蜜环菌进行了补硒培养,研究了硒对蜜环菌生长、蜜环菌胞外多糖和胞内多糖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硒处理浓度为20 mg/L以下时,能够促进蜜环菌菌丝体的生长,超过该浓度之后,硒对蜜环菌菌丝体的生长产生阻碍;对于蜜环菌多糖来说,在试验所涉及的浓度范围内,硒能够促进胞外多糖的分泌,但对胞内多糖合成的影响不如胞外多糖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