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柠檬罗勒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柠檬罗勒的子叶、茎尖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诱导试验,研究不同外植体、不同激素质量浓度对柠檬罗勒离体培养的影响,筛选出了最适丛生芽诱导、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以MS+6-BA 2.0 mg/L+NAA 0.1 mg/L的丛生芽诱导率最高,且苗健壮;继代培养中,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中选择芽生长较好的培养基作为继代培养基,进行继代扩繁;在生根阶段,以1/2 MS+IBA 0.5 mg/L+NAA 0.5 mg/L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2.
利用栝楼的嫩芽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组织培养,通过正交试验选择最适pH值和激素浓度,筛选出栝楼丛生芽的最适诱导培养基。结果表明,消毒时间为3 min时外植体损伤较小;pH为5.8的培养基外植体长势旺盛;3号芽诱导培养基丛生芽比较旺盛;2号生根培养基得到的根多且壮。栝楼丛生芽的快速繁殖体系为:0.1%HgCl2溶液外植体表面消毒3 min;丛生芽诱导的最适pH为5.8;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0.5mg/L 6-BA+0.5 mg/L NAA;最佳芽生根培养基为:MS+0.2 mg/L NAA。  相似文献   

3.
天水地区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温室盆栽的铁皮石斛茎切段为外植体,采用交叉分组设计方法,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2.4-D、NAA、IBA和6-BA诱导铁皮石斛丛生芽并观察对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丛生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2.0mg/L+2.4-D 1.0 mg/L;最适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1.0 mg/L;最适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 MS+IBA 1.5 mg/L,移栽基质为珍珠岩、森林腐叶土、松针叶质量比1∶1∶1。  相似文献   

4.
为国庆菊的工厂化快繁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初代培养完成的国庆菊截取茎段作为外植体,分别以 MS、N6和 White 为基本成分,附加不同浓度细胞分裂素(6-BA)组成12种继代增殖培养基,研究了国庆菊继代增殖培养技术。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培养,第11天开始长新叶,第15天开始长丛生芽,30 d 后增殖情况差异明显,MS 培养基的丛生芽最多,且旺盛;N6培养基的丛生芽较 MS 少但比 White 多且旺盛, White 培养基的丛生芽最少且最弱。细胞分裂素浓度为1.5 mg/L 的 MS 培养基的国庆菊丛生芽增殖倍数最大,达17.5;其次是浓度为0.5 mg/L 的 N6培养基,为11.5;浓度为0.5 mg/L 的 White 培养基的丛生芽增殖倍数最小,仅1.7。MS 是继代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1.5 mg/L 是最适细胞分裂素浓度。  相似文献   

5.
灰楸体外植株再生体系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灰楸茎段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灰楸的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灰楸茎段愈伤组织和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3mg/L IBA+5 mg/L BA,丛生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0.1 mg/L NAA+12 mg/L BA,根诱导最适培养基为1/2MS+0.5mg/L NAA.  相似文献   

6.
颠茄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颠茄的种子为外植体,在含不同浓度IBA、NAA和6-BA的MS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分化、增殖及生根的培养,确定了颠茄快速繁殖体系的最适培养条件,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2mg/L;生根培养基为MS IBA 0.2 mg/L NAA 0.1 mg/L。  相似文献   

7.
以切花多头菊茎尖作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浓度的 MS培养基上进行茎尖离体培养,通过对切花多头菊愈伤组织、丛生芽和生根的研究,筛选出最佳的激素水平.结果表明:切花多头菊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 MS+0.1 mg/L NAA+2.0 mg/L 6-BA ,丛生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 MS+1.0 mg/L 6-BA+0. l mg/L NAA ,组培幼苗在1/2 MS+0.5 mg/L NAA上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Hort16A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顶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丛生芽诱导、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丛生芽诱导培养中,培养基中生长调节剂最适浓度组合为6-BA 1 mg/L与NAA 0.03 mg/L,丛生芽的诱导率到达92%,芽的长势较好。生根培养中,在1/2MS培养基中生长调节剂IBA最适浓度为0.5 mg/L,生根率到达了98%。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太子参冬芽茎尖为外植体,采用茎尖脱毒的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组织培养筛选出了适宜太子参芽增殖诱导、丛生芽的快速繁殖、生根壮苗,炼苗移栽的最适条件,为太子参规模化育苗生产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太子参茎尖脱毒后,其最适芽诱导培养基为:MS+2.5mg/L 6-BA+0.2mg/L IAA;最适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1.2mg/L KT+0.4mg/L N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MS+0.2mg·L-1KT+0.5mg·L-1d A-6。  相似文献   

10.
以温室盆栽铁皮石斛茎切段为外植体,采用交叉分组设计试验方法,以MS+香蕉泥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NAA、IBA和6-BA诱导铁皮石斛丛生芽,观察对丛生芽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1.0 mg/L;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1.0 mg/L;生根壮苗培养基为1/2 MS+IBA 1.5 mg/L,移栽基质为珍珠岩+森林腐叶土+松针叶(1∶1∶1).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土壤对青蒿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里对青蒿进行盆栽,研究4种不同类型土壤对青蒿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种植于黄色沙壤土和黑色壤土的青蒿出苗时间、株高、茎粗、分枝数、冠幅、生物产量优于红色壤土和白色粘土,但前两者之间以及后两者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从生理状况来看,种植于黑色沙壤土的青蒿叶片叶绿素、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虽然相对较低,但可延长植株的衰老时间,保持较长的生长期。从青蒿素来看,以种植于白色粘土的青蒿叶片、花蕾与种子的青蒿素含量最高,黄色沙壤土次之,黑色壤土最低;各时期叶片以7月底和9月中旬的青蒿素含量最高。因此,以收获青蒿素为目的时,考虑到总生物量和植株单位质量青蒿素含量,认为将青蒿种植于黄色沙壤土最好。  相似文献   

12.
试验将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两步连续反应的酶(法呢基焦磷酸合酶和紫穗槐二烯合酶)的基因进行融合,经大肠杆菌表达后鉴定其融合蛋白的功能。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具有了双功能酶活性。双功能酶基因的构建,为进一步将双功能酶基因转入黄花蒿,提高青蒿素含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野生黄花蒿生物量及青蒿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利用黑龙江地区的黄花蒿资源,对黑龙江野生黄花蒿各时期的生长状态指标--株高、冠幅、鲜质量等进行了观察,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青蒿素含量,研究了黄花蒿生物量变化与青蒿素含量的相关性,比较了黑龙江各地区野生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的差别以及青蒿素在植株中各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各生物量指标在7月中旬增长较快,现蕾期(7月25日)达到最大;生物量的高峰期与青蒿素含量最高时期一致,均为现蕾期,此时期为黄花蒿的最佳采收期;青蒿素含量受地域影响较大,牡丹江市磨刀石镇黄花蒿青蒿素质量分数较高,为937.78μg/g;青蒿素在植株各部位含量差异较大,叶片含量分别为主茎和小枝的18倍和50倍左右,即叶片为青蒿素主要产生部位.  相似文献   

14.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主要从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中提取,然而黄花蒿在生长过程中会向周围环境分泌青蒿素.为正确评估青蒿素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试验以重庆地区有代表性的两株外生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Sl 8和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Ld3为材料,研究了青蒿素对菌丝生长,H+和有机酸分泌,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青蒿素,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菌丝生物量降幅高达26.89%(Ld3)和89.13% (Sl 8);Ld3分泌H+和草酸的能力增强,而Sl8分泌量下降.随着青蒿素浓度的增加,菌丝的N、P、K含量及吸收量显著减少.当培养基中青蒿素达到80 mg/L时,Ld3的N、P、K吸收量比不加青蒿素的处理分别降低了50.55%、46.30%和42.28%;Sl8几乎丧失对N、P、K的吸收能力.说明青蒿素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但对H+和草酸的分泌作用因菌株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5.
广西青蒿资源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蒿是我国传统中药,常用于消暑、明目、止汗等,其提取物青蒿素还可有效地治疗脑型疟疾。青蒿是一年生菊花科草本喜光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400m以下地区。广西青蒿资源丰富,全区40余个县市均有分布,为中国青蒿生产地的主要省份;2005年广西种植青蒿约670公顷,靖西县就达340公顷,且该地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含量可达1.2%。近年来,通过对青蒿野生资源的收集、筛选、生物学特性、组织培养、繁殖及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为建立稳定高产的青蒿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广西青蒿产业的发展。今后在青蒿生产过程中,实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护其生物资源多样性,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确保青蒿生产达到高产、优质、安全和标准化,获得更多优质的青蒿,从而满足市场对青蒿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过量表达cyp71av1和cpr基因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蒿素是从青蒿植株地上部分提取的一种含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为了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根据  相似文献   

17.
 以黄花蒿为材料,在瑞丽进行黄花蒿田间试验,研究了冬春抑期栽培黄花蒿主要物候期和生长发育情况、植株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与青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黄花蒿冬春抑期栽培比正季栽培生育期偏短29d;黄花蒿干品产量为1140kg/hm 2,青蒿素含量为0.607%,在瑞丽黄花蒿冬春抑期栽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冬春抑期于未进入雨季的5月中旬收获,很容易利用日晒干燥,且一年两季种植黄花蒿,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减少原料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适宜丛枝菌根真菌与黄花蒿共生的土壤磷素水平,为黄花蒿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检测已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mosseae)的黄花蒿在4种磷肥水平(0、40、80和120mg/kg)下不同生育时期(早、中前期、中、中后和后期)的菌根侵染率、株高、茎基径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含量,收获后检测地上部干物重,枝和叶的氮、磷、钾含量,植株青蒿素含量。【结果】在各检测时期,施磷量80mg/kg的处理菌根侵染率均最高,分别为59.7%、66.3%、76.7%、86.3%和89.0%;菌根化黄花蒿植株地上部干物重、株高、茎基粗和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磷可以促进菌根化黄花蒿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但施磷量超过120mg/kg时促进氮素吸收的作用会下降。40mg/kg以下的低磷处理有利于菌根化黄花蒿植株对磷的吸收。高磷和低磷条件下,菌根化黄花蒿对钾的吸收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钾含量为3.45%~3.95%。施磷量达到120mg/kg时会显著降低菌根化黄花蒿的青蒿素含量(P〈0.05)。【结论】40~80mg/kg的施磷量最适宜丛枝菌根真菌与黄花蒿共生,植株有较高的青蒿素含量和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离体再生体系,并建立黄花蒿遗传转化途径,选用黄花蒿常规品种428-A为材料,以子叶、幼嫩叶片、顶芽作为外植体,设计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黄花蒿子叶适宜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MS+1.5 mg/L 6-BA+0.05 mg/L NAA培养基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其出愈率及出芽率分别高达89.0%、85.7%,1/2MS+0.05 mg/L NAA+0.05mg/L IAA培养基有利于再生植株不定根的诱导,生根诱导率达94.0%。  相似文献   

20.
不同播种期对黄花蒿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黄花蒿双季栽培的可行性,对不同播种期黄花蒿的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蒿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春、秋季播种的在8月下旬花芽分化,夏季播种的在9月中旬花芽分化.春季播种黄花蒿在6月上旬进入营养生长旺盛期.夏季播种黄花蒿在8月上旬进入营养生长旺盛期,由于营养生长期短,植株矮小,叶产量低.秋季播种黄花蒿在第2年5月上旬进入营养生长旺盛期,比当年春季播种的早1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