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测定分析不同引种柴胡在唐山种植后的有效成分含量及评价引种柴胡质量,为柴胡在唐山市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采用热浸法、蒽酮—浓硫酸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9个引种柴胡的醇溶性浸出物、多糖、总皂苷及皂苷a、d含量,并利用灰色模式识别法对9个引种柴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9个引种柴胡的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及皂苷a、d含量之和均符合《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但不同引种柴胡的有效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来源于河北安国的柴胡醇溶性浸出物和多糖含量最高,总皂苷和皂苷a、d含量最低;来源于甘肃陇西的柴胡总皂苷及皂苷a、d含量最高,柴胡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低.来源于河北安国、甘肃陇西、山东乐陵、山东菏泽和湖南邵东的柴胡总皂苷与皂苷a含量高低变化一致,存在一定相关性.来源于甘肃陇西的柴胡关联度最大(0.7972),质量最优;来源于山东菏泽的柴胡关联度最小(0.6630),质量最差.[结论]不同引种柴胡的有效成分含量和质量差异较大,以甘肃陇西柴胡总皂苷含量最高、质量最优,值得在唐山市进一步研究与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浙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及初加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浙产多花黄精的最佳采收期和初加工方法,采集浙江11个多花黄精分布区的种源,测定其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收月份的折干率、水分、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多糖及总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及不同采收时间均显著影响多花黄精的品质。浙产多花黄精多糖质量分数为7.48%~12.85%,浸出物质量分数为42.74%~70.87%,且以丽水庆元种源品质最优。二年生和三年生龄节折干率及醇溶性浸出物显著高于其他年份龄节,且以3年生龄节多糖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78%和66.4%。不同月份浙产多花黄精的折干率及多糖含量差异较大,以9月收获茎节多糖含量最高,达8.20%,总糖含量以11月茎节最高,折干率以11—1月茎节最高。经九蒸九晒后,多花黄精总糖含量由56.8%降至37.2%,多糖含量由7.93%降至4.82%。因此,浙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在9月至翌年1月,根茎繁殖最佳采收年限以3年生为宜。  相似文献   

3.
研究在种子萌发期进行不同覆膜处理对北柴胡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筛选适宜覆膜材料,为北柴胡大田栽培提供参考。本试验选用北柴胡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北柴胡种子在种子萌发期进行草席、黑色地膜、白色地膜、遮阳网4种不同覆膜处理,不覆膜为对照(CK);种子萌发后撤去遮盖物,并对萌发3个月后的北柴胡幼苗进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最后,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对柴胡的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不同指标影响不同;其中地上、地下干鲜重比值、可溶性糖含量均以草席覆膜为最高;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黑色地膜覆膜处理最高;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对照为最高。综合评价认为,黑色地膜覆膜处理组对北柴胡幼苗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柴胡最佳采收期并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研究3个不同引种柴胡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分别测定9个不同采收期柴胡的醇溶性浸出物、多糖、总灰分、总皂苷及皂苷a质量分数。研究表明:不同采收期3个柴胡品种醇溶性浸出物和总灰分质量分数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辽宁柴胡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类似,总体呈增长趋势,都在枯萎期11月质量分数最高;柴胡的总皂苷和皂苷a质量分数,除个别生长期内质量分数高低有所差异外,整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呈先升后降来回波动的趋势,呈一定相关性。以总皂苷和皂苷a为主,结合醇溶性浸出物与多糖质量分数综合评价引种柴胡最佳采收期:甘肃和山西柴胡为8月下旬,辽宁柴胡为7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以中药材北柴胡为实验材料,为研究最佳播种时间,在定西市设定了8个不同播种时期播种北柴胡。结果表明,播种较晚可以提高种子的出苗率,但播种太晚则不利于提高越冬率,产量因出苗率、温度和生长周期的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7月22日播种的产量达到最高1397.69 kg/hm2。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从3月16日开始逐渐降低,6月4日开始逐渐升高7月22日达到最高后又逐渐降低。综合试验结果,发现以7月22日左右播种的出苗情况、生长情况和质量情况最好,因此建议在该阶段播种北柴胡。  相似文献   

6.
以中药材北柴胡为试验材料,在定西市设定了8个不同播种时期,以明确北柴胡的最佳播种时间。结果表明,播种较晚可以提高种子的出苗率,但播种太晚则不利于提高越冬率;产量因出苗率、温度和生长周期的影响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7月22日播种的产量达到最高,为1 397.69 kg/hm~2。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从3月16日开始逐渐降低,6月4日开始逐渐升高,7月22日达到最高后又逐渐降低。综合考虑,以7月22日左右播种的出苗情况、生长情况和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金荞麦根茎高产、优质的适宜采收期,设3个采收期,分别测定金荞麦根茎产量和主要成分。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的金荞麦根茎产量差异显著,其中以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收的根茎产量最高,其表儿茶素、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较高。因此,金荞麦适宜的采收期为11月中旬。  相似文献   

8.
基于有效成分含量的黄芩种质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黄芩优良种质,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材料,采用TOPSIS法与RSR法相结合的方法,基于黄芩药材中总黄酮、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木犀草素、白杨素、可溶性糖、粗多糖、总糖、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对54个种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TOPSIS法和RSR法相结合可以用于黄芩种质资源的评价.筛选出了辽宁建昌、山东文登、辽宁北票、河北康保、内蒙正镶白旗、内蒙鄂温克旗、河北围场Ⅲ、内蒙卓资、吉林乾安、吉林双辽等10个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订柴胡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选取9批不同产地柴胡样品,分别测定其浸出物、总灰分及挥发油吸光度(277 nm)3个指标。[结果]各产地柴胡浸出物含量平均为(13.64±4.73)%,总灰分含量平均为(5.42±1.33)%,挥发油吸光度平均值为0.139±0.044。[结论]柴胡质量标准为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1.0%,总灰分含量不得过7.0%,挥发油吸光度应不得低于0.12(277 nm)。  相似文献   

10.
对敦化产8种野生类型朝鲜淫羊藿总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种类型间总灰分为5.91%~6.77%,醇溶性浸出物为22.89%~28.12%。各类型间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均有差异,总灰分差异较小,而醇溶性浸出物差异较大。综合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结果可看出,边缘红色类型为敦化产野生朝鲜淫羊藿的优良种质类型。  相似文献   

11.
章艳玲 《农学学报》2019,9(1):59-61
为了比较金银花茎、叶和花中的化学成分含量,采用了硫酸-蒽酮法、苯酚-硫酸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考马斯亮蓝法、茚三酮呈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金银花茎、叶和花中的黄酮类物质、维生素C、绿原酸、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和维生素C含量均为叶>花>茎;而绿原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为:花>叶>茎,虽然花中含量最高,但叶和茎中也有一定的含量;可溶性糖:茎>花>叶;多糖含量:茎>叶>花。这为金银花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除草剂处理对柴胡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药材柴胡为试验材料,于柴胡种子播种前和出苗后分别以6种不同除草剂(氟乐灵、地乐胺、除草通、精喹禾灵、高效盖草能 、精稳杀得)进行处理,以清水为对照,适采期采收后测定柴胡产量、皂苷a和皂苷d含量、总皂苷、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及农药残留,分析不同除草剂对柴胡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除草通外,其他除草剂处理柴胡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其中氟乐灵处理的柴胡产量最高,为1 387.5 kg/hm2,比清水对照组(840.60 kg/ hm2)提高65.09%,其次是高效盖草能(1 240.65 kg/hm2),较对照提高47.6%;柴胡皂苷a和皂苷d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所有处理的柴胡皂苷(a+d)的含量均超过0.3%,精喹禾灵处理的柴胡皂苷a和皂苷d含量最高;除草剂处理柴胡总皂苷均低于清水对照,但都在6%以上且差异不显著;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结合各项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为:氟乐灵>精喹禾灵>清水>精稳杀得>高效盖草能>除草通>地乐胺。因此,可选用氟乐灵为柴胡播前、精喹禾灵为苗后用除草剂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等不同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狭叶柴胡各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比较不同物候期狭叶柴胡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趋势.[结果]在狭叶柴胡不同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积累在茎、叶、花及幼嫩果实中,其中以叶中的含量最高,为2.259%;而根和成熟果实中的含量很低,分别为0.032%和0.046%.在茎、叶的发育过程中,盛花期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坐果时含量有所下降,果实成熟时含量又开始上升,至枯萎前期,两者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又恢复到一个较高水平.[结论]对狭叶柴胡中黄酮类物质的开发利用应重点选择叶片,并在狭叶胡植株枯萎前期采收其地上部分,以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以槲皮素为标准品用测定北柴胡中总黄酮含量的新方法。[方法]北柴胡黄酮用超声波提取,用荧光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当槲皮素浓度在6.7×10-6~6.0×10-4g/L时,荧光强度和槲皮素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531.840 48x-3.544 48,R2=0.999 03,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51×10-7g/L;北柴胡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5.045 2μg/g,RSD=5.61%,平均回收率98.44%。[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北柴胡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以白菜、玉米、小麦为受体材料,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柴胡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腐解液对3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宜柴胡后茬种植的作物种类。结果表明:柴胡腐解液对白菜和玉米种子各发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02%~100.00%和1.12%~89.25%;对白菜幼苗有抑制根长和促进苗高的双重作用;对玉米幼苗根长和苗高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05%~85.93%。柴胡腐解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苗高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地上部分腐解液对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化感作用呈现低促高抑的效应,而地下部分腐解液则表现出随着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的趋势。隶属函数分析表明,柴胡地下部分腐解液对受体作物的抑制作用大于地上部分腐解液。柴胡腐解液对白菜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强,对小麦的化感抑制作用最弱。因此,与白菜和玉米相比,小麦更适合作柴胡的后茬作物。  相似文献   

16.
以承德地区野生北柴胡为试材,通过样方调查对不同生境中柴胡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野生柴胡驯化扩繁及野生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海拔变化影响柴胡种群分布及表观形态特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野生柴胡株高、叶宽、小总苞片可以解释72.4%的野生柴胡根部颜色信息,野生柴胡花柄长、根部颜色、叶长可以解释94.7%的野生柴胡叶形信息,野生柴胡叶形、具花数可以解释59.5%的野生柴胡伞幅信息。因此,在野生优质柴胡资源驯化时,就地保护驯化扩繁,更有利于保护野生柴胡资源种群的优势性状。  相似文献   

17.
王一飞  王广基  佟玲  张瀛  朱永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58-11559,11561
[目的]建立北柴胡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250 mm×4.6 mm ID,5μm)色谱柱,在柱温25℃、检测波长220 nm、流速为1.0 ml/min的条件下,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对9个不同产地的柴胡样品进行梯度洗脱,分析其指纹图谱。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出版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2004年A版)软件,对9个不同批次的北柴胡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各批北柴胡药材中均有11个特征峰,各峰分离度良好,各批次药材间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均<1.0%,药材间相似度均>90%。[结论]该研究采用HPLC法,以柴胡皂苷a为内参比峰,建立了北柴胡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北柴胡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不同地区的12个柴胡样本进行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2个柴胡样本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分别出现10条和8条酶带,2条和1条共有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柴胡和狭叶柴胡的亲缘关系较远,可认为是同属不同种;北柴胡在种内存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3种类型红檵木的幼叶与老叶进行了总黄酮提取及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并进行了嫩叶红红檵木品种的花和幼叶红色素的硅胶G薄层层析(TLC)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以嫩叶红红檵木幼叶为最高,达1.02%;3类品种之间的总黄酮含量排序是:嫩叶红幼叶>透骨红幼叶>双面红幼叶,嫩叶红老叶>双面红老叶>透骨红老叶。TLC分析结果表明:嫩叶红幼叶与花的红色素含有相同的颜色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