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针虫即叩头虫,是重要的地下害虫.今年,在我县保护地蔬菜大棚内暴发成灾,造成秧苗成行萎蔫、死亡,为历年罕见,蔬菜大棚生产者反应强烈.据笔者调查,我县境内所发现的金针虫主要有细胸金针虫与沟金针虫2种.每667米2虫情密度达6700头以上.现就其危害现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是正阳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支持,种植机械化程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小麦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大户种植、规模种植效益越来越凸显,农民及农技人员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愈加重视。笔者根据生产实践,总结出正阳县小麦各个生长时期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农民提供参考。一、小麦播种期小麦播种期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是小麦纹枯病、黑穗病、金针虫、吸浆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受气候和农民耕作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锦州市玉米苗期受金针虫危害较重,造成局部地块严重缺苗。笔者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对锦州市玉米金针虫的危害及防治加以总结,供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参考。1形态特征金针虫是叩头甲类昆虫幼虫的总称,属鞘翅目,叩头虫科,种类很多。危害当地玉米的金针虫主要有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个别地块有褐纹金针虫等发生。沟金针虫初孵化时体色白色,头部  相似文献   

4.
巴里坤县主要以种植春小麦为主,历年地老虎发生较轻,苗期地下害虫以金针虫为主。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发生改变,自2014年开始,地老虎逐渐成为巴里坤县小麦主要地下害虫,危害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发生面积都在0.66万公顷左右,常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出现成片死苗现象,平均死苗率为1.8%,严重田块死苗率甚至高达50%以上,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本文针对地老虎危害,从其发生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该地区地老虎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针虫即叩头虫,是重要的地下害虫.今年,在我县保护地蔬菜大棚内暴发成灾,造成秧苗成行萎蔫、死亡,为历年罕见,蔬菜大棚生产者反应强烈.据笔者调查,我县境内所发现的金针虫主要有细胸金针虫与沟金针虫2种.每667米2虫情密度达6700头以上.现就其危害现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金针虫是叩头虫科的通称,为地下害虫种类之一。因为幼虫体色多呈金黄色,体形似针而得名。在涿州市造成为害的主要是细胸金针虫。细胸金针虫秋季、春季对小麦均造成危害,但以春季危害较为严重。春季来临随着地温的升高,麦田金针虫开始上升危害,造成死苗、缺苗断垄,从而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7.
金针虫是滨州市近年来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的麦田地下害虫,通过调查,摸清了金针虫在麦田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分析了影响发生趋重的5个关键因素,并制定了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一、虫害引起的枯白穗1.症状。经田间调查,引发小麦枯白穗的虫害主要是金针虫。金针虫以幼虫咬食小麦根茎部,常造成植株枯萎死亡,以4月中下旬危害最盛,小麦抽穗后危害有所减轻。被害麦株形成枯白穗,根茎部被咬断,茎髓部有蜂窝状咬痕。2.盛发原因。近几年,小麦金针虫危害趋重的原因有:玉米秸秆大量还田,致使田间金针虫基数逐年上升;土壤药剂处理不到位,如处理面积小或使用无效农药;设施农业的发展为部分害虫提供了良好的越冬场所,便于其  相似文献   

9.
冬麦区春季沟金针虫的发生与防治山东邹城市农业局邢作山近年来,由于停用有机氯改用有机磷农药及耕作制度的变革等原因,已使沟金针虫成为地下害虫的主要种群。在冬麦区,沟金针虫为害时期跨越秋苗期和冬后生长期,而以返青期为害最重,造成缺苗断垄,影响产量。因此应根...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七一年,复县大打了一场灭虫保苗的人民战争,粮食、油料作物防治地下害虫面积达七十多万亩,基本上做到了一次播种保全苗。据调查,复县主要地下害虫是:蛭虫(蛴螬),主要是大黑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的幼虫,多分布在平肥地、山根地;金针虫,主要是沟金针虫,细胸金针虫较少,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和坡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根结线虫病成为保护地蔬菜的主要病害。针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适宜的保护地环境、促进冬季繁殖、连茬种植、未有抗病品种等主要原因,提出了选用抗线虫品种、培育无线虫壮苗、土壤消毒等7项综合防治根结线虫病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了柿蒂虫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柿蒂虫的发生世代、消长规律、生活年史及测报与防治技术。柿蒂虫在河北省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君迁子(Diospelos—lotus)果实、君迁子树、柿树(Diospelos—kaki)皮缝中越冬。平原区和浅山区越冬代成虫在5月中旬出现,盛期在5月20~23日,深山区发生约迟15d,当年一代成虫开始于7月中旬,盛期在7月.底。通过预测其发生期,适时喷药,加以人工防治相配合,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棉花抗虫核不育系的培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棉花抗虫核不育系的培育研究*靖深蓉邢朝柱袁有禄刘少林郭立平王海林(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112)DevelopmentofNuclearMaleSterileLinesofUplandCotonResistanttoCotonBol...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柿蒂虫的为害和发生规律,包括生物学、生活习性的观察,为今后系统防治柿蒂虫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柿蒂虫平均卵期7.1d,幼虫期33.92d,蛹期22.30d,成虫产卵前期2.75d.在君迁子果实、树皮缝及柿树皮缝中越冬,君迁子树皮缝中的虫数多于柿树;在树干上的分布为上少下多。在干柿蒂中有极少数越冬虫,仅为取样的0.6%,土壤中未见有越冬幼虫。对趋化性的研究结果表明:a.糖醋液对柿蒂虫成虫无引诱力;b.用不同溶剂粗提柿蒂虫性激素,以用乙醚溶剂效果最好,使用不同雌当量粗提物诱蛾时,浓度越高,效果越好,但雌当量与诱蛾量非正比相关。对成虫趋光性的研究表明,柿蒂虫对黑光有很强趋性,黑光灯下诱蛾性比为41:1.柿蒂虫成虫的夜间活动主要在午夜和黎明前。  相似文献   

15.
连续4年(2007~2010年)对柑橘吹绵蚧(Icerya purchasi Citri)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吹绵蚧暴发的主要原因是管理粗放和病虫害防治不力;防治柑橘吹绵蚧应结合该虫的发生情况,采用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东方果实蝇防治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果实蝇是东南亚地区最具毁灭性的5种农业害虫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检疫害虫之一,其寄主范围广、繁殖力高、适应能力强且危害程度大。近年来,在我国东方果实蝇主要发生区,东方果实蝇危害呈现明显地上升势头,对当地果蔬生产形成严重威胁,并也影响到这些地区果蔬外贸出口。综合了近年来世界各国在东方果实蝇防治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和防治技术,分析探讨了不同防治措施的利弊,以期能为我国东方果实蝇防治和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结荚期不同阶段对苜蓿种子田虫害发生动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苜蓿虫害在结荚初期已经发生,荚果内种子的虫蚀率由结荚初期的(9.85±1.67)%增加到结荚末期的(52.85±1.46)%。随着果熟期的推迟,虫害不断加剧。(2)从幼虫发生情况看,其数量相对稳定,并且在花序中的分布是随机的,没有明显的位置效应。荚果内种子虫蚀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幼虫的采食量增加所致。(3)虫蚀率过高与初花期传粉不足成为当地苜蓿种子产量的两个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桃细菌性穿孔病在全国各地的桃园均有发生,部分地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文明确了桃细菌性穿孔病的规范测报及生产防治关键技术,以期为生产者和农技推广人员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兰考县1985~1995年泡桐大袋蛾发生和防治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泡桐大袋蛾的发生可分为蔓延期(1985~1990年)、高峰期(1991~1992年)和破产消亡期(1993~1995年).在发生蔓延期,大袋蛾年扩散速率平均为115%;在发生高峰期,全县受害,扩散速率接近0;在破产期,大袋蛾种群趋于灭亡.根基注射甲胺磷防治效果较好,飞机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是控制大面积大袋蛾危害的最有效手段.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袋蛾损叶量没有显著差异,幼虫前4龄平均损叶量为191.71cm2.不同虫口密度条件下饲养的幼虫,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有显著差异,其中密度为400头/百叶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为31d,200头/百叶为52d,100头/百叶为71d.该文提出了泡桐大袋蛾种群破产阈值的观点,并计算得到破产阈值指标TCr=355头/百叶,即当1~2龄幼虫虫口密度超过355头/百叶、扩散速率为0时,种群将自然、迅速地崩溃,这时的防治措施对大袋蛾种群消亡不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种植结构的单一,生态环境的脆弱,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必须进行正确而科学有效的化学防治。近年,随着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蚜虫、棉叶螨等害虫呈现加重趋势,选择用药是关键,筛选出蚜螨迅除等药剂防治蚜螨,大田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蚜螨迅除在防治上经济、实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