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笔者总结了莱豆间套作小白菜高效栽培模式,主要从种植模式、选地施基肥、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降低莱豆单作种植风险,为莱豆高效种植及示范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根据龙莱1号的特征特性,从繁种地选择、种苗培育、整地施基肥、种植密度、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莱豆新品种“龙莱1号”的留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莱豆又称状元豆、利马豆、白扁豆、洋扁豆等,系豆科莱豆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豆粒和老熟种子供食用,莱豆分为大莱豆和小莱豆,起源于热带美洲的墨西哥和危地马拉.我国栽培莱豆仅200~300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一般为零星栽培.大池莱豆品质优,口感好,淀粉含量高,是莱豆中的佳品,且栽培易,效益佳,因此是值得向山区农民推广的致富项目之一.龙岩市大池镇已大面积种植,并有产品出口东南亚各国,成为当地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4.
莱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籽粒似肾状,籽粒成熟时呈紫红色经络花纹,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作物。近年来随着上杭县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游、休闲观光游发展快速,乡村旅游、农家乐蓬勃兴起,上杭莱豆作为当地招待宾客的佳肴而深受沿海城市市民欢迎,知名度日益扩大,产销顺畅。本文从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上杭县莱豆优质栽培技术要点,为环境条件适宜地区农民发展种植莱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生产总结,根据花芸豆、冬瓜、莱豆的生育期长短和对光温条件需求,采用花芸豆—冬瓜—莱豆套种模式,总结其栽培技术:适时播种、整地定植、追肥及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莱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莱豆种质资源优良基因深度发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形态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两种方法对22份莱豆资源的26个数量性状和18个质量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筛选出的28对SRAP引物扩增多态性条带158条,平均多态性比率为77.75%。两种标记方法聚类结果显示,根据莱豆荚果大小可以将22份莱豆资源分为三大类群体。其中,“上横山10-2-6”和“下横山10-3-3”亲缘关系较近,推测可能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结论】22份莱豆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形态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两种聚类方法基本支持根据荚果大小划分莱豆资源,为莱豆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莱农五号洋葱是由青岛农业大学(原莱阳农学院)选育的优良洋葱新品种。该品种单球重350克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以上,鳞茎高圆形,外皮黄色、光滑,生长势强,抗灰霉病、霜霉病,丰产,品质优良,耐低温,与同类型进口品种相比,先期抽薹率、分球率极低,耐贮藏性优于“莱衣三号”洋葱,经济洼状优良,符合出口要求。  相似文献   

8.
驻豆6号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大豆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为了加速该品种在生产中的应用,带动大豆生产发展,缓解当地大豆需求压力,驻马店市种子管理站将其作为重点大豆品种在驻马店市推广,结合品种特征特性,研究和制定了配套栽培技术。一、品种特征特性(一)植物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驻豆6号株型紧凑,有限结荚且  相似文献   

9.
内蒙原无像“供结者”优质、高产和市场价值高的矮生莱豆品种,引种成功推广填补了空白,已成为自治区的主栽品种,后推广区外十多个省区(市),为区内外公认良种。1985年中国农科院蔬莱所牵头协同各引种单位申报请奖。1986年中国农科院授予1985年度技术改进三等奖。  相似文献   

10.
莱早一号是莱州市东方种苗研究所用F108和Mt两个自交系配制而成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2000年参加了山东省鲜食玉米区域试验,2001年参加了山东省特种玉米区域试验.2002年4月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莱早一号.  相似文献   

11.
以架菜豆187为母本、保丰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菜豆新品种“抗热52“,早熟,前期产量高,结荚多,丰产,产量构成特点为荚数型,每花序结荚5~8个,突出特点是抗热耐高温,7~8月高温期照常结荚,适宜越夏栽培.  相似文献   

12.
本地区小豆育种目标是培育早熟、高产、优质、植株直立、具有一定耐旱性的新品种。作者根据本地区夏播红小豆的育种目标,提出采用竞争性选择育种法进行小豆品种改良。经过1985~1992年7年的实践,已育成京农1号、京农2号两个新品种。大面积种植增产显著。本文还提出了基因型与适应性环境互作模型(Y=g+gE+ge+e)及竞争性选择育种法的三个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选育出适应性强、耐旱、耐连作的绿豆新品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8年以‘晋绿豆4号’作母本,‘通榆绿豆’作父本进行杂交,采用“连作高压胁迫法”逐代定向选育,育成绿豆新品种‘汾绿豆4号’。‘汾绿豆4号’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晋绿豆3号’增产11.1%,2021年1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中淀粉的营养品质特性,同时具有高功能成分(牡荆素、异牡荆素)药膳功能特性。该品种的育成为医食同源应用提供了新的食品来源。  相似文献   

14.
对菜豆7个品种和小莱豆、绿豆、小豆和长豇豆各1个品种的花粉进行了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对观测到的12个亚显微形态性状用SPSS聚类分析进行数量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11份花粉都呈近球形,花粉粒大小在所观察的材料间有较大差异。品种间在花粉的萌发器官和外壁纹饰方面有一定的差异,长豇豆花粉萌发器官略凹入花粉内,其他材料的花粉其萌发器官均明显外凸;菜豆和小莱豆花粉萌发器表面光滑,而绿豆、小豆和长豇豆萌发器表面皱缩,并有明显突起物;菜豆和小莱豆花粉外壁呈网状,而绿豆、小豆和长豇豆花粉外壁呈穴网状。Q型分析可以将供试材料在系数L1=0.188水平上分为菜豆和小莱豆、绿豆、小豆和长豇豆四大类,小莱豆与菜豆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5.
晋芝6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豫芝4号为母本、晋芝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芝麻新品种,2010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抗芝麻枯萎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8—2009年在山西省芝麻生产试验中,其平均产量为1 080 kg/hm2,较对照晋芝1号增产10.3%;枯萎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病情指数分别为5.42%,2.94%,11.31%;种子含油量54.22%,蛋白质含量22.86%。  相似文献   

16.
红小豆“京农6号”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红小豆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豆类之一。笔者根据华北地区红小豆育种目标,利用大面积推广的"京农5号"品种和从国外引进并经多代选择的优良株系(NL8 1)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历经1997—2003年7年的选育,育成高产、优质、大粒型新品种"京农6号"。该品种适宜华北地区夏播,全生育期95d以内,株型直立,株高40~60cm,产量潜力3000kg/hm2,百粒重16g以上、蛋白质含量达25%以上。  相似文献   

17.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鲁原502及其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原502是以航天突变系"9940168"为母本、济麦19为父本有性杂交,并经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型小麦新品种,成穗稳定在600万/hm2以上,穗粒数37粒以上,千粒重稳定在42 g以上,产量构成三因素合理。资源创新、穿梭育种和稳定品系多点鉴定是高产广适性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长汀县于2010年引进龙莱1号进行烟后作高山反季节栽培试验示范,表现高产高效。该文介绍龙莱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种川农16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以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创制的新材料 87- 4 2 9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选育的川育 12为亲本 ,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川农 16 ,在四川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国家区域试验中分别平均增产 14 2 %、14 0 %和 12 7%。结果分析表明 ,川农 16的丰产性、稳产性、穗容量和成穗率均属四川小麦育种的新突破 ,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红小豆“京农5号”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根据本地区红小豆育种目标,对大面积推广的京农2号品种利用辐射诱变手段进一步加以改良.经过1992~1998年7年的选育,育成具有适宜夏播、植株直立、高产、大粒、抗病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京农5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