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为我国茶叶生产注入了生机与活动,促进了茶叶向优质高效发展。21世纪的到来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双边协议的签署,为我国的茶叶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大环境下,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乌龙茶类其发展前景如何呢? 1、乌龙茶的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独具鲜明特色的乌龙茶,以其香高味醇和绿叶红镶边的品质受到消费者喜爱,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几乎为我国所特有(这使得外国生产商很难插足我国市场),国外没出口乌龙茶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茶类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乌龙茶产量上升较快;我国生产乌…  相似文献   

2.
海外乌龙茶市场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输出比较早的茶类,以各时期输出的主要市场进行划分,可以分成三个时期,即风靡欧美时期;侨锅茶时期和日本乌龙茶热时期,或称液体乌龙茶时期。一、风靡欧美时期荷兰人是最早购用中国茶叶的队训人。1596年,荷兰人在爪哇万丹建立东洋贸易据点。明万历38年(161O年),荷兰商人在万丹首次购到由厦门商人运去的茶叶。以后又在爪哇、苏门答腊多次购买华茶,转运欧洲卖给英国等国家。并按厦门方言茶(TAY)的读音称茶为THEE。当美国东印度公司直接到东方进行贸易时,已成为欧洲人普遍的饮料。至于当时输往欧洲的茶…  相似文献   

3.
(一)茶王获奖者(6个)乌龙茶武夷岩茶武夷山市岩茶厂乌龙茶闽北水仙建瓯龙兴茶叶有限公司乌龙茶铁观音泉州日香茶业有限公司乌龙茶佛手永春苏坑天源茶厂绿茶品品香牌文洋翠芽福鼎市品品香茶厂花茶茉莉花茶王福安茗春馨香茶叶有限公司(二)金奖获得者(17个)乌龙茶白芽奇兰漳州芗城晨晖茶庄乌龙茶凤凰单丛广东宏伟集团有限公司乌龙茶肉桂武夷山市星愿有限公司乌龙茶闽北水仙建瓯市茶厂乌龙茶“鼎仙岩”牌闽南水仙福建茶叶进出口公司永春支公司、永春湖洋镇政府乌龙茶铁观音安溪县西坪镇龙坪村乌龙茶“鼎仙岩”牌佛手福建茶叶进出口公…  相似文献   

4.
《茶报》2000,(1):28-28
莫斯科今年冬天流行喝乌龙茶,为了促销茶叶,中国大陆在莫斯科最大的超市“天客隆”特设茶叶专柜,现场并放映教人如何泡乌龙茶的录影带,所教的茶道就是台湾一般泡茶品茗方式。用台湾泡老人茶方式今年在莫斯科推广茶叶,颇受俄罗斯人欢迎。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叶大事记新编(续)周靖民(湖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长沙·410005)(续1995年第4期45页)公元1810年,清嘉庆15年,台湾人柯朝自武夷山携回茶子,种于台北、北投一带,成长后采制为乌龙茶。以后茶业逐渐发展。公元1814年,清嘉庆19年,中...  相似文献   

6.
巩志 《中国茶叶》2008,30(1):36-37
自古有“闽中茶品天下高”之称,而闽茶以武夷产者声名为最著。在明末清初以前,武夷之茶,都称“武夷茶”而不能称“武夷岩茶”。武夷岩茶顾名思义是在大山岩或岩石上所生的茶,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前者包括蒸青团饼茶,炒青和小种红茶,后者是专指乌龙茶(青茶)类,即在武夷生产加工的半发酵茶。昔时武夷茶充为贡品,世界茶叶市场上概以武夷(Bohea)为中国茶叶代称,今以武夷岩茶(乌龙茶类)品质优异,脍炙人口,声振中外。武夷所产之茶却有武夷茶与武夷岩茶的区别,它有两种不同含义,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7.
福建是我国乌龙茶始祖,主产于闽北(武夷山、建瓯等)和闽南(安溪、永春等)两地。乌龙茶是乌龙茶类总称,又是历史名茶品名,也是茶树品种之称。犹如超群拔萃的大红袍、铁罗汉、铁观音、黄金桂等,在群芳谱中独领风骚,被世人称为茶叶珍品,飘香饮誉海内外。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8.
乌龙茶的香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主产于我国福建、广东和台湾,属半发酵茶,具滋味浓醇爽口,茶香浓郁和叶底绿叶红镶边等独特的品质风格。滋味和香气是确定品质的基本因子。对乌龙茶而言,香气因子更是衡量乌龙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乌龙茶自然、幽雅、馥郁的花(果)香,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提高乌龙茶香气,本研究对八仙茶和岭头单枞的香气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乌龙茶的香气特征,为选育和制作高香乌龙茶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供试材料八仙茶是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栽培的八仙茶品种鲜叶为原料,按照乌龙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乌…  相似文献   

9.
潮州单丛茶属于乌龙茶系列,是我市特色农产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色高档单丛茶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传统的乌龙茶初制工艺为:晒青-凉青-做青(浪菜)-杀青(炒青)-揉捻-千燥六道工序,本项目通过在初制工艺中使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将茶叶在揉捻后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机械脱水干燥后,使茶叶色、香、味及内含物不因高温干燥变化而分解。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乌龙茶品种丹桂鲜叶为原料,按不同茶类制荼工艺要求制成绿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探讨EGCG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最终保留含量。结果表明:在茶叶加工过程中,EGCG含量因水解、氧化等作用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EGCG的最终含量为绿茶保留量最高(81.63mg/g),约降至鲜叶的57.8%,其次白茶(74.04mg/g),再次为乌龙茶(73.65mg/g),红茶保留量较低(2.76mg/g),约为鲜叶含量的1.95%。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饮料生产工艺:茶叶焙火→抽提→过滤→调和→加热→装罐→杀菌→冷却影响乌龙茶饮料质量的主要因素:1.茶叶焙火100℃焙火2-6小时色泽变化小,带有宜人的焙火香味,可改善香味品质。如果在120℃培火2-4小时(或140℃焙火1小时)则茶叶带有轻微的酸味,如果在120℃焙火6小时(或140℃焙火2小时),则茶叶发生焦味,香味损失较多,当培火温度高于120℃时,茶叶可溶性成分和儿茶素含量明显下降,品质变劣,因此,对中低档茶叶,焙火温度应控制在100-120℃,但不宜超过120℃。2水质水中含有钙、镁、氯等离子时对茶汤色泽和滋叶有不利…  相似文献   

12.
发挥两岸优势 振兴中华乌龙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两岸间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也逐步发展。其中茶叶的生产技术和茶文化的交流特别令人瞩目。中华乌龙茶作为茶文化的代表,主要产自闽台粤三省,是海峡两岸茶叶生产贸易和技术交流的重点。本文从两岸茶叶市场展望乌龙茶生产技术的发展,提出振兴中华乌龙茶的建议与看法。一、两岸茶叶市场现状与展望台湾产茶历史不及200年。据史籍记载源自福建。台湾的饮茶习惯多以乌龙茶为主。由于7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发展快,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茶叶作为劳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台湾经济建设的发展,地皮不断…  相似文献   

13.
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及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地区制茶种类缘于历史渊源,先后从大陆引进及发展乌龙茶、包种茶、红茶、绿茶(龙井、眉茶及煎茶)等制造技术,使台湾成为兼具不发酵茶类(绿茶),部份发酵茶类(包种茶、乌龙茶)及全发酵茶类(红茶)产制技术的产茶地区。台湾栽培之茶树品种早期皆由先民自大陆传入,福建乌龙茶的制茶技术亦先后传入。然而台湾包种茶及乌龙茶的产制技术,在台湾有关机构不断应用新科技、新技术辅导茶农改进产制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已逐渐演变而自成一格,其外观及香味与大陆乌龙茶绝然不同。各茶区亦依其产制环境之特性而发展出各种特色茶:如台北…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香气与品质审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龙茶以香高味醇而著称于世。然而由于品种繁多,性状各异,各具风格,尤其是那引人入胜的香气,历来为鉴赏家称誉与品质审评探究的课题。1乌龙茶香型与芳香物质根据日本山西贞等人研究,茶叶香气技性质分组,大体可归纳为十大类型(见表1)。各类香气之间的各种成分比率不同便形成各种茶叶香气特征。乌龙茶的香气以自然花香突出为特点,但因品种、鲜叶嫩度、地理环境、不同季节、制茶天气及加工技术等条件有所不同。芳香物质在组成和比例上的变化,形成了各类独特的香型。1.三香气类型:乌龙茶产品的香气,根据感官审评结果大致可分为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创新加工技术。方法:在采取传统红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进行茶叶加工技术的研究。结果:对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相结合的加工技术流程和数据进行总结,为:鲜叶、晒青(鲜叶的失水率为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为62%-64%)、揉捻、发酵(发酵温度设置在32℃、发酵时间为3.5h)、造型、烘干和提香,最终得到品质高的新型红茶。结论:通过适宜的调节晒青程度、萎凋程度、控制发酵过程,可以在传统红茶与乌龙茶晒青工艺结合的条件下得到高品质的红茶成品。  相似文献   

16.
投产茶园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柯月华(漳州芗城区农牧渔业局漳州3o000)漳州是福建省乌龙茶主产区之一,现有茶园面积139011亩,投产面积113287亩,总产量7889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茶叶市场的放开,名优茶的开发和茶叶结构的优化,我市茶叶生产有了...  相似文献   

17.
影响茶叶香气的几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众所周知,茶叶的香气对茶叶的品质影响极大。为了生产高品质的茶叶,有必要认真分析、探讨影响茶叶香气的各种因素。本文就此做以下论述。一、茶叶香气的物质基础根据现有的报道,现代检测方法已测定出的茶叶香气成份有650多种[1],其中在各种茶叶中起重要作用的香气成份大约有几十种。而在香气中起主导作用的仅十几种。TakeoT.等(1987)综述了绿茶、红茶和乌龙茶香气成份的研究结果,指出绿茶的香气成份主要是顺-3-已烯醇及其酯类化合物、芳樟醇、橙花叔醇,以及吡咯和吡嗪类衍生物。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份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牧牛儿…  相似文献   

18.
安溪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故乡,是福建省的重点产茶县,现有茶园面积、茶叶总产均居于福建省首位,并位居全国产茶县前列。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等单位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的光荣称号,这在福建茶乡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安溪茶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对于振兴安溪茶业,繁荣地方经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安溪茶业产业现状安溪素来以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资源丰富,采制技术精湛,茶叶品质优异而闻名遐迩。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已有一…  相似文献   

19.
蔡建明 《中国茶叶》2007,29(6):10-11
安溪县地处福建闽南金三角厦(门)、漳(州)、泉(州)的结合部,居山而近海,迄今已有千年以上的产茶历史,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主产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改革开放以来,安溪县经历了全国确定的贫困县到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到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安溪茶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何融 《福建茶叶》1997,(2):42-44
泉州市是乌龙茶的主产区,安溪、永春两县分别为全国和全省的茶叶基地县,所产“闽南乌龙茶”(安溪铁观音)和“闽南水仙”已成为全国乌龙茶的两大品系,闻名遐迩,安溪县则是我国最大的乌龙茶产区,1995年3月,国家农业部授予安溪县“中国乌龙茶之乡”的称号。我市所产乌龙茶是具有竞争力的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本文就我市茶业所面临的产销形势,提出今后的发展战略,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一、泉州市茶业产销现状分析自1985年开始,泉州市茶业获得较大速度的发展。据统计,至1995年,全市茶园面积已达24.5万亩,总产量1.5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