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稻田养鸭技术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在韩国甚至形成了稻田养鸭一品村,其生产过程全部应用了稻田养鸭技术,并生产绿色水稻,而所养殖的鸭子全部以超出正常市场价格供应市场。吉林经济开发区在2006年从外地引进此项成功的新技术,并示范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鸭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面积的推广,在韩国甚至有稻田养鸭一品村,全村全部应用稻田养鸭技术生产无公害有机水稻,并养殖鸭子.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鸭技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稻田养鸭技术具有很多的技术优点,尤其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水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一是稻田放养鸭子可有效防止化学除草剂、杀虫剂残毒对人体的危害;二是稻田放养鸭子  相似文献   

4.
为探寻稻田福寿螺的有效防控办法,研究了不同养鸭密度、不同放养时间和放养不同品种鸭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稻田养鸭时间为40 d时,对福寿螺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3.94%;当稻田养鸭密度在6~14只/(667m2)时,鸭子对稻田福寿螺的平均防效与养鸭密度和放养时间呈正相关,且平均水稻产量随着...  相似文献   

5.
《中国畜禽种业》2008,4(16):69-69
“稻鸭共育就是在稻田里养鸭,以田养鸭.以鸭护稻.这样既可以防治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鸭子长成后,又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生态农业。”自去年紫阳县农业局在双安乡示范推广稻鸭共育技术以来.使该乡的100多户农民尝到了甜头。双河口村的50多户农民在自家的稻田里发展了80余亩稻田养鸭,共喂养鸭子800余只。  相似文献   

6.
稻田养鸭技术于二十世纪几十年代在日本、韩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用于生产无公害水稻。在我国将该项技术用于有机食品水稻生产的试验研究.南方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北方也在逐年扩大应用面积.牡丹江地区已有海林、东宁和我们宁安等市县应用了该项技术,我市渤海镇江西村全万吉应用该项技术已经2年,在我市起到了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鸭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综合技术,续稻田养蟹技术之后在我省绿优稻米生产区推广的新的无公害生产绿优稻米的有效途径。稻田养鸭生态农业综合技术,主要利用鸭子的自然生活习性,把经过驯水锻炼的雏鸭日夜放养于移栽不久的水田中,利用鸭子的生活习性为水稻治虫,施肥、中耕、  相似文献   

8.
养殖业     
稻田露宿养鸭利鸭利稻利民华林铁凌四川省内江市中区伏龙乡“稻田露宿养鸭”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鸭子的生理、生活习性及水中饲料生物的消涨规律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养殖方式。1995年以来,我地先后在370亩稻田中进行了露宿养鸭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9.
闽北单季稻田稻鸭共育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育技术是以水田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生产绿色稻鸭产品为目的的稻鸭种养复合新技术。即利用鸭子在稻株间捕虫、吃(踩)草、耕耘,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并刺激水稻生长发育,同时利用鸭子排泄物作为稻田的追肥,促进水稻健壮生育。2004年6~9月,我们在光泽县崇仁乡池湖村单季稻田进行了稻鸭共育技术试验,面积4086m^2。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养鸭是利用小型家鸭适度田间放养,鸭子长期栖息在稻田内捕食害虫和啄食杂草,于是降低了虫口密度和杂草量而减轻对水稻为害的绿色大米生产技术。该技术具有减少大田农药使用次数和化肥施用量.操作简单,减少污染有利环保,可提高稻米和肉鸭品质等特点,从而达到生产绿色大米的要求。2003年我们在河潭镇的南塘、花屋两村实施大面积(近667公顷)稻田养鸭配套措施和频振式灯灭虫生产绿色大米技术示范,通过种植优质水稻品种,实行病虫综合治理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稻鸭共作--有机稻米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省近年来试验示范稻鸭共作生产有机稻米.至2002年镇江市示范面积已有2000亩。常州市从2003年在新北区孟河镇试验100亩,并开展稻、鸭品种引进试验,稻田放鸭与不放鸭的对比试验,稻田施用不同肥料的对比试验,水稻生长中期搁田与不搁田对比试验,稻田放鸭子不同数量对比试验等系列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规范稻田养鸭技术,研究了稻田养鸭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鸭能够有效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并且能够有效清除常见杂草,随着养鸭数量的增加,病虫害的防治和除草效果也越好;稻田养鸭能增加水稻有效穗,提高结实率,提高稻谷产量,从而增加经济效益;但是超过最适密度后,养鸭数量再增加,产量及经济效益反而降低。稻田养鸭密度20~30只/667m2时,稻谷产量比常规药剂处理增加5.05%~9.26%,纯收入比常规药剂处理高出约95%。  相似文献   

13.
稻鸭共作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控效果,进行了稻鸭共作对水稻纹枯病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稻纹枯病平均病蔸率为22.22%、平均病株率为8.06%、病情指数为17.95,与常规用药处理区相比,病蔸率下降6.34%、病株率下降6.12%、病情指数下降O.89。表明稻田养鸭可以基本控制纹枯病的危害,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免耕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环保生态型农业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的目的是摸清免耕稻田养鸭对稻田杂草、虫害的防控效果,试验设养鸭区和未养鸭区,试验结果稻田养鸭不仅能提高经济收入,而且还能很好地防治田间杂草和病虫,降低生产成本,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生中鸭的放养密度及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中放养鸭子的密度为10只/667 m2、20只/667 m2和30只/667 m2,根据试验田的面积,将110只巢湖麻鸭随机分为4组,经58 d的稻鸭共生试验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具有良好的稻田除虫、除草和防水稻病害效果。在稻田中放养鸭子20只/667 m2具有良好的鸭只生长情况和最高的水稻产量,为最佳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育技术是根据水稻生育期内特点和鸭子喜水好动觅食生活习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科学种养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稻鸭共育互促、互补作用,最终达到稻、鸭双丰收。通过鸭子在稻田的活动觅食,起到除草、防虫、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鸭提供嬉戏、觅食、养身长肉的栖息环境,田内杂草、害虫、浮游生物等为鸭子提供了丰富的饲料来源。降低了养鸭成本。鸭粪肥田、避免污染环境,并为水稻健壮生育提供了优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鸭技术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日本、韩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用于生产无公害水稻.在我国将该项技术用于有机食品水稻生产的试验研究.南方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北方也在逐年扩大应用面积.牡丹江地区已有海林、东宁和我们宁安等市县应用了该项技术,我市渤海镇江西村全万吉应用该项技术已经2年,在我市起到了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稻田露宿养鸭的优点及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稻田露宿养鸭”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鸭子的生理、生活习性及水中饲料生物的消涨规律四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种养方式。1995年以来,我地先后在24.66hm~2稻田中进行了一次性投放露宿养鸭的试验和示范,在不薅秧、不除草和不施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情况下,获得了较不养鸭的稻田每667m~2增产稻谷40~55kg、鸭50~60kg、纯收入500~600元的好效果。广大群众高兴地说,稻田露宿鸭是“治虫的突击队,  相似文献   

19.
不同养鸭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阐述了不同养鸭密度对水稻病虫草害影响,试验表明:稻鸭共育能有效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田主要杂草危害,且在水稻全生育期内少用农药2~3次,保护了稻田生态环境,提高水稻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湿地农田生态系统农药“零星“输入的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在长沙县3个村的65.56hm^2稻田中进行了围栏养鸭试验,结果表明,处理(不施用农药,通过鸭子控制病虫害发生)比对照(采用常规方法栽培并施用农药控制病虫害)每667m^2增加纯收入403元;稻田围栏养鸭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