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培养基对烟草黑胫病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一类毁灭性真菌病害,严重影响烟草的生产。为了烟草黑胫病的深入研究顺利进行,就云南烟草黑胫病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菌株菌株在燕麦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玉米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落生长快,产生孢子囊的数量多、生物量高,不同菌株对培养基有一定程度上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草黑胫病是一种由烟草疫霉菌引起的烟草上重要的毁灭性病害,严重威胁了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烟草黑胫病在生物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为了给今后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笔者综述了生防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植物源杀菌剂防治烟草疫霉菌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生防机理。此外,笔者还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生物防治烟草黑胫病面临的新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烟草根结线虫削弱烟草对黑胫病抗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项研究目的在于探明烟草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ignita Chitwood)与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用抗黑胫病品种——斯佩特G140(Speight Gl40)在烟草根结线虫与烟草黑胫病并发发严重的地块,用铁灭克(Temik)和瑞毒霉(Ridomil)分别防治根结线虫和黑胫病,或两药并用兼治两病,以不防治为对照.结果表明,烟草黑胫病的发生程度(y)与烟草根结线虫病情(x)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γ=0.755,决定系数γ~2=0.570,说明本试验中烟草黑胫病病情有57%是由根结线虫引起的.进一步推导出经验回归方程y=6.753+0.395X,此方程可描述烟草根结线虫削弱烟草对黑胫病抗病性的量变关系,对防治决策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烟草黑胫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志愿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1):250-255
黑胫病是烟草上的一种主要病害,由细菌引起。近几年在遵义地区发病严重并与青枯病混发,导致烟叶产量大幅下降,质量降低。因此,加强烤烟黑胫病综合防治,对烤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笔者介绍了烟草黑胫病的病害症状、病原菌、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发病机制,烟草黑胫病化学防治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目前研制的新型杀菌剂,提出加强对农药的抗性风险评估、加强新型药剂和混剂的研发与推广应用、科学合理用药等策略,以控制烟草黑胫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烟草根结线虫病与黑胫病的发生流行与土壤微生态环境关系密切,通过采用相关科技措施可对土壤微生态进行调节防病。近期发表在《烟草科技》2016年第6期上的"利用生态炭肥修复土壤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病与黑胫病"一文揭示,利用生态炭肥可修复土壤,对烟草根茎类病害防效好。该研究用连作4年且根结线虫病和黑胫病危害严重的旱地烟田,进行生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明确新开发烟叶生产区云南省德宏州烟草黑胫病菌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现状,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联合云南省香料烟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研究人员,从德宏州13个县市采集68株烟草黑胫病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烟草黑胫病菌株对烯酰吗啉的敏感性和抗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54份国外引进烟草种质资源进行了黑胫病、烟草普通花叶病(TMV)及马铃薯Y病毒病(PVY)等主要病害抗性的分子标记辅助筛选,并对上述资源同步开展了TMV及黑胫病人工接种抗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共筛选到2份资源抗黑胫病、TMV及PVY,5份资源双抗黑胫病及PVY和1份资源双抗TMV及PVY。黑胫病与TMV抗性分子标记鉴定的结果为人工接种抗性鉴定结果证实,即筛选到11份资源含抗TMV的N基因和14份资源含抗黑胫病的Ph基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大批量的开展种质资源的抗性筛选,加快抗病烟草品种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种质库抗黑胫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为拓宽黑胫病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提高黑胫病抗性种质的利用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利用筛选出来的34对烟草多态性引物,对取自国家烟草种质资源库的73份抗黑胫病烟草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材料类型将其中的68份普通烟草种质分为烤烟和晾晒烟2个群体。结果表明:这34对引物共扩增出88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2.6个变异位点,其中有效变异占94.12%。遗传多样性指数(Nei’s)为0.4200,Shanno’s指数为0.6803,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在0.5140~0.9818的占63.57%,表明烟草抗黑胫病种质遗传多样性较差,其遗传多样性与栽培类型没有必然联系。加大对抗性野生烟的利用,对拓宽烟草抗黑胫病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为探明氟菌·霜霉威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潜力,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烟草黑胫病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明确了氟菌·霜霉威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及其对烟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吡菌胺与霜霉威盐酸盐以质量比1∶10混用(氟菌·霜霉威)对烟草黑胫病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06mg/L。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氟菌·霜霉威在773.4g a.i./hm2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可达81.50%,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0.
<正>为探讨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 cerata菌株HG2011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烤烟的促生作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利用该菌株制备发酵液和固体菌剂,通过拮抗和盆栽试验研究其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生长的抑制作用、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烟苗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为烟草根茎类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生防资源。从发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法测定分离菌株对烟草青枯病菌和黑胫病菌的抑制活性,基于盆栽验证法检测高活性菌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治效果,通过16S rDNA通用引物对高活性拮抗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选用9对特异性引物对高活性菌株的促生长和抑菌活性进行PCR检测。共筛选出2株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均有防治效果的拮抗菌株LF-1和LF-2,经分子生物学鉴定LF-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F-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LF-2对烟草青枯病菌抑制率分别为31.16%、56.98%,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率分别为64.44%、72.4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F-1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69.54%和65.49%,菌株LF-2对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防效分别为72.49%和68.32%。菌株LF-1和LF-2对烟草根茎类病害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在烟草根茎类病害防控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人工接种诱发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提高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结果的稳定性,笔者于2001—2006年采用人工接种诱发抗性方法不连续地对15个烤烟新品系(6614、8504、9601、9717、8902-42、CF209、CF964、CF986、RGH12、YH01、YH02、YH05、YNH09、云烟97和云烟98)进行了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研究,本鉴定方法提出了烟草黑胫病培养和保存技术及接种体的制备方法,提出了烟草黑胫病大田期的接种时间及接种量。从鉴定结果看,15个品系不同年份的平均病指均在25以下,SSR分析发现,与抗病对照K326和革新三号的抗性无显著差异,均达抗病水平,且各品系不同年份间抗性稳定,说明该研究所用烟草黑胫病抗性鉴定方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正>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和根黑腐病具有双重防病效果且能够促进烟草生长的假单胞杆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烟草行业黄淮烟区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合作,采用稀释涂布法从4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出201株细菌,通过平板对峙和含毒介质法,研究了菌株PA2101和PG3402对烟草黑胫病和烟草根黑腐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烟草黑胫病生防茵,探索烟草黑胫病有效防治方法;采集了云南省9个地州29个县的141个采集土样,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进行微生物分离和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筛选;分离筛选出280个对黑胫病茵有拮抗作用的茵株,其中抑茵半径大于17 mm的拮抗菌有19株.盆栽和田间防效试验表明,以HJ01912表现最好.田间防效达到73.8%;综合以上结果得出:各生防菌株对黑胫病均表现一定的防效,有些生防茵田间防效与化学药剂相当,能有效控制烟草黑胫病.  相似文献   

15.
黑胫病菌诱导的烟草SSH文库构建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胫病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烟草主要病害之一,探究烟草对黑胫病的抗病机制,可以为该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烟草黑胫病抗性品种革新3号为材料,利用黑胫病0号生理小种诱导其水平抗性,分别在接种后0.5、1、3、6、10和16 d取样,通过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构建cDNA文库,获得了960个阳性克隆。利用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技术对其中240个阳性克隆进行杂交筛选,筛选出57个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序列拼接后获得33条高质量EST,测序及其比对分析表明,革新3号对烟草黑胫病抗性相关基因主要涉及抗病防卫、光合作用、信号传导和能量代谢等方面。进一步基因功能分析显示,病程相关PR1b蛋白、半胱氨酸蛋白、延伸因子1-α、α-微管蛋白、细胞色素P450、精胺合成酶、水通道蛋白、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甘氨酸延伸因子等可能参与了烟草与黑胫病菌非亲和互作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蒜根系腐解物对烟草黑胫病菌的防治效果,采用控制条件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不同腐解时间的大蒜根系腐解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腐解时间的大蒜根系腐解液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其中腐解15 d的大蒜根系腐解液抑制效果最好。腐解15 d的大蒜根系腐解液处理后的菌丝出现原生质泄漏、菌丝分支及菌丝变形等现象。盆栽试验表明,添加不同腐解时间的大蒜根系腐解液在烤烟移栽后第9天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为4. 30%~41. 38%。由此推论,大蒜根系腐解液对烟草黑胫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烟草黑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黑胫病是烟草大田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烟草种质资源抗病性的筛选、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是抗病育种的基础。利用黑胫病1号生理小种对49份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并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4份材料表现为抗黑胫病,其中大叶永烟、G80、E9、MS212-8的抗性比较好;7份材料表现为中抗黑胫病;中感黑胫病和高感黑胫病材料共6份;12份材料表现为感黑胫病。49份烟草种质资源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6(1.31),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1.18(0.36)。23对SSR引物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6时将49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抗病材料K326;第Ⅱ类群包括6份材料;第Ⅲ类群为4份感病材料;第Ⅳ类群包括38份材料。抗病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Ⅳ类群,其遗传背景狭窄。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烟草青枯病危害调查与病原菌分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了解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危害情况,指导病害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2004年至2006年,对云南省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进行了调查,对田间采集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样品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在文山州文山县、砚山县、广南县、西畴县和麻栗坡县主要栽烟乡镇的重病田块,茎下部黑色坏死病株86.3%感染青枯病,27.7%感染黑胫病,其中包括14%病株复合感染青枯病和黑胫病。从云南省12个县(市)采集的258个烟草病样中分离青枯雷尔氏菌株219个,病原菌回接试验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文山州、保山市的烟草茎下部黑色坏死症状病害,大部分为烟草青枯病,伴随部分黑胫病。  相似文献   

19.
<正>为探明申嗪霉素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潜力,中国农科院烟草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在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其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游动孢子释放的毒力,并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药效试验明确了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防效及对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申嗪霉素对沂水烟区黑胫病菌孢子囊的形成和游动孢子的释放抑制效果最好,EC_(50)值分别为0.31和0.35μg/m L。室内防效结果表明,1%申嗪霉素悬  相似文献   

20.
烟草黑胫病拮抗细菌复合菌株的筛选与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拮抗菌株进行复配筛选,以期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高效生防资源。从贵州省毕节市、四川省泸州市种植烟草的田地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平板稀释法分离土壤细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相容性试验测定亲和性较好的菌株组合,对获得的菌株和复配菌株进行进一步盆栽和大田试验,测定其对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在采集到的17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247株细菌,初筛获得19株对烟草黑胫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相容性测定筛选出6株亲和性较好的拮抗细菌B3和B64、B41和B57以及L7和L47。进一步的抑菌、盆栽和大田试验表明以复配菌株B41B57和L7L47抑菌效果最佳,盆栽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5.72%和77.95%,大田试验中防治效果分别达67.99%和71.40%,且复配菌株抑菌效果高于单一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拮抗细菌B4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7、L47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B57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复配菌株B41B57和L7L47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的有效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