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零关税的实现,为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中国对东盟的水果出口由来已久,苹果是中国的优势品种,本文通过分析2006-2011年中国对东盟的苹果出口状况,剖析零关税对中国苹果出口东盟的影响,以提高中国苹果在东盟国家的市场份额,推动中国苹果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生产及贸易特征进行梳理,明晰了中国在世界热带水果产销中的大国地位,以及东盟热带水果的4个主要生产国。发现中国热带水果贸易逆差明显,且中国市场在东盟热带水果跨境贸易中有着重要地位。中国的芒果进口贸易集中在泰国,香蕉、菠萝进口贸易集中在菲律宾。利用Pearson模型,对2000—2019年泰国芒果,菲律宾菠萝、香蕉出口价格与中国菠萝、香蕉、芒果的进出口价格及国内价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香蕉出口价格与中国国内香蕉市场价格构成负相关。泰国芒果出口价格与中国芒果进出口价格、国内芒果市场价格均构成正相关。菲律宾菠萝出口价格与中国菠萝进出口价格、中国菠萝市场价格均构成正相关。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产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应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可以从资本"走出去"、加工业拓展及人员科技合作等方面不断强化提升,以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006—2016年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数据,测算并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的虚拟水流动及其特征。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总体表现出虚拟水净进口状况,中国农产品虚拟水的净进口量在-121.8157亿~722.0710亿m3,且中国的净进口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虚拟水流动频繁的国家主要是越南、泰国、新加坡和缅甸;中国虚拟水出口主要是蔬菜类(大蒜和干豆)和水果类(苹果和柑橘类水果)农产品,进口则主要是谷物类(大米)和水果类(香蕉和杧果)农产品。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梳理了2005—2022年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水果和水果制品贸易特征,利用实证测度指数测算水果和水果制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发现:中国与RCEP成员国水果及制品贸易近年出现逆差,贸易国家和品种均相对集中,中国对RCEP成员国水果制品贸易比重逐年递增;传统优势水果柑橘、葡萄和苹果的竞争性近年来均出现下降趋势,水果制品具有较强竞争力;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具有强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中国水果进口结构与新西兰、老挝、菲律宾、缅甸和泰国水果出口结构匹配程度较高,水果和水果制品贸易均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未来中国应重点提升果品质量,推动果品精深加工,优化与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结构,充分挖掘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国水果贸易的比较优势及出口竞争力相关问题,对提高中国水果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中国水果贸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出口市场占有率等方法综合分析中国与世界主要水果出口国家水果竞争力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出口水果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水果对外贸易增长强劲,但出口的市场结构较为单一;中国水果主要出口市场为东盟和俄罗斯,且逐渐呈现出向东盟集中的趋势;中国水果总体缺乏比较优势,但苹果、柑橘和梨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且梨和苹果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加强。另外,水果生产成本、质量和绿色贸易壁垒是影响中国水果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如下建议:提高水果产品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建立和完善水果出口立法体系;走"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水果基地"合作模式;加强水果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分析中国-东盟热带水果生产和贸易概况,讨论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我国热带水果产业与东盟各国之间的互补性和竞争性,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双方热带水果产品贸易和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同年1~4月中国自东盟进口加快,逆差持续扩大;对东盟的优势出口产品出口量减少;与东盟接壤的南方省(自治区)对东盟出口普遍下降;自东盟进口高度集中;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相比,中国对东盟贸易表现平平。贸易中存在的信息共享不对称、技术和标准不统一、管理成本和效率问题等严重制约着双方农产品贸易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将对双方农产品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双方互补性贸易发展空间巨大,重合性贸易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徐慧瑾  王兆华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171-176+202
中国和东盟国家均为世界水果贸易大国,水果贸易已成为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双边水果贸易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在分析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对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的竞争力和增长潜力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水果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较低,与东盟存在差距,但双边水果贸易积极因素作用显著,贸易关系紧密。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提升中国水果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于有着"世界水果王国"美称的中国来说,水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水果贸易及其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2010年1月1日,由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将得到空前发展。但是,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在促进中国产业发展的同时,由于贸易环境的变化,诸多新的现象与问题也一并出现了,如东盟水果产品的大量涌入给我国水果业带来新的挑战,我国某些水果产品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地位等,这使得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竞争力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引力模型是对贸易流量测算的重要方法。文章以牛顿万有引力模型为基础,使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实际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水果在中国出口的状况。通过对模型的实证检验,得出中国对东盟10国水果出口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双边距离和贸易制度等。从而为水果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