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的弓明钦研究员认为.应在植树造林的同时,大力发展野生食用菌、野生食用菌种类繁多.至今还不能人工栽培,全靠自然条件下生长,产量有限而价格昂贵。野生食用菌富含多种营养成份和氨基酸.有的还含有某些抗肿瘤物质,这是人工栽培的草菇、冬菇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在我国己知的600多种野生食用菌中,约有9成以上是直接生长在森林里,其中有352种是共生茵,而现时人们食用的野生菌中,绝大多数种类都是共生菌。共生型食用菌必须与树木根系生长在一起形成特殊的菌根结构,共生菌从树木吸取生长养分,而树木也…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国内外野生食用菌发展状况及伊春林区发展野生食用菌的优势和条件,论述了野生食用菌生长条件和采取的主要人工促进野生食用菌栽培措施,并对预期可达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香菇属Lentinus,是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一个重要的属。这个属的种类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多数种是美味的野生食用菌。香菇Lentinusedoes(Berks)Sing是目前世界上栽培最广,产量最高的人工栽培食用菌。  相似文献   

4.
为给黑果枸杞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野生状态和人工栽培条件下青海黑果枸杞的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与野生状态环境条件的差异明显造成黑果枸杞叶片、果实、枝条的形态变化。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与野生状态的黑果枸杞在纵径、横径、单果鲜质量3个指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平均单果鲜质量比野生的增加0.12 g,是野生状态下的1.86倍,并使果实更加饱满。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叶长、叶宽、叶面积明显增大,这是生长条件良性变化导致叶的形态特征的响应与适应。人工栽培的黑果枸杞叶形指数和叶面积的增加,更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野生条件下黑果枸杞枝条短粗,刺多而密,人工栽培使枝条生长加快,棘刺减少,易于果实采收。  相似文献   

5.
菌根性食用菌为山林珍品,经济价值高。调查发现,祁连山北麓民乐县境内有野生白色块菌、乳牛肝菌、乳菇等多种菌根菌自然生长。两种乳牛肝菌无意识半人工栽培成功实例表明,当地适宜菌根性食用菌栽培。设想选用本地树种和真菌资源,在祁连山北麓营造食用菌林,开展菌根性食用菌的半人工栽培,林菌并举,以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当地乡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毛尖蘑是大兴安岭地区珍稀野生食用药用真菌,栽培难度大,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食用菌研究团队经过5年攻关,实现了毛尖蘑人工种植成功,毛尖蘑林下栽培更接近野生,商品性状好,价格高。本文就毛尖蘑林下栽培技术作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青海省玛可河林区内野生羊肚菌的生长特性观察,结合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经验,从羊肚菌原种菌丝培养,栽培种制作,林下栽培及最后收菇等操作流程,做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丰富林下食用菌栽培品种和提高栽培效益,调查了祁连山东段林区野生食用菌资源,并研究了不同野生食用菌驯化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祁连山东段林区共有野生食用菌7科、13属、18种,驯化栽培后粉紫香蘑、野蘑菇、美味蘑菇和大肥蘑菇菌盖宽度分别为5~12、6~8、4~12、6~15 cm,菌柄长度分别为4~7、4~12、5~15、5~9 cm,产量分别为5.24、5.01、5.22、6.09 kg/m~2,以上菌种驯化栽培后因产量和效益较高,在实际生产中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在浑河源林区的不同落叶松林型中,从大型野生食用菌种类、蕴藏量两个方面,进行系统调查,明确了落叶松林下主要野生大型食用菌在浑河源林区的生长环境,找出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经营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湖南森林野生食品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湖南省自然条件优越,森林野生食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作者从森林野生可食植物资源、森林野生肉食资源、森林野生食用菌和药用菌资源等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介绍了湖南森林野生食品资源的种类及蕴藏量,研究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暗褐网柄牛肝菌是牛肝菌中目前唯一能人工栽培和仿生栽培的食用菌,近年来随着人工栽培规模的扩大,虫害已成为导致其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暗褐网柄牛肝菌人工和仿生栽培过程中主要害虫种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暗褐网柄牛肝菌的主要害虫种类有蜗牛、蛞蝓、菌螨、白蚁等4大类,其中螨类主要危害菇房人工栽培的暗褐网柄牛肝菌,蜗牛、蛞蝓、白蚁主要危害仿生栽培的牛肝菌。  相似文献   

12.
以分别来自牡丹江地区产的人工栽培和野生鲜蕨菜样品,定期取样,检测不同蕨菜在不同的储藏条件和时间下,其亚硝酸盐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鲜蕨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含量不断上升,在第9日后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有一个明显的增加过程。长期保鲜的蕨菜要比新鲜蕨菜中所含亚硝酸盐量高。人工栽培菜和野生菜的亚硝酸盐增加趋势大体相同,但人工栽培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幅要略大于野生菜的增幅。  相似文献   

13.
晏青华  仕军 《绿色科技》2015,(2):130-131
运用社区林业的调查方法对云南安宁市野生食用菌资源的种类及利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旨在了解当地野生食用菌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当地野生食用菌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食用菌主产区,栽培历史悠久,生产种类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南菇北移”进程的深入,近年来,我省食用菌生产得到较大的发展,产量质量稳步增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食用菌成为我省农业产业结构最为活跃的重要方面。1黑龙江省食用菌产  相似文献   

15.
延安国有林区野生食用菌保护与开发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 《陕西林业》2005,(3):28-28
中国野生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全世界有600多种食用菌,分布在我国的就有480种。象鸡枞、竹荪、白牛肝、口蘑、松茸、金耳、桂花耳、肥鳞耳、松乳菇、蜜环菌、红鹅膏、蓝丝膜菌、大榆蘑、栎侧耳、黑孢菌块等都是野生食用菌中的珍品。其中有些名贵的野生菌还不能进行人工栽培,如鸡枞、羊肚菌、黑孢菌块等,至今仍以野外采集为主。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前景及相关举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种类多,资源丰富,近年来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在简要介绍云南省野生食用菌产业现状之后,从市场需求、资源状况、产品价格等方面阐述了该产业在云南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分析了云南在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不仅营养丰富、味道独特,而且许多种类为食药兼用,对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着重要作用。辽宁东部山区蕴藏着丰富食用菌资源,据调查,该区共有真菌360多种,其中可食145种,药用94种。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很快,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为搞清野生食用菌的种类,以便更好利用,文章将辽东山区17种珍贵野生食用菌的名称、识别特征、生态环境、分布区域、食用情况及营养成分做以介绍,供生产、食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方地区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有栽培技术条件下蛹虫草的生长特性观察,结合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对适宜北方栽种的蛹虫草的原种制作,菌丝培养,栽培种制作,罐装培养及采收保藏等操作流程做详细阐述,为适宜北方栽培的蛹虫草的人工栽培及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蜜环菌(榛蘑)是东北地区传统的野生食用菌。抚顺市林科所经过3年林地栽培试验,使蜜环菌人工栽培取得成功,一次栽培可多年收获。文章论述了蜜环菌基本形态与习性、菌种分离与繁育、蜜环菌林地栽培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羊肚菌人工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羊肚菌营养丰富、药食兼用,在食品、保健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了羊肚菌种类分布及生长环境,人工栽培研究发展历程及我国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现状,提出了当前我国羊肚菌人工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羊肚菌的人工栽培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气候条件,开展人工可控条件的羊肚菌栽培技术研究势在必行。在栽培上采取轮作方式可以解决栽培土壤营养退化问题。加强菌种选育研究、优化栽培技术可以降低羊肚菌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