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利用低矿化度回归水的土柱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在排水较好条件下,含盐1.3—1.6g/L的低矿化度回归水灌溉可使中轻度盐渍化土壤脱盐。但随灌溉年限延长含盐量逐年增高,含盐量、SSP、SAR、Cl-的量与回归水中该值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即使淡水也是土壤盐碱化的来源。采用混灌轮灌和良好的土壤改良管理措施,回归水可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银川灌区回归水指灌溉农业土壤深层渗滤水、农田尾水、渠道渗漏水、退水及少量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年排量23.3亿m3。我们对三条主要排水干沟回归水中28种物质含量评价表明:属无毒有害型微咸水,采取与黄河水掺灌或轮灌适宜的灌溉制度对作物生长及土壤盐碱化无不良影响,可开发利用作灌溉用水。  相似文献   

3.
何莎  汪志荣  马传鑫  高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61-13763
天津市水资源短缺,污水排放量大、回用率低,污灌年限长,土壤盐碱化复杂多样、程度高,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利用典型劣质水灌溉砂壤土后,土壤中盐分的迁移变化。结果得出,劣质水灌溉后土壤的pH值低于清灌,全盐量、SAR、ESP稍高于清灌。在小麦根系活动层,清水灌溉后,砂壤土由中度碱化土减轻为非盐碱土和轻度碱化土;劣质水灌溉后,土壤由中度碱化土减轻为轻度碱化土和中度碱化土。  相似文献   

4.
平原易碱地区发展灌溉,必須适应这些地区在气候、地形、水文地质和土壤等自然因素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方面的特点,违背了这些規律,灌溉就会得到相反的結果,不但不增产,还要把地浇坏,使土壤发生盐碱化。正如有些灌区群众所說的:“一年增产,二年平产,三年减产”。灌溉肯定是主要增产措施之一,問題在于在平原易碱地区怎样灌溉,土壤才不碱化。灌区群众反映,“不灌又旱,灌又怕碱”,說明灌而不碱是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問題。灌而不碱实质上也就是盐碱地的合理灌溉問题。而合理灌溉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贵德县麦田灌溉后0-20cm土壤温度7天内平均降温1.15-3.24℃,1-4天土壤降温最为显著,从第4天起开始回升。土壤降温幅度从表层往下逐渐缩小(3.41-0.89℃)。随月份的推移,降幅呈加大趋势(1.72-3.38℃)。水温对灌后土壤温度变化没有影响,而气温与灌后土壤温度有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γ=0.657-0.939。灌溉总量5511m^3/hm^2。2叶1心时灌苗水,能提高穗数  相似文献   

6.
在脱盐碱土上监测了麦-玉米轮作制中不同施肥处理施肥8年后土壤盐渍化状况。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后,各处理含盐量略有增加,其中增施有机肥的处理略高于单施化肥的处理,但各处理均未超过1g/kg;盐渍类型以Ca·Mg-HCO3和Ca·Na-HCO3·SO4型为主,变化不大;SAR略有减少且均小于1;pH值普遍下降,耕层pH值小于8.5,因此按现有的施肥量及配比进行施肥,不会发生次生盐碱化.  相似文献   

7.
盐碱地水稻开发及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全世界盐碱地面积为9.54亿hm^2。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制约因素。中国盐碱地面广量大,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8.
农七师柳沟灌区所处的地势低凹,长期受周围“三库、两渠”及灌区内灌溉渠系渗漏,田间过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分积聚地表,使土壤盐碱化速度增快,土壤盐分含量达到0.41%左右。不同程度的土壤盐渍化,造成作物缺苗、断垄、产量不高,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威市制种玉米节水灌溉模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试验观察了河西走廊制种玉米不同节水灌溉模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垄作沟灌和全膜双垄沟灌较常规灌溉提前成熟6~7d。全膜平作畦灌土壤含水量高于常规灌溉,大喇叭口期以后,全膜双垄沟灌模式0-30cm土壤含水量也高于常规灌溉。全膜垄作沟灌的玉米产量最高,为7589.10kg/hm^2,较常规灌溉增产8.9%;全膜双垄沟灌的玉米产量为7213.80kgmm^2,较常规灌溉增产3.5%,全膜膜下滴灌和全膜平作畦灌的玉米产量低于常规灌溉。  相似文献   

10.
易碱地区的灌溉,目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这种地区,地下水位埋藏浅,出流条件不好,灌溉最容易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和盐碱化;有些人认为这些地区,不排不能灌,如果要灌只有采用井灌,不宜采用渠灌。为了探討华北平原地区的灌溉问  相似文献   

11.
污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小麦-夏保两熟种植条件下,以盆栽定位方法了城市污水灌溉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增产效果明显,小麦污灌比对照增产6.99%-19.40%,夏谷污灌比对照增产3.85%-30.53%;污水灌溉能增加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增加阳离子代换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区有潜在盐渍化威胁,1996—2000年通过定点、定位观测,查明不同灌溉技术等条件下的土壤盐分含量及运动规律,其中只灌不排水的土壤盐分高于单灌单排水的含盐量。只灌不排水的土壤平均含盐量为0.1086%、单灌单排水的土壤平均含盐量为0.1004%。提出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和土壤盐渍化发展趋势测报,为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提供依据,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肥一体化 是一种新的灌溉和水施肥技术模式。在加压灌溉条件下.灌溉与施肥相结合.按照科学配方.将化肥溶解在灌溉水中.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状况.把水和养分适时、适量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加压灌溉有多种方式.最适合与施肥结合的是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渗灌和小管灌4种形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塔里木河流域土壤盐碱化的现状,重点论述了目前对流域盐碱化治理较为有效的几项措施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盐碱化土壤治理和改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体内K^+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体内K~+的动态王玮,邹琦,彭涛,李涵(山东农业大学基础部)关键词冬小麦;钾;土壤干旱中国法分类号:S512.1DYNAMICSOFPOTASSIUMINWHEATUNDERSOILDROUGHT¥WangWei;ZouQi;Peng?..  相似文献   

16.
灌区土壤耕层,不论南灌区和北灌区,全盐、pH、碱化度均显著下降;1m土体,全盐、pH下降,但总碱度增加;地势高亢的西灌区耕层和1m土体,全盐、pH、总碱度、碱化度均呈下降趋势。总的盐碱动向是向脱盐碱化方向发展,但低洼地段存在着潜在的盐碱化威胁,但只要对区域和耕层的水盐动态进行有效调控,工程地区不会出现沼泽化和次生盐碱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天津地区碱化土壤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多点采样分析发现,天津滨海盐土已出现脱盐碱化趋势,并对城市绿化和农业持续发展产生危害,进一步研究证明盐土脱盐过程中的脱盐碱化,苏打型地下水引起的土壤磷化,以及碱性水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碱化是天津地区土壤碱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尾叶桉人工林取代灌草植被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广西南宁市郊尾叶桉人工林及灌草坡0~100cm深土壤物理性质对比测定的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容量为1.37~1.47g/cm^3,比灌草坡1.50~1.62g/cm^3分别低0.12~0.19g/cm^3,平均总孔隙度、平均通气度、平均最大持水量和平均渗透速度依次为45.0%,21.4%,435.7mm和1.3mm/min,分别比灌草坡高3.4%,3.4%,19.9mm和0.28mm/mi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林与与灌草坡各参数的差值逐渐减小,尾叶桉人工林取代灌草植被后,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都具有良好的水文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黄河内蒙段河套灌区黄河水利枢纽拦河闸与三盛公水电站三角区如何实施节水灌溉的同时又要防治土壤盐碱化为双重目标,以当地主要经济作物向日葵为田间试验作物,通过在不同盐碱化土壤上进行的节水灌溉试验,分析了不同水分、盐分双重胁迫条件下对向日葵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不同盐碱化土壤向日葵的主要生理发育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盐碱土抑制种籽的萌发,盐碱土程度越重,抑制作用越明显;随含盐量的增加,向日葵叶、秆的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相应的产量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显微观察表明,不同水稻( Oryza sative)品种对接种根瘤菌的效应不同.17 个品种间 S T L R 形成差异较大;不同菌株所诱导的 S T L R 形成率也有所不同.由茎瘤固氮根瘤菌( Azorhizobium caulinodians) O R S 571所诱导的多系1 号、福田糯和 O S4 3 个品种 S T L R 形成率较高(70% ~100% ),具有一定的固氮酶活性(62.9~70.7 nm ol·株- 1·d- 1).电镜观察表明, S T L R 细胞内有数量众多的根瘤菌菌体.本文还简要讨论了筛选水稻与根瘤菌最佳组合及 S T L R 成为稻/菌共生组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