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采取柞树“老柞疏枝”技术,为春壮蚕的适熟优质饲料,达到柞蚕茧高产效果,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由于柞林蚕场保护和利用不合理,我国老蚕区柞林蚕场土壤沙化严重、柞树叶质量差、病毒污染重、繁种质量低.建国后,柞蚕种繁育基地发生两次大的北移,第1次是由辽宁省丹东市移到辽宁省西丰县,现又由辽宁省西丰县移到吉林省.目前,吉林省的柞蚕种茧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已成为全国的柞蚕种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一、柞蚕场的管理(一)柞蚕场的补植抚育很多地方的柞蚕场,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有些退耕地和荒山坡,凡适于栽植柞树,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1.补植时期通常,柞树补植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冷凉地区以春季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对柞蚕需求的不断增加,强调柞蚕蚕场管理与软化病防治等措施,能有效解决如何提高良种繁育中的选择培育,降低种茧蛹期病毒率,防止品种退化、病害等影响柞蚕蚕种质量的问题。一、柞蚕场的管理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  相似文献   

5.
对现有养蚕柞林进行科学分级、分类指导、优化配置,做到立体培养,建设后的柞园第一层为中刈拐枝伞形树冠,柞树密度、中干柞树密度、柞树郁闭度、柞树整体比例达标。第二层为密植的草木植物,第三层为枯草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土层。柞园的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实现柞园管理园林化。在科学规划、量化使用蚕场的前提下,投放利用率高的柞蚕种茧,节约使用蚕场,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前提下的柞蚕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蚕场、蚕种、技术、天气是影响柞蚕产量的四大主要因子,其中蚕场中的柞树适宜的叶质、叶量是影响柞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极其重要因子。柞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灰分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决定着柞叶营养价值的高低,柞叶化学成分不仅与柞树种类、树龄和叶位有关,而且还受土壤、气候及生长条件等的影响。从柞树叶子的化学成分来看,辽东栎、蒙古栎、麻栎的干物质含量高于槲,麻栎含蛋白质多,辽东栎、蒙古栎含脂肪量高,因此营养价值高,槲的营养价值低。  相似文献   

7.
一、柞蚕场的管理 (一)柞蚕场的补植抚育 辽宁各地的柞蚕场,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有些退耕地和荒山坡,凡适于栽植柞树,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  相似文献   

8.
1、栎球坚介壳虫分必一种甘露,可以诱致柞蚕天敌——拖脚蜂、蚂蚁、螵虫、椿象、金龟子等吸食,不再危害柞蚕。2、修剪柞树,以二芽柞可减低栎球坚介壳虫对柞树的危害;对芽柞危害极低,不降低担蚕量,并可调济各龄适用的饲料; 3、长角象鼻虫是寄生栎球坚介壳虫效力(78%)很大的天敌,它对柞蚕不危害,对柞树无受害表现  相似文献   

9.
根据鲁山县柞蚕生产发展实际和历年采取的有效养殖措施,总结出适合鲁山县的春柞蚕养殖技术,包括选用良种、集中孵卵、适时见蚕、精工收蚁、养蚕保苗、选场选芽、移蚕匀蚕、分批养蚕、病虫鸟兽害防治、窝茧采茧、整伐柞坡等内容,以期为一化性春柞蚕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农业》2020,(10)
正柞蚕场是柞蚕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建设、使用和管理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柞蚕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山区的生态平衡。1推进生态型柞蚕场建设1.1柞树补植加密一是柞树补植。柞树是柞蚕场主体,在沙化蚕场里,柞树缺株少墩现象都比较严重,有的缺株率达50%~60%。因此柞树补植既能增加柞蚕场单位面积的柞树株数,提高产叶量和产茧量,又能增加柞蚕场郁闭度,促进植被恢复,达到治理沙化、保持水土的目  相似文献   

11.
柞蚕场优化结构的研究吴振多,王福廷,郎庆龙,刚少斌李海洋,史薇(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柞蚕场是放养柞蚕的饲料基地,多为天然次生柞树林经人工砍伐修剪而成。在柞蚕场群落结构中,柞树是柞蚕饲料的生产者,其生物量约占70%,草灌植物是柞...  相似文献   

12.
柞蚕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生物资源之一。柞蚕业是辽宁的优势产业,年产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占世界的63%。通过对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综合分析,认为辽宁柞蚕优势在于:柞林资源丰富,饲料上佳;气候温和湿润,节律宜蚕;蚕场林相明显,生态良好;蚕种类型多样,品种优良;科研面向生产,技术先进;种地兼营放蚕,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3.
柞蚕场是饲养柞蚕的基地,其建设和管理的好坏,对柞蚕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一、饲料场地建设饲料场地是柞蚕幼虫生活的场所,其建设和管理优劣,直接影响茧的质量和产量。1、选择柞树品种黑龙江省主要有蒙古柞、槲柞及少量的辽东柞。其共同特征是树皮多为灰色,叶子较大,叶缘波状缺刻或粗锯齿  相似文献   

14.
种茧放养是柞蚕生产中一项重要工作,种茧放养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下一代子蚕的生命力强弱、抗逆性、抗病毒能力大小等一系列问题.提高放蚕经济效益,必须有好种、好树、懂技术和较好的气温作为条件支撑.为增加放蚕经济效益,促进增产增收,抓好柞蚕种茧放养工作,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5.
正现行的养蚕模式是多投种,广种薄收。这既浪费树叶,又收茧不多,想收好茧就更少,因此造成收入低甚至赔钱,更重要的是把树叶吃个净光,严重影响蚕场生态。为了改变现行的养蚕模式,充分利用一切科学技术,努力建造集约化、生态型柞蚕饲养模式,达到投入少、产出多、产量高,从而维护柞蚕场的生态平衡。一、建设生态型柞蚕场柞蚕场是饲养柞蚕的基地,又是山区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蚕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将蚕场的空闲地补栽柞树,  相似文献   

16.
一化性四元杂交种214繁种及生产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经20年努力,依据柞蚕化性遗传规律和表现特点,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和长光照条件的逆向选择技术,选育出了适用于中国高纬度蚕区的一化性柞蚕新品种883、932,春季放养一化率达94%、早秋季一化率达98%以上。用优势二元杂组合883×932、四青×吉黄繁种,用四元杂交种(883×932)·(四青×吉黄)简称214投入农村生产。从1997~2002年连续6年于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6县开展繁种试验和农村区域性生产试验,结果繁制的二元杂交种平均单蛾产茧量与二化二放的秋柞蚕单蛾产茧量相当;四元杂交种214平均每把产茧比对照的二化…  相似文献   

17.
柞蚕场是放养管理柞蚕和柞蚕幼虫期摄食、生长发育及营茧的场地。柞蚕场是集经济林、水土保持林和薪柴林于一体的特有林种。具有优化结构的柞蚕场 ,既有相当于一般森林的生态效益 ,又有特殊的放蚕功能 ,是最宝贵的生态经济资源。1 按照优化结构模式建设柞蚕场柞蚕场优化结构的研究表明 ,柞蚕场植被结构主要有柞树密度、树型养成、轮伐周期、草灌植被类型和柞树树种等。其中 ,影响生态经济效益最大的是柞树密度 ,贡献分值为 3 4.0 1 ;其次是树型养成和草灌植被类型 ,贡献分值分别为 2 5 .0 3和 2 4.81 ;轮伐周期的贡献分值为1 2 .0 8;树种的…  相似文献   

18.
柞树叶是柞蚕幼虫的主要饲料,合理开发利用新资源,改良与管理好老蚕场地是养好柞蚕的基础,加强柞蚕场地建设工作,也是合理利用柞林资源养殖柞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作者根据  相似文献   

19.
永吉县柞蚕虽然是二化地区,但是由于无霜期短,春、秋两季柞蚕容易遭受晚、早霜的危害而不能结茧,造成一年不能放养二季柞蚕的问题。为充分利用我县的柞林资源,大力发展柞蚕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成功的开发出柞蚕春季室内繁育技术。目前,永吉县正在全面推广,彻底解决了影响永吉县几十年的一年不能放养两季柞蚕的历史,取得了永吉县柞蚕史上重大的突破。同时,也使永吉县成为了全国主要的柞蚕种繁育基地。现将春蚕室内繁育技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高柞蚕杂交种的孵化率和产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柞蚕一代杂交种以生命力强、发育快齐、遗失蚕少、老熟齐、适应性广、茧大、产量高等优良生产性能深受养蚕群众的欢迎。但在大批量制种生产中,由于操作不当,往往会出现孵化率偏低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蚕农的蚕卵蚕产茧量和柞蚕制种场的经济效益。现将制种期技术处理不当对柞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分析、总结如下:一、种茧的选择和保护(一)选好对交品种的种茧选茧是提高蚕卵质量和蚕茧产量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好种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