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温度、湿度对普通钝绥螨 Amblyseius vulgaris Liang et Ke 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为最适温度.25℃下,未成熟期平均发育历期5.16d,成螨寿命34.16d,产卵期21.85d,平均每雌总产卵量45.62粒,种群内禀增长率 r_m=0.259.湿度对螨卵孵化和幼螨成活影响很大,25℃下相对湿度不足43%是限制卵孵化的极限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pH对卵孵化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下桑树根结线虫卵的蛰伏特性,观察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桑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卵孵化的最适温度是25~28℃,10℃以下发育停止,35℃以上致卵死亡;在pH值为5.0和7.0时,卵的孵化率较高,分别为46.67%和50%,pH值小于4.0或大于9.0时,卵囊内的卵存活率为0;在25℃下,卵的存活率最高,为74.31%,在10、15、20、30和35℃下存活率分别为10.24%、32.78%、53.19%、70.26%和19.21%;卵的蛰伏率在10℃时最高,为72.42%,在20、25和30℃下的蛰伏率分别为43.69%、21.83%和25.58%;在25℃下,从单胞卵发育到二龄幼虫需要的时间为10~13 d.  相似文献   

3.
大蟾蜍卵孵化的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蟾蜍卵的孵化率、发育起点温度、发育有效积温和蝌蚪成活率,将产出当天的大蟾蜍卵采集回实验室,分别置于5个不同温度(10℃、15℃、20℃、25℃和30℃)下孵化,观察和测量记录卵的孵化率、孵化后3 d蝌蚪的成活率、体长及每个温度下卵的发育历期。光照周期设为14L∶10D。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蟾蜍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孵化后3 d蝌蚪的成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0℃下孵化的蝌蚪在2 d之内全部死亡;温度对大蟾蜍卵孵化后3 d蝌蚪全长的影响极显著(F=55.592,df=4,N=50,p<0.000 1),大蟾蜍的卵孵化后3 d蝌蚪的全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化法算得的大蟾蜍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0.35℃、68.64℃/d和0.15℃、69.29℃/d。  相似文献   

4.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杨梅、樱桃等浆果果实最主要害虫。为明确温度对黑腹果蝇种群增长的影响,掌握黑腹果蝇饲养合适温度,在室内观察了黑腹果蝇在15,20,25,30和35℃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存活与繁殖能力,并计算各温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参数。结果表明:在35℃条件下,黑腹果蝇不能完成发育,其他温度条件下黑腹果蝇从卵孵化至蛹羽化成成虫,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明显加快,在15℃下,完成发育需要长达41 d,而在30℃下,黑腹果蝇完成发育仅需7 d;黑腹果蝇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缩短,在15℃下,雌、雄平均寿命分别高达70,80 d,在30℃下,平均寿命都仅为30 d;黑腹果蝇在20和30℃的平均繁殖力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38.85和137.97粒卵·雌-1,但在以上条件下的平均繁殖能力显著低于25℃条件下的平均繁殖力,25℃条件下黑腹果蝇平均产卵量高达375.4粒(P<0.01);黑腹果蝇的种群增长参数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在25℃时达最高值分别为55.10和1.021 d-1,而在15℃条件下值最小,分别为36.67和0.189 d-1。据此得出,25℃是最适宜黑腹果蝇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黑腹果蝇种群增长。黑腹果蝇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充分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123.3日·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利用该昆虫对八角高产栽培提供基础。[方法]在10、15、20、25、30、35℃以及相对湿度60%、70%、80%、90%和100%条件下,测定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及各虫态发育历期。[结果]温度对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影响较大,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在25℃时最高,分别为96.67%和93.67%,在10℃时最低,分别为75.63%和70.12%;不同温度下八角黄瘿蚊各虫态发育历期存在显著差异,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发育历期在35℃条件下最短,在10℃条件下最长。湿度对八角黄瘿蚊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有显著影响,卵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在相对湿度90%条件下最高,分别为96.61%和95.49%,相对湿度60%时最低,分别为79.17%和76.90%;湿度对八角黄瘿蚊卵、蛹和成虫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对幼虫的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湿度为90%时,幼虫发育历期最短,为7.50 d。[结论]温度和湿度对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25~30℃、相对湿度90%是八角黄瘿蚊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及孵化温度对花斑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采用5、7.5、10、12.5、15℃低温储藏和20、26、32℃诱导孵化相结合方法对花斑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低温不适合储藏花绒寄甲卵,其会致使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低温(7.5~15℃)都可以用于储藏花绒寄甲卵,储藏70 d内,不会降低卵活力,孵化率与对照(未低温处理)差异不大;储藏70 d内,储藏时间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诱导孵化的温度对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存在显著影响,同一低温储藏的卵,20℃条件下的孵化率最高,与26℃、32℃下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总体上,20℃条件下的孵化高峰期为8~12 d,26℃的高峰期为7~11 d,32℃的高峰期为5~8 d;同一天内卵的孵化率与孵化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早上的孵化率极显著高于中午和傍晚。花斑花绒寄甲卵的最佳储藏温度为10℃,最佳孵化温度为20℃,储藏时间应在70 d内,在此条件下,孵化期为5~14 d,孵化高峰期为8~12 d,即卵卡应在取出后5~8 d释放于林间。野外释放卵卡也应在平均气温达20℃时释放,此时卵的孵化率及寄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在18℃、22℃、25℃、28℃、30℃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室内条件下成虫羽化、取食、交配、产卵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其发育最适温度为25~30℃。在25℃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5d、19.5d和12.5d;在28℃下,卵、幼虫、蛹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3d、16d和9d。成虫具趋光性,羽化高峰为9:00~10:00,8:00~10:30和15:00~18:00为取食时间,多数成虫只交配1次,交尾高峰为19:30~22:30,产卵高峰为16:00~18:30,产卵开始后约20d达产卵高峰期,卵聚产。初孵幼虫具群聚性和负趋光性,幼虫成熟后具趋光性.跳跃能力极强。老熟幼虫经1~2d预蛹期后化蛹,湿度以60%-70%为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在不同温度下的生存特性及温度对其种群发展的影响.【方法】以韭菜鳞茎为食料,利用人工气候箱,在10、15、20、25、30℃5个恒温条件下饲养韭菜迟眼蕈蚊.【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韭菜迟眼蕈蚊发育历期逐渐缩短,10℃时卵-蛹的发育历期最长,达98.98d,30℃时卵-蛹的发育历期最短,为18.12d;韭菜迟眼蕈蚊雌、雄虫寿命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且雌虫寿命长于雄虫;单雌产卵量在25℃时最高,为85.53粒,10℃时最低,仅有29.20粒;其中,卵孵化率、幼虫化蛹率及蛹羽化率均在25℃时最高;内禀增长率与周限增长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均在25℃时达到最大,分别为0.15和1.16,随后开始下降;卵、幼虫、蛹和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4.70、5.40、9.24和4.76℃,有效积温分别为84.77、289.23、49.33和452.7℃.【结论】25℃为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9.
休眠卵萌发实验表明,影响蒙古裸腹溞休眠卵萌发的因子有暗反应阶段的因子和光反应阶段的因子.暗反应阶段因子有休眠卵的保存时间和保存处理方式.在-4℃下保存0~62 d内休眠卵的萌发率随保存时间增加而增加,保存62~180 d内休眠卵的萌发率有略微下降的趋势.保存时间在62 d内,保存处理方式以-4℃冷冻效果最好,萌发率为22.0%,干燥和干湿循环组次之,萌发率分别为6.0%和8.5%.光反应阶段因子有光照、盐度、温度,其中光照是休眠卵萌发的首要条件,盐度的作用仅次于光照,盐度和温度对休眠卵萌发没有交互作用.盐度极显著影响萌发率和萌发速率,1~10为萌发最适盐度,10 盐度组萌发率最高;1盐度组萌发速率最快,20盐度组次之,30 盐度组最慢.温度只影响萌发速率(30 ℃温度组萌发速率最快,25℃温度组次之,20℃温度组最慢),但并不影响萌发率.蒙古裸腹溞的生物学零度约为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温对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将黄喉拟水龟受精卵在14、18、20℃条件下分别保存30、60、90 d,然后移至29℃孵化,测量相关性状.【结果和结论】在14、18℃条件下,黄喉拟水龟受精卵质量减少,20℃条件下卵质量变化不显著;卵移至29℃孵化后,质量基本都增加;卵的受精斑随低温保存时间延长而变得模糊,受精斑环带宽度进展受抑制;3个温度处理组均有幼体孵出,孵化成功率低,最高只有33.33%;在成功孵出幼体的试验组中,卵在29℃的孵化期随保存温度升高或保存时间延长而缩短,幼体畸形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因此,长期暴露在低温条件下,不利于黄喉拟水龟胚胎的发育,甚至会导致其胚胎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一、种卵孵化选择内壁光滑、直径在50~80厘米的塑料盆,内放置4公斤种卵,拌入种卵体积1/2的饲养土,饲养土的温度保持在29℃左右(手抓成团,自由落地即散)。盆内连卵带土厚8~10厘米,饲养土应预先配好,放置孵化室内预热,温差不能超过5℃,在孵化期内,温度保持在25~30℃(孵化温度以28℃为佳)。每天用手翻动种卵1次,翻动时动作要轻,避  相似文献   

12.
以榆林市杏树害虫黄斑长翅卷叶蛾为研究对象,设置30、35和40℃3个温度(以25℃为对照),1、2和4 h 3个处理时间,探究短时高温对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高温对黄斑长翅卷叶蛾的卵孵化率,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以及寿命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各虫态发育历期在30℃时均显著缩短,而35℃和40℃下却是延长的,卵的孵化率,各虫态的存活率,成虫的繁殖力以及寿命都有明显降低。试验结果说明该虫可以适应30℃的生存环境,但35℃和40℃对该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土壤湿度及稻草作为基质对宽体金线蛭繁殖性能的影响,为促进宽体金线蛭规模化养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规格整齐的2龄性成熟且具有生殖环带的宽体金线蛭亲本放养到30%、40%、50%、60%和70%等5个土壤湿度及40%湿度稻草基质的养殖箱中,分别观察其亲本存活率、产茧数、卵茧规格、卵茧孵化率及孵化量情况.[结果]经过30 d的繁殖周期,不同土壤湿度下的宽体金线蛭亲本存活率、产卵茧数和产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所产卵茧规格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其中,土壤湿度为60%时,亲本存活率、产卵茧数及产茧率最高,土壤湿度为30%时最低.通过拟合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出:土壤湿度为58.80%时,卵茧孵化率最高,达95.56%;土壤湿度为57.61%时,卵茧孵化量最高,为27.59尾.40%湿度稻草基质条件下的宽体金线蛭亲本存活率、产卵茧数和产茧率均显著低于相同湿度土壤基质的结果;在两种基质条件下,宽体金线蛭卵茧的孵化率和孵化量也无显著差异,孵化率均高于90.00%,孵化量为20.67~22.00尾.[结论]土壤湿度对宽体金线蛭的繁殖性能和卵茧孵化效果影响显著,但对所产卵茧规格无显著影响,其中以土壤湿度保持在60%时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持续低温或阴雨天气对黑水虻成虫产卵量造成较大影响,在产卵高峰期冷藏多余虫卵用于卵量低谷期,将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黑水虻。【方法】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黑水虻虫卵经12 ℃冷藏不同天数后的孵化情况,以及原肠期虫卵经12 ℃分别冷藏5、10、15 d后在32 ℃下孵化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初产虫卵不能直接冷藏,12 ℃冷藏1 d后转32℃孵化,死亡率达100%。胚盘胚带形成期、原肠期、体壁背合期和破壳期的虫卵在12 ℃下冷藏10 d转置32 ℃孵化,平均孵化率分别为94%、94%、27%、0%,体壁背合期和破壳期虫卵不适宜冷藏。胚盘胚带形成期虫卵冷藏13 d后孵化率降至80%以下;原肠期虫卵冷藏15 d后孵化率降至80%以下。冷藏5、10 d原肠期虫卵孵化的幼虫生长发育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冷藏15 d原肠期虫卵存活率低于对照,百头虫重无显著差异。【结论】在12 ℃冷藏的原肠期虫卵能保持较高的存活率,幼虫生长发育正常,该结果为黑水虻的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是水稻螟虫的优势寄生蜂,为了明确米蛾卵冷藏后对稻螟赤眼蜂繁蜂质量的影响,在0,3,6,10℃4个温度和0,3,6,12,20,25,30,40 d 8个冷藏时间条件下冷藏米蛾卵,调查了稻螟赤眼蜂对冷藏米蛾卵的寄生能力、羽化及性比。结果表明:在4个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各指标均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各温度下,以0℃最为敏感,米蛾卵冷藏至25 d时,稻螟赤眼蜂已不能寄生;其次为3℃,米蛾卵冷藏至25 d时,稻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数(0.93粒)、羽化率(21.11%)和性比(0.2♀∶1♂)均显著低于未冷藏米蛾卵。6~10℃冷藏的米蛾卵繁殖稻螟赤眼蜂,各指标下降较缓慢,至12 d时,稻螟赤眼蜂寄生米蛾卵数达22~26粒,寄生后羽化率可82%,雌雄蜂比例可达6.5,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综合各指标,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时,米蛾卵最佳冷藏温度为6~10℃,冷藏时间为12 d。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支链氨基酸(BCAA: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对鸡胚胎发育和受精卵的孵化时间的影响。卵孵化前,将一种支链氨基酸注入受精卵内。注射入卵的各支链氨基酸的量等于蛋中每种氨基酸流出的1%。在孵化第14天,测量胚胎的重量。在第21天,记录孵化时间和雏鸡的初生重。与对照组相比,卵内注射BCAA增加了胚胎的重量。卵内注射亮氨酸和缬氨酸显著加速孵化时间(P0.05)。各组间雏鸡初生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卵内注射支链氨基酸特别是亮氨酸和缬氨酸,可促进胚的生长发育,加速雏鸡的孵化时间。  相似文献   

17.
王静  苗利军  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24-5325
[目的]研究大久保桃(Amygdalus persica cv.‘Okubao’)经冷藏不同时间后采用适宜工艺生产的软白桃罐头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原料利用率的变化规律,探讨低温贮藏原料延长软白桃罐头加工期的可行性。[方法]试验设6个处理,分别记为A1、A2、A3、A4、A5、A6,其中A1冷藏温度为0~2℃,冷藏时间为0 d,追熟温度为30℃,追熟时间为3 d;A2冷藏温度为0~2℃,冷藏时间为6 d,追熟温度为30℃,追熟时间为3 d;A3冷藏温度为0~2℃,冷藏时间为12 d,追熟温度为30℃,追熟时间为3 d;A4冷藏温度为0~2℃,冷藏时间为18 d,追熟温度为30℃,追熟时间为3 d;A5冷藏温度为0~2℃,冷藏时间为24 d,追熟温度为30℃,追熟时间为2 d;A6冷藏温度为0~2℃,冷藏时间为30 d,追熟温度为25℃,追熟时间为2 d。[结果]大久保桃果实冷藏18 d内,罐藏制品的感官质量和理化指标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原料利用率在冷藏18 d时为对照的90.1%。大久保桃贮藏超过18 d时,原料利用率降低显著,而且延长贮藏时间会增加贮藏费用,原料的成本也相应增加。[结论]大久保桃冷藏18 d进行罐藏制品加工具有扩大化生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换箱孵化对黄沙鳖人工孵化的影响,为规模化饲养黄沙鳖提供充足鳖苗奠定基础。【方法】在室内自然温度条件下,以河沙作为孵化介质,采取中途换箱的方法(分别将孵化至第15、20、25、30 d的黄沙鳖受精卵从原孵化箱搬到另一孵化箱)对黄沙鳖卵进行换箱孵化对比试验。【结果】换箱孵化的孵化率比不换箱孵化均有所提高,其中以黄沙鳖卵孵化至第20~25 d时进行换箱的孵化率较高(90.0%~91.7%),比不换箱的孵化率(81.7%)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而且换箱孵化的孵化介质干净、清洁度高、透气性好、异味较小,无结块、霉变、病菌感染现象,鳖苗出壳较快、时间较同步,孵化率较高,获得的稚鳖个体健壮、摄食早、生长较快、成活率较高。【结论】在黄沙鳖卵孵化过程中,孵化20~25 d后进行换箱,把发育良好的受精卵搬到另一个备好相同温、湿度孵化介质的孵化箱内,确保黄沙鳖卵在卫生、透气的环境中孵化,可有效提高其孵化率,且可操作性强、工作量小、经济实惠,可在广大农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黄脊雷蓖蝗Rammeacris kiangsu Tsai是我国竹林的重要害虫,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为弄清其卵滞育发育特性,调查了卵期温度及低温处理对其卵孵化的影响,检测了恒温条件下胚胎的发育进度及卵粒含水量、过冷却点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卵期温度条件下黄脊雷蓖蝗卵的孵化前期均较长,且孵化不整齐、孵化期间长;低温处理30、60或90 d可显著促进其卵的孵化,低温处理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说明黄脊雷蓖蝗的卵存在滞育现象,低温能明显降低其卵滞育强度.胚胎头幅、触角长度及体长的测量结果显示,25℃温度条件下的黄脊雷蓖蝗的胚胎发育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前期的持续发育阶段、中期的发育延迟阶段和后期的发育恢复阶段.产卵后40 d左右卵进入滞育,40-75 d为卵的深度滞育期.黄脊雷蓖蝗的卵粒产下后水分含量较低,在25℃的温度条件下,于产卵后25 d前后有一快速的吸水过程,其后卵粒的含水量增加缓慢,可见其卵粒的吸水发生在进入滞育状态之前.在25℃的条件下,黄脊雷蓖蝗卵粒过冷却点的变化亦包含3个阶段,即胚胎发育初期的较高阶段、中期持续而稳定的较低阶段及后期的提升阶段,可以认为黄脊雷蓖蝗越冬卵耐寒性的提高与其滞育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研究培育苜蓿芽的光照、温度、相对湿度条件,采用无土培育的方法,在不同的光照、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于人工气候箱中培育7 d后,测定其发芽率、芽长和百株重。结果表明,有光照时苜蓿芽生长发育较好,无光照时发育较差;温度在25~35℃时苜蓿芽生长发育较好且差异不大,温度在20℃时发芽率较低、百株重最轻,温度在35℃时百株重也较低;相对湿度为70%、80%时比相对湿度为60%、90%时发芽率相对较高,且两者差异不显著,当相对湿度低于60%或高于90%时,发芽率都比较低。试验证明苜蓿芽生长的适宜条件为有光照,相对湿度为70%~80%,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