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的半枫荷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对半枫荷根不同部位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半枫荷根的合理应用和良种选育提供参考。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从半枫荷根不同部位的色谱图中共鉴定了59种化合物,其中有机酸类16种、甾醇类化合物3种、天然多酚类物质5种、维生素4种、酰胺类化合物5种。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等统计分析方法,找到了半枫荷根不同部位差异化学成分,发现共有差异成分主要有6种,包括瓜氨酸、胆酸、白藜芦醇、7-羰基豆甾醇、鞘氨醇和单半乳糖二酰甘油酯。其中瓜氨酸、胆酸、白藜芦醇和7-羰基豆甾醇等化学成分在根皮中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在半枫荷根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且各具优势,这为今后半枫荷的定向选育和质量评价(即以抗炎镇痛活性物质为依据)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半枫荷幼苗期,进行不同等级种苗盆栽试验,探讨种苗级别对半枫荷苗木不同部位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苗级别显著影响半枫荷种苗的形态与生物量分配指标.其中一级苗的株高、地径、冠幅等地上形态指标,主根长/粗、侧根数等地下形态指标以及各部分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二、三级苗,而二级苗上述多数指标又优于三级苗,虽然不同等级半枫荷苗木长势差别较大,但半枫荷3个苗级植株的株高、地径、冠幅、叶片数以及分枝数的生长动态曲线均呈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半枫荷各苗级的生物量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大,半枫荷的根生物量比和支持结构生物量比增大,叶生物量比和冠根比减小.即通过一级苗培育出来的半枫荷植株更为高大、粗壮,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和比较了中药蔓荆子乙醇和乙醚提取液的化学组分,并对成分中萜类物质进行归类,分析蔓荆子在不同极性提取溶剂中化学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蔓荆子乙醇提取液检测出67个峰,经数据库标准图谱比对鉴定出50种化合物,蔓荆子乙醚提取液检测出71个峰,鉴定出56种化合物。两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有8种相同物质。萜类物质归类分析表明,提取的萜类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相对含量为单萜类物质>倍半萜类物质>二萜类物质。其中乙醚提取液中单萜类、倍半萜类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乙醇提取液,而乙醇提取液中二萜类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乙醚提取液。  相似文献   

4.
建立超声辅助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薏米中豆甾醇和β-谷甾醇含量的方法。以目标物质的分离度、出峰时间及峰型作为评价依据,筛选出测定两种植物甾醇的最佳色谱条件。试验采用C18反相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波长208 nm,流动相为100%甲醇,流速为1.2 mL/min,柱温为30 ℃进行等度洗脱,两种甾醇在11 min内良好分离。标准曲线在10~5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270、0.262 μg/mL。超声法提取薏米中豆甾醇和β-谷甾醇,最优色谱条件下薏米豆甾醇提取量为1.49 mg/100 g,β-谷甾醇提取量为18.53 mg/100 g。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提取分析方法简单易行、快速准确,适于薏米中2种植物甾醇的提取分离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云锦杜鹃和西洋杜鹃不同花期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了有香型云锦杜鹃和无香型西洋杜鹃不同花期的挥发性成分和含量,并根据香气阈值确定云锦杜鹃的主要香气。结果表明,西洋杜鹃的挥发性成分以2,2,3,4-四甲基-戊烷、(E)-2-己烯醛、己醛和1-辛烷-3-醇为主;云锦杜鹃挥发性物质以苯甲酸甲酯、α-松油醇和芳樟醇等为主。云锦杜鹃花发育的不同时期,香气成分及香气值差异明显。苯甲酸甲酯、丁香酚、桉油精、γ-依兰油烯、α-依兰油烯、芳樟醇和α-松油醇这7种香气成分在各个花期中均有释放,可能是云锦杜鹃的主要香气物质。苯甲酸甲酯和芳樟醇的香气值远高于其他香气物质且是云锦杜鹃的特有成分,可初步推测这两种化合物为云锦杜鹃的重要特征香气物质。本研究可为杜鹃花芳香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湿润好气培养法,研究连作西瓜植株残体根、茎、叶腐解过程产生的自毒物质-酚酸化合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西瓜根、茎、叶残体腐解过程中均含有香豆酸、香草酸、阿魏酸等酚酸化合物。根和茎在腐解过程中产生的酚酸化合物主要是香豆酸和阿魏酸,叶片主要是香豆酸和苯丙烯酸。3种器官中酚酸化合物质总量表现为叶>茎>根。根、茎在腐解30 d时酚酸量达到高峰,叶在腐解20~30 d时酚酸量最高;到40~50 d时酚酸量很少,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丹参根际土壤浸提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目的 对丹参根际土壤浸提液中根系分泌物的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以乙酸乙酯、正己烷为浸提溶剂浸提丹参根际土壤,浸提液过滤、浓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组分分析。结果 从乙酸乙酯、正己烷浸提液中分别检测并鉴定了27、25种物质,主要为烃、醇、醛、酯、酸等物质,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这些物质的相对含量,其中乙酸乙酯中以烃类、醇类的相对含量较高,正己烷中以酚类、烃类、醇类相对含量较高,证明其根际土壤中存在着化感物质。结论 从浸提液的组成成分来看,丹参根际土壤中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能来源于丹参的根系分泌,但其作用机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丹参;根际土壤;根系分泌物;气相色谱-质谱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海南野生益智果实代谢产物与代谢差异,于5月份果实成熟期早期采集海南益智来研究其挥发油化合物特征。本研究选取20组表型差异较大的海南典型野生益智果实为研究对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其代谢产物。共鉴定出239种代谢物成分,其中共有代谢物202种,差异代谢物37种。与成熟期益智果实挥发油化合物以倍半萜类和黄酮类为主不同,本研究发现在益智果实发育早期其果实挥发油化合物中特征性化合物大多为萜类和杂环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高的为特征化合物包括4-(2-氨基乙基)吡啶、异-3-叔丁基乙酸酯等。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所有化合物共富集到了8条不同的代谢通路,其中6,6-二甲基-双环(3.1.1)庚-2-烯-2-甲醛、柠檬醛B、(-)-β-双萜烯和月桂烯4种化合物在不同代谢通路的富集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采集的益智果实挥发油进行分析,比较了其中的代谢物成分,获得的结果可为后续益智人工栽培研究、育种和其在医药、食品等行业中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6种不同产区白芷药材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组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明确其主要共有组分,对各药挥发油成分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6种不同产地白芷挥发油中相对含量最高为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的物质为十二醇与十四醇,说明醇类化合物是白芷挥发油主要成分;化学成分聚类分析将杭白芷单独聚为一类,其余5种聚为一类,这5种当中川白芷与亳州白芷聚为一类,祁白芷、禹白芷、山东白芷聚为一类;与基原因素相比,各地白芷挥发油成分可能与产地、气候、栽培、加工、种质资源质量等因素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0.
药用半枫荷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用半枫荷的种类很多,涉及6科8属的植物,是形态特征或临床功效相似的一类植物。该类植物的药用部位广泛,包括:根、茎、枝、叶以及树皮和花蜜,都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独特功效,是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新型药用植物资源。文章对药用半枫荷植物的植物学特征、地理分布、经济价值及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药用半枫荷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的提供理论基础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半枫荷转录组中的SSR位点信息,并设计简单重复序列(SSR)引物,以期为半枫荷EST-SSR分子标记提供有力工具。利用MISA工具筛选了半枫荷转录组测序获得的77629条Unigenes,对其SSR位点信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Primer 3.0设计SSR引物,并随机选择50对SSR引物对4株不同来源的半枫荷进行多态性扩增分析。在半枫荷的转录组中,共找到15041个SSRs,分布于10669条Unigenes,SSR位点发生频率为13.74%,含多个位点的序列数为3114,占SSRs位点总数的29.19%,以复合形式出现的位点数2044个,占SSRs位点总数的19.16%,SSRs的平均距离是3.2 kb。SSRs位点中二碱基重复是主要类型,占总SSRs的42.17%;其次是单碱基重复基序(38.25%)SSRs。所包含的重复基元中,单碱基重复基元A/T(5572),二碱基重复基元AG/CT(4845)是优势重复基元类型,分别占总SSRs的37.05%、32.21%。利用Primer 3共设计出28590对SSR引物。随机选择5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其中44对(88.0%)扩增出清晰、可重复的条带,15对(34.1%)扩增条带表现出多态性。半枫荷转录组SSR位点出现频率高,类型丰富;大量的SSR为其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遗传图谱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 研究江西赣南红壤土产木槿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国家药典法-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木槿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挥发油含量为0.1107g/100g,共分离出90种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43个。[结论] 木槿花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中,Tridecanoic acid 59.08%、9,10-Octadecadienoic aicd(z,z)- 4.43%、Oleic acid 4.04%、Heneicosane 3.18%等的含量较高。为医学临床应用和自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熟西瓜子中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萃取西瓜子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其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西瓜子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酸类和酯类化合物,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生西瓜子中挥发性主要成分有亚油酸、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4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91.24%。熟西瓜子中挥发性主要成分有诱烯醇、2,4-癸二烯醛、软脂酸、油酸和硬脂酸,这5种组分占全部被检测组分的87.78%。熟西瓜子与生西瓜子相比,油酸、诱烯醇含量提高。同种挥发性成分在生熟西瓜子中的含量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欧丁香的主要香气成分及比较不同欧丁香品种间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5种欧丁香鲜花的芳香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从‘瓷蓝’中检测出49种芳香成分,从‘麦肯’中检测出41种芳香成分,从‘沙萱’中检测出49种芳香成分,烯萜类化合物是它们的主要芳香成分;从‘裘利’中检测出40种芳香成分,从‘莫斯加’中检测出46种芳香成分,烯萜类化合物和芳香烃类化合物为主要芳香成分。将‘瓷蓝’和‘裘利’、‘麦肯’和‘沙萱’、‘莫斯加’分为3种不同的香气类型,并推测出欧丁香的最主要香气成分为烯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杨桃酒的主要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杨桃酒的香气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方法共检出57种化合物,鉴定出占总挥发性成分71.9%的41种物质,主要成分是苯乙醇(10.85%)、异戊醇(7.178%)、辛酸(4.039%)、丁二酸二乙酯(3.851%)和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酯(3.591%)。浸入固相微萃取(IM-SPME)方法共检出56种化合物,鉴定出占总挥发性成分71.4%的40种物质,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93%)、苯乙醇(5.957%)、异戊醇(4.230%)、苯甲酸乙酯(2.277%)和辛酸(2.158%)。  相似文献   

16.
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的脂肪酸组分,鉴定出6种脂肪酸,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组分相对含量,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8.64%~13.85%)、亚油酸(66.73%~81.19%)和硬脂酸(0.64% ~2.65%).不同采收部位黄花蒿种子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均在70%以上,最高达83.79%.  相似文献   

17.
大豆脂肪酸组分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海龙  李文霞  李文滨 《作物学报》2006,32(12):1873-1877
利用5个大豆品种配制20个杂交组合,采用广义种子遗传模型分析了大豆脂肪酸组分的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等3套遗传体系的基因主效应和基因型×环境效应。棕榈酸含量、硬脂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是以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为主。亚麻酸和油酸的遗传主效应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相近。在脂肪酸组分的遗传主效应中,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是以胚主效应为主。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以细胞质主效应为主。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中,脂肪酸组分以极显著的胚互作方差为主。亚麻酸含量是以基因的加性效应和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棕榈酸含量、硬脂酸含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以基因的显性和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棕榈酸含量和油酸含量是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硬脂酸、亚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以互作狭义遗传率为主。在普通狭义遗传率中,棕榈酸含量、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以细胞质普通遗传率和母体普通遗传率为主。在互作狭义遗传率中,油酸含量和亚麻酸含量以胚互作狭义遗传率为主,亚油酸含量以母体植株互作遗传率为主。棕榈酸含量、硬脂酸含量、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以细胞质及母体选择响应和互作选择响应为主,亚麻酸含量的胚普通选择响应和互作选择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兴平白皮蒜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大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共分离得到33个组分,鉴定出26个化学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9.39 %。兴平白皮蒜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以含硫化合物为主,共有18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8.80%。兴平白皮蒜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43.85%),大蒜素(二烯丙基二硫化物,35.28%)和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11.10%)。  相似文献   

19.
3个杏品种果实香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个杏品种“金太阳”、“鲁杏1号”、“鲁杏2号”成熟期果实顶空微萃取果肉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金太阳杏检测出33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2.37%,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酸己酯、乙酸-4-己烯-1-酯、二羟乙酸、6-甲基-5-烯基-2-庚酮;“鲁杏1号”检测出10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51.18%,主要香气物质为二羟乙酸、苯乙醇、二乙基邻苯二甲酸酯、2-苯并噻吩;“鲁杏2号”检出10种香气成分,占总峰面积的48.06%。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醇、乙酸己酯、顺-3-己烯基-乙酸酯。三个品种间香气成分和含量均存在差异,杏香气成分是杏选育评价标准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耐旱玉米自交系昌7-2(T)和旱敏感玉米自交系Mo17(S)为试验材料,利用4个水平PEG-6000浓度处理,研究苗期干旱对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根系形态特性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下,玉米自交系的根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与根系吸水能力均减小,Mo17的变化幅度大于昌7-2;植株水分利用效率增加,Mo17增加幅度小于昌7-2。与旱敏感玉米自交系相比,耐旱玉米自交系在干旱胁迫下仍能保持较正常的根系形态、较高的吸水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