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12年在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莽山烙铁头蛇的孵化和饲养试验。2012年7月1—2日从7枚蛇卵中成功孵化获得3条幼蛇,测量和记录幼蛇体长和比重的变化以了解其生长情况。3条幼蛇于2012年11月23日死亡,通过解剖和细菌分离培养发现,人工灌食和细菌感染是幼蛇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莽山烙铁头蛇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7年在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与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的沙坪片发现莽山烙铁头蛇活体实体1条。为了进一步了解莽山烙铁头蛇资源情况,2010—2012年,2个自然保护区与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研人员对沙坪片区莽山烙铁头蛇进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沙坪片有莽山烙铁头蛇分布,分布海拔800~1 200 m,种群数量估计有48~80条。  相似文献   

3.
2012-2015年,先后采集6条莽山烙铁头蛇(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在韶关市进行人工饲养.重点从人工饲养环境、饲养技术、疾病防治、食物种类和越冬条件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莽山烙铁头蛇在人工仿生饲养条件下生长良好,能安全越冬;该蛇种对食物有选择性,只采食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f. domesticus)和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对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沼蛙(Hylarana guentheri)、白鼠(Mus musculus)、豚鼠(Cavia porcellus)和家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us)均不采食;食物10 d投放1次,每次投喂量控制在蛇体重的3%左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该蛇在11月份气温低于12 ℃时开始进入冬眠,次年3月气温达到20 ℃左右开始苏醒,冬眠期长达4个月.  相似文献   

4.
从昏迷中醒了过来,虽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但我心中清楚,在生与死的较量中,生的希望突然增大了。这是我第9次被毒蛇咬伤,而且是最严重、最危险的一次。谁能想到这次差点夺去我生命的毒蛇,竟然是我想方设法对它加以保护的国宝———莽山烙铁头蛇。一岁小蛇十年一遇这是一条1岁龄的莽山烙铁头蛇,它是我从郴州市宜章县莽山国家森林公园鬼子寨景区的小路旁抓获的,这是我研究莽山烙铁头蛇20年来第一次发现1岁龄的莽山烙铁头蛇,也是我10年进出鬼子寨景区500余次中对莽山烙铁头蛇从成长过程、活动规律及生存环境的演变等多项研究最有价值的一次。…  相似文献   

5.
对于毒蛇,人们畏惧十分,避之唯恐不及;可他却终生追求与蛇为伍,成了毒蛇的“保护神”。请看:   陈远辉,现任湖南省郴州市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办公室副主任。他祖藉广东罗定,学历卫校中专毕业,不恋郴州进莽山,爱蛇如痴入迷,在湘粤边境苍苍茫茫的莽山林区,远近皆知,是唯一能治多种剧毒蛇咬伤的“圣手”大夫,其学识和人品深受当地百姓敬重,有“博士”之称。是他的惊人发现——找到了世界上罕 见的第 50种毒蛇。故以“奇人”冠之。   莽山烙铁头蛇,长期隐居莽山,又称“罕蛇”,唯莽山所特有,总量已不足千条,为稀世之珍宝,堪…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乌梢蛇Zaocys carinatus对食物的选择性,寻找最适宜的乌梢蛇幼蛇开口食物;为乌梢蛇专用人工饲料开发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解冻和保鲜食物投喂观察,结果表明:乌梢蛇幼蛇开口率因食物种类不同有明显区别,对蛙类食物的开口率较高,为71.63%,对昆虫类食物开口率较低,为10%以下;在食物的选择性方面,幼蛇对蛙类食物选择率较高,为85.56%,对昆虫类食物选择率较低,为5%以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王锦蛇的自然资源,对王锦蛇的繁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年的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为王锦蛇的产卵高峰期,每次产卵数量为8~18枚(平均为13枚);适宜的孵化温度为20~35℃,适宜的孵化环境的相对湿度为60%~80%;王锦蛇卵的孵化期为45~55天,人工孵化率为92.9%~100%.  相似文献   

8.
宋静 《湖南林业》2009,(6):39-39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目前揭晓。我省岳阳县林业局张谷英镇林业工作站护林员刘汉黄、宜章县莽山林业管理局莽山烙铁头蛇研究所所长陈远辉、永州市林业局科技推广站副站长谢韵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田大伦4位林业工作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金鞭溪管委会女子保洁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据悉,全国共有38个林业集体(个人)获奖,21位林业工作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4个林业集体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王锦蛇的规模化人工生态繁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王锦蛇的规模化人工生态繁养技术,包括蛇场建设、引种、饲料、成蛇饲养、过夏和越冬、幼蛇繁养以及疾病控制等。研究表明:王锦蛇饲养方便,生长快速,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温度、湿度、通气性以及相对独立的条件控制是王锦蛇规模化生态饲养以达到防病、顺利过夏和越冬、促进健康生长目的的基本条件;温度对王锦蛇的孵化期长短和性别比例有决定性影响;幼蛇的饲养与越冬技术是王锦蛇人工生态繁养成败的关键环节。王锦蛇饲料开发的成功为规模化人工生态繁养展示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广东省食用蛇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2014~2015年,从广州、肇庆、惠州和韶关等地农贸市场共采集赤链蛇、铅色蛇、赤链华游蛇和异色蛇等4种常见食用蛇样本114条,并对这些蛇类样本的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进行了解剖学检查。结果显示,曼氏裂头蚴感染个体32条,总感染率为28.07%,共发现裂头蚴243条;赤链蛇、铅色蛇、赤链华游蛇和异色蛇的感染率分别为93.33、14.58、38.46和4.00%;个体平均感染强度分别为:12.27、0.35、1.58和0.04个/条;肌肉、皮下组织和体腔三个部位的寄生率分别为80.25%、16.46%、3.29%。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食用蛇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比较普遍,对蛇类消费人群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木霉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木聚糖酶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酶。试验采用DNS法对一种木(Trichoderma)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的最适催化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5.5,Cu^2+、Fe^2+、Fe^3+、Mn^2+对酶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该酶对木聚糖和桑树叶粉分解能力很强,对其他底物分解能力微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