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通过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气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该段气源岩的生气潜力。结果表明,煤系泥岩总有机碳含量介于0.43%~17.62%,平均值为2.64%,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镜质组反射率分布范围为0.95%~3.11%,热演化程度高,以高成熟为主,部分进入了过成熟演化阶段,为好的气源岩;煤、炭质泥岩有机质类型为腐殖型,热演化程度达到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通过对气源岩生标组合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沉积时期曾经历明显的海侵事件,为该区气源岩有机质的富集、保存及转化成烃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增加了该区的生气潜力。因此,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是一套重要的气源岩,具有很好的生气潜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岩石热解、有机质显微组分等实测数据,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一段(马鞍塘子组-小塘子组)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川西坳陷须一段的有机质类型比较丰富,包括Ⅰ型、Ⅱ型、Ⅲ型有机质,其中中段以Ⅲ型有机质为主,Ⅰ型有机质次之,而北段和南段基本上都是Ⅲ型有机质;有机质丰度在平面上变化较大,但绝大多数超出残余有机碳的下限值(O.5%),部分样品达到优质烃源岩的标准,平均值大于1.0%,整体为中等一好的烃源岩.北段少数的灰岩也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须一段烃源岩普遍处于高成熟一过成熟演化阶段,因而生烃潜力非常可观;与须三、五段烃源岩的有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表明须一段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主力烃源岩。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利用研究区岩心资料和钻井油气地球化学资料,系统研究了巴布亚盆地中上侏罗统烃源岩特征。研究表明,盆地中上侏罗统烃源岩主要发育在 Imburu 组、Koi-Iange 组、Barikewa组和 Magobu组,沉积厚度较大,平均厚度368m,岩性主要为海相、海陆过渡相页岩和泥岩。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整体中等,局部较高,全区有机碳含量范围为0.40%~2.25%,平均有机碳含量1.57%;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Ⅱ2型次之,有机质热演化普遍达到成熟阶段,局部为高成熟过成熟(R o 为0.5%~1.3%,局部高达2.1%),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与川西坳陷上三叠统致密气藏烃源岩、储集层、盖层等成藏要素的地质特征及成藏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与川西坳陷上三叠统致密气藏成藏条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两者的成藏特征却在着一定的差异。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以岩性圈闭为主,圈闭类型单一;多种成藏条件共同作用形成了其区域性的气水倒置关系;温度下降和天然气散失是气藏低压的重要原因。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气藏以构造、地层、岩性圈闭为主,类型相对复杂;气藏异常高压是由印支期的欠压实作用、燕山期的烃源岩生气作用和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挤压作用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其中喜马拉雅期的构造挤压作用是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对桂中坳陷泥盆系泥页岩的形成条件及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桂中坳陷泥盆系页岩的分布明显受沉积相控制,暗色页岩主要分布于盆地相区,平面上页岩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优质页岩主要发育在中~下泥盆统,有机碳含量高,处于高成熟一过成熟热演化阶段,脆性矿物含量较高,有利于压裂改造,具备页岩气形成和后期压裂改造的基本条件。尤其是断裂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的中西部地区,是桂中坳陷泥盆系页岩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6.
南祁连盆地广泛发育上三叠统尕勒德寺组泥质岩类烃源岩,但其有机质车度、类型、热演化程度及油气运移聚集的研究程度都很低,因此对该地区进行油气资源综合评价十分必要。对下日哈坳陷尕勒德寺组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有机质丰度为羞-中等,有机质类型为腐泥腐殖型(Ⅱ2),有机质到达高成熟一过成熟阶段,整体评价为中等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是印支期以来龙门山挤压推覆所形成的平行于龙门山造山带的西陡东缓不对称箕状形态的前陆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川西坳陷重要的气藏层段,砂体连通性是控制气藏成藏的主要因素.平落坝构造处于川西坳陷南部前陆逆冲推覆带与前陆盆地之间的区域,为呈北东走向西南端略窄而东北端稍宽的长轴背斜.应用平落坝构造沙溪庙组的砂地比、沉积相、物性和含油气性等参数,开展储层砂体特征及连通性的分析和空间分布评价,探讨砂体连通性对天然气运聚的影响.川西坳陷沙溪庙组发育河-湖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的多层薄砂体,纵横向分布不稳定;平落坝构造沙溪庙组连通性砂体的评价参数砂地比≥20%且孔隙度≥4%,钻井测试为气层或含气显示;连通性砂体构成了浅层输导格架,影响天然气的运聚和调整.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石炭系烃源岩在外围露头区具备一定生烃条件,但在坳陷区的发育规模及地化特征不明确,制约了对该地区的中深层勘探。在分析乌伦古坳陷的地质概况及勘探现状的基础上,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生物标志物特征对乌伦古坳陷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石炭系滴水泉组烃源岩发育大套灰色炭质泥岩,钻遇厚度大,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有机显微组分中贫氢次生组分的大量出现表明其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属于好的烃源岩;生物标记化合物特征表明其沉积时为相对成化、还原的环境;石炭系与上覆三叠系之间存在明显成熟度“断层”,其在三叠系沉积之前达到了现今的高成熟度;后期保存条件是石炭系生成的油气能否成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广泛收集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从烃源岩生烃潜力、生烃史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对文莱沙巴盆地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厚度较大,中中新统下段主要为下海岸平原煤和炭质泥岩、海相泥岩,上段(Stage ⅣB)主要为海相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少量Ⅱ2型,指示高等植物生源的奥利烷和双杜松烷(W和 T构型)丰度较高;成熟度呈现出东低西高的特征,主要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生烃史模拟表明,中中新统下段烃源岩在距今约8.7 Ma进入生烃门限,8.1 Ma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对应的门限深度约为4000m,在距今约4.5Ma进入高成熟阶段;而中中新统上段烃源岩在距今约3.8Ma进入生烃门限,对应的门限深度约为3350m,在距今约2Ma其底部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北-大宛齐构造上85个天然气样品的组分特征和11个样品的碳同位素特征的综合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①甲烷含量较高,CO2含量较低.气体性质偏干;②烷烃同位素重,具有煤成气的特点,气源岩主要是下伏中生界侏罗系煤系地层,三叠系的煤系地层也有一定的贡献;③天然气碳同位素呈正碳系列,为有机成因;母质类型为腐殖型,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成熟度较高,处于干酪根裂解生气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一、蔬菜生长、发育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1.有机质:蔬菜要求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有机质含量最好要保持在3%以上。施优质农家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火烧迹地中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0~15cm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对照样地、低强度和高强度火烧样地中轻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53~10.15g/kg、3.06~12.37g/kg和2.16~11.66g/kg,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为5.69%~19.60%,均值表现为低强度火烧轻组有机碳含量〉高强度火烧轻组有机碳含量〉对照样地轻组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轻组有机碳含量在不同月份差异显著度不同;不同强度火烧样地中重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5.09~54.59g/kg、35.83~64.15g/kg和23.83~51.11g/kg,重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为80.40%~94.31%,均值表现为低强度火烧重组有机碳含量〉对照样地重组有机碳含量〉高强度火烧重组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照样地、低强度和高强度火烧样地中轻组有机碳均值大小依次为低强度、高强度、对照样地,重组有机碳均值大小依次为低强度、对照样地、高强度。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呈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含水率呈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了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烃源岩岩性主要为煤岩和暗色泥岩,不同层段烃源岩成量有所差异,烃源岩质量最好的层段为太2段,下石盒子组只有盒1段烃源岩达标,上石盒子组暗色泥岩基本为非烃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部分暗色泥岩烃源岩有机质娄型表现力Ⅱ型;大牛地气田上古毕界烃源岩成熟较高,基本处于成孰~过成熟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沁水盆地是我国首个已成功商业化开发煤层气的含煤盆地,广泛分布石炭-二叠系煤系气源岩。在系统研究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太原组(C2t)和山西组(P1s)煤系气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P1s煤岩和煤系泥岩进行了生气评价。结果表明:沁水盆地C2t和P1s煤系气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具有高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低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和总烃含量、低热解生烃潜量和氢指数的特征;煤系气源岩有机质成熟度高,大多处于高-过成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o)变化大,总体上呈现"盆地南部(阳城-晋城Ro3.0%)与东北部(阳泉Ro2.5%)高、盆地东翼(Ro2.0%)与西翼(Ro1.5%)低"的特点。P1s煤岩以较好-好的气源岩为主,主要分布在阳城-晋城、太原西山、寿阳-阳泉、安泽-沁水、沁源一带、左权-和顺、榆次-平遥等地;P1s煤系泥岩以较差-较好的气源岩为主,但在太原西山、阳城-晋城、左权-和顺和榆次-平遥等地可达到较好-好的气源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有机质形态对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过程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北京某地区3种土壤的三级样品,即原样土作为一级土壤,使用双氧水去除原样土中低聚合“软碳”的二级土壤和根据土壤样品测得的有机碳含量,使用高岭土代替无机矿物,利用腐殖质做“软碳”,按比例配制而成的三级土样;利用批试验的方法研究土壤样品对TCE的吸附行为。[结果]研究表明,土壤样品中,由于有机碳含量不同,有机污染物三氯乙烯的吸附量不同,样品吸附具有较好的线性行为,试验范围内不存在饱和吸附量;有杌质吸附量大于无机矿物吸附量,一级土样和二级土样吸附TCE的能力基本相同,即土样有机碳聚合形式的差异对TCE吸附能力影响较小。[结论]影响土样吸附TCE的主要因素是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16.
陆昕  胡海清  孙龙  魏书精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709-11713
该研究基于土壤轻组有机碳在土壤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火干扰后不同年份高强度火烧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影响。用比重分离法对兴安落叶松林火干扰后3年(2008年)、火干扰5年(2006年)和火干扰后9年(2002年)样地及各对照样地的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年限火干扰后土壤轻组有机碳存在显著差异(P〈0.05):火干扰后3年土壤轻组有机碳增加11.99%,而火干扰后5年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减少了8.77%,火干扰后9年土壤轻组有机碳含量减少了6.27%,减少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轻组有机碳与土壤含水率并无显著性关系;火干扰后3年和5年样地轻组有机碳与pH值呈显著性负相关,火干扰后轻组有机碳与土壤温度具有显著性负相关(P〈0.05)。火干扰后短期内土壤轻组有机碳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季节动态性。该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火干扰对北方森林土壤碳循环、碳平衡的影响机理以及火干扰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效应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拜城县中低产田改良培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城县位于天山中段南麓,耕地土壤平均含有机质1.420%,为“新疆耕地土壤分等定级划分”标准第四级。其中有机质<1.0%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3.2%。因此,须通过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持续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18.
额南油田是2009年发现的位于二连盆地腾格尔坳陷内的一个含油气区块,主要含油气层系为下白垩统,该区块研究程度较低,亟需对沉积演化及油气储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额南油田下白垩统包括阿尔善组、腾格尔组和塞汉组,但仅在阿尔善组和腾格尔组发现油气显示。通过综合分析岩屑录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阿尔善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相沉积;腾格尔组一段以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为主,周边发育小型扇三角洲扇体;腾格尔组二段以滨浅湖相为主,但初期仍发育了少量小型扇三角洲扇体,后期仅发育泥岩沉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云南、贵州和安徽三省区紫色土有机胶体组成和特性作了初步探讨,其共同特点是:三省区紫色土有机质含量均小于1%,普遍低于贵州的对照土壤-黄壤的有机质含量;紫色土腐殖质的HA/FA值均小于1,比其对照土壤-黄壤HA/FA值高;紫色土结合态腐殖质中松结态和稳结态较紧结态低.紧结态占重碳的50%以上。并且还分析了有机胶体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黔西县植烟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黔西县4年332个植烟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黔西县植烟土壤以黄壤为主,占总数的80%以上,紫色土和石灰土占有一定比例;70%以上土壤pH值在适宜植烟范围内;51.2%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适宜植烟范围内,石灰土有机质含量普遍偏高;速效氮含量丰富,处于适宜范围的占77.11%;速效磷含量处于较低到丰富水平,有31%的土壤含量较低;速效钾含量较低,处于较低水平的占54.2%,中等水平的占39.2%。根据植烟土壤养分状况,提出了“控制有机肥、调整磷肥、增施钾肥”等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