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吴红 《畜牧兽医杂志》2009,28(3):105-105
某农户饲养的黑白花奶牛乳腺左侧前乳区发生脓肿,破溃后经常有脓汁从创口流出,按化脓刨治疗二十余天,未能愈合,建议手术切除乳腺患区。手术后肌肉注射青、链霉素,7d切口愈合,奶牛饮食欲增强,膘情好转,另外3个乳区泌乳恢复正常。笔者认为对于久治不愈的化脓性乳腺炎和乳腺化脓性窦道炎,患病乳区做完整地分离切除手术是理想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某农户饲养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左侧前乳区发生脓肿,破溃后经常有脓汁从创口流出,按化脓创治疗20余天,未能愈合,遂手术切除该患病乳区。手术后肌肉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7天切口愈合,奶牛饮食欲增强,膘情好转,另外3个乳区泌乳恢复正常。1手术方法①奶牛患侧乳区上位横卧保定。②麻醉  相似文献   

3.
乳房炎是乳腺疾病中发生较多的奶牛常见病 ,多见于 5~ 8岁的高产奶牛 ,分娩后 2~ 10天为发病高峰期。笔者用乳炎消注射液治疗奶牛急性乳房炎多例 ,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症状乳房发热、充血、肿胀、疼痛 ,挤乳不畅 ,乳汁稀少 ,乳中含有絮状块并混有血液或脓汁 ,患畜精神不振 ,反刍 ,食欲减少。2 治疗乳炎消注射液 (陕西咸阳金路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2 0 0 2 10 5 0 11)肌肉注射 0 .2 5ml kg ,2次 d ,连用 1~ 3d ,同时用通乳针向每个乳区注入 5ml2次 d ,连用 1~ 3d可痊愈。3 病例2 0 0 3年 3月本镇南村马某饲养的 …  相似文献   

4.
奶牛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乳成分和奶中物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对产奶量、乳常规成分、乳密度和冰点的影响 ,对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的 2 89头中国荷斯坦奶牛进行了调查 ,对其中 5 1头患隐性乳房炎奶牛和 2 5头健康奶牛的乳常规成分、乳密度和乳冰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调查地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 75 %。隐性乳房炎导致产奶量下降 ,平均减少 2 .75kg/d ;乳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奶牛 (P <0 .0 5 ) ;总酪蛋白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健康奶牛 (P <0 .0 1) ;而乳干物质、总蛋白质、非脂固形物的含量及乳密度、乳冰点与健康奶牛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5.
东北虎幼仔 ,雌性 ,1 0 5日龄 ,体重约 1 5kg。术前 1个月发现其脐部有一肿物 ,约鸡蛋大小 ,质软 ,仰卧时消失。肿物对日常生活无影响 ,其他发育正常 ,发现后肿物稍有增大。检查 :在脐部可触及一肿物 ,仰卧时消失 ,中心部凹陷可及疝环 ,直径 1 5cm。诊断为 (先天性 )脐疝。治疗经过 :于 2 0 0 1年 9月 2 8日下午行手术治疗。盐酸氯胺酮 30mg和速眠新 (又名 846 ) 0 3mL ,肌肉注射行全身麻醉。行疝修补术 ,手术顺利 ,术后给予抗炎治疗。术后第 5天又发现局部肿大 ,较手术前为大。进一步检查 (未麻醉 )发现其中部凹陷 ,考虑疝气复…  相似文献   

6.
大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于2004年7~11月在大理地区奶牛主要养殖区内进行,共选择了10个自然村,随机选取临床健康、乳汁无肉眼可见异常变化的泌乳奶牛106头;应用奶牛体细胞计数法(Little和plastrige法)、加州乳房炎试验(C·M·T)法、溴麝香草酚蓝试验(B·T·B)法进行检测。结果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4·00%~61·73%,平均57·55%;乳区阳性率为23·58%~32·08%,平均29·24%。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与奶牛的年龄、胎次、乳区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奶牛泌乳量和季节间的关系密切,呈显著差异(P<0·05);患病乳区数发病率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患病乳区数与其发病率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患病乳区以一个为主;C·M·T法阳性反应强度+、++、+++乳区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乳区发病率按反应强度由低至高排列为+>++>+++。  相似文献   

7.
采用SMT法对某奶牛场 5 0 5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测的结检果显示 ,该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 42 .38% ( 2 14 /5 0 5 ) ,临床型乳房炎阳性率为 8.32 % ( 42 /5 0 5 ) ,乳区阳性率为 2 2 .0 2 %( 42 1/1912 )  相似文献   

8.
蜂窝织炎为皮下、肌膜下或肌间等处的疏松结缔组织发生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不仅引起患部的机能障碍 ,而且常因发生化脓性或腐败性炎症 ,使得病情恶化 ,影响奶牛的泌乳量 ,甚至造成奶牛的乳头坏死、妊娠奶牛死胎等。现将 2 0 0 2年 4月 2 0日~ 2 0 0 2年 6月 6日期间八五一一农场某队奶牛场患有蜂窝织炎的 3例病牛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生情况八五一一农场某队奶牛场共有基础奶牛 2 83头 ,成母牛198头 ,犊牛 85头 ,发生的 3例蜂窝织炎病牛均为成母牛 ,患病部位各异。2 临床症状第 1例患病母牛 ,8岁 ,泌乳量 2 8kg/d ,后肢胫部肌…  相似文献   

9.
1996年4月22日,犬主吴某携一岁龄北京犬(体重5kg)来就诊.主述发病3天,不食2天,大便不畅,曾到私人诊所就诊二次,常规抗菌消炎无效,经我部对病犬作系统性检查,确诊为右侧嵌闭性腹股沟疝.手术治疗:速眠新(846)0.25ml 氯胺酮0.3ml混合麻醉法全身麻醉.仰卧保定,两后肢外展固定,术部  相似文献   

10.
1 发病情况某奶牛场一黑白花奶牛 ,2 0 0 2年 10月 4日产下一母犊 ,顺产 ,胎衣自下。产后精神尚好 ,食欲旺盛。产后 2 8天产奶量 39kg/日。 11月 7日 ,发现该牛困于圈舍不愿站立 ,强行驱赶 ,两前肢能站起 ,而后躯只能勉强起立 ,两后肢在站立时颤抖 ,食欲和饮欲尚可。针刺四肢 ,有痛感 ,但敏感性不强。其他未见异常。2 初步诊断及治疗初步诊断为产后缺钙。采用 10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80 0ml,5 %葡萄糖注射液 10 0 0ml,5 0 %葡萄糖注射液 2 0 0ml,安钠加 2 0ml静脉注射 ,连用 2天。用药 2天来 ,虽然体温(38.5℃ )、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 ,但该…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损失的重大疾病之一 ,对奶牛业、乳品工业及公共卫生的危害早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经对青岛奶牛场的 2栋牛舍中 85头奶牛 (3 2 5个乳区 )用LMT法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 ,结果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71 76% ,乳区阳性率 3 8 77% ;且感染一个乳区的百分率最高 ,达 41 0 4% ;感染 2个、 3个、 4个乳区的百分率则依次减少。随着年龄的增加 ,乳房炎发病率也逐渐增多。为了掌握细菌感染情况和药物敏感情况 ,我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 ,并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筛选敏感的抗菌药物。1 材料奶样的采集 :用温水…  相似文献   

12.
在奶牛泌乳中期日粮中添加 4 .5 % (精料的 9% )富含α亚麻酸的添加剂 ,探讨其对泌乳牛生产性能、乳中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为期 77d的正式试验全期奶牛头日均乳量增加 1.98kg(P <0 .0 1) ,提高率为 8.6 1% ;改善乳质 ,使乳脂率、乳蛋白、总干物质、FFA分别提高 18.71%、6 .98%、5 .74 %和 2 1.91% (P <0 .0 5 )。 (2 )使牛乳ω 3型PUFA和ω 6型PUFA含量分别提高了 12 2 .4 5 %和 6 3.6 5 % (P <0 .0 1) ,且ω 6型 /ω 3型比值和S/U比值分别降低 2 6 .4 3%和 18.30 % (P <0 .0 1) ,TSFA组成降低 5 .32 % (P <0 .0 1) ,使乳中C18∶1(P <0 .0 1)和C18∶0 (P >0 .0 5 )组成提高 ,C16∶0 (P <0 .0 1)和C14∶0 (P >0 .0 5 )组成降低 ,同时使乳中C8∶0 +C10∶0 含量明显提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 ,笔者应用加味血府去瘀汤治疗奶牛慢性乳房炎 ,疗效较好 ,据不完全统计 ,2 0 0 3年治疗奶牛 1 95头 ,治愈率96 %。1 临床症状  患病牛乳房变硬 ,局部发热、发红 ,发病初期出现水样乳 ,后期为干酪样乳 ,随病情发展出现血乳及化脓乳 ,直到无乳。有的症状波及全身 ,表现食欲减退 ,瘤胃蠕动减慢 ,体温升高。2 加味血府去瘀汤配方  当归 5g、生地 5 0g、牛膝 5 0g、红花 4 0g、桃仁 6 0g、柴胡 2 5g、赤芍 3g、枳壳 4 0g、桔梗 2 5g、甘草2 0g。该处方适用于慢性乳房炎有硬结者 ,可取得满意效果。用法是将上述 1 0味中药碾为细末 ,用…  相似文献   

14.
JS  Shen  杨永新 《中国畜牧兽医》2010,(7):202-202
为了研究饲料中三聚氰胺向牛乳中的迁移规律,选用24头健康经产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以产奶量为区组(区组1和2分别为低产和高产奶牛),区组1和2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6头。4组试验牛三聚氰胺饲喂量分别为0(对照0)、90(处理1)、270(处理2)和450 mg/(d.头)(处理3)。试验期共19 d,前13 d饲喂期分别饲喂相应剂量的三聚氰胺,6 d停喂期。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对奶牛产奶量及乳常规成分没有影响。处理组饲喂三聚氰胺3 d后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开始增加,饲喂10 d后牛奶中三聚氰胺含量呈现轻微波动。停喂后4 d,各处理组乳中均无三聚氰检出。在第3天至第13天,牛乳中三聚氰胺含量显著受到饲喂剂量的影响,但不受产奶量的影响。日粮中三聚氰胺向乳中的转化效率与三聚氰胺剂量无关(处理组1、2、3的转化效率分别为0.95%、0.70%、0.66%),但与产奶量线性相关(区组1为0.56%,区组2为0.95%,R2=0.80),乳中三聚氰胺浓度与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线性相关(R2=0.80)。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当奶牛日摄取三聚氰胺超过312.7 mg,其牛奶将不能用于生产婴儿奶粉。  相似文献   

15.
试验评估不同水平柑橘渣对奶牛泌乳性能、养分消化及乳成分的影响。将32头泌乳性能一致的奶牛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对照组饲喂粗脂肪水平为3%的日粮,处理组分别饲喂粗脂肪水平为5.5%的日粮同时添加0(T1)、5%(T2)和10%(T3)柑橘渣。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奶牛的粗脂肪摄入量、干物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T2和T3组奶牛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T1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乳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固形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中粗脂肪产量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乳中C10∶0脂肪酸含量最高,而T3组乳中C8∶0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浓度最高,饱和脂肪酸浓度表现最低。处理组乳中n-3/n-6脂肪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高脂肪(5.5%粗脂肪)日粮中添加5%或10%柑橘渣可以提高奶牛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且对奶牛的泌乳量和乳品质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治疗方法:确诊为血乳的患病奶牛,止血敏20ml肌肉注射,每日1—2次。一般无肿胀的血乳患牛,单纯应用止血敏治疗即可。若认为恢复慢,可配合静脉注射5%氯化钙300ml,每日1  相似文献   

17.
饲料中添加沸石粉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奶牛精料中添加 3%、5 %的沸石粉 ,研究其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经过 5 0天的试验 ,结果表明 :添加 3%沸石粉的试验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了 3 0 9%(P >0 0 5 ) ,添加 5 %的试验组产奶量比对照组提高了 7 96 %(P <0 0 5 )。添加沸石粉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乳脂率分别下降了 12 5 %和 15 6 %(P <0 0 5 ) ,乳蛋白分别下降了 3 8%和 3 2 %(P >0 0 5 )。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治疗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合理手术入路,选择2月龄~1岁龄临床健康的本地杂交犬5只,分别编为1号~5号犬,其中1号、2号、3号犬施行半侧椎板切除术,4号、5号犬施行全椎板切除术,手术2周后进行X线摄片并剖检其腰椎结构变化。结果显示,术后1号~3号犬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欲及体温正常,术部切口正常愈合,椎间盘部分或全部髓核被顺利取出;4号、5号犬手术中大出血,经治疗4号犬痊愈,而5号犬因衰弱而死亡。结果表明,腰椎间盘切除术要求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有效控制的麻醉,术犬侧卧位保定行半侧椎板切除是良好的手术入路,能够充分显露椎间盘、打开纤维环通道和切除髓核,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保持腰椎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在干奶期使用乳头保护膜对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试验选择248头奶牛的992个乳区,将每头奶牛4个乳区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试验组),右侧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以奶牛离开产房第1次回奶厅挤奶为期限,用LMT法检测隐性乳房炎,在奶牛产后2个月内对乳房的外观症状、触诊情况、乳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乳区临床型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1%,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17.94%(P0.01);试验组乳区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48%,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46.77%(P0.01)。说明在干奶期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对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兽药杂志》2015,49(6):38-44
为研究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对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效果,试验选择100头临近干乳期的奶牛,随机分成5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其中I、II、III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300、150、75 mg)治疗;IV组给予对照药物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乳房注入剂4.5 g(氨苄西林0.25 g+氯唑西林0.5 g)/支治疗;V组为空白对照组。间隔3周,各组随机选择10头奶牛以相同剂量追加一次用药。试验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治疗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头、乳区清除率均为75%~100%,头、乳区新增感染率分别为0~16%、0~7%;1次用药和2次用药对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比较后认为,每个乳区单次注入1支(3 g∶150 mg)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效果更好,能显著降低乳房内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的细菌感染率(P0.01),并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干乳期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