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旨在研究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对饲料pH、干物质回收率(DMR)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探讨菌种的适宜添加比例。以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不同添加比例为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设计9组发酵模型,35~37℃固态发酵,每12 h检测一次pH,取发酵0 h、24 h、48 h和72 h样品进行还原糖含量和DMR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比例为2∶2∶2或2∶2∶3,饲料pH较低,发酵进程较快(P0.05);添加比例为2∶2∶2、2∶2∶3或3∶3∶3,饲料发酵后还原糖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发酵72 h,各处理之间饲料DMR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干物质损失平均为6.15%。本试验条件下,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的适宜添加比例为2∶2∶2。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益生菌在肉鸡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1日龄雄性AA肉鸡48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A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5%的乳酸菌(B组)、0.5%的枯草芽孢杆菌(C组)和0.5%混合菌(D组),混合菌是以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按照1:1比例配制而成,整个试验为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菌均能显著提高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P 0.05),且各益生菌处理组还显著提高肉仔鸡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 0.05),提高肉鸡血清中IgG的水平(P 0.05),并显著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 0.05),提高乳酸菌的数量(P 0.05),且复合菌的使用效果在各方面都要显著优于单一的乳酸菌或枯草芽孢杆菌。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菌可以显著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并促进机体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免疫抗病能力,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促进有益菌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长,与单菌种相比,复合菌的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90头8 kg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0头猪,进行为期52 d的饲养试验,研究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和0.1%的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效果比添加0.1%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效果好。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0.05%枯草芽孢杆菌,日增质量明显比对照组高23.8%;饲料转化率比对照组提高5.48%;腹泻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粪便中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明显增加,大肠杆菌明显降低。添加0.05%枯草芽孢杆菌比对照组多收入49.57元/头。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体况和日龄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300头以研究益生菌结合抗生素对猪饲料干物质消化率以及后肠微生物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周期9 d。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饲粮添加林可霉素(10%)1 kg/t组;基础饲粮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7∶2∶1,共50亿CFU/kg载体)1 kg/t饲料组;每吨基础饲粮添加林可霉素(10%)100 g+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7∶2∶1,共50亿CFU/kg载体)900 g组;每吨基础饲粮添加林可霉素(10%)100 g+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7∶2∶1,共100亿CFU/kg载体)900 g组。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以及同时添加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都能提高饲料干物质消化率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林可霉素组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林可霉素+2倍复合菌组(P〈0.05);乳酸杆菌数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好氧菌和总厌氧菌数量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抗生素结合益生菌使用能改善生长猪后肠微生物菌群结构,对饲料干物质消化率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种属芽孢杆菌对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 Pengze)生长性能、背肌营养成分、肠道结构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质健壮初始体重为(25.07±0.21)g的彭泽鲫5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5×108 cfu/g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复合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1:1)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在流水水族箱中开展60 d饲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及复合菌均能显著提高彭泽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 < 0.05),其中复合芽孢杆菌组促生长作用更明显|地衣芽孢杆菌组及复合芽孢杆菌组彭泽鲫的肠道绒毛高度均显著提高(P < 0.05)|彭泽鲫饲喂含枯草芽孢杆菌及复合芽孢杆菌的饲料后,其肝胰脏淀粉酶、中肠胃蛋白酶及血清脂肪酶活力均显著提高(P < 0.05)|同时,饲喂彭泽鲫含芽孢杆菌的饲料后,彭泽鲫背肌营养成分无显著变化(P > 0.05)。综上所述,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均能促进鱼类生长,调节肠道健康|其中复合芽孢杆菌对肠道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效果最佳。 [关键词] 芽孢杆菌|彭泽鲫|生长性能|肠道结构|消化酶  相似文献   

6.
不同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择8 kg左右断奶仔猪15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头,进行为期52 d的饲养试验,研究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芽孢杆菌试验效果比添加0.1%芽孢杆菌试验效果好。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0.05%枯草芽孢杆菌组和0.05%凝结芽孢杆菌,日增重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饲料转化率比对照组提高5.48%(P<0.05)和8.96%(P<0.05);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粪便中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明显增加(P<0.05),大肠杆菌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5%枯草芽孢杆菌比对照组多收入49.57元/头,添加0.05%凝结芽孢杆菌比对照组多收入47.15元/头。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对犊牛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公母各1/2,分别饲喂基础饲粮(A组,由代乳粉、开食料和羊草组成)、基础饲粮+地衣芽孢杆菌(B组)、基础饲粮+地衣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复合菌(C组,复合菌中各菌菌数比例为1∶1)、基础饲粮+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的复合菌(D组,复合菌中各菌菌数比例为1∶1∶1).每头牛食入益生菌总数为2×1010 CFU/d.试验期共8周,分0~2周龄、2~4周龄、4~6周龄和6~8周龄4期.每2周空腹称重、测量体尺、采血1次,每天记录采食量和粪便评分情况.试验0~8周龄,B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P<0.05),试验各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8周龄时,B组和D组的体躯指数均显著高于A组(P<0.05);试验各组采食量和犊牛粪便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生化指标不受本试验处理因素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单菌提高了犊牛0~8周龄的平均日增重和8周龄的体躯指数,添加地衣芽孢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酸杆菌的复合菌提高了犊牛8周龄的体躯指数,添加益生菌对犊牛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探讨日粮添加不同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后肠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一致的630头25?d断奶的商品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和2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1×105?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1×105?CFU/g乳酸菌,试验分为1~14?d和15~28?d两个阶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枯草芽孢杆菌组仔猪断奶后28?d体重、15~28?d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分别显著提高5.65%、19.36%和19.05%(P<0.05),同时枯草芽孢杆菌组断奶仔猪能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显著提高4.29%和3.31%(P<0.05)。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组盲肠乳酸菌数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5.89%和16.82%(P<0.05),但盲肠大肠杆菌数量分别显著降低15.66%和18.07%(P<0.05)。与对照组相比,枯草芽孢杆菌组仔猪结肠乳酸菌数量显著提高了30.24%(P<0.05),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组结肠大肠杆菌数量分别显著降低26.09%和23.91%(P<0.05)。结论:断奶后1~28?d仔猪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改善能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进而提高体重及生长后期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同时可以降低盲肠和结肠有害菌数量。 [关键词]益生菌|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9.
生态养猪法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采用富民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的生物发酵舍和普通封闭式猪舍各1栋。实验用菌类为垫料封闭纳豆芽孢杆菌,饲料添加除了纳豆芽孢杆菌外,还有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供试猪选用杂交一代的商品猪255头,25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10.
面对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毒副作用和禁用问题,研究高效复合益生菌来替代抗生素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获得抑制大肠杆菌生长的高效益生菌组合,本研究首先选用3种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菌-1、芽孢菌-2、芽孢菌-3)进行组合,获得最佳配比后再与乳酸杆菌和酵母菌进行组合。通过测定菌液的pH值及大肠杆菌数来判断不同配比的复合菌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的强弱。结果表明,芽孢菌组合(芽孢菌-2和芽孢菌-3的比例为1∶1)、乳酸杆菌、酵母菌按0∶1∶1、1∶3∶0、2∶2∶3和2∶3∶2来制备复合菌剂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而且优于抗生素。而没有添加乳酸杆菌的几组复合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明显较弱,说明乳酸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梅花鹿泌乳期精料补充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与能量浓度,本研究采用2(CP:24%、27%)×2(GE:16.74 MJ/kg、17.57 MJ/kg)二因子试验设计,选用健康经产母鹿47头,分为4个试验组,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泌乳期精料补充料中的能量浓度对仔鹿体增重、蛋白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均有极显著影响。高能处理组仔鹿体增重、蛋白质消化率、能量消化率均极显著高于低能处理组(P<0.01);泌乳期精料补充料中较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23.6%、能量浓度为17.6MJ/kg(GE);每头鹿每天需要可消化粗蛋白质200~210g、可消化能24~25MJ。  相似文献   

12.
氨化玉米秸秆对梅花鹿幼鹿营养物质消化率和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浓度的氨化玉米秸秆对梅花鹿幼鹿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年龄一致、体重约20kg的梅花鹿幼鹿12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3头,精饲料饲喂量相同,分别饲喂用0%(对照)、3%、4%、5%尿素氨化玉米秸秆和原料玉米秸秆各50%(自由采食)的粗饲料,结果表明:梅花鹿食用尿素氨化玉米秸秆,显著提高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对梅花鹿幼鹿增重效果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生茸期梅花鹿日粮中铜的最适宜添加范围,将20只2岁雄性梅花鹿随机分成A、B、C、D共4组,每组5只。A组饲喂不添加铜的全价颗粒料,B、C、D组在全价颗粒料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5、40、80 mg/kg蛋氨酸螯合铜。结果:梅花鹿生茸期日粮加铜,改善了营养物质消化率,除干物质外,对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变化趋势40 mg/kg时发生改变;梅花鹿生茸期日粮中添加铜对血液生化指标有影响,其中对血清铜蓝蛋白活性影响最为显著(P<0.05),当日粮铜添加量为40 mg/kg时,其活性达到最大值;梅花鹿日粮加铜,对血清及毛中铜含量影响显著(P<0.05);梅花鹿鹿茸产量随日粮加铜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日粮铜添加量为40 mg/kg时,茸产量达到最大值;梅花鹿鹿茸氨基酸含量随日粮加铜量的增加而增加,鹿茸含铜量随铜水平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状态。综合各项指标,梅花鹿生茸期日粮铜的适宜添加量为40 mg/kg。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 3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适宜营养水平 ,本研究采用 2 (CP∶2 1%和 19% )× 2 (GE∶16 74MJ/kg和 15 90MJ/kg)二因子交叉设计 ,选用 3岁 (二锯 )梅花公鹿 6 7头 ,分为 4个试验组 ,进行了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鹿体增重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在本试验所设能量浓度范围内 ,饲粮蛋白质水平为 19%处理组鹿体增重显著高于 2 1%蛋白组 ;鹿茸产量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白质消化率和能量消化率均有显著影响 (P <0 0 5 ) ;3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中能量、蛋白质适宜水平分别为 15 9~ 16 7MJ/kg (GE)和 19% (CP) ;平均每头鹿每天对消化能和可消化蛋白质的需要量分别为 2 9 9~ 31 3MJ和 388~ 394 g。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日粮精饲料水平对梅花鹿幼鹿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机选择健康、年龄一致、体重相近的9头梅花鹿幼鹿,随机分成3组,每组3头。对照组精饲料饲喂量为906g,试验组精饲料饲喂量分别为996.6g和815.4g,粗饲料自由呆食。结果表明:在精饲料添加水平提高的情况下,梅花鹿幼鹿对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采食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可消化干物质、有机物质、粗蛋白、粗脂肪也相应提高,差异显著(P〈0.05);在精饲料添加水平降低的情况下,梅花鹿幼鹿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可消化粗纤维也相应增加,差异显著(P〈0.05)。在试验设计的范围内采食的总能和消化能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精饲料组能量的消化率显著高于低精饲料组(P〈0.05);高精饲料组与低精饲料组对梅花鹿幼鹿的体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降低精饲料10%的情况下,没有影响梅花鹿的生长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蛋白质水平配合日粮对雄性梅花鹿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4头1岁雄性梅花鹿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配合日粮(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27%、14.26%、15.61%和18.60%)。通过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测定并分析仔鹿干物质采食量、体重、营养物质采食量及消化率、蛋白质采食量及消化率、料重比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岁雄性梅花鹿配合日粮适宜蛋白质水平为18.60%。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anganese (Mn) supplementation on nutrient digestibility and antler growth in male sika deer. Twenty 3‐year‐old male sika deer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T40, T80 and T120). The control diet contained 22.2 mg Mn/kg. The treatment diets were supplemented with 40, 80 and 120 mg of Mn/kg (provided as Mn methion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gestibility of dry matter and crude protein in the T80 group was greater than other groups. Higher digestibility of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and acid detergent fiber was observed in the T80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lasma Mn concentrations in the T80 and T120 groups were higher (P < 0.01) than control and T40 group (P < 0.01). The concentration of Mn in feces wa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n amount. Average daily gain of fresh antler and dry antler of T80 was greater than other groups, especially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conclusion, the suitable level of Mn supplementation was found to be 80 mg/kg (total Mn content 103.4 mg/kg dry matter), 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tler daily gain and feed digestibility in 3‐year‐old sika deer.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形式铜对雄性梅花鹿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进而筛选出在梅花鹿日粮中铜的最适宜添加形式.选取20头2年生梅花鹿随机分成4组(A组、B组、C组和D组),按照能量相近、营养物质一致、铜添加量均为10 mg/kg(铜离子)的基础下,研究硫酸铜(B组)、柠檬酸铜(C组)和蛋氨酸铜(D组)3种铜源对雄性梅花鹿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蛋氨酸螫合铜组对干物质、粗蛋白质及钙的消化率高于另外3组(P>0.05);蛋氨酸螯合铜组对磷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和硫酸铜组(P<0.01);2)蛋氨酸铜组血清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1),毛中铜含量高于基础日粮组和硫酸铜组(P<0.05),粪中铜含量低于硫酸铜组和柠檬酸铜组(P<0.01);3)不同铜源影响总蛋白质、白蛋白、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血糖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蛋氨酸铜组铜蓝蛋白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结果表明,梅花鹿饲粮中最适宜的添加铜源为蛋氨酸铜.  相似文献   

19.
采用 4× 4拉丁方设计 ,研究了梅花鹿饲粮糊化淀粉尿素氮水平对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饲粮糊化淀粉尿素氮水平对能量、氮、干物质的消化率及能量、氮的代谢率等指标的影响 ,各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饲粮糊化淀粉尿素氮水平达到 0 75%[2 3 85g/(日·头 ) ]时 ,对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没有不良影响 ,6岁梅花鹿生茸期饲粮中添加0 75%的糊化淀粉尿素氮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梅花鹿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B3(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 B3,MSRB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茸重性状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高、低产茸量的梅花鹿各8只,应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基因变异位点。采用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对314头24月龄梅花鹿MSRB3基因进行基因分型,并结合梅花鹿茸重性状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 在梅花鹿MSRB3基因中共发现6个SNPs位点,其中2个SNPs位点位于外显子区域,且突变均未引起氨基酸改变,属于同义突变,其余4个SNPs位点均存在于内含子区域。分型结果显示4个样本未分型成功,其余310个样本进行后续分析。各位点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基本一致,g.44455582 T>C、g.44455759 C>T、g.44414424 T>C、g.44350306 T>C及g.44340836 G>A等5个位点的杂合度较高,均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g.44340734 G>C位点杂合度较低,属于低度多态(PIC<0.2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g.44455759 C>T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他5个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对6个SNPs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梅花鹿茸重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g.44455582 T>C位点的TT基因型个体茸重极显著高于CC和TC基因型(P<0.01)。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g.44340734 G>C和g.44350306 T>C、g.44455582 T>C和g.44455759 C>T位点存在强连锁,各产生3种单倍型,在Block 2区块中单倍型TC茸重显著高于单倍型CT (P<0.05)。【结论】 MSRB3基因与梅花鹿茸重性状密切相关,g.44455582 T>C位点和单倍型TC可作为筛选高产梅花鹿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