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扩大和产奶量的提高,奶牛真胃变位(DA)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并引起畜牧兽医界的关注和重视,也使人们对真胃变位的病因、机理、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了更新的认识。笔者对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奶牛真胃变位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障碍的疾病,称为真胃变位(DA)。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1发病规律真胃变位按其变位的方向分为左方变位(LDA)和右方变位(RDA),临床上多数为左方变位。据报道[1,2,3],该病发病高峰在产后30d内,以  相似文献   

3.
真胃变位(abomasal displacement)是指真胃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消化系统疾病。真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疾病,多发于高产奶牛分娩前后,一般情况下多发生左方变位,在断奶前一般发生右方变位。该病主要造成奶牛的淘汰率增加,生产能力下降,治疗费用增多,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本文介绍在富宁兰养殖场实习期间遇到的奶牛真胃变位病例,并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治疗、预防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有效防治奶牛真胃变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奶牛真胃变位是奶牛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严重紊乱、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急性外科病,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以真胃左方变位最常见,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国外早在50年代就有该病的报道,特别是一些奶牛养殖业发达的国家。黑白花奶牛的发病率高达1.5%以上。而我国对本病的研究相对滞后,一方面原因是我国奶牛饲养相对粗放,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不高:另一方面是我国兽医工作者对真胃变位的认识不足。许多真胃变位病例得不到确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奶牛饲养量的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大量饲喂精料,盲目追求高产,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尤其是我国大中城市的近郊区,该病的发病率很高。个别地区发病率达8%-10%,其中产后发病的高达85%以上,给奶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该病研究报道很多,但多限于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有关病因和发病学的研究极少,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每年仍有大量奶牛产奶量下降甚至死亡。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本病或者是治愈后产奶量持续低下。基于此点,有必要对该病开展深入研究。本文以真胃左方变位为主,综述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以供兽医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的真胃变位(displacement of abomasums,DA)是奶牛的真胃即皱胃的位置发生变化,一般患病牛初期真胃蠕动缓慢,多余气体滞留在真胃中,进而使其位置发生变化,机体的消化功能出现障碍。此病常见伴发酮病,若治疗不及时会引起奶牛营养供应不足,最终机体严重透支而死亡。引发死亡,严重影响奶牛生产及行业的正常发展。1真胃变位的原因真胃变位常见于多胎或处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一般认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奶牛真胃变位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探讨其病因及预防和治疗方法非常必要.文章在总结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奶牛真胃变位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是奶牛采食过量高精料日粮和缺乏运动;手术整复与固定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预防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和加强奶牛怀孕后期管理.  相似文献   

7.
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真胃变位.真胃变位是奶牛的一种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1-5].真胃变位分两种类型:(1)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侧腹壁之间,称为左方变位.(2)真胃向前方扭转(顺时针),置于肝脏和右侧腹壁之间,称为右方变位,也叫真胃扭转.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奶牛真胃变位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之一[6-11].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奶牛发生真胃变位(abomasal displacement,DA)时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本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对27头真胃左方变位奶牛与13头健康奶牛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奶牛相比,真胃变位奶牛血液中丙二醛(MDA)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浓度显著降低(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无明显变化(P>0.05)。因此,奶牛发生真胃变位时抗氧化能力降低,提示奶牛真胃变位发生可能与抗氧化能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真胃变位是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真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其中左方变位常见,右方变位相对少见。右方变位又称真胃扭转,常呈现真胃亚急性扩张、积液、腹痛、碱中毒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综合征。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多,死亡率增高,给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严重威胁奶牛健康的一种疾病。近期本院成功救治奶牛真胃右方变位病  相似文献   

10.
刘东军 《中国奶牛》2007,(11):41-42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皱胃)由正常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并且超过了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代谢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习惯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为2.5%~5%左右,其中85%~88%的病例为左方变位.右方变位的病例较少。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死亡率较高.成为威胁奶牛养殖业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现就该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简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奶牛集约化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奶牛真胃变位(displacement of the abomasums, DA)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成乳牛群的年发病率在2~5%左右。奶牛真胃变位已成为危害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奶牛的真胃变位已经成为一个危害奶牛行业发展的疾病之一。笔者就诊治成功的一例奶牛真胃左侧变位病例的发病情况、临床检查、诊断、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引起真胃变位的原因、预防措施及鉴别诊断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而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前者是真胃通过瘤胃底部从腹腔的右侧移至左侧,置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也称真胃移位;后者是真胃在右侧腹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转,逆时针的称为前方变位,顺时针的称为后方变位,人们习惯于把右方变位称为真胃扭转。关于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记载已有百年历史(Carougean和Prestat,1898),自1950年由Begg氏和Ford氏描述和确认以来,近50年内,该病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死亡率也较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成为威胁奶牛健康发展的一种严重疾病。其中,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发病率最高。要预防真胃变位的发生,就需要研究和探索真胃变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该疾病的发生。真胃变位的发病因素较多、较为复杂,迄今为止,人们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无一致性结论,但认为真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的病因相似。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对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产后左方真胃变位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该病可能的发病机制,试验采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对产后真胃左方变位(LDA)奶牛血液生化轮廓、差异生化指标及其诊断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后真胃左方变位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液生化轮廓存在明显差异,酮体(KB)、总胆固醇(TC)、葡萄糖(Glu)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导致血液生化轮廓差异的主要指标(P0.01),聚类结果进一步表明这4个指标对真胃左方变位具有良好的诊断能力。说明奶牛产后真胃左方变位与能量负平衡密切相关,血液酮体、总胆固醇、葡萄糖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以作为判断产后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辅助性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真胃变位(Abomasal Displacement,DA)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真胃形成机械性转移,是一种消化道梗阻的综合病症。DA是奶牛最常见的真胃疾病,也是实施奶牛腹部外科手术的最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拉黑色腥臭粪便,逐渐消瘦,奶产量直线下降等,且多伴发酮病,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场的发展及奶牛产奶量的提高,DA的发生率也在迅速增加,已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1 发病原因 DA可分为左方变化(LDA)和右方变位(RDA),LDA较多常见,占DA的85%以上。但在淮安地区近三  相似文献   

16.
奶牛真胃变位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急性内科疾病,称为真胃变位(Displacement of Abomasum,DA),它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真胃疾病,也是实施奶牛腹部外科手术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经济损失日渐严重,成为威胁奶牛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17.
奶牛的真胃左侧变位,即奶牛真胃的位置从右侧下腹经瘤胃底转到右腹侧,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采食和产奶量下降。近年来奶牛左侧变位是奶牛的常发疾病,是影响奶牛业效益的重要原因。本文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真胃变位是指真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导致营养失调的内科疾病。该病奶牛易发,笔者在临床上曾对2例奶牛真胃变位的病例进行诊治,并用以下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随着奶牛饲养规模和饲养数量不断增加,奶牛的生产性能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奶牛真胃变位的情况时有发生,奶牛真胃左方折叠和左方扭转的发病率呈现高发趋势。由于引起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在奶牛真胃变位的同时还会引起很多并发疾病,尤其是真胃变位并发盲肠变位对奶牛的危害十分严重,会严重影响到奶牛生产性能。基于此,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奶牛真胃左方变位并发盲肠变位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奶牛真胃移位是指真胃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了改变,而引起消化机能障碍的一种常见内科疾病,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消化紊乱。本文介绍了奶牛真胃移位(真胃变位)的发病病因、临床症状、手术治疗和预防措施。临床实践表明,积极预防,发病后尽早确诊,并积极采取手术治疗,完全可以控制该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