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就三大地区(东部、中部、西部)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可能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点在东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因此,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及政策优惠应该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这样才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关注的话题,目前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已经成为各区域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以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理论为基础,采用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和泰尔指数这3个指标,结合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演变,分析各指标的变动趋势,并对趋势进行库兹涅茨曲线的验证分析,认为甘肃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符合库兹涅茨曲线倒"U"型假说。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发展经济学理论,采用中国2006—2015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引入极值边界分析(EBA)模型实证检验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以期得出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规律性的结论。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和乡村人口数量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而劳动力素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中部地区政府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而城镇化率和劳动力素质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影响因素;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因素,而政府教育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是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稳健性"因素;就全国范围而言,政策性因素是影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因素。基于以上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了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金融视角出发,探讨其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江西省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则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需重视对农村金融的扶持政策,构建多样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加大农村金融对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经济的支持,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村居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城乡差距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城乡差距体现在多个方面,城乡居民消费比和收入比的关系不仅能体现出城乡收入消费差距,还能体现城乡差距的发展趋势是否合理。首先分析了199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比与收入比的变化趋势,然后对城乡收入比对消费比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和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两者比值绝大多数年份大于1.0;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114-117
使用2002~2012年河南省的面板数据,以河南省的城市化率为自变量,以城乡收入差距为因变量,用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Stata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出了这十年间城市化进程对河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在短期内河南省的城市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关系,即城市化率提高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在逐步拉大。根据库兹涅茨假说,对比国外的文献与研究可知,城市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一般呈现出"倒U型"曲线的状态,当前城市化率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正处于"倒U型"曲线的前半段上升部分中。对缩小河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黑龙江省近年来不断扩大农村金融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农村地区居民的总体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在分析梳理黑龙江农村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城...  相似文献   

8.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2010—202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某一省份城乡收入差距显著地受到周边省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分地区检验结果来看,各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一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最后,针对实证结果和现实情况,提出了推动劳动力转移、建设高质量城镇化、加强东中西部合作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正面临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的压力,农村金融作为我国提振农村经济的重要工具,是否能发挥其收敛农户收入差距的效应呢?针对农村金融与农户内部收入差距的关系,利用GMM研究方法,从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方面,对2000~2014年全国27个省市(除西藏和上海)的收入差距和农村金融规模与效率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对农户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显著,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2)与农村金融规模相比,农村金融效率对农户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更强,且该效应随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10.
成渝地区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格局,城乡二元结构典型突出,探索该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对于有效促进该地区城乡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有借鉴意义。本文基于成渝地区2010—2020年35个市(区县)域的城乡收入比数据,选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分异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成渝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636下降至2.138,下降幅度约为18.89%;空间上表现为东西方向的“U型”和南北方向的“倒U型”分布特点;全局莫兰指数在0.484~0.618区间上下浮动,上升幅度约为13.43%,说明成渝地区各市(区县)间的经济联系愈加紧密;从集聚性及趋向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空间分布特点呈现为比较明显的正自相关性,局部地区也有显著的H-H和L-L聚集特点;从空间计量模型计算结果来看,平均海拔、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及最短通行时间等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涪陵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涪陵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认为,二元对比差异度较高,城乡产业发展不协调;以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是涪陵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城镇化和乡村建设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始终呈现一种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基于收入来源分解所得的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却在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态势之后,才出现快速上升的现象,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该文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角度加以解释,认为长期以来的农村金融抑制限制了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不断深化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从而拉大了农户间的收入差距。随后,以浙江省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上述论断,并发现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短期内开始扩大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但长期来看两者存在倒U型关系。农村金融持续发展将有助于改善农村收入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3.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乡二元结构密切相关。"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市民化进程的有序推进,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对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7年安徽省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11—2017年16个地市的动态面板数据,分别对其构建OLS回归模型,并采用FE估计和SYS-GMM估计,结果发现:城镇化始终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向关系,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而市民化在短期内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向关系,即随着市民化水平的提高反而会拉大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但在长期内通过影响新型城镇化间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与其呈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数字普惠金融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利用2011~2018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的广度、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能抑制城乡收入差距但抑制效应不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化对城乡间不平衡收入的影响是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基于我国东部地区统计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考察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化对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GDP的比重增大,会相应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目前我国现有的土地及户籍政策等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城市化影响而缩小。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基于中国民族八省区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政策对缩小民族地区与东部发展差距的影响。通过计算GDP的泰尔指数,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如果能提高公共收入预算将有利于缩小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区域经济差距;在财政支出政策方面,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拐点在20669元的人均公共支出水平上。除西藏外,财政支出政策对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效用并不明显。基于此,中央财政支出应进一步向民族地区倾斜,民族地区税制结构进一步优化,民族地区财政支出效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收入分配制度安排上的"城市偏向",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突破点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公正合理的城乡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伍艳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08-212
2001-2010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贫困发生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每提高1%,贫困发生率下降1.58%;分区域看,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呈现较高的贫困减少速度,但是各区域贫困发生率的绝对水平和减少速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贫困发生率的绝对水平最高,贫困群体的脆弱性明显,但其农村金融发展对贫困减少的效应比中部地区强.实证检验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最强,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上海1990-2009年全市人均GDP与城乡收入比之间的关系,发现上海城乡收入差距仍处于库兹涅兹倒U型曲线的前半段;上海人均GDP与城乡收入比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18%左右的偏离均衡部分会在一年内得以调整;二者具有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该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上海市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析,提出运用内生性演进模型解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并且运用内生性演进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和家庭效用函数来分析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得出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调节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