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王如新,王庆虎油松是北方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干旱瘠薄、立地条件差的石灰岩地区,采用营养杯育苗造林,成活率一般应在85%以上。但由于这种方法技术性强,采用不当会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在多年的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几...  相似文献   

2.
利用营养杯苗造林 ,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 ,使苗木充分利用营养杯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 ,不用缓苗 ,直接生长。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相比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的特点和优势。使用营养杯苗造林将有效地提高北方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 ,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其技术要点为 :1 育苗地的选择选择交通便利、距水源较近、背风向阳、无病虫危害、便于管理的地块作为育苗地。2 营养杯的选择根据树种特性和材料来源选择营养杯。营养杯制作的材料有粘土、泥炭、纸、塑料等。营养杯规格用高和直径表示 ,根据苗木种类、速生…  相似文献   

3.
油松用营养杯育苗造林早在大跃进年代,我区有的社队就已应用。近几年来,在毛主席“绿化祖国”的伟大教导指引下,营养杯育苗造林发展很快。1975年全区制杯育苗2,200多万个,造林3万多亩,虽遇上天旱,但成活率仍达80%以上;1976年制杯育苗2,400多万个,造林5万亩,成活率达90%左右。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是提高造林质量,加快绿化步伐的一种多快好省的办法,特别是对干旱、土层瘠薄的阳坡造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东门林场中澳桉树示范林用的苗木半数以上都是利用营养杯进行培育的,营养杯是澳大利亚带来的和广东产的黑色塑料杯,规格为正梭台形,上口边5.2厘米,下口边4.2厘米,高12.5厘米。根据几年的实践,营养怀育苗比起其他育苗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用营养杯苗造林成活率高,本场几年来在气候正常的情况下,营养杯苗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比营养砖苗造林成活率略  相似文献   

5.
营养杯育苗造林,是造林技术的新发展。这种方法是在预先制好的泥质杯中培育苗木,将苗木带杯一起移出造林。此法既省种,成苗又迅速,栽后缓苗快,成活率高,是干旱山区造林的好方法。据遵化、迁安两县部份大队实验,效果良好。目前,这一造林技术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迁安县今春制油松营养杯60万个。  相似文献   

6.
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出现的问题及对策*⒇马丙寅(迁西县林业局064300)油松是北方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干旱瘠薄、立地条件差的石灰岩地区,采用营养杯育苗造林,成活率一般应在85%以上。但由于这种方法技术性强,采用不当会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在多年的油...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速荒山绿化 ,解决石质山地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庄浪县石桥林场从 1995年开始利用油松营养杯播种育苗造林。截止 2 0 0 1年 ,累计制杯 12 0 6 .5万个 ,造林 2 30 6hm2 ,保存面积 10 13.4hm2 ,幼林长势良好 ,有的已郁闭。实践证明 ,油松营养杯播种育苗不仅省地省种 ,而且缩短了育苗时间 ,造林成活率高。现将油松营养杯播种育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 苗床的制作(1)育苗地选择 选择向阳背风、靠近水源、靠近造林地 ,排水良好的地段。(2 )苗床的制作 作床前要先整平地面 ,清除杂草 ,一般用低床育苗。将床挖成深 10cm(要求与杯高相同 )左…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幼林地营养杯苗木补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是北方地区较耐寒且速生丰产的树种 ,对土壤要求不严 ,材质较好且用途广泛 ,其中松属的华北落叶松属坝上地区的乡土树种。由于坝上春秋气候干旱 ,部分造林地块立地条件较差 ,新造林的成活率一般在 70 %~80 %,给补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经过近年的育苗造林摸索 ,发现容器育苗中用塑料营养杯成本最低 ,采用容器育苗补植比常规裸根补植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 ,节约了种源 ,为坝上地区造林工作提供了一项简单适用的技术。1 营养杯苗木的培育1 .1 营养土的配制及营养杯的规格将熟土与大粪肥按 3∶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 ,用辛硫磷、硫酸亚铁和水…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造林质量,缩短育苗周期,加速壮苗培育,改变用裸根苗造林的习惯,我所于1978年对油松等十二个树种进行了塑料大棚容器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棚内培育的油松苗比棚外对照苗高生长大1—2倍。文冠果苗高生长大2—3倍。用三个月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侧柏容器苗快速培育和造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柏是陇东黄土高原区的乡土树种,自然状态下常在险坡、峭壁生长,极耐干旱、瘠薄,是当地干旱山坡、强阳陡坡造林中不可多得的造林树种,也是园林绿化中的常用树种。过去,采用现代育苗技术——容器育苗培育,春夏秋三季均可造林,但成活率高的侧柏容器苗,以前在本地尚无先例。近5年来,我们在甘肃省宁县中村苗圃开展了侧柏容器苗快速培育技术试验,成功培育出870万余株侧柏1年生容器苗,用于荒山造林,成活率高达96%。实践证明,此容器苗快速培育技术,可延长育苗生长期1个月,实现当年育苗,当年造林。现将侧柏容器育苗快速培育及其造林技术总结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大兴安岭林区的干旱阳坡火烧迹地进行了整地方式、苗木T/R比、造林季节和保苗剂应用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鱼鳞坑整地能够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含水率,进而提高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随着苗木T/R比的降低,樟子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增加;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春季造林成活率均高于秋季;使用HRC保苗剂后樟子松和落叶松苗木造林成活率平均增加13.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用污染土壤盆栽方法研究油松和樟子松幼苗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和樟子松能够明显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樟子松提高较显著,在0~10cm土层,油松和樟子松的有机质分别比对照提高102.63%和168.42%;在全氮含量方面,油松的全氮含量低于对照,樟子松能提高土壤的全氮含量。樟子松比油松更适合种植在贫瘠的污染土壤上。  相似文献   

13.
泸定县大渡河干旱河谷区营养袋育苗与雨季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定县大渡河流域属干热干旱河谷地带,常规育苗造林成活较差。本文使用云南松、辐射松、岷江柏3种树种开展营养袋育苗和大田育苗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3种树种的营养袋育苗较常规育苗在出苗率、1 a生苗高、地径、须根长度、须根数量等方面,其增幅都在20%~71%间,差异显著;同时在对三种树种采用雨季营养袋造林和常规裸根造林对比试验中,结果表明前者较后者在当年成活率,年均高生长、年均地径生长,3 a保存率,都有着显著差异,且营养袋造林成活后抗逆强、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人工林造林整地与抚育方式效应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年生湿地松人工林造林整地与抚育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整地规格对湿地松幼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抚育方式对湿地松幼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以穴状和带状抚育幼林成活率最高,为92.15%,而对照仅为82.17%。整地规格、抚育方式及二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湿地松胸径、树高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对整地、抚育方式湿地松生长量分析,结合经济评价,丘岗地湿地松造林以中穴整地、穴状和带状抚育为宜。幼林抚育能明显提高林地肥力,并且抚育强度越大,林地肥力恢复与提高越快;抚育能减少林地被种类、多度及盖度。  相似文献   

15.
油松大苗移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油松的生物与生态学特性,通过采用不同时间、不同栽植地点、不同树龄的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新芽未萌发时移栽,可使树龄为10-15年的苗木成活率达到88.0%以上。该技术对油松大苗的移植培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满足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黧蒴栲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黧蒴栲芽苗截根移栽、截根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黧蒴栲芽苗截根处理对苗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叶干重、茎枝干重、根器官干重有极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一级侧根长度有显著影响.芽苗截根处理后苗木高度增加17.51%、地径增加13.72%.不同剪叶处理方式对黧蒴栲苗木造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芽苗截根苗造林以剪叶75%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5.86%,而未剪叶苗造林成活率为57.69%;应用芽苗截根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7.0%~24.0%,增加当年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8.22%、15.44%.  相似文献   

17.
库布齐沙漠高大流动沙丘沙柳造林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库布齐沙漠东北缘新月型沙丘段进行沙柳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分别用浓度为100 mg/L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和水对沙柳穗条浸泡处理后,进行扦插造林,3个月后调查结果表明,造林成活率比其对照分别提高了12.4%和10.1%;穗条细根发育数量提高28.2%和23.2%,对穗条分枝数、枝条高生长和基径生长影响不显著。②设置沙柳机械沙障与未设林地年风蚀土层厚分别为23.6 cm/a和95.8cm/a,设置沙障后土层风蚀量平均减少了75.4%,固沙效果十分明显。行列式林地土壤风蚀量与行距相关,行距2 m与行距4 m相比,风蚀量约降低16.1%。③穗条栽植数量每穴2条较每穴4条,造林成活率和幼林保存率分别提高近5.0%和50.3%,该地区选择坡度5°~15°的垂直于主风向的平缓坡面中、下坡位为造林适宜地。  相似文献   

18.
1990~1994年与飞机造林困难地区进行人工混播造林试验的同时,又在砚山、保山、永胜等县市的22个播区,从低海拔的干热河谷到高海拔的低温湿润山地,进行了车桑子、山毛豆、银合欢、山合欢、滇合欢、银荆、黑荆、华山松等与云南松或思茅松的飞机混播造林试验示范。参试的10个树种均各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成苗效果,试验示范的总成效面积为4.22万hm2,成效率达70%以上,大部分试区的成苗保存密度均在6000株/hm2以上,达到“规程”要求。试验结果表明:1500m以下的干热地带应选用车桑子、山毛豆、山会欢、银合欢作飞机混播造林树种,海拔1600~2400m的干旱、半干旱及湿润山地、可选用车桑子、山毛豆、山合欢、滇合欢、银荆、黑荆分别与云南松、思茅松进行混播造林;海拔2500~3000m左右,宜用华山松与云南松(高海拔种源)混播造林。  相似文献   

19.
对辽宁省凤城市国有凤山林场苗圃不同苗龄红松苗木生长量和山地造林3龄、4龄和5龄红松苗木生长量和造林成活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红松苗龄的增加,苗高、地径、主根长和大于1mm侧根条数明显增加,苗龄越长,生长量越大;山地造林采用4龄红松苗比采用3龄和5龄苗造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在高速公路上移栽效果,对油松大树移栽与不同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油松移栽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能达到90%以上;油松针叶的颜色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移栽越早,颜色改变越快;油松形体的变化与选树、栽植效果有关,选树严格,栽植精细,树木形体的发育加快,形体优异、优良形占94%,达到了景观效果;公路两侧油松针叶枯黄因风力所致,今后移栽时就远离公路15~20 m ,并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