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大队广大干群坚决走“农业学大寨”的道路,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粮油产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油菜亩产一直稳定在300斤以上,粮食年单产稳定在1200斤左右。今年276亩油菜,平均亩产324斤;上交菜籽4万斤,超过油料征购任务的6倍。 在改革栽培技术,夺取油菜高产的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为配合红壤丘陵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优,特推荐特用型甜糯玉米红血糯:一季亩产青果穗4000根左右,约750公斤,除副产品外,仅卖青果穗亩产值在2.000元左右,纯收入在1500元以上,大面积生产一季也可亩获千元以上收入;如双季种植,效益更为显著;间作套种可明显提高土地产出,增加农产品总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发展低芥酸油菜,我们自1981年秋播起连续三年在周圩村金吴小组进行低芥酸油菜百亩连片高产试验,现总结如下。 (一)试验情况 1.试验田产量:1981年种植低芥酸264油菜60亩(沙土,夏玉米茬),实收单产466.2斤;1982年104亩(其中沙土78亩,水稻茬;淤土26亩,秋豆茬),实收单产504.2斤;1983年在遭受冻害、干旱等情况下,100亩(沙土,水稻茬)低芥酸油菜仍获亩产348.5斤的较好收成。累计三年总面积共264亩,总产106023.6斤,平均亩产401.6斤,其中有63亩亩产达500斤以上。  相似文献   

4.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在积极发展粮棉生产的同时,针对灭螺新村土质差、碱地多的具体情况,在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了油菜和黄花草夹(混)种.1973年1000亩油草夹作(折实油菜面积500亩),收获油菜籽11万斤,平均亩产220斤;1974年70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50亩),收获油菜籽8.5万斤,平均亩产243斤;今年75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75亩),收获油菜籽9.35万斤,平均亩产250斤.  相似文献   

5.
《农家顾问》2006,(12):43-43
双用“双低油菜‘一菜两用’”种植模式.667平方米可摘薹250千克左右,收入250~300元,菜子单产增加10千克左右。增收30-50元.667平方米纯收入增加280~300元。去年湖北省推广应用333万公顷。其中新洲、天门、仙桃、嘉鱼、咸安各667万平方米(1万亩)。收获菜子达到国家双低标准,开发菜薹品牌2~3个.增效1.4亿元。  相似文献   

6.
地膜西瓜套种春玉米是武强县刘南召什村近年来试验成功的一项菜粮立体种植模式,2009年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亩纯收入3250元左右:1亩西瓜毛收入3000多元,扣除水、膜、种子、化肥350元左右的投资,亩纯收入2650元左右:玉米亩产量500kg左右,毛收入750元左右,扣除种子、化肥150元左右投资,亩纯收入6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7.
辽阳市属于一季有余,两季不足作物种植区,如果热量资源利用得好,发展两茬生产是有希望的。1978年全市麦茬葵花试种面积90多亩,上茬小麦平均亩产400斤以上,下茬向日葵平均亩产300斤左右;1979年全市麦茬葵花种植面积扩大到8789亩,一般上茬小麦亩产300~400斤,下茬葵花籽亩产200~300斤;1980年全市麦茬葵花发展到15000亩,其中移栽葵花面积6561亩,一般上茬小麦亩产300斤左右,下茬葵花籽亩产200斤以上。由于两茬栽培组合对路,向日葵在我市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油菜是本区主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万亩左右。1977年以前,双三制面积大,油菜以育苗移栽为主(移栽苗占70%),亩产不满百斤。1978年推广杂优稻后,早茬增多,油菜直播面积增加(占71.6%),单产随着提高,达161.6斤。1982年,油菜面积猛增到21767.1亩,直播油菜占96%,平均亩产高达312.03斤,并出现了亩产近400斤的高产片和超500斤的高产田。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温岭市政府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各种优质农产品基地迅速建立。据统计,全市已拥有各类农产品基地122个,实现产值7.94亿元,纯收入1.58亿元。其中按标准组织生产的“温联”牌果蔗、“玉麟”牌西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23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和5.63万亩,占温岭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45.46%。箬横镇的8000亩“玉麟”西瓜基地、坞根镇的300万羽温岭“草鸡”基地和225亩  相似文献   

10.
1964—1965年,我们在油菜高产综合试验样板田中,进行“简易移栽”(即移栽油菜前,土地不耕不耙,把油菜直接移栽在稻板上)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结果。本场3.83亩简易移栽的油菜,平均亩产油菜籽387.6斤,其中1.71亩平均亩产417.93斤,比同一块田内,同样栽培条件的4.78亩耕作油菜增产11.15%,比66.8亩样板田增产13.79%。  相似文献   

1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市1974年试种了二万六千七百四十八亩“门源”小油菜。经过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的努力,战胜了低温、干旱、病虫等自然灾害,基本试种成功。其中,兰家区试种了二千六百四十五亩,平均产油菜籽五十五斤七两;灯塔区西马峰公社野老滩大队,在高粱地隔台套种“门源”小油菜八百三十七亩七分,平均亩产油菜籽五十斤三两。沙岭区太子河公社光辉大队在水稻上茬种了七亩五分地油菜,平均亩产一百九十四斤一两。华子镇后华子一队清种一点八亩油菜,平均亩产二百零五斤。地处高寒、冷凉的东部山区社、队,不仅试种油菜成功,也获得了可喜的收成。兰家公社末  相似文献   

12.
"白玉春"萝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在当湖镇邵家村试种"白玉春"萝卜,平均亩产2550kg,亩均净收入达2580元,2000年全镇共种植"白玉春"萝卜108.5亩,平均亩产3730kg,平均亩净收入1537.5元,远超种植油菜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 2001年初,我们引进日本南瓜新品种霍克丽爱碧斯种植10亩(1亩=667平方米),采取分期播种和地膜旱作技术,实现错季上市获得成功,平均亩产1520公斤,亩效益1824元;亩成本250元(不计人工),纯收入1754元。该瓜深绿色,单瓜重一般在1.5公斤左右,糖度高,甘甜细绵,投放当地市场深受欢迎,适应本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巩固和发展水稻、油菜生产,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办了油—稻两熟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千亩高产示范,千亩片油菜亩纯收入753.3元,水稻亩纯收入1 151.5元。非项目区油—稻两熟油菜亩纯收入460元,水稻亩纯收入480.5元。油—稻两熟项目区比非项目区亩增纯收入964.3元,经济效益可观,该技术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双低"油菜是指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5%、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的油菜,如油研8号、中油杂2号、华皖油1号、2号、蓉油6号、湘杂油1号、2号等. 芜湖曾在1999年推广"双低"油菜面积18.42万亩,占全县油菜播种面积的60%,双低油菜示范区平均亩产达157.5千克,推广面积、单产水平和最高攻关产量,不仅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也居先进水平.发展"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三年,我们从青海省引入“门源”小油菜,在水稻前茬试种20亩。3月中、下旬播种,6月15—18日收获,生育期75—80天,在低温、多雨、寡照的情况下,平均亩产129.3斤,其中试验站8亩油菜平均亩产165斤,其中2亩产量达到172斤。最低亩产105.2斤。下茬水稻于6月15—20日先后插秧,实现了油稻二季作,不插夏至秧的要求。目前,水稻长势正常。  相似文献   

17.
“秀美江西”是江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目标,简单概括就是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家园。笔者认为,发展“双低”油菜,实行“稻-油”水旱轮作,既能提高经济效益,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是助推“秀美江西”建设的有效途径。1发展“双低”油菜的重要意义1.1能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秀美江西”建设的基础是经济持续发展,油菜作为江西省第一大油料作物,约占全省油料种植面积的75%,是唯一可以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油料作物。发展“稻-油”两熟或“稻-稻-油”三熟种植,一方面能提高复种指数,增油增收,如果全省油菜面积达1300万亩,总产达150万t,可实现产值80亿元;另一方面可提高水稻单产,增粮增收。研究表明,油菜茬水稻比冬闲茬水稻每亩增产10%以上,若发展1300万亩“稻-油”或“稻-稻-油”,可增产稻谷5.85亿kg,增收15亿元以上,实现种植效益和粮食供给安全的统一。近年来,“油菜花经济”已成为各地增收的新渠道,据婺源县有关部门统计,该县“油菜花”休闲旅游带动当地每年增收1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休宁县油菜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展了油菜"333"与"345"技术示范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45"技术集成模式增收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油菜生产综合效益,对于促进油菜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初我们根据区农业局的项目建设需要,在八工段垦种新塘街道属地实施了粮油高产高效示范工程,参加农户6户,面积100亩,全年采用“油菜、单季稻”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油菜品种为“沪油15”,平均亩产137kg,亩产值758.5元,亩净收入373.5元。晚稻品种为“嘉991”,平均亩产523kg,亩产值1146元,亩净收入352元,全年合计亩产值为1904.5元,  相似文献   

20.
义县九道岭公社,1980年种油脂向日葵4000多亩,有2000多亩是草复葵,大部分种在山坡薄地上,普遍长势良好,一般亩产150斤左右,高的可达200多斤。其中石佛寺大队365亩草木樨复种向日葵,平均亩产葵花籽152斤,增加收入2.6万多元;第二生产队种40亩,没施农肥,平均亩产达到225斤,花盘直径平均18.6厘米,大的直径30多厘米,90%以上花盘下垂。而对照田,亩施农肥5000斤,亩产125斤,花盘直径平均14厘米,花盘大部是直立的;第一生产队种80亩,平均亩产接近200斤,增加收入7440元,全队144口人,平均每人增加收入53元。他们采用三种复种形式:1.春播草木樨(也有冬播的)夏季翻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