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杜光明 《新农村》2004,(2):26-26
春天万物复苏,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开始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满足机体活动、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因此,此时适当吃些补品,对身体是有益的,特别是对久病初愈、病后体弱者更为必要。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进补不能乱食乱补,要讲究科学,在服用补品、补药之前,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然后再对症进补,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保健效果。  相似文献   

2.
冬季来临,许多人在考虑进补健身,专家告诫,进补是有学问的,不是人人都可进补,不能随便服补品、补药的。冬季进补要注意以下几点。1.戒乱进补首先,应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何脏何腑有虚。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应在有经验的中医指导下进补,做到有的放矢。2.补而戒腻对于健康状况欠好,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只有脾胃消化吸收功能良好,才能保证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否则服再多的补物也无济于?事。冬令进补不能重于滋…  相似文献   

3.
1.忌不分虚实.进补,中医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症又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对症服药才能补气益血,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更不要说是补身体了. 建议:保健养生,分为偏寒和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要弄清楚自己是偏寒还是偏热体质,根据体质去进补.  相似文献   

4.
陈桦 《新农村》2006,(10):25-25
秋季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期,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不过秋天进补要讲究阴阳平衡,不能乱补一气,否则反会补坏身体,所以进补要讲究科学,具体做到八忌。一忌虚实不分“补”是针对“虚”而言的,只有当人“虚”时才需进补,不是虚症病人则不宜用补药。虚症  相似文献   

5.
金兰 《新农村》2009,(10):30-30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不少人开始进补.但进补不可乱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认为,冬季天气阴冷,阳气内潜,有益于精气的充养和积聚,故适宜进补。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在冬季进补的,需根据个人的体质情况决定,否则适得其反。1.分清体虚再进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以及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不同的补法。  相似文献   

7.
正从寒冷的冬天到春节前后,气温明显较低,按民间传统习惯,许多人在这个季节总是准备进食补药、补品以滋补身体。从医学的角度来讲,这种进补的方法到底对不对呢?一、冬春进补该不该入冬后,气温下降,人体体内的代谢活动也相应改变,秋收冬藏,精气封存。此时进补,有利于机体吸收和储存,对身体的健康是有利的,具有补养  相似文献   

8.
<正>说到进补,人们先想到的往往是各种补药、肉类或山珍海味。其实,我们平常吃的五谷杂粮也算不错的"补药"。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五谷杂粮的既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又经济实用,且没有副作用。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消渴的功效。冬季室内暖气较热、空气干燥,喝大米粥可以远离口干舌燥的困扰。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大米不同的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天气虽然早晚凉爽.但白天仍有秋老虎肆虐。在这个时候,更要遵循初秋养生原则进补。那么.秋季饮食要养生.究竟要吃什么.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相似文献   

10.
羊肉味道鲜美,是人们爱吃的肉品之一,尤其是冬天,气温偏低,中医认为人体的阳气藏于体内,如果此时出现了手足冰冷,就需要进补性温的食物,来增加阳气来御寒。羊肉因其温热,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的功效,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生肾阳,强壮身体,被人们奉为冬令补品。《本草纲目》也记载,羊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滋肾气",因此"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11.
冬令进补是祖国优秀的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之一.但必须知道,既然是补,针对的必然就是虚弱患者,因此说,冬令进补并不是人人都适宜的.那么,哪些人可以进补,而且需要进补,哪些人不适宜进补呢?  相似文献   

12.
正很多人感冒发烧后都觉得应该进补,把疾病对身体的消耗补回来,鸡汤鱼汤常列入首选,其实,从身体可以接受的角度看,貌似没什么"含金量"的粥,经常比鸡汤鱼汤更利于身体康复。中医治疗感冒发烧的方子中,时常会加大米,为的是通过米的补脾力量来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农业》2007,(23):33
<正>一说到进补,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各种补药或山珍海味,其实,我们平常吃的五谷杂粮也是不错的补药。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五谷杂粮的药性既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又经济实用,且没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捕风捉影     
《百姓》2003,(9)
江南时报消息,无锡一名17岁少男因为从小服用蜂皇浆,结果长出乳房而必须进行切除手术;日前他已经出院。这名少男由于进补过度,体内激素代谢紊乱,在5年前乳房开始增大,跟女孩子发育一样。——补品的坏处就是,该补的它补,不该补的它也乱补,完全不受控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实用技术》2010,(10):61-61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过后气温逐渐由升温转成降温,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人极易倦怠、乏力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是,秋季适合进补并不意味着可以乱补,应注意“九忌”。  相似文献   

16.
立秋以后,气候一般早晚凉爽温差大,加上酷暑对人体的消耗,人非常容易倦怠、乏力。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不过有关专家认为,秋天进补要讲究阴阳平衡,不能乱补,否则适得其反,反而把身体给补坏了。因此秋季进补要防“六大误区”: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在用药上有一些错误的认识,结果钱花了,药吃了,病情并未好转,有的甚至加重。1.误区一:补药总是有益。有些人认为有病必虚,有虚必补,于是买这补药,买那补药。殊不知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如果阴虚补阳,阳虚补阴,不但补不了身体,反而有害。2.误区二:新药比老药好。有人认为新药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业生产继续快速发展,在猪、禽、牛、羊等大宗畜禽生产蓬勃发展的同时,特种畜禽作为畜牧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正在悄然崛起,已成为市场消费的热点和农民致富的亮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大宗畜禽产品得到满足后,人们崇尚新、奇、稀、野的消费心理和追求滋补营养的食疗养生消费观逐渐得到显露,不仅仅满足于猪、牛、羊禽等普通的畜产品消费,而对特种畜禽产品表现了特别的青睐,如肉鸽、鹌鹑、乌骨鸡、犬肉等将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热点。现代养生保健观认为,药补不如食补,许多特畜产品,如鹿茸、鹿血、蜂王浆都是名贵的补药或补品,人们对…  相似文献   

19.
正养阳春夏季节是大自然气温上升、阳气逐渐旺盛之时,此时养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根据春天里人体阳气生发的特点,可选择平补和清补饮食,如选用温性食物进补。平补的饮食适合于正常人和体弱的人,如荞麦、薏苡仁、豆浆、绿豆及苹果、芝麻、核桃等。清补的饮食是指用食性偏凉的食物熬煮的饮食,如梨、藕、荠菜、百合等。养阴阴虚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宜在春天  相似文献   

20.
《农村科学实验》2013,(10):45-46
大枣对身体有很多补益作用,因此民间流传着"一日吃仨枣,一辈子不显老"的说法。中医认为,大枣性味甘温,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病后体弱、贫血患者及冬季手脚冰凉的女性都可以通过大枣调理身体。但是,大枣属于药食同源之品,有自己独特的药性,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不辨体质,一律用大枣进补,有时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甚至还会帮倒忙。尤其下列4类人,最好少吃或不吃大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