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池塘养殖现状与高效健康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我国池塘养殖发展现状我国的高效生态池塘养殖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化肥养鱼技术和投饵养鱼技术的推广、普及,使我国池塘养殖亩产量由原来的几十千克,上升到一千多千克,有的地方达到了三千多千克。放养品种由起初的四  相似文献   

2.
底充式增氧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远金 《齐鲁渔业》2007,24(9):18-18
富氧养殖技术是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方式。池塘底充式增氧技术可明显改善池塘养殖水环境,广泛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和梭子蟹养殖,其单产和经济效益递增显著,是一项节能、高效的实用技术。1池塘底充式增氧机的原理和特点1.1池塘底充式增氧机的原理是通过输送空  相似文献   

3.
论池塘养殖技术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昌齐 《淡水渔业》1999,29(2):41-43
池塘养殖在我国淡水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适应水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养殖环境条件及生产投入能力等因素的显著变化,池塘养殖在生产方式、生产手段等方面产生出以全面提高生产管理精细程度为核心的“模式化”、“规范化”养殖技术,以多种水、陆生动物和经济作物混养( 种) 为基础的池塘综合利用技术,与网箱养殖、流水养殖相互渗透、相互融和而形成的“循环流水型”和“箱池型”养殖技术以及极具集约化养殖特征的“集约型”养殖技术。上述技术改进较好地适应了池塘养殖生产发展的需要,显著提高了池塘养殖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技术改进是现阶段池塘养殖技术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周志新  陈欣 《齐鲁渔业》2006,23(3):33-33
池塘污染是指养殖池塘的自身污染,即在养殖过程中,因养殖方式或养殖技术等方面原因,造成对池塘水体环境的污染。 1 池塘污染的特点与原因 1.1 池塘污染特点池塘高密度养殖,残饵、药物残留、水生生物排泄物增多,淤泥增厚,其后果不仅直接危害养殖生物,还破坏了养殖水体的微生态平衡。 1.2 池塘污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药害。由于水产疾病防治技术滞后及养殖户用药知识匮乏等原因,导致许多养殖者使用价廉、残留严重的农药、鱼药及化工原料,造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二是残饵。饲料质量较差或投饲过多、方法不当造成对水体污染。由于片面追求产量,放  相似文献   

5.
闫旭  庞守忠 《内陆水产》2003,28(1):15-16
池塘80∶20养鱼技术是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水产技术项目,其核心内容是在淡水养鱼池塘中,80%的产量来自于某一种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杂食性鱼类;20%的产量来自于一种或几种服务性鱼类。它与我国传统的肥水池塘养鱼相比,能良好地控制养殖池塘水质,减少养殖污水的排放量和养殖的用水量;采用高质量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效率,减少对水质的污染;按一定比例混养服务性鱼类,既可改善池塘水质,又可利用池塘内天然生物资源换取一定量的鱼产量,增加水产品养殖经济效益。湘云鲫是应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相结合培育出的具有杂交…  相似文献   

6.
2011-2012年聊城市东昌府区承担了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淡水池塘浮动草床微生态调控低碳多元养殖技术",实施水下养殖与水上种植相结合的立体高效生态种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池塘主养草鱼为例将这一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10亩,东西走向,池深3米。池塘位置交通便利、电力充沛;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进、排水方便,池塘边设有自动投饵机1台,备有3千瓦的喷水式增氧机1台。  相似文献   

7.
近期,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推荐的2010年渔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确定。主推品种为;“黄海1号”中国对虾、“黄海2号”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主推技术为:对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和北方节水渔业综合养殖技术。对虾池塘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内容是在保证原有对虾产量的同时,实行虾蟹混养、虾蜇混养、虾鱼混养,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8.
池塘刺参养殖对底质的要求比较严格,研究表明,在硬泥沙或硬沙泥底质的池塘中养殖刺参的效果较好。而在实际生产中典型海区环境条件下存在大量软相底质的养殖池塘,尤其是在河口型海域中软相底质池塘更多。如何开发软相底质池塘养殖刺参的生产潜力,是提高养殖产量的关键。本文提供了一种软相底质池塘刺参优质健康苗种培育方法,旨在为典型软相底质池塘刺参养殖提供技术参考。1参苗筛选  相似文献   

9.
池塘健康养殖主要生态条件及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健康养殖是生产无公害、高质量水产品的养殖方式,掌握影响池塘健康养殖主要生态条件及调控技术,对提高生产力,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池塘健康养殖的主要生态条件及调控技术,以指导池塘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池塘养殖牙鲆从小规模尝试到成一定规模发展已逐步试验成功,现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经验将池塘养殖牙鲆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址池塘养殖牙鲆的选址比工厂化养殖牙鲆选址相对容易些,但也有一些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水科院以加快传统池塘养殖模式升级改造、推进健康养殖为目标,开展了较为全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模式构建工作,确立了以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技术修复养殖水环境,以生态工程设施技术改造传统池塘的研究重点,建立了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技术研究的集成平台和示范点。  相似文献   

12.
鲤池塘无公害高产标准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鲤是我国水产品"大宗鱼类"中养殖面积最大的淡水品种,随着大规模连片池塘的开发,高密度精养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已逐渐成为鲤养殖的主要模式。为了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梁山县开展了池塘主养鲤套养花白鲢、草鱼和鲫的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试验,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规范,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海参人工育苗技术、池塘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池塘海参养殖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养殖技术水平不一和养殖方法的不同,使得养殖产量和效益差别较大,笔者通过几年的海参养殖情况分析,总结出了影响池塘海参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1养殖池塘的深度海参在池塘中生长速度的快慢,受水温、饵料、水质环境等因素影响。由于海参在池塘水温超过20℃时有休眠的习性,因此休眠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4.
刘家林 《水产养殖》2010,31(6):27-28
<正>2009年笔者在赣榆县宋庄镇四新村陈周良对虾池塘开展池塘虾贝鱼无公害养殖技术示范,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主要养殖及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林德忠 《内陆水产》2000,25(7):17-17
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传统模式 ,是我国山区农村最基本的养殖方式 ,其养殖面积及产量均占有一定比重。然而其单产低效益差 ,大大浪费了水面资源 ,如何挖掘潜力 ,充分利用水体 ,已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本人经过实践、探讨、分析 ,结合农村养殖条件及技术水平 ,认为山区农村池塘养殖主要存在池塘浅、漏、瘦 ;主养无依据 ;混密不合理 ;病虫只治不防 ;饲养无科学 ;产量低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整理出一套提高池塘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 ,供广大养殖户及水产工作人员参考。1池塘改造改浅水为深水 ,改漏水为保水 ,改瘦水为肥水 ,这是进行池…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中使用微孔增氧技术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爱华 《齐鲁渔业》2010,(12):45-45
<正>微孔管道增氧养殖技术就是利用标准化池塘配套微孔增氧设施,利用科学投喂、生态防病等技术,实行集约化养殖,它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提高养殖过程中鱼虾蟹类的成活率,控制发病率,降低饵料系数,显著增加产量和效益,被认为是一项节能、高效、生态型的实用技术。1池塘微孔管道增氧设备配套标准微孔管道增氧系统包括主机、主管道和充气管道  相似文献   

17.
于忠诚 《齐鲁渔业》2008,25(8):30-31
乌鳢俗称乌鱼、黑鱼、财鱼等,是一种淡水底栖经济鱼类,且乌鳢易加工出口而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重要的出口淡水养殖品种。2006年,江苏省滨海县在正红镇乌鳢养殖基地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着力推广池塘生态修复技术、水质调控技术和无公害乌鳢养殖技术,取得明显效果。现将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池塘养殖是我国的传统渔业,也是淡水渔业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水产养殖业比较效益大幅下降,池塘养殖面临较严峻的局面,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益成为现阶段池塘养殖业稳定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以集约化养殖技术为特征的养殖方式正逐步兴起并取得不少成功事例。该技术通过引用清洁水源、增大水体交换、减少饵料污染等手段保持养殖水体清新;以优质鱼类高密度单养和强化投饵等技术措施提高池塘单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其技术路线显著有别于以“适度肥水,饵料生物利用,多种类多规格混养”为特征的传统养殖。为探索、掌握“集约型”池塘养殖技…  相似文献   

19.
海石斑鱼(Epinephelus)味鲜可口,形态绚丽多姿,深受各地消费者的喜爱。我国南方沿海开展网箱养殖方兴未艾,而池塘养殖石斑鱼少见报道。2001年,我站利用海区的赤点石斑鱼苗(Epinephelusarkoya)开展池塘试养工作,经过近2年的养殖,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选择与清淤1.池塘选择选择南日岛垦区内的虾池计10口。池塘面积22.5~45亩,共300亩,池塘水深2~6米;底质为砂质或砂砾;纳潮方便,水质清新,没有生活和工业污染,日最大换水量可达50%以上。2.清池消毒投苗前2个月,排干池塘积水,晒池2个星期,并清除池塘表面淤泥杂质;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露斯塔野鲮池塘养殖技术,达到大面积推广养殖的目的。1990年我们承担了湖南省科委、衡阳市科委下达的“露斯塔野鲮池塘养殖技术研究”课题,其研究内容包括:露斯塔野鲮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技术;池塘混养技术及增产效益对照试验、调查等。各类试验除有单项试验报告和材料外,现将其养殖技术综述如下: 一、人工繁殖鱼苗技术 1、亲鱼选留和培育:1987年,我们组织和平乡和平村渔场从广东引进露斯塔野鲮苗2万尾,经发花培育转入成鱼塘混养,当年体重达156g。从中选留了50尾作为后备亲鱼,经两年放养和越冬培育,即1989年冬露斯塔野鲮体重达2.2公斤。从中选择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露斯塔野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