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集团母蛾检查抽样方案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代杂种母蛾微粒子病检查的抽样方法,以往都是按一定百分比从制种批中抽样镜检,根据样本病蛾率的高低判定整批蚕种合格或不合格.鉴于这种抽样和判别方法的不合理性,有些省区已参照国外经验,改用在一定概率保证下,以样本中检出病蛾数作为判别标准的1次或2次抽样方案.1979年我省从日本引进了整套的集团母蛾检查设备,并从1983年起,参照国外及兄弟省区经验,采用2次抽样法进行了3年的微粒子病集团母蛾检查试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今年已全面采用.但是试点工作中所使用的抽样方  相似文献   

2.
潘丽芬 《江苏蚕业》2000,22(4):50-51
1985年后,我省各级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疫均由省蚕种公司负责,并采用较先进的集团磨蛾检验方法。每年要检数十万个样本,以此推断样本对应批(段)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验合格与否。检验样本母蛾由各生产单位抽取装盒,然后送检。而袋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蛾检验是否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近几年一代杂交种送检蛾盒的情况来看,尚有少数的生产单位还不能按袋蛾标准进行袋蛾,在样本蛾盒送检时,时有发现袋蛾数量不足、蛾盒破损、蛾盒标记不清等送检蛾盒质量问题,给烘蛾、检验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规范送检蛾盒…  相似文献   

3.
家蚕微粒子病蛾不同制种日分布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194个原种带毒批微粒子病母蛾在不同制种日之间的分布状况做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72 4 6 %的带毒批在不同制种日之间微粒子孢子带毒集团检出率未见显著差异 ;2 7 5 4 %带毒批在不同制种日之间微粒子孢子带毒集团检出率有显著差别 ,制种首、末日带毒蛾数的多少没有明显的规律。在家蚕母蛾微粒子病抽样检查时 ,应采取逐日分层抽样方法 ,以提高送检样本对全批毒率的代表性。如果有选择地在某一天袋蛾 ,不仅不能正确反应该批的微毒情况 ,反而可能使检验样本的毒率增高 ,造成合格蚕种的误淘汰 ;也有可能造成检验样本的毒率降低 ,导致不合格蚕种流入市场。  相似文献   

4.
家蚕母蛾毒率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正> 一、引言为了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母体传染,必须进行母蛾检查。由于制种批一般很大,生产上普遍采用抽样检查方法,即从批母蛾中抽出一部分进行检查,然后由部分来推断总体。这种方法不可能保证所作的判断百分之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们对本省的微粒子病集团母蛾检查抽样方案作了改进。一是制种批母蛾数由10万蛾扩展到40万蛾,使其与本省蚕种场的饲育批大小大致相适应;二是第1样本的允许病蛾数,随着制种批的增大,从0增加到14蛾,使病蛾率极低的制种批能经第1样本检查即被通过,减少了检第2样本的工作量。抽样方案的设计参数为容许病蛾率0.5%以下,判别信赖度第1样本99.7%以上,1,2样本合计98.5%以上。该抽样方案1986年在全省实施后,生产部门反映良好。但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4~2007年广西家蚕一代杂交种母蛾检验中,所有需要检第二样本的批段(共1620个批段)的母蛾病蛾数进行分析,调查母蛾检验中第一、二样本检出病蛾集团数的对应性和相关性,并论证二次抽样母蛾检验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增加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抽样检查集团蛾数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农村原蚕区不断扩大 ,蚕种检验批增多的情况下 ,研究在不影响检种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检种工作量的抽样检查方法十分必要。提出了在家蚕微粒子病母蛾集团检查中接收概率的近似公式 ,以及增加集团母蛾数 ,减少镜检次数的设想。通过接收概率和平均检查次数的计算、计算机模拟、实际检查操作 ,以及与现行方法的比较 ,证明了接收概率的近似公式的适用性 ,同时也表明集团母蛾数为 6 0蛾的抽样方案与现行集团母蛾数为 30蛾的抽样方案的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基本相同 ,而平均检查次数大大减少 ,从而证明了其可行性。在检验错误较多情况下 ,这种方法的风险也较大 ,使用时应谨慎。  相似文献   

8.
刘正俭 《北方蚕业》2008,29(1):63-64
母蛾样本质量、数量和镜检方法是影响蚕种微粒子病检验准确性的三要素。这里就母蛾样本的管理谈几点作法,涉及批次设计,小批段划分,袋蛾抽样,蛾袋收烘及送检等方面,并制作流程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袋蛾时间、三级原种袋蛾要求、一代杂交种袋蛾要求、蛾袋标记、袋蛾及送蛾清单等方面论述了广西桑蚕母蛾抽样袋蛾要求;同时论述了原原种和原种、一代杂交种袋蛾方法及我区普通种袋蛾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母蛾样本烘干处理方法、从蛾袋质量、母蛾数量、母蛾样本清单确认、三级原种的验收等方面论述了母蛾样本验收方法;从统一放置地点、统一妥善保管、防止有害生物损坏样本等方面论述了母蛾验收后的贮藏管理。  相似文献   

10.
做好制种过程中母蛾检查的抽样和技术处理及管理工作,是微粒子病防治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母蛾检验样本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母蛾微粒子病是否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准确性。各蚕种生产单位及检种室应从母蛾抽样袋蛾、蛾盒验收及烘晒处理保存等方面规范检蛾盒标准,确保母蛾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检验和蚁蚕补正检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蚁蚕补正检查是防止袋蛾或母蛾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检、误检而采用的一种辅助措施。近几年来在一些省、市相继被应用,对确保蚕桑生产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蚁检还具有抽样样本直接来源于成品,抽样工作量相对减轻等优点。但如果用蚁检代替母蛾检验,仍需要作大量的探索。1家蚕微粒子病检验17世纪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蚕业因大量发生微粒子病而遭到毁灭性打击。微生物家巴斯德博士研究了5年时间,终于查明本病乃原生动物寄生引起,并具有胚种传染性。于是他首创了袋制蚕种法,实行母蛾检验制度,淘汰有毒蚕种,对保障蚕作安全起着很…  相似文献   

13.
蛹斯温度与母蛾遗腹卵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英 《中国蚕业》2001,22(4):16-17
在制种过程中,有些母蛾中的卵不能全部产出而遗留在母蛾腹中,这些遗留在母蛾腹中的卵简称遗腹卵.有报道:遗腹卵的多少与蚕品种及饲养管理有关;与母蛾的生理成熟度有关;还与交配产卵的温湿度有关.近两年在制种过程中发现苏6原种遗腹卵有增多的现象,直接影响到茧制种量的高低.为了探明蛹期保护温度与母蛾遗腹卵的关系,本文设3种不同的温度进行蛹期保护,并按常规方法进行制种,调查了各区母蛾的产卵数、遗腹卵数和遗腹卵率.现将2001年春蚕期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袋蛾与蛾盒管理是制种的最后一个环节。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观念上的原因,对微防工作,人们只强调蚕前、蚕期、蚕后的防病消毒等措施的贯彻落实,而往往忽视了把正确袋蛾与蛾盒管理作为消灭和控制微粒子病的重要环节来抓。原种(包括原原种、母种)必须全部对号袋蛾,在规...  相似文献   

15.
分析现行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案的特点,提出适合平附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案的改进意见。以超几何分布为基本数学模型,从抽样检验原理对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农业行业标准散卵种方法具有以高概率拒收不合格批和检验工作量少的优点,存在较高概率拒收合格批,生产方风险过大的不足;农业行业标准平附种方法具有抽样简便易行、样本具有代表性、单位统一、能对号淘汰检验不合格蚕种的优点,存在没有概率保障、发生"两类错误"概率同时存在和检验工作量大的不足;广西地方标准方法除具有农业行业标准散卵种方法的特点外,还存在标准执行不对称、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和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方风险的不足。提出采用分层抽样、二次检验、检验风险控制、增加集团个体数、以集团为单位和采用1%病蛾率指标的适合平附种生产实际的检验方法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市各种场制种,实行抽样检查,抽样办法按《四川省蚕种繁育质量检验办法》执行.在抽检母蛾的过程中,要求每批都要能够分别代表制种批从起头到末尾的母蛾总体.在镜检时,第一次抽检中,未检出毒蛾,判定该批为合格种,如检出有毒蛾,且一、二检毒蛾达到千分之五以上为不合格种.如一、二检查出毒蛾合计未达到千分之五以上,判定该批为带毒合格  相似文献   

17.
目前市场在售和在用集团磨蛾机为20世纪80年代设计生产,由于年代久远和设计本身的缺陷,急需研发一种家蚕母蛾微粒子孢子样本采集、获取的自动化系统设备,以提高检疫质量和工作效率。重庆市蚕业制种公司成功研发新型母蛾检验集团CQN -Ⅲ新型磨蛾系统,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检出率高,准确率高;安全性高,噪音低;节能降耗,节约用工用水,高效。  相似文献   

18.
对河南一化性柞蚕制种过程中发生的不良母蛾种类、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措施,为广大柞蚕制种场、柞蚕产业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笔者曾于本刊1992年第4期上撰文讨论了对家蚕母蛾抽样检验结果评判问题的一些理论和计算公式;给出了在允许病蛾率为0.5%,置信概率(即判别信赖度)为98.5%以上条件下,江苏现行家蚕母蛾检查抽样方法中各样本的允许病蛾数。就是说,根据实际检验结果,如果其病蛾数不超过相应的允许病蛾数,则该批蚕种认为是合格蚕种,其信赖度在98.5%以上。否则就是不合格蚕种。但是,根据概率统计理论,既然是抽样检验,那么即使样本实际检出病蛾数小于或等于允许病蛾数,这批蚕种仍可能是不合格的,不过其可能性很小,在1.5%以内。反之,即使样本实际检出病蛾数大于允许病蛾数,也仍然可能是合  相似文献   

20.
母蛾第一、二样本检验结果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NY/T327-1997)规定桑蚕一代杂交种病蛾率合格的蚕种--按批病蛾率小于0.5%、置信度大于98.5%,根据批量(母蛾数)对应的检验第一样本量(母蛾集团数)和允许的病蛾集团数,若第一样本检出的病蛾集团数不大于允许的病蛾集团数C1则判定该批蚕种合格;若第一样本检出的病蛾集团数大于第一、第二样本累计允许的病蛾集团数C2则可判为不合格;若介于C1与C2两者之间则需检第二样本--且第一、第二样本检出病蛾集团数之和不大于其允许的病蛾集团数C2则判为合格,反之则为不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