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载体尿素的研制及其释放机理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据统计,我国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仅为30%~35%,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对环境的污染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课题。缓释/控释肥料的研制已成为肥料研究的热点[1],研制出了一些尿素二次加工产品[2]。但是由于工艺较复杂,成本太高;而且许多添加物在土壤中难生物降解,对土壤和作物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呼吸强度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逐渐成为公众和科学界关注的热点,CO2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受到格外重视.大气CO2浓度升高将直接影响陆地植物的光合作用[1].植物的光合产物约有20% ~ 50%被运送到地下,通过根系分泌及死亡输入土壤[2],因此大气CO2浓度升高将会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关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农作物地上部分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3.
罗英  孙辉  唐学芳  唐亚 《土壤学报》2007,44(6):1145-1147
土壤酶主要源于土壤微生物代谢过程,以及土壤动物、植物根系分泌及残体分解[1,2],土壤酶活性反映土壤生物活性和土壤生化反应强度[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物理特征(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空气、土壤团聚体)、有机质、pH、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类型等关系密切[4]。环境因子如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酸雨和臭氧等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也很大[5,6],因而土壤酶活性也可作为监测环境变化和污染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生物活性指标。此外,由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碳、氮循环密切相关[7],因此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常常还与全球气候变化相联系。目前土壤酶研究多集中…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铜水平下接种AM真菌对海州香薷根际pH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宿主植物生长和吸收、转运重金属的作用受土壤pH的影响[1-3]。植物可以通过分泌质子或有机酸等改变根际土壤的pH,接种AM真菌可以改变宿主植物的根系分泌物[4-6],从而影响土壤pH。Li等[7]研究发现,接种AM真菌的白三叶在根-土界面、菌丝室及菌丝-土壤界面的pH均降低。Li和Christie[8]发现Zn污染土壤中接种G.mosseae降低了红三叶植物体内Zn浓度和吸收量;菌根处理土壤的pH比对照土壤高,土壤溶液中的Zn浓度低,在施Zn量大时尤为显著。AM真菌菌丝往往在利用NO3-N的同时释放出OH-,导致…  相似文献   

5.
土壤酶素有生物催化剂之称[1-2],既参与包括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在内的自然界物质循环,又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活性库[3-4].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状况的关系历来为各国学者所关注[5-8],应用通径分析研究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也有一些报道[9-10].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旱地长期轮作与施肥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土壤微生物量是土壤中植物有效养分的储备库,在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中具有重要作用[1].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微生物量磷为P 12.4~15.5μg/g[2],南方红壤的微生物量磷为P 12.2~31.5μg/g[3].Brookes[4]根据土壤微生物量的周转速率计算英国土壤年周转通量,发现微生物量磷周转足以提供草地所需要的磷素,即使在含量比较低的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磷也能够提供70%左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磷.可见,微生物量磷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磷素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种植年限保护菜地土壤质量初探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保护地蔬菜栽培中氮肥的大量施用引起土壤氮素累积现象非常严重[1-3 ],并出现盐分累积和次生盐渍化的发生[4-5 ];而且保护地蔬菜栽培多年后还造成土壤pH降低,施肥量越大,pH降低幅度越大[6].伴随着土壤理化性状变化,保护地土壤微生物区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细菌数量显著下降,真菌数量增加,微生物活性降低[7-8].  相似文献   

8.
土壤过量施用肥料,使部分菜地特别是保护地土壤中氮、磷养分积累过剩,导致蔬菜品质变劣,肥效下降,病虫害增多[1-2]。上世纪80年代日本已报道菜地过剩营养的不利影响,发现在土壤磷过高时,微量元素锰和铁出现异常[3]。据统计,京郊菜地土壤氮、磷养分已有明显积累,全市平均保护地土壤有效磷(P)含量达97·1mg/kg,个别区县高达165·8 mg/kg;土壤NO3-N含量平均为88·8 mg/kg,个别区县高达168 mg/kg[4]。在这种高氮、磷含量的土壤中,其它养分的变化也有必要进行研究。相对于大量元素,菜地土壤微量元素的研究较少[5],而且一般都是在常规施肥量的条…  相似文献   

9.
新型包膜复合肥在地毯草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镇绿化面积不断扩大[1-5]。其中一大部分是种植草坪,随之而来的就是草坪的施肥问题。我国生产和使用的草坪专用肥料很少,大多为常规速效复合肥,施肥不当不仅会给环境造成面源污染[6],而且影响绿化质量。针对草坪的营养特点,我们研制出包膜控释草坪专用肥料[7],并分析了其在地毯草上的应用效果。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土壤采自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棕壤试验地0—20 cm耕层。该土壤为发育在第四纪黄土性母质上的简育湿润淋溶土(耕作棕壤)。其基本农化性质如下:全N 1·81 g/kg,碱解N 94·6 mg/kg,有效P15·69 mg/kg,速效K 101·4 mg/…  相似文献   

10.
污染土壤中苯并[a]芘的微生物共代谢修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优先具毒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突变、致癌特征,美国EPA已将16种PAHs列入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黑名单中[1],苯并[a]芘(B[a]P)是PAHs的典型代表种类之一。PAHs因疏水性、辛醇水分配系数高,而易于从水生态系统向沉积层迁移,最终造成沉积层土壤的污染。目前普遍认为PAHs在土壤中是一类难降解有机物,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生物可降解性随着苯环数和苯环密集程度增加而降低,尤其是四环以上的PAHs常以共代谢方式进行[2-3]。共代谢(Co-metabo-lism)是指某些有机物在环境中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碳源与能源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