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牦牛体表寄生硬蜱的优势蜱种及其生物学特性,以便能更好地预防、控制蜱传疾病,从牦牛体表采集蜱虫约1000只,进行蜱种鉴定和饲蜱试验。通过形态学鉴定,牦牛体表寄生的优势蜱种为森林革蜱、草原革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本文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研究了它们的形态学区分点,并通过实验室饲养观察其吸血情况。研究查清牦牛体表寄生蜱虫的种类,掌握其生活史,对今后牦牛养殖业及蜱传疾病的综合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乌鲁木齐市多家宠物医院、宠物店、犬舍、流浪犬基地、社区随机选取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犬共1 054只,采集其体表蜱虫889只,通过形态学鉴定及蜱虫的线粒体16S rDNA基因扩增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定得到假头基呈六角形的蜱虫,所采集的蜱虫初步鉴定为血红扇头蜱和图兰扇头蜱.发现血红扇头蜱和图兰扇头蜱的16S rDNA基...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了解新疆昆玉市某牧场绵羊体外寄生虫羊蜱蝇所携带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从该牧场绵羊体表采集羊蜱蝇82只,经形态学鉴定后,提取羊蜱蝇DNA,对立克次体17 kDa基因和geneD基因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采用序列分析软件MEGA7.0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采集物种为羊蜱蝇并检测到其携带立克次体,经鉴定为暂定巴布瑞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barbariae)。研究表明,新疆昆玉市某牧场绵羊羊蜱蝇携带立克次体,结果可为新疆地区羊蜱蝇携带的立克次体病原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新疆边境地区沙雅县的蜱种分布状况,从该地绵羊体表采集寄生蜱虫,应用数码体视显微镜对其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采集蜱虫的线粒体16S rDNA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并测序,应用序列分析软件MEGA 6.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采集蜱样的分子进化特征。结果表明,采集的蜱样均为图兰扇头蜱,在系统发育上依然和新疆境内石河子地区、乌什地区、皮山地区和图木舒克地区的图兰扇头蜱处于同一分支,具有分子进化的相对保守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甘肃省武威市骆驼蜱以及梨形虫病病原种类和分布情况,保护和开发骆驼产业,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对采集的骆驼蜱虫与骆驼抗凝血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的蜱虫经鉴定为亚洲璃眼蜱,说明亚洲璃眼蜱是该地的优势种;在蜱样品中检测到双芽巴贝斯虫阳性样品1份,说明当地存在通过蜱传播梨形虫病的风险。本研究对于提高该地区骆驼养殖业对蜱与梨形虫病危害和防控的认识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当地蜱以及梨形虫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新疆鄯善县春季蜱虫种类及分布情况,2021年3—5月在鄯善县的5个村庄采集羊体表蜱虫及盐碱地区域环境中的蜱虫,利用体视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统计羊只携带蜱虫情况及其种类。结果显示:共在150只羊体表和环境中分别采集到1392只和1007只蜱虫;采集到蜱虫归于2科3属5种,分别为硬蜱科的亚洲璃眼蜱、小亚璃眼蜱、血红扇头蜱和图兰扇头蜱以及软蜱科的拉合尔钝缘蜱,其中亚洲璃眼蜱数量最多,占48.99%,在5个村均有分布;3—5月羊带蜱率逐渐上升,分别为14.67%、35.33%、68.67%,携带的种类由拉合尔钝缘蜱1种逐渐增加到5种。结果表明,新疆鄯善县春季流行的优势蜱种为亚洲璃眼蜱,而随气温升高,蜱虫种类及数量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因此春季应加强蜱虫的消杀工作。本调查为鄯善县春季蜱虫传播疫病的防控及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青海大部分地区蜱的种类及优势蜱种,运用形态学分类法对采集于青海18县(市)的蜱虫样品进行显微解剖结构观察、鉴定、分类并确定优势蜱种。经鉴定,这些地区的蜱种有青海血蜱、草原革蜱、阿坝革蜱、森林革蜱和长角血蜱,优势蜱种为青海血蜱。  相似文献   

8.
为鉴定四川石渠县牦牛体表寄生蜱的种类,本试验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蜱的形态学特征,对蜱做形态学初步鉴定,同时提取蜱组织DNA,用PCR扩增蜱COI基因,将阳性产物测序、比对,构建分子进化树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自石渠县牦牛体表的蜱为青海血蜱和西藏革蜱,其中西藏革蜱为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新疆昭苏县马匹体表蜱虫和周围游离蜱虫携带马梨形虫情况及其之间流行关系,于2016年4―7月份,分别采集马匹血液、相应马体表携带蜱虫和周围牧场的蜱虫,经PCR检测总携带梨形虫率分别为93.9%(31/33),15.8%(6/38),3.4%(6/175);对所采集的蜱虫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分别为草原革蜱、森林革蜱和边缘革蜱;3种革蜱占马体表蜱虫总数的比率和带虫率分别为52.6%(7.9%),44.8%(7.9%),2.6%(0.0%),占牧场游离蜱虫总数的比率和带虫率分别为56.0%(2.3%),43.4%(1.1%),0.6%(0.0%);根据统计学分析,马匹年龄与携带梨形虫及其媒介蜱之间差异显著(P<0.05),马携带蜱虫数量与马源性、蜱源性泰勒虫的感染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新疆昭苏地区马梨形虫的流行与马匹年龄、带虫媒介蜱虫的数量、种类等因素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的优势蜱种及其存在的基因多态性,应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14个主要牧区采样点进行蜱虫种型的鉴定和基因多态性分析。通过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对蜱虫样品进行显微镜观察以初步确定蜱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蜱虫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后对蜱种进行分子鉴定和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蜱种多样性。应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蜱虫的16S rRNA进行聚类分析,以确定蜱进化的规律。结果显示14个不同地区的蜱虫均属于草原革蜱,为锡林郭勒盟地区的优势蜱种之一,但不同地区的蜱虫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春季新疆吐鲁番市牛体表蜱寄生情况以及蜱种类和优势种群,选取艾丁湖镇牛养殖规模较大的5个村为试验点,采集牛体表吸血蜱虫,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蜱种属鉴定,采用SPSS 26.0 软件统计分析蜱种优势度及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在100头牛体表共采集吸血蜱虫1 362只,经形态学鉴定,均为硬蜱科璃眼蜱属的亚洲璃眼蜱和小亚璃眼蜱。小亚璃眼蜱数量居多,占58.81%(801/1 362);蜱分布范围广,在每个村均有分布。大庄子村分布的蜱虫数量最多,占30.03%(409/1 362);西热木村最少,占8.44%(115/1 362)。小亚璃眼蜱在琼库勒村的相对优势度(Dr)最高,为68.92%(173/251),在花园村最低,为47.27%(191/404);亚洲璃眼蜱在花园村的Dr最高,为57.27%(213/404),在琼库勒村最低,为31.08%(78/251);小亚璃眼蜱在大庄子村的蜱指数(Im)最高,为12.75,而亚洲璃眼蜱在花园村最高,为10.65。运用SPSS 26.0 软件对不同试验点两蜱种的Dr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小亚璃眼蜱在各试验点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亚洲璃眼蜱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地区春季主要流行小亚璃眼蜱和亚洲璃眼蜱,且分布广泛,牛体表蜱感染较为严重。因此,春季应针对性加强璃眼蜱的驱虫工作,以降低人畜感染相关虫媒病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建立小亚璃眼蜱、亚洲璃眼蜱和残缘璃眼蜱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并探讨它们的系统发生关系。在新疆、内蒙古从动物体表采集寄生蜱,形态学鉴定后,PCR扩增测序获得3种璃眼蜱的16S rRNA及线粒体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ytochrome oxidaseⅠ,COⅠ)序列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用Mega 5.0和Mrbayes 3.2软件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亚洲璃眼蜱、小亚璃眼蜱样本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相应蜱虫16S rRNA序列聚类,而残缘璃眼蜱COⅠ序列与GenBank中已知残缘璃眼蜱COⅠ序列聚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简易、准确鉴定小亚璃眼蜱、亚洲璃眼蜱和残缘璃眼蜱。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108-2113
为掌握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硬蜱的优势蜱种类,对该地区15个调查点的蜱进行考查和采集蜱虫1 349只样本,在形态学鉴定方法初步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设计1对简并引物,从蜱虫基因组DNA样品中,采用PCR扩增得到蜱虫16SrRNA基因序列,测序后进行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用Mega 6.06软件绘出系统进化树,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知蜱虫16SrRNA进行聚类。结果显示:15个考察点蜱虫种类均为草原革蜱,属于呼伦贝尔地区常见优势蜱虫之一。但是,不同地区的蜱虫之间也存在基因序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警犬蜱感染流行情况,对32个警犬技术工作单位2007年~2011年间蜱感染流行病学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于2011年3月至9月份采集了21个警犬技术工作单位警犬蜱虫进行蜱种鉴定;此外,还对从12省份采集到的蜱虫进行巴贝斯虫的检测.结果显示,近5年来,警犬感染蜱的情况在18个省、4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普遍存在,警犬感染蜱在夏季和秋季达高峰期,对采集的蜱样本进行蜱种鉴定,共有血红扇头蜱、铃头血蜱和草原血蜱3个蜱种,从12个省份20个警犬技术工作单位采集的蜱虫中,有12个单位蜱虫体内未检测到巴贝斯虫感染,8个单位蜱虫体内检测到巴贝斯虫,检测到的巴贝斯虫均为韦氏巴贝斯虫.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青海省湟源县主要家畜蜱虫流行情况,2017年4~7月在湟源县城关镇采用布旗法和宿主体表捕捉法采集蜱238只,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为青海血蜱和草原革蜱,隶属于1个科2个属,其中青海血蜱在该地区属优势蜱种。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采自炉霍县牦牛体表的蜱种类,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蜱的形态特征,结合文献资料对蜱作形态学初步鉴定;提取蜱组织DNA,用PCR扩增蜱ITS2基因,将阳性产物测序、比对,构建分子进化树对蜱作分子生物学鉴定,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采集自炉霍县牦牛体表的蜱种类为微小扇头蜱和青海血蜱。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新疆昭苏县马感染梨形虫情况及传播媒介蜱的种类,采用寄生虫病病原常规检查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200匹马进行马梨形虫的检测,对320只传播媒介蜱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红细胞染虫率为9.23%,PCR、cELISA对驽巴贝斯虫的检出率分别为28%和23.5%,对泰勒虫的检出率分别为36%和34%;对马体表和周边环境采集的320只蜱虫鉴定为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2种。本研究为该地区马梨形虫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来自南非不同蜱种的系统进化关系,建立南非截获蜱虫的套式PCR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中蜱虫的18SrRNA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条件建立蜱虫套式PCR鉴定方法。从南非进口生牛皮上截获寄生蜱,经过形态学初步鉴定后,应用所建立的套式PCR扩增获得10种南非蜱虫(T1-T10)的18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后与NCBI中已公布的蜱虫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应用MEGA5.0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T1、T2、T3、T4、T7、T8是花蜱属的亚种,T5和T6分别是牛蜱属的不同种或亚种;T9和T10是扇头蜱属的不同种或亚种。说明建立的套式PCR检测方法能够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准确鉴定不同形态的蜱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牛羊体寄生蜱种类,为牛羊蜱传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对玉树州五县一市的牛羊养殖场及放牧坏境进行了蜱标本的采集。结果显示在采集的4513只蜱标本中,经种属鉴定有革蜱属和血蜱属的3种蜱,其中草原革蜱1423只,青海血蜱2271只及长角血蜱819只存在于调查区域,且蜱虫数量的在8月份达到高峰。上述结果表明青海血蜱为玉树州的优势蜱种,且蜱虫数量具有季节动态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璃眼蜱形态学及璃眼蜱属特异性基因(ITS-2)和其携带病原基因(Tams1)PCR扩增及其PCR产物的克隆、测序、同源性比较等,鉴定和检测采自新疆吐鲁番地区疑似牛体表璃眼蜱(n=50)及其携带病原状况。结果显示,采集的蜱虫经形态学鉴定均为小亚璃眼蜱,PCR扩增的璃眼蜱种属特异性ITS-2基因和环形泰勒虫Tams1基因序列大小分别为491 bp和534 bp。本试验获得的ITS-2序列与Gen Bank中已记载的小亚璃眼蜱ITS-2序列一致,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符,故这些璃眼蜱属于小亚璃眼蜱种(Hyalomma anatolicum)。在检测的50只璃眼蜱中,携带牛环形泰勒虫的有3只,阳性率为6%(3/50),并发现所扩增的携带病原目的基因序列与已登录记载的牛环形泰勒虫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结果表明,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借助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璃眼蜱种属鉴定及无典型硬蜱种的鉴定具有简易、准确度高等特点,而且在璃眼蜱种属确定的基础上分离其携带的病原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