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水稻病毒病和类菌原体病已知有10种,其中以黄矮病(暂黄病)和矮缩病的发病面积最大,为害最重。六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南方11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流行。七十年代中期随杂交稻的推广,病害再次流行,1977年仅湖南省常德、益阳、岳阳三地区就损失稻谷3.3亿斤,益阳地区180万亩杂交晚稻有150万亩发病,  相似文献   

2.
小麦黄矮病是我国北方冬、春麦区广为发生的一种严重危害小麦的病毒病害。周广和等人用生物测定法查明在上述地区危害小麦的3种病毒株系。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曾多次发生小麦黄矮病的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我们用生物方法查明1986年公主岭地区的小麦黄矮病毒属 GAV 株系,即二叉蚜长管蚜株系。  相似文献   

3.
小麦黄矮病在河北省廊坊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1970年大流行,发病面积占麦田面积30%左右。我们从1972年以来,开展了小麦黄矮病侵染及发病规律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4.
水稻普遍矮缩病、黄矮病是我省近几年来水稻生产上较严重的病毒病害,其为害程度逐年增多,严重威胁水稻生产。为探明此二病害测报及防治依据,我们於1973年对其病害带毒率和潜育期作了一些观察,现将初步结果简汇如下。  相似文献   

5.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水稻病害,主要依靠白背飞虱来传播,通过飞虱吸食植株传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2001年第一次发现的时候是在阳江市,2009年的时候在天柱县大面积发生此病情,由此引发了关注,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经常会发生这种病毒性病害。这种病害传播速度快,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造成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水稻病害,现已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流行,症状为植株矮缩、叶皱、高位分蘖、倒生根、茎秆有蜡白色物瘤突起、小穗退化、颖花扭曲、结实少。苗期感病的稻株严重矮缩,不能抽穗,早枯死亡;  相似文献   

7.
我国抗黄矮病小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黄矮病是世界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几乎所有生产小麦的国家都有发生,黄矮病的每次流行都会给小麦产量造成很大损失.例如,1978年美国小麦黄矮病的发生致使春小麦减产60~80%(Cil,1980);1988~1989年原西德第一次黄矮病大发生,导致冬小麦...  相似文献   

8.
小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的病毒性病害。一年中,秋季和春季是小麦丛矮病发生的主要时期。此时传毒介体灰飞虱的传毒能力决定于介体本身因素及环境因素。为弄清灰飞虱的介体传毒和病害发生间的诸关系,在1979—1980年的秋、春季节,进行小麦丛矮病传毒介体的传毒效力研究,进而给小麦丛矮病的病害流行因素、预测预报工作及控制病害发生提供线索及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现状第一次发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在2001年,发生在我国的广东省地区。2008年,国家农业部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列为新种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也成为了越南水稻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据相关报告统计,在2015年,我国南方有33万公顷的水稻出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其中6000多公顷基本失收。因此,其流行扩散范围广、监控难以及威胁大的特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对  相似文献   

10.
水稻普通矮缩病简称水稻普矮病,近年来在闽北山区每年单、双晚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少数年份高达30%左右,已经成为近年来水稻主要病害之。  相似文献   

11.
<正>苹果腐烂病是我国苹果主要产区发生普遍的病害,对果园生产危害大,近年在矮砧密植果园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研究腐烂病的发生及防治在生产中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曲阳县的一个矮砧密植苹果园的腐烂病发生及防治效果进行了连续2年的防治试验与病害调查。  相似文献   

12.
黄玉林 《广西农学报》2015,30(2):15-17,21
为了提出防治水稻黄矮病的对策,对水稻黄矮病病害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田间表现、发病的原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黄矮病是属于病毒病害,各地水稻普遍发生黄矮病。近几年来,在乐业县新化镇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一般会使水稻减产20%-80%,有的农户由于播种了感病品种,造成全部受灾,有的甚至绝收;一般来说矮秆品种易感病,高、中秆品种抗病强;病害潜育期因传毒虫数的增多而缩短,水肥管理和种植绿肥也预防和减少黄矮病害的发生。文章根据发病原因和规律提出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近几年来我国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一大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病原、检测方法、流行原因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为今后有效控制黑条矮缩病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症状及预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南方稻区流行病害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查阅大量的文献,总结了水稻不同时期黑条矮缩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特点,从种子处理、秧田防控和大田健身栽培及药物防虱治矮3个方面提出了预防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黄矮病水稻黄矮病又名黄叶病、暂黄病,是病毒性病害,流行年份一般可使水稻减产20%~30%,甚至失收。本病由黑尾叶蝉、二条黑尾叶蝉和二点黑尾叶蝉传播。水稻从秧苗至始穗期都能感染发病,但以分蘖期最易感病,受害也最重。叶蝉吸食病株毒汁后,可以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性病害的表现出发,分别阐述了不同病害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严重性,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做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性病害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性,针对具体的防治过程提出了不同的技术,希望能够为农业领域提供参考,从而使水稻产量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水稻普通矮缩病简称水稻普矮病。近年来,闽北山区每年单、双晚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少数年份发病率高达30%—40%,仅因普矮病的危害,每亩减产可达12.5—50公斤以上,已经成为近年来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同时,由于普矮病症状与杂交水稻亲本不育系和保持系相似,常被部分农民误认为是杂交水稻种子混杂所致,其实,普矮病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已成为近年来危害中国南方稻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该病害的发现时间较短,目前对该病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简述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及病原介体、发病特点、流行原因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为今后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麦黄矮病尖角突变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陕西渭北旱塬地区小麦黄矮病发生突变的规律;建立了定量的尖角突变模型;确定了突变区域.根据病害落入的不同区域分析,采取相应防治策略.若病害落入潜在危害区的上限附近,必须采取防治措施,否则将造成不可逆的产量损失,这是由突变模型的性质与黄矮病特性共同决定的.潜在危害区的上限可作为黄矮病的动态防治指标.小麦黄矮病大发生有11~12年的周期,而此周期由2个叠加的周期(5~6年)组成.大发生的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重要的病毒病,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该病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传毒介体、病害流行以及防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中国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