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自开展甜玉米(sweet corn)育种研究以来,其育种水平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近年来甜玉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甜玉米育种已跟不上生产需求的步伐。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及我国甜玉米品种选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甜玉米类型与选育方法,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甜玉米种质资源匮乏、无骨干自交系、缺乏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品种多乱杂、品质差和育种力量薄弱等问题,对进一步引进资源、创新种质、科技协作及借鉴并探索新的育种思路等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甜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营养和保健食品之一。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育种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甜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甜玉米种质资源缺乏、缺少优良骨干自交系、现有甜玉米品种品质不佳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甜玉米育种发展对策即加强甜玉米资源创新研究,培育优良自交系;利用转基因技术,改善甜玉米品质;生物技术与常规方法相结合,提高甜玉米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一、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现状我国大陆在甜玉米育种方面起步比较晚,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对普通甜玉米进行研究。到了90年代,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进一步取得了成效,河北、广东以及湖北等一些重要省份都进行了甜玉米育种立项,有效提升了品种的质量,在这一时期主要是对超甜玉米以及加强甜玉米在育种方面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选育成功的甜玉米品种包括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以及加强甜玉米等。其中对于普  相似文献   

4.
正1.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现状1.1甜玉米新品种的育种问题甜玉米原产于美洲,我国在甜玉米新品种的育种问题上存在问题,具体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匮乏育种资源。目前,我国甜玉米的种质资源呈现生态类型单一、基因关系受限等特点。目前,甜玉米种质资源多从美国、日本等引入,少部分来于泰国、台湾等。第二,种质资源的低效利用。在育种工作中,由于甜玉米种类较多且育种单位间交流较少,加之部分育种人员对  相似文献   

5.
我国甜玉米育种和生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我国甜玉米育种和生产现状的分析,剖析我国甜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对新类型种质资源创造等方面的育种技术和思路,并对甜玉米的生产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甜玉米营养丰富,是一种保健型农作物,论述了我国甜玉米的育种概况,以及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抗虫甜玉米和分子标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甜玉米育种概况及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物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甜玉米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良好的口感而受到各层次消费者的青睐.我国的甜玉米种植现已初具规模,但是同国外相比,我国的甜玉米在育种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面临许多挑战.本研究将从我国当前甜玉米的种植概况出发,对当前甜玉米的育种面临的挑战加以分析,以期为提高我国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甜玉米育种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是普通玉米的一个变种,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大开发利用空间的特用型玉米。为了明确我国甜玉米的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研究进展及其在品种选育中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甜玉米的发展历程、类型及选育方法,并指出我国甜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多胚现象指种子中含有2个及2个以上的胚,是无融合生殖研究的内容之一,甜玉米通过多胚技术育种可缩短育种周期,是现代植物育种中快速、高效的育种途径之一。该文总结我国甜玉米常用育种方法及存在的问题,阐述多胚现象及其利用价值,介绍甜玉米多胚苗的发现与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0.
浅议甜玉米选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我国甜玉米育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金玉甜1号与温甜153组合的选育实践,提出了甜玉米育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创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甜玉米育种及种质创新的思路,即:加强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加强国外优良新种质的引进和利用;加强品质性状遗传的研究;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改良创新甜玉米种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1选育思路和育种目标 由于甜玉米具有鲜明的独特风味,很容易形成相应的鲜食消费群体,其籽粒加工产品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甜玉米育种目标复杂,育种成本高.工作难度大。我国甜玉米种质资源缺乏,开展这方面的育种工作也较晚,自育优质品种少。为此,我们从1997年开始引进了超甜玉米热带和亚热带种质资源,并结合育种和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甜玉米的生产进展情况,介绍了甜玉米的发展趋势及育种目标,并指出了甜玉米的育种除了参照普通育种目标之外,还应具有其特殊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甜玉米的发展趋势及育种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甜玉米的生产进展情况,介绍了甜玉米的发展趋势及育种目标,并指出了甜玉米的育种除了参照普通育种目标之外,还应具有其特殊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育种若干问题的商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甜玉米营养价值较高,既适合食品加工、又适合嫩穗青食。甜味浓,适口性好,为儿童和老年人的副食佳品,是值得开发利用的新作物。我国甜玉米育种处在初始阶段,不少问题有待探索。本文基于几年的育种实践,浅谈几个与育种有关的问题和广大育种者共同研讨。一、甜玉米的基因标志甜玉米是普通玉米胚乳基因隐性突变体、已发现的甜玉米突变基因有su_1、su_2、sh_1、sh_2、sh_4、bt_1、bt_2等,它们既不同位,  相似文献   

16.
鲜食甜玉米是在乳熟期采摘果穗用于加工或直接食用的玉米类型,是我国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乡村振兴和现代种业的快速发展,鲜食甜玉米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本文作者在总结前人育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育种实际,介绍了鲜食甜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及杂交种组配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甜玉米胚乳突变基因修饰效应的机理分析,揭示了当前在甜玉米育种中所面对的技术障碍。在育种理论上急需解决甜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标准测验种确定的问题,在育种技术上急需解决种皮厚度与提高种子发芽率、苗期生长势的难点,以提高甜玉米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一、存在的问题 1、甜玉米的品质有待提高 我国开展甜玉米选育种工作的时间较短,投入的研究力量和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各单位之间资源缺乏合理的交流,加上我国具有重产量、轻品质的育种取向,选育的自交系数量非常有限,食用品质均不理想.甜玉米含糖量、爽脆度和籽粒皮厚度等性状主要为数量性状,现有国产甜玉米杂交种果皮偏厚,吃起来渣多、不柔嫩,口感较差,糖分下降较快,最佳采收期偏短、货架寿命较短.我国甜玉米品质总体较差,与国外比较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简要叙述了甜玉米胚乳突变基因的遗传效应和作用机理,总结并改进了甜玉米的常规育种方法,对现代生物技术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单倍体诱导系在甜玉米单倍体育种中应用的可能性及适宜的甜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为加快我国甜玉米育种进程、提高甜玉米育种效率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个诱导系和4个甜玉米杂交种,设计4种秋水仙素化学加倍甜玉米单倍体的方法,对提高甜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率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甜玉米单倍体诱导试验表明,3个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率有极显著差异,其中以TY1的诱导率最高,为7.99%;4个甜玉米杂交种诱导率差异极显著,以"绿色先锋"的诱导率最高,为7.57%。秋水仙素加倍甜玉米单倍体试验表明,浸芽法和针刺生长点法对植株伤害较严重,存活率低于50%;浸种法(0.5 mg/mL秋水仙素)和针刺生长点法(0.3mg/mL秋水仙素)的散粉率较高(48.4%,28.9%),相应的结实率也较高(15.2%,11.1%),说明浸种法处理效果最好,针刺生长点法次之。【结论】适宜的单倍体诱导和加倍方法能显著提高甜玉米单倍体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