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大豆油分和蛋白质呈负相关的关系和用途不同,把大豆专用品种为分三类,即高油、高蛋白和双高大豆品种. 高油大豆:油分含量在22%以上的为高油品种. 高蛋白大豆: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的为高蛋白品种. 双高大豆:一般油分与蛋白质总量在63%以上为双高大豆品种. 根据上述高油、高蛋白品种含量及生育规律,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豆油分和蛋白质呈负相关的关系和用途不同,把大豆专用品种为分三类,即高油、高蛋白和双高大豆品种.高油大豆:油分含量在22%以上的为高油品种.高蛋白大豆: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的为高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豆油分和蛋白质呈负相关的关系和用途不同,把大豆专用品种为分三类,即高油、高蛋白和双高大豆品种。 高油大豆:油分含量在22%以上的为高油品种。 高蛋白大豆:蛋白质含量在45%以上的为高蛋白品种。 双高大豆:一般油分与蛋白质总量在63%以上为双高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4.
结荚期光照时间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荚期光照时间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为大豆主产区高油和高蛋白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高油大豆品种"东农434"和高蛋白大豆品种"东农42"为供试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结荚期不同光照时间对大豆产量和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结荚期光照时间对高油和高蛋白大豆的产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程度不同。随着结荚期光照时间的缩短,高油和高蛋白大豆产量明显降低,且高蛋白品种"东农42"的产量降低幅度大于高油品种"东农434"。适当缩短光照时间可提高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结论】缩短结荚期光照时间对2个大豆品种产量的影响较明显,但对大豆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今后大豆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322个大豆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0.12%,355个大豆品种的平均脂肪含量为20.61%。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品种为1983年推广的东农36,其蛋白质含量为46.02%;脂肪含量最高的品种为1941年推广的满仓金,其脂肪含量为23.87%。蛋白质含量以20世纪80年代最高,平均为40.76%;脂肪含量以20世纪60年代最高,平均为21.76%。322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之和平均为60.71%,以20世纪80年代的蛋脂之和最高,为61.18%。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19 5;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与产量、百粒重、生育日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高脂肪含量和高蛋白含量也与产量、百粒重、生育日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正>高油大豆是指含油率达到21%以上、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8%(干基),主要用于榨油的大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是高油大豆的生态适宜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一半。近年来,我国大豆育种在注重提高品种丰产性、抗性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大豆品质问题,已育成了一批高蛋白(蛋白质含量超过45%)、高油(含油量超过22%)及特用大豆品种。近十年来各省先后审定了近40个高油品种,其中东北地区有23个  相似文献   

7.
正高油大豆是指含油率达到21%以上、蛋白质含量不低于38%(干基),主要用于榨油的大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是高油大豆的生态适宜区,也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产区,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一半。近年来,我国大豆育种在注重提高品种丰产性、抗性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大豆品质问题,已育成了一批高蛋白(蛋白质含量超过45%)、高油(含油量超过22%)及特用大豆品种。近十年来各省先后审定了近40个高油品种,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河北省785份大豆资源对其蛋白质、脂肪含量及与若干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大豆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1.96%,其中有37份品种的蛋白质超过45%;大豆脂肪平均含量为17.51%,有58份品种的脂肪超过20%。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地区间有明显差别,南部的邯郸地区蛋白质平均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北部的承德地区脂肪平均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高蛋白品种生物学特征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紫  相似文献   

9.
对近年黄淮海地区推广种植的21个夏大豆品种主要营养成分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2%,脂肪平均含量为19.9%,均属于优质大豆。但含硫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24%,水平仍然较低;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占总脂肪酸的83.8%,达到优质水平。但各营养成分的变异系数较低,表明人工定向选择造成栽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降低。通过对各成分相关性分析发现,含硫氨基酸与蛋白含量呈弱正相关关系,油酸、亚油酸与脂肪含量呈弱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说明,如要改良大豆的品质,单纯靠培育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是较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吉林省1987-2002年审(认)定的大豆品种进行系谱分析结果表明,全省育成的高产、高脂肪、高蛋白和小拉类型(百拉重10g左右)等108个大豆品种。以杂交育种途径育成96个品种。占育成品种总数的88.9%.其中51个品种是由吉林20号等14个亲本参与的组合中选育而成.13个高脂肪大豆品种的平均脂肪含量为22.43%:15个高蛋白大豆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在45.65%。蛋白质含量呈超亲遗传:13个大豆品种的蛋白脂与脂肪总含量平均64.26%,既育成品种中的双高品种.育成品种的主要遗传成份由少数亲本占主导地位。组合亲本资源少,品种之问的亲缘关系相近.分析育成品种的部分性状,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