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四川省杂草稻发生危害初步调查与防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和2011年对四川省水稻主产区的杂草稻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除德阳市绵竹市新市镇局部地区杂草稻发生危害较重(危害级别4级)外,全省范围内杂草稻发生危害较轻,危害级别以1级为主.同时,在杂草稻发生危害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化学除草剂初步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只有扫茀特对杂草稻有效,药后30 d和60 d的防效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2.
杂草稻生长性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草稻又称杂草型稻,是一种恶性杂草.近几年来在如皋市发生蔓延迅速,尤其在直播稻田杂草稻已上升为优势草种,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2008年笔者等在水稻分蘖末期进行普查,直播稻田杂草稻发生田块达50%.每平方米有杂草稻0~18.8株.平均2.35株,杂草稻分蘖一般为30个左右.抛秧栽培稻田发生田块为23.7%.每平方米有杂草稻0~6.87株,平均0.76株,分蘖一般为20个左右,少于直播稻田.  相似文献   

3.
稻田杂草稻发生趋重水稻生产受到威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杂草稻,一般认为是栽培稻和野生稻的天然杂交种,但目前尚未肯定杂草稻的真正起源.杂草稻以易落粒、能休眠以及与栽培稻的竞争性等特征使其成为一种杂草.杂草稻在大部分种植水稻地区均能生长.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水稻生产国发生危害较重.近年来,在我国的江苏、湖南、广东、辽宁、上海等省(直辖市)的一些稻区发生越来越重,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杂草稻危害现状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直播稻和稻麦免、少耕技术的推广,杂草稻在我国的危害越来越重,已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质量.笔者分析了稻田杂草稻的发生危害原因,提出了采用高纯度的种子,从源头上防止杂草稻蔓延和侵入危害;及时清理收割机等农机上携带的杂草稻种子,防止杂草稻的传播;翻耕、诱杀以及手工拔除,轮作、直播改移栽水稻栽培方式;使用化学除草剂防除等综合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5.
杂草稻的发生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稻的发生与耕作方式、栽培方式等因素有关.杂草稻不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降低水稻的商品价值.应采取预防、调整耕作栽培方式以及化学防除的杂草稻综合防治措施对杂草稻进行积极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曹旦  戴伟民  强胜  宋小玲 《杂草科学》2011,29(3):14-21,29
无论何种杂草稻密度和移栽措施下,杂草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栽培稻生长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移栽不仅较好地抑制了杂草稻的发生,同时保证水稻产量,使产量达到3 496.65 kg/hm2。旱直播对杂草稻出苗率影响较小,造成杂草稻密度过高,栽培稻产量严重降低,较移栽下降了1 011.15 kg/hm2。水直播对杂草稻出苗抑制作用要明显优于旱直播,使得杂草稻出苗率较旱直播下降9.14%,但是水直播对杂草稻出苗后的生长抑制不明显,使得杂草稻发生量达到1 219.35 kg/hm2,栽培稻产量仅为1 829.85 kg/hm2。随着杂草稻密度的增大,对自身种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个体地上部分干生物量显著降低和抽穗时间的推迟;其对栽培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栽培稻剑叶宽、分蘖数、有效穗数、地上部分干生物量、穗长、每穗饱粒数、每穗总粒数、千粒重和实际产量等方面随着杂草稻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可以在杂草稻发生较为严重的田块使用移栽措施,在杂草稻发生中等的田块使用水直播措施,并且适当提高栽培稻播种量。在杂草稻发生较少的田块使用旱直播措施,从而达到成本和收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杂草稻发生分布与危害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9年对上海10个区县79个乡镇共3 140.8 hm2直播稻田和857.5 hm2机插秧稻田进行了杂草稻发生分布与危害现状调查。结果表明,直播稻田杂草稻发生频率为22.15%,面积发生率为14.72%,乡镇分布率为75%;机插秧稻田杂草稻发生频率为22.71%,面积发生率为22.66%,乡镇分布率为77.27%。上海地区直播稻田和机插秧稻田杂草稻均以1级轻度危害为主。直播稻田杂草稻3级以上危害面积占发生面积的比率、发生频率和乡镇分布率均高于机插秧稻田。  相似文献   

8.
广东雷州杂草稻的发生与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草稻是世界稻田最主要的草害之一,其发生、传播和危害给栽培稻的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广东省雷州市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水稻生产地,一年可以种植两季水稻,素有"粤西粮仓"之称。20世纪90年代以后,杂草稻随着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而迅速传播,逐渐成为雷州稻田的主要害草之一,给当地的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杂草稻分蘖力强和落粒性强、在土壤种子库中存活时间长、能模仿栽培稻品种的形态特征,并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对其进行防治非常困难。针对上述问题以及杂草稻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对杂草稻在雷州市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来源、传播、分布范围、发生状况以及水稻耕种方式对杂草稻群体动态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管理措施,希望将杂草稻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到最小水平。  相似文献   

9.
杂草稻的化学防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直播稻(麦收前1~3 d麦套稻)通过诱发杂草稻的发生,在前茬小麦收获后及时用41%草甘膦3 000 ml/667m2杀灭,可有效防止杂草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中粳稻田杂草稻发生特点及控制技术初探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通过对苏中地区单季稻田杂草稻特点的调查观察和相关试验表明,杂草稻的发生与耕作方式、栽培方式、土壤质地等因素有关,采取轮耕换茬,调整栽培方式及稻田适时管理等可控制杂草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水稻对杂草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萌发不会影响杂草稻种子萌发.水稻与杂草稻不同比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与杂草稻基本苗在27∶ 1~320∶1时,水稻不影响杂草稻的生长,对杂草稻分蘖数、株高和杂草稻产种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冯成玉 《中国植保导刊》2012,32(6):22-24,45
自2007年开始,对杂草稻发生情况进行了逐年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杂草稻发生的主要因素,开展了田间危害试验。结果表明,杂草稻已成为江苏省海安县稻田的重要杂草,水稻大田的田块查见率已达70%以上,水稻育秧田的田户查见率近40%。单位面积杂草稻的发生密度表现为直播>抛栽>机插>手栽稻田,非统一供种田>统一供种田,杂草稻的生长势以及对邻近栽培稻株生长的影响表现为混生苗>次生苗。  相似文献   

13.
杂草稻的发生、危害与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高产稳产对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杂草稻是稻田恶性杂草,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均有很大危害,对我国未来的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介绍了杂草稻的种子落粒性、杂草性、种子休眠性、红果皮、生活周期短、快速适应性进化等基本特性而带来的危害,以及杂草稻的可能起源、遗传多样性和扩散方式对杂草稻防治带来的巨大困难。鉴于目前对杂草稻防治措施存在的不足,建议加强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的研究,从源头上控制杂草稻并切断其传播途径;同时,加强有效控制杂草稻方法的研究,以保证我国水稻的安全和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稻田杂草稻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七级目测法于2009年7—9月对辽宁、黑龙江、吉林3省14个地区水稻田杂草稻的相对盖度、多度、高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7月杂草稻发生相对较轻,综合值为2.00%~14.00%,密度为0.58~20.91株/100 m2;8—9月辽宁省、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杂草稻发生普遍加重,辽宁省营口、沈阳、盘锦地区,黑龙江省黑河、佳木斯地区杂草稻综合值较高,密度较大,其中黑河地区9月杂草稻发生危害重,综合值达到52.00%。  相似文献   

15.
农田草害一直是影响连云港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虽然杂草综合治理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近年来麦田杂草的种群特点及种群数量都发生了一定变化。文章重点介绍了连云港地区旱茬和稻茬麦田的杂草发生规律、杂草类型以及针对旱茬、稻茬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杂草稻较强的抗逆性以及对栽培稻的竞争优势与杂草稻的较快生长速率、较强光能利用率等地上部分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但其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对其竞争力和抗逆性的影响鲜有报道。本试验以5个不同地区杂草稻种群为材料,以栽培稻(日本晴)为对照,测定播种后10、20、30 d杂草稻和栽培稻根系形态(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和根系生理(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和根系氧化力)指标。结果表明,播种后30 d,江苏省5个不同杂草稻种群根系形态生理均高于日本晴,杂草稻各种群的根系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分别显著高于栽培稻36. 02%~91. 45%、63. 21%~90. 02%、61. 97%~149. 30%;杂草稻各种群的根系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根系氧化力分别显著高于栽培稻24. 98%~124. 43%、42. 60%~163. 30%、31. 95%~67. 37%。研究结果揭示了杂草稻在苗期具有较强的根系活性,从根系发育及代谢能力角度进一步阐述了杂草稻的竞争优势和抗逆性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于丹 《杂草科学》2010,(2):70-71
近年来杂草稻在江苏省大面积水稻田发生,尤其是苏中地区发生较严重,在少数田块已成为比稗草和千金子危害更重的杂草。杂草稻植株生长繁茂,在稻田与栽培稻争夺阳光、养分和水分,并且自身早熟,落粒性强,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另外,部分未落粒的杂草稻与栽培稻一起收获,因粒型小,果皮有色素沉淀,也会影响稻米加工及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七级目测法所得稻茬麦田杂草的草情指数,运用极点排序的方法,对金华地区稻茬麦田的杂草群落进行了分类,分析了该地区稻茬麦田杂草群落发生,演变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宿迁市宿城区杂草稻发生特点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杂草稻发生面积有较大扩展,不仅对直播稻造成危害,且对移栽稻也产生一定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试对其发生特点和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6月20~22日,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在广东省雷州市召开了杂草稻防除研讨会。会议邀请有关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分析了当前杂草稻发生危害的新形势,介绍了防控技术研究的新进展。与会代表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