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热带树种山白兰人工幼林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山白兰林生长规律研究的结果为:(1)季季性生长节律,一年分为3个生长期,即滞生期,生量较小或停缓;生长期(4-10月),生长迅速,高峰期出现在速生期中的6-8月,树高生长出现两次高峰(多为6月和8月),高峰期月生长量平均达20cm,胞径生长出现一次高峰,戋一般在5-8月,峰期生长量达0.11cm。(2)水热条件对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关系均达显著程度,月平均温度对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影响较月降水量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8株解析木材料,研究了红皮云杉生长规律。计算分析得出,速生10年径生长量与占总材积67.4%的速生20年材积相关显著,r=0.73。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量性状相关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淳水杉速生丰产林胸径生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杉适应性强,生长快,树干直,在高淳县圩区速生丰产林胸径净生长量最大是在第10a;胸径生长速生期开始年是第6a,终止期是第14a,胸径速生期为8a。速生丰产林的速生生长量是Vgc=bk·aa+bx1+ea+bx(X2-X1),当X=-ab时,Vgc=bk4,其胸径连年生长量最大为228cm。  相似文献   

4.
利用舟曲沙滩林场人工云杉解析木材料,建立人工云杉群体直径和树高生长灰色曲线模型,预测其单株生长量,进而预估林分生长量,可提高预报准确性,其中直径生长模型为:X(t)=-1.4365+3.171t-1.3041t^2+0.4548t^3-0.0305t^1,树高模型国:X(t)=-0.1398+0.61519t+0.1049t^2+0.0252t^3-0.0008t^4。  相似文献   

5.
栽红保阔是培育速生丰产阔叶红松林的根本途径。红松进入速生期后,在红松保存率较高的前提下,每公顷保留带状或块状阔叶树400~600株,红阔株数比5:1~4:1,上方郁闭度0.2~0.3较为适宜。降低红松分权率积极主动的措施是营造混交林,加强幼林保护,人工修枝,防治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6.
民勤绿洲杨树林带生长特性及更新年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民勤绿洲二白杨和新疆杨林带生长状况调查及单株解析木分析表明:杨树林带生长迅速,高生长进程具有前期速生性,5年生树高可达10m左右,15龄树高生长已稳定在14~19m,平均连年生长量为速生期的1/3,基本达到了防护成熟状态,径生长和积生长都具有后期速生性,速生期可延长到20年以后,平均径生长量为1.0~1.5cm,年均樯积生长量为0.1~0.3m^3;最后以林带的防护成熟、经济成熟和数量成熟综合分析确定新疆杨和二白杨林带更新年龄分别为25年和20年。  相似文献   

7.
红松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松在1a中高生长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开始生长期(5月初-5月20日),生长速生期(5月20日-6月5日),生长末期(6月5日-6月20日),部分红松二次高生长出现在8月5日-9月10日。各期高生长与各期积温关系密切。15a红松高生长分为缓苗期(3a生苗造林后4a内)、加快期(造林后5—8a内)、速生期(造林后9—12a)。速生期内,树高连年生长量平均达40cm,最大者达90cm。树高近5a定期生长量及15a总平均生长量均是北亚区大于南亚区,南亚区大于中亚区,但是,近3a、2a、当年生长量都是南亚区大于北亚区、北亚区大于中亚区。  相似文献   

8.
中国黄连木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对中国黄连木的物候、苗期、幼树和大树生长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苗期生长可分4个时期:出苗期、蹲苗期、速生期、缓慢生长期。幼树树高年生长有3个高峰期,其中第1个高峰期持续时间长,应加强前期水肥管理。树高速生生长阶段在1至5a,胸径速生生长阶段出现在15a前,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于10a,材积生长一般35a后开始加快,至80a单株材积平均为02326m3,以后连年生长量仍处于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9.
温度与湿度对红松生长的影响很大,观测结果表明,红松树高生长随温度的年变化而改变,4月中旬温度在10℃时,树高新枝开始生长,5月进入速生期,7月基本停止生长,生长期为80~90d左右,气温在12~20℃之间。昼夜的温差变化对红松的树高生长非常明显,白天的平均温度为17.5℃,夜间的平均温度为12.2℃,红松树高白天生长量为0.29cm,夜间树高生长量为0.53cm,夜间树高生长量是白天的1.8倍。相对湿度对红松树高生长影响的变化与温度日变化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10.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水曲柳、紫椴、黄菠萝的带、块状混交试验林林龄10年时,各树种平均保存率均在85%以上。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日本落叶松纯林的82.2% ̄117.0%;红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红松纯林的147.0% ̄327.0%。混交林有机质含量为纯林的106.2% ̄191.3%,全氮含量为纯林的116.7% ̄316.7%。  相似文献   

11.
红松、日本落叶松与刺楸、水曲柳、紫椴、黄菠萝的带、块状混交试验林林龄10年时,各树种平均保存率均在85%以上。日本落叶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日本落叶松纯林的82.2%~117.0%;红松与刺楸等阔叶树混交林立木材积生长量,为红松纯林的147.0%~327.0%。混交林有机质含量为纯林的106.2%~191.3%,全氮含量为纯林的116.7%~316.7%。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Ⅰ-45杨的苗期、幼林物候及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在长春、辉南Ⅰ-45杨能够完成正常的生育周期,顶芽形成期在8月末、9月实,较大青杨提前3-4天时间。苗期高生长集中在6-7月份,出现两个生长高峰期,日平均生长量可达4cm。幼林第4年生长开始加快,胸径最大年生长量为3.1cm,年生长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各旬生长量基本一致,平均为0.3cm。通过对Ⅰ-45杨生长规律的观察,可为林木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3.
意杨、泡桐是我省农村“四旁”和平湖区主要的人工速生树种,栽植后不宜间伐,一次主代。采伐期的确定,民间多随意在5-10年进行,很少考虑木材质量。我省规定的速生阔叶树种主伐年龄为16年。最近,南京林业大学王婉华等人根据意杨、泡桐的生长和木材利用的关系提出了经济的采伐期,我省可借鉴采用。据研究,意杨1-2年为生长初期,3-5年进入第一速生期,6-8年是第二速生期,9年以后为生长后期。生长初期和速生期的生长量占整个生长量的757%,说明意杨属早期速生材。在代表木材材性的纤维长度增长上,3一5年生纤维增长显著,6-9年变缓…  相似文献   

14.
都江堰杉木,柳杉,水杉地径一元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都江堰市收集的杉木、柳杉、水杉地径测定样木共2319株,采用6个数学模型,分别研究了三树种树干基部三个不同部位直径(D0.00、D0.05、D0.10)与胸径(D1.3)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柳杉,水杉地径──胸径最佳相关方程分别为D1.3=-0.1972262+0.8664867D0.10+0.0000706D、D1.3=-0.288036+0.7887720D0.10+0.0024954D.10、D1.3=-1.0772323+0.8717214D0.10;-0.0003300D.10。并通过建立三树种胸径与材积相关方程,编制了都江堰市杉木、柳杉、水杉地径一元材积表。  相似文献   

15.
冷肖荀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72-74,78
以10个西丰杨无性系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无性系之间苗高的差异显著,选择出高生长量超出对照20%的无性系——西丰6,并利用Logistic方程对西丰6的苗高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建立了数学模型,相关系数在0.95以上。速生期内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较大,为57.74%,说明速生期的生长量决定着整个生长期的生长量,因此应重视速生期的苗期管理。  相似文献   

16.
红松生长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黑龙江省伊春林区99株红松解析木作了树高、胸高直径和材积生长过程方面的分析研究,找出了它们生长的规律性。伊春林区天然林ⅡⅢⅣ地位级的红松,69、65、51年生时达到树高连年生长量最高期,连年生长量最高值分别为0.31、0.28和0.23米。100、92、93年生时达到胸高直径连年生长量最高期,连年生长量最高值分别为0.44、0.41和0.36厘米。170—180年达到材积连年生长量最高期。从分析红松的生长过程可以看出,最初50年红松生长的好坏对红松生长影响很大,所以加强对红松林的早期抚育,对促进红松速生丰产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乡土针叶树种油松和黑松作对比,研究了从美国引种的12年生美国白松的物候期及新梢、针叶的生长特性。以Logistic方程拟合3种针叶树新梢和针叶的生长,并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确定各树种新梢和针叶的速生期和速生点。测定了3个针叶树种的径、高年生长量。结果表明,美国白松在山东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期比油松和黑松短,但生长迅速,年生长量比较大,是一个值得引进并扩大栽培的速生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广华枝SinophasmalargumChenetChen的食叶量。其一生食叶量为20.802g,其中1~4龄低龄若虫期的食量占其一生食量的3.13%,5~6(7)龄老龄若虫期的食量占21.95%,成虫期的食量占74.92%,老龄若虫期和成虫期是主要的危害期,占其一生食量的96.87%;并建立了个体食叶量模型、个体日均食量模型及其活动量指数增长模型,分别为X1=0.0394e0.5979X0,校正R2**=0.8931;X2=26.5176e0.2233X0,校正R2**=0.7673;X3=1.3093e0.5001X0,校正R2**0.9440,复相关系数平方显著或极显著;胸径为8~12cm的寄主,其防治指标为93.1头,并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9.
种植密度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按开展了四种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5年观测结果表明:两树种不同密度林分林木生长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越大,林分产量越高,但单株产量越低。研究结果证明:0.5m×l0m株行距适用于超短轮伐期薪材林经营,轮伐期以2年为宜;1.0m×2.0m株行距适用于经营短轮伐期速生丰产薪树林,轮伐期为4年;15m×3.m株行距可用于速生高产短轮伐期用材林的经营;2.0m×4.0m株行距适于林下间种作物之用。  相似文献   

20.
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森林生长量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以芜湖市1990—1996年森林生长量为时间数据序列,建立GM(1,1)预测生长量模型为:x′t=94.99931331e0.090257348(t-1)-86.8731331回测的最大误差为4%,平均误差仅为1.57%,回测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