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东方蝾螈消化道胃泌素细胞的形态与分布规律,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东方蝾螈消化道内胃泌素细胞的分布与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胃泌素细胞在食管、胃贲门部、胃体部和胃幽门部均未检出,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各段均有分布,且在空肠和回肠段分布的密度最高,十二指肠次之,直肠最少。胃泌素细胞的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锥形及梭形。根据其形态认为东方蝾螈消化道胃泌素细胞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乌苏里蝮蛇(Gloydius ussuriensis)消化道内胃泌素(Gas)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规律,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adidin-biotin compex method,ABC)法检测消化道内胃泌素细胞。结果表明:食管、贲门、胃和幽门中均未检测到这种细胞,而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有其细胞分布。其中以十二指肠[(10.20±3.09)个/视野]和空肠[(8.20±3.63)个/视野]密度较高,其次是直肠[(5.70±3.40)个/视野]、回肠[(2.20±1.14)个/视野]密度较低。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梭形、锥形和椭圆形等,但以锥体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禁食对东方铃蟾(Bombina orientali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密度的影响,试验采用Grimelius银染法观察和测定禁食组(禁食5 d)与对照组东方铃蟾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类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禁食组和对照组东方铃蟾消化道从食管至直肠都有嗜银细胞分布,对照组东方铃蟾空肠嗜银细胞数量最多,食管和十二指肠最少;而禁食组东方铃蟾消化道嗜银细胞密度分布峰值出现于十二指肠和回肠,贲门和胃中最少。禁食组与对照组相比,东方铃蟾消化道各部位嗜银细胞分布密度均有差异,除食管和十二指肠的嗜银细胞数量禁食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外,其余6个部位均是禁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东方铃蟾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也有差异,对照组东方铃蟾消化道嗜银细胞大部分为AB型和B型,少部分为A型、NP型;而禁食组东方铃蟾消化道嗜银细胞则主要以B型和NP型为主,有少量的A型,但未见有AB型。说明禁食对东方铃蟾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有一定影响,且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以及细胞形态和位置与东方铃蟾消化道各部位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老龄贵州小型猪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特征,试验采用改良的Pascual双重银染、图像分析法观察老龄贵州小型猪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黏膜中嗜银细胞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并对比分析老龄和青年贵州小型猪消化道嗜银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老龄贵州小型猪除食道外,消化道其他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分布,胃体分布密度最高,胃幽门次之,结肠最低,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和分布规律与青年猪相似。嗜银细胞形态多样,主要有椭圆形、锥体形、圆形以及梭形,广泛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之间、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或基底部。老龄贵州小型猪消化道嗜银细胞分布密度与青年猪相比,嗜银细胞分泌颗粒和细胞数量均减少,除回肠外其他部位差异均极显著(P0.01)。老龄贵州小型猪消化道嗜银细胞数量少于青年猪,其消化道内分泌功能减退,根据其分布和结构形态可以推测贵州小型猪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以上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
用嗜银染色法研究1、5、9日龄和成年红嘴相思鸟的消化道各段内嗜银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形态多样,呈蝌蚪形、圆形、锥形等;消化道中嗜银细胞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腺胃、直肠、回肠、空肠和十二指肠,且随日龄增长呈增加趋势。表明红嘴相思鸟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可能与其种属有关,根据其分布与形态推测其有内分泌、外分泌和旁分泌3种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家兔(Oryctolagus cunieulus Rabbits)消化道胃泌素(Gas)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法。结果表明:Gas细胞在家兔消化道中除食管、结肠、盲肠外均有分布,其中以胃体数量最多,直肠次之,回肠最少,其形态多样,有锥体形、圆形、椭圆形和梭形等,以锥体形和椭圆形为主;Gas细胞大多分布于上皮细胞之间、腺泡上皮细胞之间及固有膜内,上述Gas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内分泌、外分泌功能有关,分布型与消化道各部位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三道眉草鹀消化道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道眉草鹀消化道除食管未发现5-HT细胞外,其他部位均有5-HT细胞分布,且分布密度呈"N"型,直肠部5-HT细胞的分布密度最大,空肠和十二指肠分布密度次之,而腺胃分布密度最低;5-HT细胞有锥体形和圆形,主要分布于腺泡上皮、肠黏膜上皮之间。说明5-HT细胞的分布、形态与其消化道不同部位的生理功能及内、外分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8.
比较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莱芜黑山羊胃肠道内的分布,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胃肠壁各层及各肠段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血管活性肠肽以贲门部数量最多,结肠、空肠、幽门、盲肠、直肠、胃底次之,十二指肠、回肠、食管中未发现VIP细胞。VIP细胞形态多样,呈椭圆形和锥体形,常有突起伸至其他细胞附近,也有突起直达上皮表面。  相似文献   

9.
应用3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对1、10、30、60、90日龄籽鹅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五羟色胺、生长抑素、胃泌素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长,3种内分泌细胞的数量都逐渐增多;五羟色胺细胞大量见于肠管各段,尤其是十二指肠和直肠,并偶见于幽门部;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细胞于胃部分布较多,幽门部密集,十二指肠偶见;胃泌素免疫阳性细胞在幽门部非常密集,在十二指肠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0.
应用3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对1、10、30、60、90日龄籽鹅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五羟色胺、生长抑素、胃泌素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长,3种内分泌细胞的数量都逐渐增多;五羟色胺细胞大量见于肠管各段,尤其是十二指肠和直肠,并偶见于幽门部;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细胞于胃部分布较多,幽门部密集,十二指肠偶见;胃泌素免疫阳性细胞在幽门部非常密集,在十二指肠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11.
应用Grimelius银染法,研究在冬眠期与非冬眠期蛤蚧消化系统(食道、胃体、幽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嗜银细胞的密度、形态及分布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广泛存在于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基部及腺部上皮细胞之间;冬眠期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以不规则形、椎体形为主,非冬眠期嗜银细胞的形态特征主要以圆形、椭圆形为主;同一部位嗜银细胞在冬眠期的分布密度高于非冬眠期分布的密度,二者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麻雀(Passer montanus)消化道内的5-羟色胺(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和胃泌素(Gas)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的定位和形态学研究,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ABC)法。结果表明:5-HT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在麻雀消化道中除了食管和嗉囊外均有分布,分布密度高峰在空肠,腺胃分布密度最低;Gas免疫活性内分泌细胞只分布在肠部,且空肠是其分布密度的高峰。2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相似,以锥体形为主,其次是圆形,偶见梭形,主要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之间。根据内分泌细胞形态认为其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SJ5-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鸡消化道5-羟色胺(5-HT)细胞的分布与形态,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鸡消化道5-HT的形态和分布位置进行观察,同时对5-HT细胞的数量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SJ5-SPF鸡除了食管和嗉囊以外,消化道各部位均有5-HT细胞分布,而且分布型基本相同,直肠分布密度最高,其次是回肠,腺胃最低;雌性和雄性同一部位5-HT细胞数相比,除直肠以外消化道各段均有差异(P0.05),只有雌性腺胃5-HT细胞数高于雄性,其余部位均是雄性高于雌性;5-HT细胞有圆形、椭圆形、锥体形、梭形等。说明SJ5-SPF鸡5-HT细胞的分布型与其消化道各部分的功能有关,而5-HT细胞的形态与内、外分泌功能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捷蜥蜴消化道5-羟色胺(5-HT)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试验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捷蜥蜴消化道5-HT细胞的分布密度和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5-HT细胞分布于捷蜥蜴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全长,5-HT细胞在直肠的分布密度最高,回肠部次之,胃体部和食管部最低;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锥体形和梭形,以锥体形为主,主要分布位置在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基部、腺泡之间和腺泡上皮细胞之间。5-HT细胞的分布密度及形态学特点是与其消化道各部位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麻雀(Passer montanu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位置及形态,试验采用Grimelius银染法。结果表明:在麻雀消化道中除了食管、肌胃以外的其他部位均发现嗜银细胞,其分布密度在腺胃最多,空肠次之,十二指肠最少,嗜银细胞分布于腺泡上皮细胞之间、上皮细胞基部。麻雀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不一,以锥体形为主,还有圆形和梭形,根据细胞形态认为麻雀消化道嗜银细胞兼有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观察表明,猞猁的胃为单室有腺胃,呈略扁而弯曲的囊状,大部分位于左侧腹前部和腹中部,小部在腹腔右侧。分布于胃的动脉来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脾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肠管分小肠和大肠,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肠管各段有明显的分界特生回肠短,盲肠不发达。分布于小肠的动脉来自胃右动脉、胰十二指肠前动脉、胰十二指肠后动脉、空肠动脉和回肠动脉,分布于大肠的动脉来自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禁食对豚鼠(Cavia porcellus)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密度的影响,试验采用Grimelius银染法观察和测定禁食组(禁食5 d)与对照组豚鼠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豚鼠消化道除食管外,其余部位均有嗜银细胞分布,嗜银细胞呈棕黑色或棕色;两组豚鼠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上有所不同,禁食组以锥体形和梭形细胞为主,对照组则以圆形和椭圆形细胞为主,两组都观察到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嗜银细胞;禁食组与对照组豚鼠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密度高峰均位于胃部,分布密度低谷则不同,禁食组位于回肠、盲肠和直肠,对照组位于盲肠、结肠和直肠;两组相比,回肠、结肠和直肠嗜银细胞数量有极显著差异,其中禁食组回肠和直肠嗜银细胞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结肠嗜银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部位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禁食对豚鼠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的重要性及微生态制剂对肠道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动物消化系统的组成动物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2部分组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组成。消化系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日粮对鹅消化道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选取3周龄扬州鹅36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公母各半,饲喂不同组成但营养水平基本一致的日粮,研究不同日粮对鹅消化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黑麦草和小麦麸含量为18%的日粮组鹅的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和直肠的重量最大;空肠和回肠的长度均最短,但盲肠和直肠的长度最长;十二指肠的肠壁厚度及绒毛高度、空肠和盲肠的肠壁厚度均最大。  相似文献   

20.
蓝狐消化道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免疫组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蓝狐消化道内5-羟色胺和生长抑素2种免疫阳性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分布密度.结果表明,消化道中这2种免疫阳性细胞形态多呈圆形、椭圆形或锥体形,主要集中分布在胃腺上皮、肠上皮及肠腺上皮细胞之间.5-HT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以结肠最多,直肠和空肠次之,胃底腺区、十二指肠、回肠和幽门腺区较少,食管、贲门腺区和盲肠中未见:SS免疫阳性细胞大量出现于幽门腺区,食管、责门腺区和盲肠中未见;根据其形态推测,蓝狐消化道这2种免疫阳性细胞有内、外2种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