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科技     
《种业导刊》2016,(4):32
正简化杂交稻制种解决方案问世一项为解决在水稻杂交稻制种中不育系的包穗问题提供了很好解决方案的研究成果,近日在《植物细胞》杂志在线发表。杂交水稻的制种过程需要两个亲本材料——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然而水稻不育系常常具有"包穗"的特性,为杂交稻制种带来很大困难。水稻最上节间特异伸长突变体eui1的发现为育种家培育杂交水稻的高位茎节伸长不育系提供了可能,eui1具有解除不育  相似文献   

2.
在杂交稻制种中,不育系普遍存在穗粒外露率不高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遗传基因的控制。由于矮性基因影响,在节间分化伸长过程中,垂直层细胞分裂和伸长受到抑制,生长率小。因此,比常规水稻品种的相应节间,特别是穗下节间要短得多,致使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长穗颈基因促进水稻上部节间伸长的生理机制,以分别携有长穗颈基因euil、eui2和野生型基因E以的水稻协青早不育系和保持系为材料,测定了在不同节间伸长期不同器官内源GA、ABA和IA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最上节间剧烈伸长前,携有eui基因的水稻内源GA含量在不同的器官里都剧烈增加。内源ABA含量在节间里也表现相同的趋势,携有eui基因水稻的GA与ABA含量的比值显著高于E以基因的水稻.携有eui2基因水稻的内源激素含量及GA与ABA含量的比值介于euil和Eui基因之间。可见eui基因主要是通过在不同器官里产生大量的GA来促进上部节间的显著伸长,其中euil基因在促进上部节间伸长方面强于eui2。而IAA促进上部节间伸长方面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水稻长节间基因对GA3敏感性和不育系改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何祖华  申宗坦 《作物学报》1994,20(2):161-167
带有长节间基因eui水稻不论在苗期和抽穗期对GA3的敏感性均高于等位的Eui基因,尤其对茎部的第1和第2节间影响较大,属1-2节间伸长型。带有Eui基因则对第2和第3节间伸长影响较大,属2-3节间伸长型。带有eui基因的珍长保持系作为供体,将eui导入野败不育系二九南1号、二九青、V20以及矮败不育系协青早,使其穗伸出长度提高了82  相似文献   

5.
培矮64S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研究成功的水稻低温敏型两用核不育系,具有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低,转换彻底,在湖南夏季不育时间长,不育性能稳定等特点。1991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利用其配组选育出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培杂山青、培两优288、培...  相似文献   

6.
两优培粳(原名两优协粳)是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广亲和籼型核不育系培矮64S与自育(系选)的典型粳稻94205配组育成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新组合.它生育期短、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2003年秋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信阳近20年来唯一一个国审农作物品种,也是河南省第一个国审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稻“三系”资源的类型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稻“三系”资源的类型及主要特征1.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类型及主要特征 目前,我国在生产上推广的98%以上的杂交稻组合(占杂交稻种植面积99%以上),是通过核置换育成的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育成的。这些核质互作型籼、粳雄性不育系,依其不育胞质来源不同,可以归并为近60种。其中,属间杂交的属于野茭白细胞质的一种;种间杂交,属非洲……  相似文献   

8.
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并致力于被称为“杂交水稻第四遗传要素”的水稻最上节间伸长基因EUI(ELONGATEDUPPERMOSTINTERNODE)的发现、研究和利用。在最近的2年时间里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完成了EUI基因的鉴定、分离和功能解析,重要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上。  相似文献   

9.
《作物育种信息》2005,(8):18-19
两系法杂交稻育种和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当前水稻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环境敏感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反应型分类、光敏核不育性的遗传、亚种间杂交稻超高产株型模式及超级杂交稻育种的亲本选配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分析了环境敏感核不育系在两系法杂交稻育种中的稳定性,确定了选育强杂种优势和理想株型相结合的亚种间杂交稻的亲本组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超级稻“两优培九”在创新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成为我国第一个将两系法与亚种间杂交合为一体的杂交稻,表现出超高产潜力,标志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进入超高产时代。传统的杂交稻选育都是基于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且是籼稻与籼稻、粳稻与粳稻之间的杂交,因此制种程序复杂,杂种优势还不十分强大。“两优培九”是我国第一个将两系法与亚种间杂交合为一体的杂交稻,这  相似文献   

11.
黄清阳 《种子》1994,(1):51-52
自1972年发现光敏感核不育水稻以来,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光敏核不育基因已初步定位;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已基本建立;以农垦58s为光敏不育基因供体已育成多种类型的光过核不育系;两系杂交稻组合已在部份地区示范、推广。同三是杂交稻相比,两系杂交稻  相似文献   

12.
AB型增粒剂是一种能够显著提高杂交稻繁殖制种异交结实率的最佳新型药剂,是目前国内同类药剂的佼佼者。经多年多地试验证明,使用AB型增粒剂后,一般可提高异交结实率约30个百分点,增产25%左右,每亩还可少用九二○2~3克。 1 增产原理 1.1 能够刺激穗下第一、二节间的迅速伸长,尤其是穗下节的伸长十分显著,从而使不育系包颈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伟清 《作物杂志》1997,13(4):23-24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特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邹伟清(江西省新余市种子公司336500)两优培特(培矮64S×特青)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两系籼爪亚种间偏籼型的感温型中、晚稻兼用组合。在我省适应性强,产量较高,品质好,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为配合两系杂交稻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卫星标记鉴定两系杂交稻两优培胜的种子纯度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100对水稻SSR引物中筛选到5对表现共显性标记的SSR引物。通过进一步筛选以培矮64S为母本的杂交稻组合,获得一个对两优培胜特异性的引物RM127(SSR标记),该引物只在两优培胜中扩增出“杂合”带型,在其他37个两系杂交稻组合、不育系和常规品种中均只扩增出1条带(纯合带型)。利用该微卫星标记对两优培胜的商品种子进行了纯度鉴定,其检测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微卫星标记技术应用于两系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具有十分显著的商业潜力。  相似文献   

16.
水稻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通称为杂交稻的“三系”。不育系在繁殖田里接受保持系的花粉,繁殖不育系种子。然后,不育系在制种田里接受恢复系的花粉,产生杂交稻种子。繁殖田和制种田的父本,即保持系和恢复系都是自花授粉,自行结实留种。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通过繁殖田和制种田两个生产环节,即可完成“三系”的繁育和配制杂交稻种子的全过程。实践证明,长期连续应用繁殖田和制种田里的“三系”种子,会使配制的杂交稻纯度下降,有  相似文献   

17.
D型杂交稻,是继野败型、冈型不育系以后第三个新型不育系。对于丰富我国杂交稻质源,改变大面积生产单一胞质潜存的遗传脆弱性,增强杂交稻的抗性,延长优良组合的使用年限,提高稻谷产量,定能发挥应有的作用。D型杂交稻是采用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的雄性不育系,其胞质来源予原产圭亚拉的高秆晚籼良种“Dissi D52/37”(Q.Sativa L.Subsp.indica),与我国早籼品种“矮脚南特号”杂交,F_7代909株系分离的不育株,以此为母本,先后育成意大利B不育  相似文献   

18.
李霞  刘友良  焦德茂 《作物学报》2002,28(2):145-153
以籼型杂交稻汕优63,中粳9516,亚种间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培矮64S/9311和X07S/紫恢100,以及三系杂交稻冈优881为材料,测定其在孕穗期连体倒二叶片的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并鉴定其耐光氧化和耐荫特性.结果表明:6个水稻品种叶片的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和通过PSⅡ的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与光强  相似文献   

19.
1988~1992年对11个水稻广亲和品种与不育系测交,鉴定其对育性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培矮64、Cpslo17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复基因;02428、晚轮422、Cpslo、MCP231对粳型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L-201、8544、Lemont、Dular对粳型不育系具有部分恢复能力。具有恢复基因的广亲和品种,可用于选配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和选育新的广亲和恢复系。  相似文献   

20.
两系杂交稻腋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培两优500为材料,采用留高桩和节插两种试验方法,对两组合各节位腋芽的再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头季稻齐穗期中部腋芽较长,齐穗到齐穗后20 d各节腋芽伸长速度均慢,齐穗后20 d到成熟期伸长速度均加快,但上位芽更快。(2)中高节位腋芽对母体营养物质的依赖性较低节位腋芽大,且其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