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前段时段,一则关于葡萄打了避孕药的视频在微信、微博上大量传播。视频中,一位"果农"模样的男子,一边搬运葡萄,一边称无籽葡萄"是蘸了避孕药的,我们自己也不吃,吃了会绝育"。正是这样无中生有的谣言,让不少葡萄产区的产品销售受到严重影响,使果农近一年的辛劳付诸东流。据《农民日报》(2016年9月30日)报  相似文献   

2.
文斗、平鳌寨契约文书所见卖田契反映出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有"禾田"与"谷田"之分,计量单位有"边、(鏱、扁)"、"把"、"石(担)"之别,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清代文斗、平鳌寨地区平均"禾田"一担(石)约4.31两白银,"谷田"一石(担)约2.84两白银。田价受民族地区糯禾文化、木材贸易和粮食价格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3.
莲花效应     
<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不禁让我们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莲,也正是以其洁身自好的品质被誉为花之君子。但莲究竟为何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了荷塘边。我们采摘了一片荷叶,一边往上面洒水,一边观察。零散的水滴在荷叶上面很快聚集到一起,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时常发现一些学生虽然阅读量大了,可是对写作没有太大的帮助。究其原因,是没把"读"和"写"之间的关系搞清,而机械地将两者分开造成的。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要将"读"和"写"巧妙结合。1边读边写相互促进边读边写,读写结合,需要阅读大量文章。同时,也要细细品味文章的结构和写法特征,一一对照。可见阅读不是机械的,而是灵活的。阅读需要精选优秀文章,更要消化文章的内容,要学习作者的整  相似文献   

5.
正2001年9月初,妈妈送我到合肥,上大学。办理完新生入学手续,妈妈领我到街上吃饭,再到商店买齐住校用的日用品,又和我一道回学校宿舍把东西收拾安顿好。"那你好好的,我(回)家去了。"说完,妈妈就出门赶往车站乘大巴车回青阳。报到后的周末一过,新生开始军训。第一次出门住校的我水土不服、肠胃消化紊乱,在电话里跟妈妈诉苦,说"想家"。"那我明天来一下。"妈妈在电话那头说。第二天一早我照常去军训,到中午时买一份饭菜带回宿舍。那天我忘带宿舍钥匙,倚靠楼道窗户边吃饭边等舍友,心想  相似文献   

6.
正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收官阶段。"我们在三年脱贫攻坚战中,始终坚持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做到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实现了边脱贫边巩固的目标,精准攻克了深度贫困壁垒。"红兴隆分公司(管理局)工会负责人、扶贫办副主任张茂春说。截至目前,红兴隆分公司(管理局)双鸭山农场、曙光农场已实现脱贫摘帽,红旗岭农场已达到脱贫摘帽标准,全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49户1431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7.
<正>(接上期)六、烟、酒不分家一些人认为"一支烟、一杯酒,快乐似神仙。"尤其是喝酒到了兴头上,别人递过来一支烟,这时哪怕一些平时没有吸烟习惯的人,也会边说"难得今天高兴",边接过来点上。但事实上,边喝酒边抽烟,伤肝又伤肺。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觉中就会使人增加了饮酒量。七、高度酒才够劲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觉得低度酒是用酒精与纯水勾兑而成的,喝着没劲,而高度酒多为粮食酿造,喝醉不上头,喝着更带劲。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用地(耕地)分等成果,结合云南省"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区划,采用归纳-演绎、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客观评价了"兴地睦边"农田整治区耕地资源的特点、分布、整治潜力等状况,能够为农田整治重大工程的规划实施以及土地整治中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花港观鱼"是最具代表性的"西湖十景"之一。在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中,以"花港观鱼"这一经典景观为切入点,将江南传统的造园手法与现代技术材料融合运用,描绘一幅既具备杭州特色,又能在北方环境中完美实现的美丽画卷。画卷中金鳞往来、红鱼唼喋,桃花牡丹绕亭而开,水池边落英缤纷,正如乾隆诗云"花著鱼身鱼嘬花",花与鱼相映成趣。通过特色鲜明的杭州园建造,以园博会为平台,让西湖世界遗产为更多人所知。  相似文献   

10.
华杂油菜制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杂油菜(华杂3号、华杂4号)是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利用自己发现的波里马雄性不育材料育成的甘蓝型"双低"优质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被农业部定为"九五"期间重点推广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襄樊市为全国主要的华杂油菜制种基地,5年来边生产、边试验、边探讨、边总结、边完善,研究出华杂油菜制种667m2产75kg以上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石华  张法瑞 《古今农业》2006,6(1):19-27
农业是稳定政权的基础,元朝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相当重视,颁行了一系列重农政策和措施,这在《通制条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其中又以卷16《田令.农桑》“劝农立社事理条画”所载更为详实,给元代后期乃至后世的农业发展和农业管理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通制条格》“劝农立社事理条画”对元朝中前期农业所起的作用,成为元代农业管理纲领性文件的原因;并且还就这一时期蒙汉杂糅的二元体制对元代的农村、农民、农业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东汉藏书考     
东汉时期统治者十分重视图书的收藏,使东汉的藏书有了很大的发展。东汉藏书主要分为官府藏书及私家藏书。其中官府藏书是中国藏书史中一个基础阶段,官府藏书机构较多、规模较大,初设藏书官员及管理机构。官府藏书对政府的政治、文化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私家藏书与官府藏书并行发展,出现了一批私人藏书家以及中国古代最早的藏书楼。  相似文献   

13.
张履鹏 《古今农业》2006,(3):98-107
乡村自古以来,就有乡遂管理体制。战国、秦、汉确立郡县制后,县以下乡村的基层行政组织实行什伍制、三长制等。到宋代以后为保甲制。组织形式和任务虽然有些差别,但都是以户为基础组成的,基本是大同小异。任务不外是协助官方管理户籍、治安、税收、教化等。这些人员俗称乡约地保,只不过是“庶民在官”。一般都不属于官员。解放以来,农村政权有了根本变化,当人民公社解体后,乡成为一级政府,权力较大。但由于机构庞杂,财政拮据,困难很多;同时加重了农民负担。目前“三农”问题已经引起各方注意。在农村政治经济体制各项改革中,政治体制改革方向是推行民主自治,以繁荣农村的经济、文化事业。本文主要是探索历代农村基层行政的变革历程,为当前农村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和运用了符号系统,创造出记录语言的文字。同时,人类开始多方寻找文字符号赖以存在的有形载体:甲骨、青铜器、石头、简牍、缣帛……只有当文字符号找到了恰当的载体时,才形成"书"。于是,便有了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汉晋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发生一定的变化。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相对战国时期大为下降,由主食逐渐变成副食;东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了北朝时期,又出现禾菽并重的地步。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气候变冷,导致饥荒时常发生,而大豆比较耐旱耐寒,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有利于老百姓渡过饥荒。  相似文献   

16.
湘湖.因其湖光山色宛若“潇湘”而称谓。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时任萧山县令的扬龟山,从能蓄能的水利建设需要考虑,决定在这里以山为界,山间筑土为塘,开辟了周围八十里,围内三万七千亩,灌溉九乡之田十四万六千余亩的湘湖。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考究湘湖、论述湘湖何为“明珠”,以及重塑湘湖“明珠”,开发、利用湘湖。  相似文献   

17.
蒋波 《古今农业》2013,(3):56-60
牧猪是两汉养猪业中较为常见的现象。牧猪地点一般选择在苑囿、山谷、水泽中,牧猪者以农奴、佣工、书生为主。两汉的"牧猪"现象与养猪业的空前发展有关,也取决于汉代较高的猪肉价格;经学书生牧猪,主要将其作为一种"勤工俭学"方式,半工半读。牧猪现象的普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养猪业的盛况。  相似文献   

18.
西汉建立之初,经过秦朝末年长期的战乱,土地荒芜,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针对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高祖、吕后、文帝、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了招抚流亡、鼓励垦荒、轻徭薄赋、约法省禁、与民休息等政策,使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经过近70年的努力,呈现出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便开始采捕珍珠。先秦以迄西汉中期,出土珍珠的墓葬或规模宏大,或随葬品丰富,反映出这一时期珍珠作为昂贵奢侈品流通的属性。而西汉中晚期以来,尤其是东汉时期,珍珠较多地在中小型墓中出现,表明珍珠的消费群体逐渐扩大。随着岭南珍珠开采和贸易的兴起,合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先秦至汉晋时期,珍珠被广泛应用于装饰、丧葬、美容等领域,并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文化含义,从而影响着当时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0.
田益凡 《农业考古》2020,(1):132-137
陕西作为我国石榴主产地之一,早在汉代就有关于石榴种植的记载,但对石榴在陕西的引种、推广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目前普遍认为石榴最早由张骞自西域带回。从皇家园林的观赏植物到寻常人家喜爱的果树,各朝文学作品与典籍中可见石榴的种植范围不断扩大,用途也由最初的园林景观扩展为食用、药用、装饰等多个方面。从清代各州县地方志记载中可以还原出清末石榴在陕西的大致分布,其范围已经遍及陕西省大部分地区,成为陕西最为普遍的果树之一。陕西石榴品种繁多,如今有的品种已所剩无几,保护品种多样性是生态平衡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